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北京市山区板栗产业循环农业模式效益综合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应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判法对北京市五种板栗产业循环农业模式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进行综合评价,为北京市板栗产业循环农业模式的选择和推广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菌业循环模式促进农业废弃物资源的高效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是农业生产大国,农业废弃物资源丰富,为食用菌产业发展提供了充足的生产原料。近年来 随着我国食用菌产业快速发展,食用菌菌渣随之大量产生。文章根据循环农业的理念和食用菌产业的特 点,重点分析食用菌对农林废弃物利用和食用菌菌渣的循环利用潜力,并提出建立以食用菌产业为纽带的 6种菌业循环模式,以促进农业资源高效循环利用和食用菌产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正生态循环农业,是以生态学原理及其规律为指导,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按照循环模式进行生产的农业。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对促进农业转方式、调结构、促增收,具有重要的指向意义。一、盐城市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的几种模式总结盐城市各地的实践探索,发展生态循环农业,主要有以下几种比较普遍而有效的产业模式。(一)种养业内部有机组合的生态循环农业模式在种植业或养殖业内部,通过利用生态系统中  相似文献   

4.
在栗乡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树上生金——迁西板栗,地上生银——迁西栗蘑。"受到迁西人如此钟爱的栗蘑,究竟是一种什么东西?第一次见到栗蘑是在河北省迁西县。那个坐落在燕山山脉的"中国板栗之乡",不仅出产名扬世界的迁西板栗,还盛产着一种独特的食用菌——迁西栗蘑。在栗乡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树上生金——迁西板栗,地上生银——迁西栗蘑。"受到迁西人如此钟爱的栗  相似文献   

5.
正在北京市昌平区延寿镇黑山寨有个北京海疆栗蘑产销专业合作社,大山里除了盛产板栗,那里的村民还种植一种与栗子树相伴而生的蘑菇,叫"栗蘑",学名"灰树花"。栗蘑在膳食纤维的含量上、多糖含量上以及维生素的含量方面比其他菌类高出很多,被多数人称为菌类中的珍品。近年来,北京市昌平区加快农业结构调整,瞄准高端消费市场,大力发展"一花三果"为主导的都市型现代农业,"昌平栗蘑"是昌平区在山区打造的又一个特色产业,也是全国唯一栗蘑特产之乡。  相似文献   

6.
北京蟹岛都市循环农业模式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蟹岛系统集成创新模式、前店后园的生态旅游经营模式及其效益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蟹岛构建了完整的生态型产业循环链,形成了物质循环、能量逐级利用、水资源循环利用的立体复合系统。通过在各系统引进使用新型能源,广泛采用新技术,蟹岛具有显著的系统集成创新的特征,实现了经济、生态和社会的和谐发展。蟹岛模式已经成为北京都市循环农业的典范,可以作为都市农业的一种发展模式进行推广,对今后都市郊区农业的发展具有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在充分调研基础上,分析了北京板栗产业融合5种发展路径及融合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研究显示,北京板栗融合存在着科技推广普及率不高、加工技术落后、物流业发展滞后、市场体系不健全和产业融合度不高等问题,今后应强化板栗科技推广、提高板栗深加工技术、完善板栗物流体系、健全板栗市场体系和加大政府扶持力度,以促进北京板栗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北京农业废弃物现状与循环利用模式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了解北京农业废弃物的现状,探讨农业废弃物的循环利用模式,根据统计数据与公开发表文献,利用作物秸秆籽粒系数与畜禽粪便排泄系数法对北京农业废弃物数量及养分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2008年北京农作物秸秆总量达220万吨,氮、磷、钾含量分别为2.0、1.1和2.7万吨,畜禽粪便总量达786万吨,氮、磷、钾含量分别为5 47...  相似文献   

9.
新书推荐     
《浙江林业》2009,(9):24-25
浙江省是我国板栗的重要产区之一,历史上以产大栗而闻名于世。目前,我省板栗面积已逾120万亩,成为仅次于柑橘、茶叶的主要经济林树种。板栗产业的迅速发展,为繁荣山区经济,加速实现山区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0.
[目的]北京山区是首都重要的生态屏障区,也是北京重要的水源地、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重要风景旅游区。发展具有山区特色的农业产业,不仅对推进山区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加快山区农民增收步伐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而且对保证整个首都城市经济的良性发展不容忽视。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动和农业产业结构的变化,不可避免地对首都山区的生态屏障功能带来各方面的影响。合理发展生态友好型循环农业,是协调和解决产业发展与生态屏障之间的关系和矛盾,确保北京山区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措施之一。[方法]文章采用文献综述与案例分析的方法详细地分析了北京山区生态屏障功能,基于此,以案例的形式概述总结了6种适合的循环农业产业发展模式。[结果]北京山区循环农业发展模式包括能源引导模式、产业融合经营模式、环保型种养殖模式、多层面循环经营模式、综合型废弃物再生利用模式、休闲观光园模式。未来应重点关注的方向包括循环农业的理念应用、组织模式、产业融合、补偿机制、科技支撑、保障研究等几个方面。[结论]北京山区循环农业发展模式可为同类型地区农业产业发展提供经验借鉴和未来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11.
京津冀是我国雾霾污染最为严重的地区。要想彻底解决环境问题,必须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全面推行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京津冀循环经济区域协同发展,不仅是治理环境污染的根本途径,也是实现区域一体化战略的重要突破口。运用综合分析和对比分析方法,在系统梳理北京、天津、河北循环经济发展现状的基础上,从农业、工业和服务业三个方面提出了京津冀地区循环经济协同发展的基本途径。农业方面,根据资源禀赋统筹整合农业生产区,建设各类生态产业园,推动农业循环发展;工业方面,按照循环经济理念统筹规划空间布局,建设改造现有产业园区以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构建废弃物回收再利用体系以减少污染物向外排放;服务业方面,基于比较优势合理规划服务业布局,有序推动产业转移与承接,大力发展现代低碳服务业。在当前区域一体化的背景下,从产业角度提出京津冀循环经济协同发展模式,对区域顶层设计和战略规划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是目前农产品认证的主要类型。近几年,北京市"三品"发展稳步上升,取得了较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但是也面临一些困难,如生产者的积极性、农户的生产组织形式、生态价值的体现以及品牌公信力的提升等问题。因此,该文提出了启动生态补偿,发展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增加投入等对策,以推动"三品"健康持续快速发展,使其生产规模在郊区农产品中比例不断提高,从而促进北京农业向品牌化和生态化提升。  相似文献   

13.
西南地区农业生态和经济系统协调发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西南地区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进行评价,了解西南地区农业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协调度。[方法]根据我国西南地区5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的相关数据,建立西南地区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评价指标体系,通过耦合模型对西南地区农业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协调度进行评价分析。[结果]当前我国西南地区在农业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的协调度处于中度协调水平,且耦合类型处于勉强调和协调,整体上西南地区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在协调状况上相对乐观;从西南地区农业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两者对比关系看,除重庆市属于经济严重滞后型外,四川、云南、贵州省以及西藏自治区均属于经济极度滞后型。[结论]我国西南地区在农业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协调度上整体处于中度协调水平,农业经济发展均比较滞后,我国西部地区应继续注重农业生态保护,并加快农业经济发展,积极推进农业生态与经济系统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4.
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区建设成效及可持续发展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退耕还林是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中的一项重要措施。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不仅没有影响当地经济的发展和粮食生产,而且对促进当地农业结构调整及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并产生了明显的生态效益。解决好退耕农户的当前生计和长远发展问题,是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实现国家生态目标持续性的关键。本文分析了河北省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区退耕还林实施取得的成效与面临三方面的问题,提出了退耕还林可持续发展策略措施。  相似文献   

15.
随着网络电商行业的兴起与不断壮大,农产品贸易在其中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互联网+"时代,农产品是否可以找到一条新的出路?文章通过对农产品的产品特性分析、对环京津地区的经济现状概述、对农产品现代物流产业的发展趋势介绍,运用SWOT分析法解析环京津地区农产品物流的优势、劣势、机会、威胁;运用PEST分析法剖析环京津地区政治、经济、文化、技术等宏观环境因素,找出现阶段农产品物流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提出立足环京津地区构建三方物流平台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沼气模式链反映了产业之间的物流、能流循环关系,是推进循环农业发展的重要研究内容。研究首先对山西沼气模式链的现状进行剖析,其次,针对存在问题结合山西不同区域的资源、生态、经济特征,提出采用"区域资源条件+区域生态环境因素+区域农业主导功能"指标体系对沼气模式链进行适宜性评价。该方法引入"区域农业主导功能"的指标,能更好地体现循环农业的资源、环境、经济相融合的发展目标。区域资源条件选择温度、太阳辐射总量、年秸秆产量、年畜禽粪尿排泄量等指标;区域生态环境因素选择盆地、丘陵、山地等反映地貌特征的指标;区域农业主导功能则选择农产品供给功能、就业与生活保障功能、生态调节功能、文化传承与休闲功能等指标。通过分析,将山西省划分为晋南盆地丘陵循环农业区、晋东南及晋中丘陵盆地循环农业区、晋北大同忻定盆地循环农业区、晋西北风沙治理循环农业区、晋西黄土丘陵水土保持循环农业区、太行中条山生态保护循环农业区六大循环农业区。最后,阐述了各区的农业生产特征和所选取模式,确定实施政策扶持、技术创新、多元筹资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7.
文章基于"数据-行为-绩效"理论研究范式,运用坝上地区5个县602个农户的调查数据,对各种农业产业化模式的经济效益进行了比较研究,并通过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了农业产业化机制创新促进农户增收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与旅游业相关的3种产业化模式,从业面积纯收益与人均纯收益都明显高于传统产业化模式。回归结果显示:农户家庭特征变量中只有农户财产对农户增收有比较明显的影响;农户资源禀赋变量中各变量对农户增收均具有比较显著的影响;除了传统种养业产业化模式对农户增收的影响不够显著外,坝上地区的其它农业产业化机制创新模式,尤其是生态种养业产业化模式与生态农业与乡村旅游兼业产业化模式对增加农户家庭收入的作用确实很明显。充分说明,不断进行农业产业化模式与机制创新,使农业产业化经营与生态农业、特色农业、休闲农业相结合,可以最大程度地发挥其增加农户收入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调整农业种植结构,优化水资源、能源及土地资源配置,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要求下实现区域粮食生产目标。[方法]文章选取吉林省为研究区域,采用水足迹模型和能耗核算模型解析主要农作物的耗水及耗能特点,并以区域的经济和生态效益为目标,构建以土地资源、水资源、能源、粮食安全、农业政策作为约束条件的多目标规划模型对种植结构进行优化。[结果](1)不同农作物的水足迹、能耗结构以及资源利用效率存在显著差异。(2)优化后的耕种总面积略有增加,玉米种植面积比例明显下降,小麦和烤烟种植面积比例基本稳定,其余作物种植面积比例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3)优化后各类效益均有明显提升,其中水足迹减少5.02%,能耗减少5.96%,生物质能增长26.14%,粮食产量增加5.27%,经济效益提高34.38%,生态效益提高18.69%。[结论]充分考虑农业种植中水、能源和粮食的关联关系以及内外部的多种约束条件,在保障各类作物的最低产量前提下,优先发展低耗水、低耗能、低污染、高收益的作物,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同时改善区域农业生产的经济收益和生态效益,实现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目的]农业循环经济是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对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的评价是该领域研究的关键。[方法]构建包含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的农业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主成分分析法结合线性回归方程对山西省2001~2016年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进行评价和分析。[结果](1)山西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的评价因素可归纳为生产资料集约水平、资源修复水平和土地集约水平3方面。(2)山西省农业循环经济在2001~2016年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并分为两个发展阶段,2001~2009年农业循环经济发展低水平阶段和2010~2016年农业循环经济发展上升阶段。(3)2010年之后山西省转变传统农业发展方式、实现农业循环经济取得一定成效,生产资料集约水平是促使山西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提升的主要动力。[结论]山西省转变传统农业发展方式,提升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使农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注重生产资料的集约是关键,可以从控制化肥、农药、农膜投入量,提升其有效利用系数等方面入手;其次要提升资源修复水平,利用秸秆还田的形式增加废弃物利用率,增加水土流失治理面积;并提高土地利用率。  相似文献   

20.
基于可持续发展视角的农业循环经济研究——以河南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可持续农业的不断改革,农业发展也趋于生态化,循环型农业经济体系的构建为贯彻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奠定一定的基础。文章以河南省为例,结合农村循环经济发展的特点,建立了纳入自然资源投放量的经济增长模型,模型指出生产经济增长中的技术和劳动增长数、资本增长数、自然资源投放增长数对经济增长都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同时,该文根据模型对河南省得循环型农业经济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提出河南省发展可持续循环农业经济的对策措施,为促进河南省农业稳定快速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