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银行家》2009,(12)
根据银监会实施新资本协议的规划,2010年底我国大型商业银行将先期实施新资本协议,最迟到2013年底,国内所有银行将全部实施新资本协议。尽管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中国际大型银行所暴露的问题使得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有效性受到诟病,但从另一个角度看,本次金融危机恰恰又凸显了新资本协议实施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对于我国商业银行来说,实施新资本协议将有助于推动银行的精细化管理,改革传统的风险管理模式。从长期看,实施新资本协议的趋势已不可逆转,中国银行业即将全面进入新资本协议时代。为此,中国银行业应正视新资本协议带来的挑战,积极主动地创造条件适应实施新资本协议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为订立统一的金融衍生交易标准、秩序与协议,ISDA 协会(国际掉期与衍生工具协会)成立后,致力于推动国际协议的发展完善,ISDA 主协议已经从1987年、1992年ISDA 主协议,发展到2002 年ISDA 主协议.在我国,中国人民银行于2009 年3 月授权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推出<中国银行间市场金融衍生产品交易主协议>(2009 年版)(下称"NAFMII 主协议")以涵盖境内市场参与者间叙做的金融衍生产品.  相似文献   

3.
金融     
《首席财务官》2013,(11):18-19
中欧签署双边本币互换协议 10月9日,经国务院批准,中国人民银行与欧洲中央银行签署了规模为3500亿元人民币/450亿欧元的中欧双边本币互换协议。该互换协议是中国签署的第三大货币互换协议,仅次于与香港和韩国签署的协议。  相似文献   

4.
《上海金融》2008,(6):1
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不久将在我国正式实施。新资本协议相较于1988年的资本协议有很大进步。1988年制定的巴塞尔协议确立了银行资本要求与风险挂钩的监管原则,随着金融管制的放松,混业经营的推进以及金融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原来的监管手段渐渐难以满足实践的需要,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在对原协议进行修改和完善的基础上,于2004年6月推出了新的资本协议。新资本协议确立了资本充足要求、监管  相似文献   

5.
香港存款利率协议产生于1964年7月,至今已有30年了。进入80年代以来,利率协议的存款问题时时引起争议。应该如何历史地看待香港存款利率协议?香港存款利率协议存在的主要根据是什么?现时提出废除香港存款利率协议的主要理由应该是什么?对废除香港存款利率协议可能产生的后果如何估计?废除香港存款利率协议应采取什么样的步骤和措施?只有回答了这些问题,才能对香港存款利率协议的存废取舍作出正确的判断和恰当的估计。  相似文献   

6.
李正友 《金卡工程》2010,14(3):173-173
仲裁协议是指当事人各方根据私法的意思自治原则,表示同意将他们之间已经发生或者在将来可能发生的相关争议提交仲裁解决的书面协议。仲裁协议是整个仲裁程序的基础和起点,仲裁协议无效,整个仲裁程序就无法进行。因此有必要详细了解仲裁协议有效性的规定,从而在实践中制定有效的仲裁协议。  相似文献   

7.
本文提出,对于协议供货制度,我们应积极探寻其运行机制、问题原因以及发展方向,深入研究协议供货的功能和作用,深化机制创新、形成改进思路,继续做好协议供货有关工作,使协议供货模式更趋完善。长时间以来,协议供货作为重要的采购组织形式在政府采购活动中发挥着积极和重要作用。近一段时间,以严格控制协议供货在采购总额中的比重并大力推...  相似文献   

8.
黄志凌 《金融电子化》2008,(9):20-20,22,24
自1999年第一次征求意见稿发布至今,新资本协议(《统一资本计量和资本标准的国际协议:修订框架》,简称新资本协议或basel2)一直是国际银行业的热门话题。2007年中国银监会《中国银行业实施新资本协议指导意见》出台后,国内关于新资本协议的讨论也逐渐热烈起来。目前,实施新资本协议已成为国内大型商业银行提高全面风险管理水平、进军国际金融市场的重大举措。  相似文献   

9.
全球金融危机暴露出巴塞尔协议Ⅱ的缺陷,对金融危机和巴塞尔协议Ⅱ的反思推动了全球银行监管的改革,促成了巴塞尔协议Ⅲ的出台。本文基于资本的视角,展示了巴塞尔协议Ⅲ的监管改革动向,分析了巴塞尔协议Ⅲ的实施可能对中国银行业监管、商业银行经营带来的影响,提出巴塞尔协议Ⅲ未来需要进一步改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
一、新资本协议对商业银行风险管控的指导意义 中国光大银行(以下简称“光大银行”)一直高度重视新《巴塞尔资本协议》(以下简称“新资本协议”)的发展和实施,专门成立了新资本协议办公室(简称“新资办”),牵头负责新资本协议实施工作。  相似文献   

11.
巴塞尔协议的历史和内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6年是中国金融业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过渡期的最后一年。按照预定的时间表,新版本的巴塞尔协议将于2006年的年末在国际活跃银行范围内正式实施。作为国际银行业“神圣条约”的巴塞尔协议,自诞生之日起就逐渐为我国的银行及金融领域所了解和认识。由于种种原因,巴塞尔协议的实施对于我国银行业来讲还具有很大的难度。但从长远来看,实施新协议已是不可逆转的潮流。实施新协议对于中国银行业不仅是一个严峻的挑战,更是一个提高风险管理水平的良好的历史机遇。 本刊组织专业人士撰写此系列文章,目的之一是研究巴塞尔协议,在详细剖析协议核心内容的基础上,探讨在中国如何能通过与信息化手段相结合,使得巴塞尔协议的精神贯彻到银行日常管理之中。 本系列文章的阐述方式是业务与技术的结合,结合点就是如何通过金融科技的手段和方法来有效地实施巴塞尔协议,深入研究在实施新协议的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的对策,并希望能为新协议在中国的实施总结出一些有价值的建议,为切实提升我国银行业的风险管理水平,增强银行的抗风险能力做出贡献。本系列计8篇文章: 1.巴塞尔协议的历史和内涵; 2.巴塞尔协议中风险类型、计算方法和数据需求; 3.巴塞尔协议的资本金问题; 4.巴塞尔协议中的内部评级法; 5.监管部门对实施巴塞尔协议的监督检查; 6.巴塞尔协议中的信息披露与市场约束; 7.巴塞尔协议对中国银行业的影响; 8.实施巴塞尔协议对中国银行业的机遇和挑战。本刊将自2006年第5期开始陆续刊登,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2.
政府采购协议供货制度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8~9月,浙江省政府采购中心对未按招标文件要求进行价格调整的13个协议供货商品,作出了暂停协议供货资格三个月的处理,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什么是政府采购协议供货?为什么要实行协议供货?为什么有些协议供货项目的政府采购价格会高出市场价格?如何解决协议供货价格偏高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困扰着政府采购监管和执行机构,也困扰着采购单位和供应商,本文从以上几个方面探讨我国政府采购的协议供货制改革。  相似文献   

13.
次贷危机爆发后,新巴塞尔协议缓和还是恶化了危机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父注.本文从次贷危机爆发前后对新巴塞尔协议的争议、次贷危机后巴塞尔委员会对新协议的修正以及新巴塞尔协议的发展趋势等几个方而,总结了次贷危机前后新巴塞尔协议暴露出来的问题,并对我国银行业未来实施新协议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招商银行积极关注我国银行业实施新资本协议进展,银监会发布《中国银行业实施新资本协议指导意见》后,招行即明确表态争取在2010年实施新资本协议,成为国内首批实施新资本协议的达标银行之一。  相似文献   

15.
陈尔曼 《金卡工程》2010,14(2):124-124
仲裁协议是仲裁制度的核心和基石,是仲裁发生的基础和前提。我国《仲裁法》和《仲裁法司法解释》对仲裁协议进行了相应规定,本文就是在结合上述法律法规,参考域外法律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仲裁协议的法律性质、仲裁协议的法律效力及其仲裁协议的独立性三大问题。  相似文献   

16.
近期,中国银监会对各新资本协议银行的协议实施准备情况展开了预评估工作,将确定各商业银行是否具备2010年正式申请实施新资本协议的条件,各家新协议银行都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准备工作,以迎接银监会的现场检查:作为新资本协议银行,中国银行很早就关注新资本协议的进展。早在2003年,中国银行参加了由人民银行牵头应对巴塞尔委员会的几次定量测算,并按照监管部门的安排积极参与相关国际会议。  相似文献   

17.
次贷危机对中国推行新巴塞尔协议的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分析次贷危机中商业银行扮演的角色,以及新旧资本协议的比较,说明新资本协议的制度先进性、适应性和前瞻性.次贷危机不仅未否认新资本协议,反而进一步凸现了全面实施新资本协议的重要性.严格执行新资本协议未必能阻止金融危机的爆发,但至少可以缓解危机的破坏力,从而提升金融系统的稳定性.中国宜加快推进新巴塞尔协议,资产证券化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18.
实施新资本协议是交通银行的必然选择新资本协议的实施将为交通银行带来全新的风险管理理念。新资本协议相比1988年协议的一个明显特点,是从纯粹强调定量指标监管转向了定量与定性理念相结合的思路。新资本协议不仅在定量计量手段上对银行提出较高的要求,同时也在  相似文献   

19.
今年以来,甘肃省山丹县全力推进协议缴费模式。协议缴费是指全县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参保缴费人员在自觉自愿、平等协商的基础上,与代理银行签订一份保费缴纳代缴委托协议,参保缴费人员根据签订的代缴委托协议,向银行授权,  相似文献   

20.
在金融业务实践中,以物抵债协议的运用比较普遍,但是以物抵债协议本身存在被司法判定无效的风险。对此,本文通过对于以物抵债协议与流押、流质之间的理论辨析,以及司法实践中对于以物抵债协议法律效力态度的考察,旨在总结以物抵债协议的法律风险并提出相应的实践操作防范措施,以维护当事人之间法律关系的稳定,促进社会交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