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凤英 《发展》2007,(2):75-76
西部农村法治落后的表现 21世纪是依法治国的世纪,依法治国离开广大的农村,那是不可想像的.不可否认,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的不断加强,西部农村的法律意识较之过去显著提高,依法办事、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身权益的观念已开始深入人心.但因西部农村经济的滞缓、立法的滞后、执法的不公等存在,使西部农村的法治面临困境,主要表现如下.  相似文献   

2.
良好的市民法律意识对建设城市法治软环境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本文立足于杭州市法治环境与市民法律意识的现状,总结分析依法治市普法教育工作的成效和存在问题,并结合市民对普法教育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提出树立新时期普法教育工作新理念、加强普法教育队伍及其网络建设、加犟普法教育媒体载体阵地建设和加强依法行政和基层民主法治建设等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3.
田露  孙太阳  张明 《魅力中国》2013,(23):339-339
“法治政府”是近两年来提出的一个新的行政法治理念和目标。“依法行政”的基本含义是指行政机关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行政权力必须经法律授权,行政机关的一切行政活动必须依据法律规定并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从依法行政所蕴含的“行政法治”的涵义来看,“依法行政”与“法治政府”这两个概念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介绍推进我国农村法治化建设的重要意义以及目前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从立法层次、法制宣传层次、法律工作者执业观念转换等方面提出加强农村法治建设的对策建议。并强调了司法机关在推进农村法治化进程中应发挥的作用:围绕法治乡村建设,加强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围绕社会和谐稳定,加强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围绕增强农村群众安全感,加强农村特殊人群管理服务工作。  相似文献   

5.
农村法治化:我国法治建设的艰难历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但现实情况表明,我国农村特别是边农村地区的法治化将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究其原因,既有我国缺乏社会主义法治的经济基础的原因,也有农村基层政权腐败的因素,更有农村中重人情、轻法度的阻力。因此,实现我国农村法治化需要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民法律意识和科学文化知识的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6.
苑静华 《魅力中国》2014,(9):289-289
法治节目有很多形式演绎,只要在把握好导向的同时锐意进取、不断创新,电视法制节目就有可能跃上一个更高的台阶。本文首先从课题研究的相关背景入手。接着详细的分析了当前法制节目面临的问题。最后重点的提出了目前我国电视台法治节目的出路。  相似文献   

7.
地方政府作为我国法治政府建设的前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简要叙述了目前我国地方政府法治建设的现状,指出了我国地方政府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我国地方政府法治建设的主要内容和重要举措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8.
文章探讨了新农村法治建设,包括它的必要性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即农村物质基础薄弱、法律制度不完善、农民法律意识淡薄等,最后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徐宝庆 《魅力中国》2013,(32):35-36
政府信息公开是民主化、法制化发展的客观趋势,用法律规范政府信息公开,是推进法治政府民主进程的客观力量,已成为实行法治国家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一个重大举措。  相似文献   

10.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良好的法治环境.文章以山西省农村法治环境建设现状的调查问卷资料为依据,对山西当前农村的法治环境建设进行了思考与分析,指出了新农村法治环境建设的内涵与意义,揭示了当前新农村法治环境建设所面临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完善新农村法治环境的对策和建议,以期对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法治环境建设进程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1.
在法治中融入道德的原则和规范,使道德规范具有了强制性,同时又能使人们自觉地遵守法律规范,这正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也是实现社会主义法治的有效途径,本文试图从法治融德的前提入手,来阐述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2.
实现法治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理想与追求。建设法治政府,是实现法治宁波的重点。从立法视角看,宁波应优先建立和完善科学民主决策、公共服务、公共财政这三项配套法律制度。建设法治政府。关键是监督政府,根本在改革政府。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中国时代发展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的必然要求,而农村法治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保障。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法治建设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目前面临的问题仍然不少。中国农村法治建设须在农村立法、法律意识、基层民主以及法治运行等方面予以大力加强。  相似文献   

14.
王海鹏 《特区经济》2008,(9):257-259
当前制约中国社会发展的根本问题是"三农"问题,"三农"问题的解决需要有良好的社会机制。法治作为现代社会控制的有效机制正在成为中国社会发展的战略选择,靠传统礼俗和政策为主要调节和运行手段的中国农村社会也最终要步入现代法治的轨道。彻底打破城乡二元体制,这是发展农村法治的体制前提;充分发掘传统法律文化和农村民间法资源,则是完善农村法治的重要路径;而积极培育农村市场经济主体,提高农民法律意识,将是完善农村法治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5.
舆论与法治     
李静  于宏伟 《发展》2013,(3):54-55
近些年来,随着人们法治观念和参与意识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立法、执法、司法问题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近期的吴英案引发了激烈的社会争论,使得司法独立与舆论监督的协调平衡,又一次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事实上,立法中权力(利)、义务、责任如何分配;执法如何做到严格、公正、文明;司法如何保证客观、公正、合理等,都是社会舆论的热点话题。社会舆论并非都是批评揭露,还包括介绍表扬和意见建议等。因此,不能将舆论与法治定位成矛盾冲突关系,而应当看到两者之间有诸多的互补性需要。对于舆论与法治关系的探讨,至少应该包括以下三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16.
依法治国理念在我国探索了多年,并已取得相当的效果,然而多年来农村与城市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等多方面的差别决定和影响着中国法治建设的二元状态。我国农村的发展状况决定了实行农村法治的复杂性,其中农村法治基础的薄弱是最根本的现实困境,包括经济、体制、文化、社会秩序等,复杂的现实困境需要多学科的视野综合分析,以寻求走出困境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7.
吴鹏飞 《特区经济》2009,(8):242-243
在当代,法治是实现民主与自由的重要标准。行政权的运行须遵循法治原则,这是立宪民主体制的基本要求,也是世界各国应对金融危机时的普遍法则。在全球金融危机面前,我国政府救市须遵循法治原则,以实现公权力保障的公共利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18.
李宏 《新疆财经》2008,(2):15-18
随着失地农民队伍的不断壮大,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的常规解决办法已经在各地陆续出台。然而,失地农民作为一个特殊群体有着自身的特殊性,解决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首先要对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深层次分析,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本文认为,土地承载"双重功能"、农民丧失"双重权利"以及政府充当"双重角色"是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困境产生的根本原因,从而提出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9.
刘莎莎 《黑河学刊》2009,(6):112-114
法治被作为国家与社会发展的目标确立以后,得到了中国社会的普遍认同。实现法治或进行法治建设,成为了我们极为重要的现实任务。法治是一个整体,民主法治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首要特征。构建和谐社会的首要目标是建设一个民主法治的社会。一个依法行政的政府是社会改革发展的稳压器和助推器,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伟大工程中发挥着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统筹规划、积极推进的主导性作用。建设法治政府的根本保障是实行民主宪政。民主宪政追求的目标正是社会的和谐。实行民主宪政的基本要求是确立民主宪政观念,弘扬民主宪政精神,建立民主宪政制度。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