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户籍制度改革已成为"硬骨头",近年来国家已出台不少措施来啃这块硬骨头,但很难。之所以难,是因为当前户籍制度改革已陷入了困境。一是放开的中小城市的城市户籍没有吸引力。原因在于就业。中小城镇的就业机会有限。二是农村户籍会变得越来越值钱,愈来愈多的农村人口不愿意放弃农村户籍。城乡一体化,城市户籍所能够拥有的他们都有,更重要的,农村户籍还能够有宅基地与承包地,富的地区还有分红,所以保持一个农村户籍以后会愈来愈值钱。所以未来的户籍制度改革一个方向是,将户籍制度与城乡一体化联动改革。土地不能转变为财富,是  相似文献   

2.
一、“代耕农”的来源及现状 “代耕农”,是指放弃户籍所在地的耕地,到经济相对发达,土地相对肥沃的地区去耕种其它土地的农民。改革开放以来,作为华南主要产粮区的珠三角广大农村,在地理位置优势和国家优惠政策的扶持下,第二、第三产业发展十分迅速。很多农民放弃农业生产,进入工厂或自办实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一些地区免征农业税后引发和凸显的问题的分析,指出:明确一个前提,落实两个基点,转换政府职能,自觉地调整国民收入的分配结构,并通过调整税收分成比例,加大制度性转移支付和把农地转为非农用地的增值收益留在农村,使农村得以具备满足农民对社会公共事业基本需求的财力;通过改革和完善乡村治疗结构,使农村的财力能真正为民所用,从而逐步缩小城乡之间,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之间人均享受基本公共物品和社会福利的差距。这不仅仅是解决公平问题,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从近期看,农民也不至于因病致贫,因子女上学致贫,同时,也可减轻农民负担,这无异于就是增加农民收入,还可以使农民有资金去发展生产,去消费,从而夯实发展农业生产的物质技术基础,启动农村消费市场;从长远看,这也能提高农民素质,提升农村人力资本的质量,只有这样,才能最终解决效率问题。使国民经济的发展有一个坚实的基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宏伟蓝图才能早日实现。  相似文献   

4.
<正>7月30日,国务院公布了《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决定取消农业户口与非农业户口性质区分,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而据央视有关户籍改革的调查却显示:9成受访农民不愿转成非农户口,只因不愿交地。土地,包括宅基地及其房屋、承包地,是农民的最大财富,我国20.3亿亩耕地都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手里。在户籍改革过程中,只有妥善处理好或者保护好农民的权益,才能获得农民的支持和拥护。  相似文献   

5.
闻海燕 《农业经济》1997,(12):39-41
沿海发达地区小城镇建设经验及对辽宁的启示闻海燕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90年代以后,东南沿海发达地区农村小城镇建设自东向西呈迅猛发展趋势。据统计,到1994年底,在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胶东半岛等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区,小城镇数量已占全国农村小城镇(包...  相似文献   

6.
中国农村小城镇建设的主要目的是在小城镇发展过程中,通过资本的集聚和人口的集中,以及逐步调整产业结构、就业结构和城乡关系,合理地解决农业、农村、农民这“三农问题”。探讨了小城镇建设中的路径选择问题并提出乡镇企业的产权改革和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小城镇 大战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小城镇大问题小城镇大文章小城镇大政策小城镇大战略,反映了人们对小城镇认识的发展过程。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发展小城镇,是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大战略……”,把发展小城镇提到重大战略的高度,在中央的文件中尚属首次。所谓战略性,是指全局性而不是局部性,长期性而不是暂时性,根本性而不是一般性。这样的认识,就可以增强人们的坚定性和自觉性,这无疑对推进小城镇的建设产生重大影响。一、发展小城镇是对在传统的工业化过程中产生的城市化滞后和在城市化过程中小城镇滞后的重大矫正。众所周知,我国传…  相似文献   

8.
农村社会保障是以农民为保障对象的社会保障。农村社会保障比城市社会保障更为复杂。在中国,农民的概念有两个,一个是身份意义上的农民,也就是具有农村户籍的居民,即使成为了城市居民,如果仍然是农村户籍,那么还是称为农民;另一个概念是职业意义上的农民,也就是从事农业生产劳动的劳动者。就社会保障来说,主要是捐身份意义上的农民。对中国农民来说,并不存在现代意义上的社会保障,因为现代意义上的社会保障,与工业化相联系。而我国农民还没有、进入工业化的领域,  相似文献   

9.
刍议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小城镇转移过程中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小城镇就业吸引力不强,首先,小城镇缺乏非货币性差异吸引力。城市居民可以获得货币收入和非货币(就业、住房、医疗等福利待遇)收入,而农民只能获得货币收入。城市居民在政府补贴网中可接受各种优惠待遇,而农民非但不能享受反而承担各种负担。但随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深入进行,住房因开始推向市场而不得不自食其力,公费医疗保险推向社会,市民自己负担的比例不断上升,城乡居民的非货币性福利差距有所缩小,降低了城镇吸引力,其次,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差,许多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十分薄弱,甚至用不上自来水,电力不足或电压不稳,没有沥青或水泥街道。修建房屋的事情常有,但是没有形成产业,是自己建设自己使用,在结构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与城市水、电、气、电话、光纤、ISDN六通的条件相去甚远。小城镇的信息量较少,化娱乐设施不够,生产方式落后,知识外溢作用不显,不能满足青年农民的消费需求。  相似文献   

10.
人往城里走     
有种流行的看法,认为农民的出路是留在农村,或者是就地转入中、小城镇。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农业人口有所减少,再加上政府的各种补贴,务农收入有所提高,同时,在农村提供劳务的价格也上升了。于是,会有部分劳动力愿意留在农村,甚至终生务农,也会有部分农民会就近进入中小城镇。如果你是这样一个农民,千万别以为每个人都和你一样想。  相似文献   

11.
关于小城镇土地使用制度改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小城镇土地使用制度改革是我国上地使用制度改革的重要方面,对推动小城市建设及经济发展,促进城乡人口结构转换,加快我国城市化发展已发挥出重要作用。但在小城镇土地使用制度改革中也存在片面强调“以地生财”,忽视耕地保护等问题。亟待完善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12.
《农家致富顾问》2011,(4):30-30
在全国户籍改革停滞不前的情况下,广东省率先实行农民工积分入户政策,“阶梯放水”式户籍改革逐步启动,户籍闸门开得大了一些。这也让那些已经在广东省定居的外来务工人员,有了一些落户的盼头。  相似文献   

13.
从50年代末开始,为加快工业化的积累,中国采取城乡分割、严格限制农村人口进城的政策,造就了城乡户籍的森严壁垒。改革开放以来,改变了生产方式的农民,造就了繁荣的小城镇,而产业向小城镇集中所造就的大量就业岗位,又吸引了更多的农民离开土地改变生存方式。为适应这种时代的潮流,全国各地推出了大量的措施,以推动农民到小城镇落户。国家近期也出台文件,实行居住地管理的政策:凡是在小城镇有合法固定住所、稳定职业和生活来源的人员,以及小城镇居民在农村的配偶及子女,都可以转为城镇居民户口,辖区内人口在子女入学、参军、…  相似文献   

14.
自今年10月1日起,我国将在2万多个小城镇推行户籍制度改革,在小城镇拥有固定住所和合法收入的外来人口,均可办理小城镇户口。国家公安部治安局户政处的一位负责人称,此次小城镇户籍管理改革的实施范围,主要是县级市市区、县人民政府驻地镇及其他建制镇。凡在上述范围内有合法固定住所、稳定职业或生活来源的人员及其共同居住的直系亲属,均可根据本人意愿办理城镇常住户口。这一重大举措意味着城乡间的户口藩篱将被拆除。2万小城镇将拆除户籍藩篱@立  相似文献   

15.
加快小城镇建设 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做出了“发展小城镇,是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大战略”的重要决定,这一决定为具有一定规模和基础的经济发达地区小城镇的迅速发展带来了大好机遇,这一战略也为团场发展小城镇和区域经济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城镇化的趋势不可逆转,城镇化的路径可以选择。西部地区的自然、社会经济条件决定了其城镇化路径可能不同于东部发达地区。四川31个镇、村调查表明,多数小城镇由于产业基础薄弱,人口聚集功能有限,更多的农民选择了流向大中城市,而非小城镇。  相似文献   

17.
二十多年来,中国的改革开放使农村发生了一个重要的变化,也就是对我国在改革前形成的、以身份为划分标准的世袭性就业体系的冲击和撼动,但仍没有彻底改变这个体系:一方面改革开放确实给了农民自主选择职业的机会和权利,但另一方面,农民的身份因素(特别是户籍身份)仍然在影响和制约着农村劳动力的流动。  相似文献   

18.
一、当前小城镇建设的主要体制性障碍(一)现行户籍制度对小城镇建设的制约。城市经济学家认为,小城镇建设会带来人口及其他资源的相对集聚。集聚的前提是人口和资源的自动流动。中国现行的户籍管理制度是人口流动的最大障碍。尽管1997年公安部出台的关于户籍制度改革,但只限于少数试点镇。从全国看,户籍制度改革基本没有启动。农民进镇落户“门槛”很高,而且收费项目多,行政性限制多。农民只能“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即使是进镇落户的农民,他们在子女入学、就业、参军、用电用水、社会保障等方面只能享受“二等公民”…  相似文献   

19.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现行的户籍制度令城乡社会保障制度出现了分割,而城乡分化的社会保障体制又使得我国户籍制度改革举步维艰。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存在较大差异,使得农民不愿意放弃农村集体土地和宅基地。在耕地保护压力越来越大的今天,了解农民意愿,有效解决农村宅基地的退出问题,成为实现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确保耕地保有量的有效途径。本文以河北省沧州市新华区和运河区外围农村宅基地为研究对象,运用Logistic模型分析了"户籍—社保"联动改革下影响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的主要因素,提出"户籍—社保"联动改革建议。  相似文献   

20.
小城镇建设规划应着眼于优化生态系统目前制订城镇建设规划,努力发展小城镇建设,己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但是,制订(修订)小城镇规划,由于地区和历史条件的不同,必然会呈多样化状态,不可能也不应该用一个模式去浇铸。然而,不论是建成什么模式的小城镇,在规划时,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