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韩景润 《魅力中国》2010,(12):44-44
语文教师要将审美的想象引入课堂,让学生展开想象的双翼,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对同一部作品提出不同的审美见解,让审美的思绪在广阔的天地驰骋,指导学生辨别真假、是非、美丑、善恶。应充分发挥利用教材中的审美因素,从语言文字入手,运用多种手段,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共用,学而有情,教而有趣,在和学生交流中共同得到一种美的享受,实现语文教学综合效应的最大值,让美育在语文课堂中闪光。  相似文献   

2.
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重视激情阅读,品味文本,设立情境,强化写作,从不同的审美角度、审美层面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念和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董晓艳 《魅力中国》2011,(20):288-288
透过对古典艺术、现代与后现代艺术审美鉴赏的分析,发现艺术在不同时期审美取向的绝对对立,由审“美”走向审“丑”的不同价值取向。从而采取一种兼容古典与现代的艺术观来看待艺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常会杰 《魅力中国》2014,(22):297-297
对语言的审美角度会随着语言的属性和用途而有所不同。因此,不同应用领域的语言有着不同的审美内容和结构。新闻语言是一种以客观性事实为基础,以严谨的语言风格为写作主体的语言类型,文学语言则是在艺术表达上突显作者的写作情感的语言类型。本文将从两种语言类型的共同点和对立面两个方面去探讨其审美差异。  相似文献   

5.
徐彧瑜 《老区建设》2012,(12):42-43
在材料技法方面对传统漆艺的继承,在内容上借鉴于现代绘画,两方面的完美结合使现代漆画应运而生。但由于对材料技法和内容表现的侧重点不同,时常会出现以工艺美术的审美特征和绘画的审美特征两个不同立足点来看待漆画。这两种定位的不同会导致漆画发展的不同导向和结果。  相似文献   

6.
赵瑞平 《新西部(上)》2007,(1X):224-224,226
日常生活审美化现象进入中国后,结合中国的现实,形成了中国化的日常生活审美研究角度。由于其感官化、平面化的特点受到了国内一些学者的批判。然而,与以往的批判不同,我们在批判的同时还在享受,在享受的同时又在批判。这正是日常生活审美化所具有的召唤机制,该文试图从这里入手,通过审美方式、审美对象和审美体验的分析,对日常生活审美化现象作出一定的阐释。  相似文献   

7.
熊延柳 《黑河学刊》2005,4(1):49-52
丁玲和萧红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创作中的人物形象呈现出不同的悲剧性。从悲剧的本质在审美客体中的呈现及悲剧本质引起审美主体的心理体验来比较丁玲和萧红笔下人物形象的悲剧审美价值,可以看出莎菲们缺乏在绝望中抗争的悲剧精神,她们悲剧审美特质更多的是悲渺而不是悲壮,在萧红的作品中看到的则是敢于反抗、富有斗争精神的人物。他们超越了悲剧,呈现出人物悲壮与崇高的悲剧审美特质。  相似文献   

8.
旅游是为了开阔视野、放开胸怀、兼收并蓄,是为了将田野看作书斋,将自然作为卷轴……是一项综合性的审美实践活动.自然界中的景物是客观存在的,其美的特征也不会逝去,但是旅游者往往会因为各自审美条件的不同而时客观存在的同一景物产生不同的审美效果.如旅游者来自不同的国度、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旅游者受自身性格、气质、心理的影响;旅游者文化艺术修养的差异等条件都将不同程度、不同方面、不同阶段地影响着旅游者的审美效果.通过对旅游者的审美条件与审美效果的分析和比较,可以使旅游工作从旅游者的视角出发,阐明旅游者所能看到的不同景观的审美特征是什么,帮助我们正确引导旅游者如何观赏才能获得更高的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9.
希腊化一罗马时期的美学思想是一个由作家、文艺批评家唱主角,以诗人修养、艺术创造、修辞学、审美心理为探讨对象的全新时代。由于研究主体、倾向的不同,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希腊化一罗马美学思想与希腊美学思想的不同风貌.即以世界本体及秩序为认识目标的希腊哲学美学偏重客体,而希腊化一罗马时代的文艺关学则偏重主体。从该时期美学范畴的流变趋向上看,客观审美范畴的内转与主观审美范畴的深化成为该历史阶段人本主义美学发展的活力所在。  相似文献   

10.
艺术的发展苟合于文化的发展,众所周知,中西文化的差异在于人们的认识论依据和行为的不同。艺术——最初是建立在实用的基础上经过审美加工而成的“设计”。设计——始终是由艺术审美做指导的具有实用价值的“艺术形式”  相似文献   

11.
丁煦 《魅力中国》2014,(2):98-98
在舞台的表演中,演员服装的色彩搭配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当演员在舞台上表演的时候,观众并不能很清晰地看清楚角色的服装具体细节和样式,但是,色彩却能第一时间传达给观众信息。对于舞台服装而言,其审美层次的要求可以说是第一性的,它不同于人的生活服装。舞台服装讲究在舞台上的审美性和舞台效果,讲究整个表演中的协调和烘托作用。在舞台的表演中,对于人物形象的塑造,色彩也是有着自己的作用和表现能力的。不同的色彩有着不同的语言和不同的情感,也向观众传达着不同的信息。  相似文献   

12.
刘慧 《魅力中国》2010,(34):147-147
音乐欣赏是一种审美培养,马克思说过:“对于不懂音乐的耳朵,最美的音乐也没有意义。”音乐欣赏从欣赏方式到心理过程都有自己的特点,甚至对不同体裁音乐的欣赏也会有较大差异。本文主要介绍的是音乐欣赏中三种主动型审美方式。即:剧场音乐欣赏、音乐欣赏讲座、通过电声传媒进行音乐欣赏。  相似文献   

13.
中西方由于文化背景的不同,在旅游审美文化上也有很大的差异.本文以自然景观为例,具体分析了中西旅游审美知觉不同的主要表现.  相似文献   

14.
汪祎  余萍 《黑河学刊》2008,(6):55-56
审美领悟是审美主体对客体进行直接、整体的领会。被观照的审美客体首先应具有让人感悟的空间,并有能超越客体感性的人生哲理,审美主体随之进行有迁想的审美想象,再经过顿悟的过程达到妙得,从而在深层次领悟审美客体的意蕴。  相似文献   

15.
李洪英 《魅力中国》2014,(1):108-108
舞蹈是表演艺术,舞蹈表演的特性及其动作、语言、情感等表现形式,深刻阐述了审美创造对于舞蹈表演的重要意义。舞蹈表演的情感与艺术表现有不解之缘,这是众所周知的。舞蹈创作来源生活,高于生活,它的环节分为构思和编舞两大方面,凭借每个人对生活的不同感觉,不同的构思源泉,通过不断排练和不同演员的不同感受来将它升华到作品。  相似文献   

16.
张千一  冯立  陈香 《中国经贸》2010,(22):152-152
本文首先从情感学属于美学研究领域的角度,主要论述了西方行为经济学中情感体验经济属于大审美经济。论证了大审美经济的审美诉求和中国汉民族审美传统相契合,用传统景园审美理论做了例证,提出大审美经济理论对现代景园设计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胡艾丽  董雪妮  林征 《魅力中国》2010,(31):277-277
艺术创作归根到底都要表现艺术家感受和体验过的人生,而且须有其独特的心灵世界的映照;真切的生活及生命体验,是形成创作冲动及艺术生命的重要依据和前提。艺术家在不同人生遭际中生命体验的差异,对不同审美追求、创作风格的形成,产生很大作用。  相似文献   

18.
任超 《理论观察》2009,(2):126-127
“文”与“质”一直是古代文艺观中,争论的重点。不论是从以质为主还是以文为主,都是表现了两种不同的审美观念下,对文学作用的不同追求。而“教化”与“审美”则变成了其中的重点。  相似文献   

19.
林君蓉 《魅力中国》2013,(10):249-249
语文教师的审美能力,是其审美修养的重要体现,与语文教学质量、教学效果关系十分密切。从审美的角度看,语文教学主要包括:审美惑知力,审美鉴赏力,审美创造力。教师必须按美的规律,搞好创造性的教学设计,突出教学的高激励功能、高效的美育功能。具备了以上的能力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才能起到心灵的沟通。  相似文献   

20.
何智敏 《魅力中国》2010,(34):254-254
古典诗词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明珠,干百年来,古诗词由于其隽永的意境,凝练的语言,优美的音韵而脍炙人口,并且不同类型的诗词也为培育青少年的审美趣味和高尚情操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