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在回顾中国草原管理发展历程的基础上,分析其状态及存在的问题,基于最新研究进展,探索和预测未来中国草原管理的发展趋势,为加强中国草原管理理论、方法和实践提供依据。[方法]运用文献资料分析法。[结果]中国草原管理已经历了游牧时期、粗放型管理时期、草畜平衡刚性管理时期。游牧时期,人—草—畜三者关系基本上处于一种自然动态平衡的状态之下;粗放型管理时期,人对畜的需求持续增加致使草—畜关系长期处于一种失衡状态,进而导致草原的大面积退化;草畜平衡刚性管理时期,相应的政策和管理计划方案陆续出台使得草—畜关系失衡状态得到了一定缓解,但仍然没彻底解决人—草—畜三者的矛盾关系问题。[结论]草畜平衡弹性精准管理是当前中国草原管理的主要发展方向,其能够更好地应对草地生态系统时间与空间异质性,确保草地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兼顾市场动态以及政府和牧民需求,实现高效的草地生产力输出。草地生态系统管理以全面实现草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为目的是中国草原管理发展的最优选择。  相似文献   

2.
尽管人们在竭力挽留草原退化的脚步,但从上世纪初到现在,中国北方草原已向北退缩约200公里,向西退缩约100公里。在此间召开的2008世界草地与草原大会上,由多名中国学者所作的《中国草原研究和发展》的大会报告称,受全球变暖、气候干旱等自然因素和人为不合理利用等多重因素的影响,目前中国90%的天然草原出现不同程度的退化。  相似文献   

3.
近代中国牧草的调查,引进及栽培试验综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徐旺生 《中国农史》1998,17(2):79-85
本文详述了近代中国有关牧草科技的引进及发展概貌。主要内容包括:(1)近代国内外对中国草原和草地的考察和研究;(2)优良牧草品种的引进;(3)优良引进牧草的栽培试验研究;(4)牧草的育种和贮藏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4.
目的 为进一步推动草原地区牧业可持续发展,丰富草原生态补奖在牧户草地流转行为方面的研究,从而为促进牧户进行草地流转实现规模经营最大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文章基于青海省河南蒙古族自治县牧户调研数据,运用二元Logit模型分析草原生态补奖对牧户草地流转行为的影响,并借助逐步回归法检验牧户生计多样化在草原生态补奖与草地流转之间的中介作用。结果 研究结果表明:牧户贷款行为、草地现有承包面积以及牧业收入分别在10%、1%与5%显著性水平下对牧户草地流转行为产生正向促进作用,而奖补收入与工资性收入均在10%显著性水平下对牧户草地流转行为产生显著抑制作用;牧户生计多样化在草原生态补奖与草地流转之间存在遮掩效应,遮掩效应占直接效应的比例为34.55%。结论 奖补收入越高,并不一定能够促进牧户草地流转行为,并且牧户生计多样化在一定程度上会增大该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正>为加快治理沙化退化草地步伐,"十一五"期间,我省围绕治理草原生态环境和开发饲草料资源两大任务,坚持把飞播种草作为治理沙化退化草原、发展草地畜牧业重要手段,先后调用各类牧  相似文献   

6.
用科学发展观指导草原畜牧业的发展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青海省草原畜牧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草原畜牧业是以草原为基础,进行草地资源保护利用、植物生产和动物生产及其产品加工经营,获取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  相似文献   

7.
我国草地面积广阔,占国土面积的40%,如此大面积的草原需要合理管理。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草原建设已经和草原生态环境建设密切相关。目前,我国有关管理部门对其管理不是非常完善,导致草地资源面临枯竭,降低了畜牧业的生产水平。必须要加强草原建设,特别是草原生态环境建设,对草原生态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制定相关的政策和制度,实现草原建设的高效、可持续发展,为生态畜牧业的发展提供条件,促进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8.
草地资源保护与建设是山西省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阐述了山西省在草地资源保护与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草原保护宣传、树立草原保护意识、严格草原监管制度、加强执法队伍建设、摸清草地资源家底等建议,以期为今后草原保护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针对天峻县草地资源经济性能和生态特点,认为其草地经济发展应以草地畜牧业为基础,积极开展草原旅游、建设野生动物园、开发冬虫夏草、红景天等高级滋补品和中药材等,发展特色产业,营造业一为主多业并进的产业格局;因地制宜,建立草地利用科学化,草地经营多元化,资源开发高效化的草地资源经营管理机制,规范农牧业经济发展秩序,提升草地资源经营水平,实现草地经济跨越式发展。完善草地生态系统组织机制,加强草地资源保护,积极协调人与自然关系,建设草地生态友好环境;以草地科技作支撑,高起点,立体化,建立和完善草地经济发展体系,实现草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草地增效,牧民增收,建设社会主义新牧区。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揭示开垦草原退耕后不同恢复期的植物多样性变化,旨在为呼伦贝尔草甸草原管理和恢复受损草地生态系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文章以呼伦贝尔草甸草原为研究对象,运用样方调查和室内分析,对不同退耕年限退耕地与对照的天然草地的植被特征进行同步调查,并借助单变量一般线性模型对退耕地和天然草地的植被特征,分物种重要值,植物多样性指数及响应比等进行差异性分析,研究了开垦草原退耕后不同恢复期的植物多样性变化。[结果]退耕5年、13年和17年的样地植物丰富度和植物多样性指数均显著小于对照的天然草地,而退耕19年的样地的丰富度和多样性指数与对照天然草地无显著差异;相较于退耕5年的退耕地,在退耕时间更长的退耕地中,植物群落主要层片由菊科植物转变为禾本科植物。退耕地群落演替过程中,随退耕年限增加,与天然草地间差异性减小,逐渐接近天然草地。[结论]退耕是一种有效地促使植物多样性接近天然草地的措施。且除退耕年限外,退耕地与天然草地间群落相似程度同时受天然草地初始状况影响。  相似文献   

11.
学术动态     
中国草原学会成立 中国草原学会成立大会和第一次学术报告会在北京市房山县召开。参加这次大会的有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的草原学专家、教授和科技工作者,共150多人。 这次会议就草原资源调查、草原生态系统结构、合理利用草原、建立人工草地、加  相似文献   

12.
新疆草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疆是全国重点草原牧区,草地占国土面积的28.83%,全区超70%的畜产品来源于天然草地。 该文基于2002~2004年新疆草地调查数据、2006~2008年中国科学院组织的“新疆生态建设和可持续发 展战略”考察和调研数据,研究新疆草地畜牧业背景、现状与问题,探索新发展战略与对策。研究表明, 近半个世纪以来新疆家畜数量增加了3倍。1980年以来天然草原普遍发生退化,草地面积缩小10.77%, 草地生产力下降5%~10%,优质牧草产量下降30%~70%。在此前提下,提出新疆的草地畜牧业发展新思 路,即从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全局出发,统筹协调山地—荒漠—绿洲复合生态系统关系,在绿洲及其 它水土条件较好的地区发展以优质、高产人工草地为基础的现代集约型草地畜牧业,逐步将畜牧业生产从 平原荒漠草地和山地草地向绿洲转移,最终使绿洲成为现代畜牧业经济发展的重心;使平原荒漠草地和山 地草地成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水源涵养的生态功能区,最大限度地保护天然草地植被,达到人与自然的和 谐,同时实现放牧畜牧业到现代化畜牧业的战略性转型,建立具有新疆区域特色的创新性畜牧业模式。  相似文献   

13.
草原文化遗传基因的载体是包含人居、草地和畜群三者共生的放牧系统单元,亦即人居、草地、家畜三者共生的,三位一体基本元素。放牧系统单元包含两重结构。第一层是草地—草食动物(家畜)构成的牧食系统;第二层结构是在草畜系统之外,加入人为因子,扩大为人居—草地—家畜的共生体。放牧系统的驱动力是能量按照一定的序的运动模式,需要满足生存空间需求与营养源网络两方面条件。科学实验和生产实践证明,划区轮牧是保持放牧系统单元完整性的唯一途径,它把放牧的序覆盖全部草地面积和全部放牧持续时间,适用于不同的时空阈限。我国需克服对放牧的诸多认识误区,建立放牧系统单元的概念,采取保持放牧系统单元完整的划区轮牧是维系草原生态,传承草原文化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4.
为了进一步加强青海同四川、西藏两省区在草地畜牧业发展方面的交流与学习,积极寻求在草原建设与保护、良种牲畜引进以及畜产品加工利用方面的合作,以利于取长补短,共同促进草地畜牧业和藏区经济发展。9月22日至10月14日,省农牧厅阿旺尖措副厅长带领厅办公室、省草原总站有关负  相似文献   

15.
在状态—压力—响应模型的指导下,设计高寒牧区草原的生态安全评价体系,运用熵权法和综合评价法对黄河水源重要补给区玛曲草原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玛曲草原的生态环境呈现出不断恶化趋势;在压力指标中,超载过牧是影响草原生态安全的重要因素,其根本原因是原料型畜牧业发展模式.因此,高寒牧区在选择草地经济发展模式时应优先考虑生态安全,实现畜牧经济和草原生态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在辽宁省科技厅大力支持下,辽宁省农科院承担了"生态草原建设及牧草引进选育开发"项目,针对我省大面积草原退化严重,缺乏草地改良亟须的优良品种以及草地植被恢复技术和人工草地建植技术不完善等问题,开展了牧草新品种引选、退化草地植被恢复技术研究和人工草地高效生产技术研究。目前,筛选出适合退化草地改良的牧草品种5个、建植人工草地用的优良品种3个;提出退化草地植被恢复模式3种;制定了紫花苜蓿生产技术规程;发表论文6篇,获得专利2项。示范区内退化草地植被覆盖率提高到72%以上,土壤蓄水能力提高12%以上,人工草地生产能力提高了8%。目前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相似文献   

17.
<正>近年来,青海省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践行生态立省战略,坚持以饲草料产业发展为基础,以草原生态保护奖补机制为手段,以游牧民定居工程建设为保障,以生态畜牧业建设为目标,加快转变草地畜牧业发展方式,闯出了一条独具青海特色的草地生态畜牧业发展路子,实现了生态保护与畜牧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生态约束下牧户草地规模经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草原承包经营权向专业大户、家庭牧场、合作社、农业企业流转是实现牧业现代化的必经之路。本文利用我国主要牧区省份234户放牧牧户的实地调研数据,在考虑生态约束和兼业化的背景下,通过估算牧户牧业生产的C-D函数,构建并求解牧户草地规模经营决策模型,分析论证了草甸类草原在畜牧业生产中较草原类草原、荒漠类草原具有更大的规模效应;然后据此分析了各地区牧户草原流转意愿、牧户最优草地经营规模、牧户最优劳动力投入量等问题,并指出其政策内涵。  相似文献   

19.
中国草地资源面临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较为全面地论述了中国目前亟需解决的草原生态问题,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基础上,结合当今世界先进科学技术,从实际出发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应对措施,以便标本兼治地处理中国草地资源问题,使草地资源发挥更大的经济和生态价值。  相似文献   

20.
资讯速递     
《浙江林业》2020,(9):26-29
<正>中国国家草原自然公园建设正式开启近期,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公布内蒙古敕勒川等39处全国首批国家草原自然公园试点建设名单,标志着中国国家草原自然公园建设正式开启。草原自然公园是指具有较为典型的草原生态系统特征、有较高的生态保护和合理利用示范价值,以生态保护和草原科学利用示范为主要目的,兼具生态旅游、科研监测、宣教展示功能的特定区域。本次开展试点建设的39处国家草原自然公园总面积14.7万公顷,涉及11个省(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及黑龙江省农垦总局,涵盖温性草原、草甸草原、高寒草原等类型,区域生态地位重要,代表性强,民族民俗文化特色鲜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