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康德哲学的主旨是限定科学为信仰留下地盘从而建立道德形而上学,笔者认为康德建立道德形而上学采取了理性批判、划界、逻辑分析、怀疑与建构的方法。在本文中笔者试图对其重建道德形而上学的方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休谟问题即因果联系的必然性问题.休谟对因果关系彻底经验论的解释,暴露了经验论的局限性,同时也解构了科学知识大厦的基础——因果关系.这一问题直接引起了康德的哲学思考.康德把休谟问题改造成了"普遍必然的知识何以可能"的康德问题,借用人类理性及先验范畴保证了科学知识的普遍必然性,从而突破了休谟问题.  相似文献   

3.
康德关于图型的学说被认为是康德先验哲学中最美丽的方面之一,但同时也是最受争议的地方之一。对与图型相关联的一系列问题的考察成为了康德哲学研究的的重点之一,由此一步步逼近图型起源的问题,从而使得对先验论哲学之谜的揭示成为可能。同时,图型作为一种先天技艺与人的先天认识能力直接相关,正是图型这种由想象力激发出来的先天能力增强了我们的自发性的创造力,从而使我们的知识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4.
作为康德伦理学体系的核心概念“意志自由”和罗尔斯正义论的核心概念“无知之幕”二者在各自的思想体系中作为一种理论上的前提假定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二者在构建各自的理论体系中具有较为相同的作用,它们二者之间有着共同的理想人格设定,相同的构建理论体系的任务以及相同的理论构建动机。  相似文献   

5.
本文认为,“礼”并非传统观点所认为的起源于“鬼神信仰”,而是另有两个起源:出于维持秩序需要的“等级礼”和出于和平共处需要的“善意礼”。笔者在对“礼”的这两个起源进行分析之后,进而提出,“等级礼”在社会生活中的痕迹将越来越少,而“善意礼”不仅作为一种形式,更作为一种处事态度和精神,正在被越来越广泛地运用于社会生活中。  相似文献   

6.
威廉姆斯是英国著名的道德哲学家,他对康德义务论提出了激烈的批判,批评了康德义务论的不偏不倚性、普遍性以及对道德冲突的忽视,指出这种道德哲学在道德概念体系和日常道德两方面都是行不通的,并认为道德运气是道德活动的重要根据,使道德哲学的关注中心从康德式的“我的责任是什么”转到苏格拉底式的“我应该如何生活”这一思考上来.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特征入手,基于“信”与“仰”的辩证关系、知行理论和涉身认知理论,对马克思主义信仰养成规律和机制进行分析.马克思主义信仰养成的过程是主体自觉把知识转化为精神支柱和行动指南的过程,是世界塑造主体、主体改造世界的相互建构过程.这一过程经历了识、思、信、仰、践五个阶段,这五个阶段是有机整体,相互影响;实现每一个阶段的途径分别为学习、批判、深知、遵循和行动.马克思主义信仰养成机制包括内在主体机制和外在规范机制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康德先验哲学中的自由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由,是康德实践理性中的关键性概念,在他的《实践理性批判》中作了详细的论述。但这一问题在康德的整个先验哲学体系中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康德哲学中有关自由的论述的考察,认为自由概念贯穿于康德先验哲学之中,为他最终解决“人是什么”的问题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康德被是德国古典哲学的创始人,他的三大批判为框架的先验哲学历来是中外学者研究的热点.随着时代的发展人性的解放,康德价值哲学中对人的本质体认和关注越来越成为主流.本文从康德价值哲学的源泉和本质两个方面来探讨康德价值哲学对人的体认,从他的哲学先验形式下挖掘出"人是人"的价值哲学本质,通过规划价值,规范价值,提出终极价值,最终把价值落实到人自身.  相似文献   

10.
从海德格尔生存一存在论的视域看,一方面,由于一个物质性对象和一个关于它的陈述是根本不同的两个东西,从而二者无任何相互“符合”的可能。那种认为真理是理智与事物或是事物与理智相“符合”的传统观点,其最切近的起源是中世纪的基督教神学信仰。另一方面,从严格的意义上说,主、客体的对立仅仅发生在反思的水平上,从而对世界的理论认识只是人在世的一种派生模式而不是人们直接经验到的一种基本事实。正由于“符合”论真理观不能以一种存在论的方式去思考“世界性”,从而世界也就不可能被正确领会为此在存在的一种结构性因素。  相似文献   

11.
30年代的“新感觉派”创作和90年代的“晚生代”创作都是中国文学中真正的都市文学创作,由于产生社会环境的相近,二者都有着相同的世俗性的创作特征;同时,由于文化背景和具体境况的不同,二者在先锋性上也有着差异。因此,从产生背景进行二者的分析比较,能够更明晰的探究他们创作的不同与特点。  相似文献   

12.
清醒地认识和把握党自身所处的历史方位,是党的建设的十分重大的问题。“三个代表”重要恩想是在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是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与时俱进的产物。  相似文献   

13.
美国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对东亚经济奇迹提出了不同的观点与解释,学术界称之为“克鲁格曼质疑”。始于1997年的东南亚金融危机使“克鲁格曼质疑”再次成为争论与关注的焦点。克鲁格曼教授观点的原意,其质疑成立与否,对中国政府宏观经济政策的选择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4.
伍尔夫通过《奥兰多》这部小说表明了自己对女性主义的看法,提出双性同体的观点。这一观点明确表明伍尔夫主张女性和男性从智力和地位上是根本平等的,女性并不逊色于男性,所以女性从本质上是独立的,拥有自我的。在双性同体的前提之下,女性获得独立而健全的人格,自身的话语权的实现成为可能。伍尔夫双性同体的观念涵盖了后来许多女性主义的观点,也引起后人对女性主义思想当中如何确认女性这个概念的讨论,是一种具有超前性和涵盖性的理念。  相似文献   

15.
把生产的目的由为"物质生产"转向为"生活生产",是对马克思关于人生活的本源性决定人物质生产的目的性思想的重新解读。马克思的这一重要思想,是后发现代化中国实现由"生产型社会"向"生活型社会"转型的理论基础;也是中国共产党提出并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依据;更是我国实现由增长性发展模式向和谐性发展模式转变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6.
试论“治道”与中国管理哲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针对牟宗三先生所提出的“政道”与“治道”说,考察了中国传统思想史中“治道”概念的内涵,认为所谓“治道”,其广义的指涉范围包括了中国古代学者们针对如何治理国家的问题所提出的理论、学说、思想等构成的以“治国平天下”为宗旨的知识体系。从管理哲学的角度,研究中国传统治道思想,也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17.
"两缺口"理论在中国的适用性及其扩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美国著名经济学家钱纳里和斯特劳特提出的"两缺口模型"对我国目前存在的"储蓄"与"外汇"缺口进行了分析.认为我国包括发展中国家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知识、信息、人才等"新缺口",而这些在知识经济时代,正是我们不可忽视的因素.应注意国际合作、加快数字化步伐、加快人力资源开发、缩小技术缺口、重视战略资源储备.  相似文献   

18.
吴敏 《嘉兴学院学报》2004,16(6):122-125
文章通过对《双城记》中狄更斯革命暴力的理解和人与人性的诠释等几个重要问题的探讨.重新界定了狄更斯有关革命、暴力革命和人道主义思想的内涵.探讨了作家人道主义的“谴责”和“幻想”。  相似文献   

19.
发展生产力,推动中国社会全面进步,是中国共产党执政以来全部活动的主旋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发展现是对中国21世纪发展问题瞻望和思考的科学理论体系,是新世纪中国共产党人崭新的发展观。它在继承先贤发展观的基础上,对中国的发展问题,包括发展定位、发展机遇、发展目标、发展动力、发展环境、发展主体和发展速度等进行了拓展和升华。以十六大报告为标志,中国共产党人的发展观达到了更加成熟的程度,它集中展现了21世纪中国共产党人发展观的民族情结、世界眼光、时代理念、国情意识、深谋远虑等全新的鲜明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20.
“知识经济”的提法和概念值得商榷。人类历史发展前两个阶段都是以产业命名的,即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现阶段若以“知识经济”命名,则不合历史逻辑,“知识”并非产业,构不成产业经济;而且,任何产业包括农业、工业等都是以知识为基础的,任何经济模式和历史阶段亦均以知识作为兴起与发展的原动力,故“知识经济”的提法不具独特性、严谨性和准确性。本文认为应以“智业经济”替代“知识经济”的提法。“智业经济”的提法比“知识经济”更科学、更准确。它既包容、升华了“知识产业经济”的概念,比之更简洁、明确,更具经济学的深刻内涵,还包容了智慧经济、智力经济等提法的合理内核,比之更准确、科学,内涵也更丰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