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甘肃省提出的中心带动、两翼齐飞的区域发展战略,强调了兰白经济区的核心地位,逐步发展成为全省经济发展的增长极。这就需要对兰白地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进行评价,从总体上把握兰白地区区域经济是否协调、协调的程度及其发展趋势,从而为推动兰白区域经济步入协调发展之路提供政策依据。文章运用相关计量模型,从区域经济一体化、区域经济发展差距和区域经济发展速度三个指标来衡量兰白经济一体化程度。结果表明:1999—2002年之间,两大区域之间的经济发展协调程度有较为明显的波动,根据本研究确立的区域经济协调展评价标准,在研究时段的初期1999—2002年,经济发展协调程度由良好协调转化为中级协调,在其后的2002—2008年期间,两大区域经济发展的协调程度逐步提高。  相似文献   

2.
我国实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以来的宏观数据显示:中部地区投资效益最好,西部地区投资效益次之,而东部地区投资效益下降,表明我国经济已进入“调整东部、建设中部、一切西部”时期。东中西部地区工推进协调发经跳跃式进入西部大开发的选择,更符合客观经济规律的要求,投资效益更好,因此,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要高度重视中部地区建设投资,加快中西部地区,缩小地区差距,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3.
中心城市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以晋城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心城市是区域经济发展的火车头,而区域经济则是中心城市的依托和支撑。中心城市和区域经济相互作用的路径是,以城市为中心由面——点——面的进程。生产要素极化和扩散、中心城市对区域经济的聚集和辐射,在现代社会,载体及其传导机制主要是企业、产业和城镇体系三者的相互作用。生产要素极化和扩散,中心城市对区域经济的聚集和辐射,是在比较利益推动、市场机制驱动、制度变迁促动、人居环境拉动等动力机制的合力作用下通过企业、产业、城镇体系等载体实现的。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九大召开以来,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加强环境高水平保护已经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战略任务。攀枝花是我国"三线建设"时期崛起的一座工业城市,是我国西部最大的钢铁钒钛基地。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开展攀枝花的产业发展、生态环境和区域经济三个系统间的耦合协调研究,对于推动攀枝花社会经济绿色、高质量发展意义深远。以攀枝花钢铁产业为例,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和剪刀差方法,对攀枝花1999—2017年钢铁产业、生态环境和区域经济系统的耦合协调程度与各系统演化方向及演化速率的差异进行全方位分析。研究表明:攀枝花钢铁产业、生态环境和区域经济系统之间的耦合协调发展程度不断加强;三大系统两两间的演化差异增大;区域经济系统演化速率较快,钢铁产业系统演化速率缓慢,生态环境系统发展缓慢且不稳定。  相似文献   

5.
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有效地改善了西部地区的投资率、市场化水平、产业结构以及人力资本水平等经济变量,促进了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缩小了东西区域间经济差距。西部地区实际人均GDP的增长率从2000年开始逐渐赶上并超过东部地区水平,使得中国区域间经济差距由趋异转向趋同态势。改善投资环境、加大投资力度和优化投资结构是推动西部地区当前发展的首要政策选择;积极加强软基础设施建设是激发西部地区发展的内生动力的根本政策举措;而推行平衡发展是缩小西部地区内部差距,规避"自然资源诅咒"的重要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东西部为例,设计了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区域政策,提出了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7.
企业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以胶济沿线地区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费洪平 《经济地理》1993,13(3):23-29
  相似文献   

8.
董锁成 《经济地理》1995,15(2):12-17
非均衡系统协调发展模式在区域经济实践中的应用──以大福州地区为例董锁成(中国科学院、国家计划委员会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北京100101)建国以来,我国生产力布局战略发生了两次大的变化。前五个五年计划时期国家投资的重点都是内陆地区,这对内地发展起到...  相似文献   

9.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理论与西部大开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石海 《经济师》2002,(1):36-37
我国区域经济的发展 ,偏重于单一目标的追求 ,结果却不尽如人意。文章用协调发展理论阐述区域经济发展 ,进而用这一理论对西部大开发进行了分析和思考。  相似文献   

10.
11.
我国区域经济的博弈分析与协调发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凤凉 《经济师》2002,(1):76-77
文章分析了我国东部沿海省、区与中西部省、区之间非合作博弈现象 ,提出了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刘甲朋 《经济视角》2011,(12):5-6,4
中国区域文化的不同发展状况导致了区域经济发展的失衡和差异化。为了改变这一不良状况,必须充分发挥文化的作用,实施一系列有利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文化对策。  相似文献   

13.
金融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紧密联系,区域经济金融协调发展是我国经济改革发展必须把握的一项经济指导政策。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的金融政策没有考虑区域间经济的发展差距,金融政策在施行的过程中,使得地区经济差距逐渐扩大,延迟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促进区域经济金融的协调发展,应该从金融经济的作用机制入手,统筹规划,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中国区域文化的不同发展状况导致了区域经济发展的失衡和差异化.为了改变这一不良状况,必须充分发挥文化的作用,实施一系列有利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文化对策.  相似文献   

15.
《财经科学》2007,(5):F0002-F0002
2007年4月1日,由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四川区域经济学会、四川省社科联、西南财大联合主办的“西部大开发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讨会”在我校圆融厅举行。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荣誉学部委员陈栋生教授,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会长、安徽省社科联党组书记程必定教授,四川省社科院学术顾问林凌教授,原四川大学副校长杜肯堂教授,四川省社科联党组书记王均,西南财大副校长丁任重教授等出席会议。省内有关科研机构及高校的100余名专家代表参加会议。  相似文献   

16.
试论我国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园林 《现代财经》2005,25(3):19-22
目前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中存在地区之间经济发展缺乏应有的联系与互动,区域内部地区产业结构趋同,区域之间因市场化差异而造成不发达地区造血功能不足,行政区经济越来越成为阻碍区域经济发展的刚性因素等问题。为此,必须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制定区域经济发展总体战略,加强对中西部发展的支持力度,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加快制度创新等,以推进我国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7.
区域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如何有效度量区域文化与经济发展的协调程度是促进文化与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命题。文章通过构建指标体系,采用定量的研究方法,对陕西省1995—2010年的区域文化与经济发展的协调程度进行分析,为陕西省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以期实现区域文化与经济系统间的协调发展。结果表明:(1)陕西省区域文化与经济存在着耦合形成的缓慢增长的文化经济协调发展度;(2)经济快速发展是推动陕西区域文化与经济协调发展的主要动因,在改善协调发展演化类型中贡献了主要力量;(3)协调发展度总体水平偏低,协调发展演化类型属于文化落后型。  相似文献   

18.
西部经过10年大开发,经济社会虽然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我国东西部在经济发展水平、经济结构、劳动力素质和政策法规体系等方面仍然差异较大.为了进一步完善我国西部大开发政策,本文借鉴了内部区域发展同样严重不平衡、但在缩小区域差异方面具有丰富经验的欧盟所制定的区域政策,提出了以下建议:我国西部大开发可以仿效欧盟确定明确的援助对象和政策工具、针对各个地区不同情况制定不同的援助政策,同时完善相关法规和体制以及注重与其他相关政策的配合.  相似文献   

19.
江苏省大部分地区存在着“市强县弱”现象,如何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是本文研究的中心议题,并对“市强县弱”的根源进行了探索,提出了江苏省在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中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本文基于2011—2020年30个省(区、市)和279个城市的面板数据,从省域间、省域内及城乡间三个维度考察了数字经济发展对于区域经济协调的影响及内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经济显著促进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该结论在考虑内生性以及稳健性检验之后依然成立。其中,数字经济能够通过提高省份层面的市场一体化水平实现省域间协调发展;通过提升城市的功能分工情况以及提高城市的创业水平,来增强非省会城市的经济发展动能,实现省域内的协调发展;通过提高城市的劳动力质量,缩小城乡之间的发展差距。本文的研究结论肯定了数字经济赋能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为破解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现状,加快实现地区间共享发展提供了经验证据和政策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