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加强城乡经济互补 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推进城乡经济互补是实现城乡经济统筹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要实现城乡经济互补必须加强农村市场建设,培育和发展城乡市场体系、调整现行区划,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努力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大力培养农村实用型人才,加快小城镇建设,增强小城镇的经济传导和带动功能,制定城乡产业发展规划,加快城乡产业融合。  相似文献   

2.
当前我国城乡经济发展还存在不协调的地方,比如城乡差距拉大,城乡居民贫富差距拉大,农村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等发展与城市相比较明显落后。要消除城乡经济发展的不和谐,文章认为要在农村产权制度安排上下功夫。真正建立起明晰的,依法受到保护的,在司法领域受到公平对待的产权制度是实现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从我国二元经济结构转型所处的特定历史背景出发,分析了在我国农村教育投资收益率低于城市的现实状况下,劳动力市场人力资本自由流动所形成的农村人力资本向城市单向流出的必然性,并运用内生经济增长理论解释了农村人力资本流动与城乡经济增长差距的内在联系,说明了加快农村人力资本积累对我国二元经济结构实现成功转型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快农村人力资本积累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城乡经济协调发展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经济和社会取得了巨大发展。2002年,我国GDP已达到10.47万亿元,比1989年增加了8.78万亿元,增长了6.2倍。在经济总量指标大幅增长的同时,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2002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7702.8元,比1989年增加了6328.9元,增长了5.6倍。2002年,我国农民家庭人均纯收人为2475.6元,比  相似文献   

5.
目前,闽北要实现城乡经济一体化发展战略,就要用科学的发展观,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总目标,站在闽北经济发展全局的高度,去解决“三农”问题,实施“突出工业、突破工业”的发展战略,把闽北建设成为旅游生态经济区。  相似文献   

6.
统筹城乡发展必须解决三农问题,解决三农问题则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必然要求,政府在解决三农问题和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转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本文在认真分析工业发展与农业发展关系、城市经济与农村经济关系的基础上,从工农关系和城乡关系的变化中寻找规律,并通过政策调整、收入分配和体制创新等经济手段,促使城乡资源和要素合理流动,促进城乡经济社会由二元结构向一体化转变。  相似文献   

7.
漳州市地处闽南金三角、面对台湾、南临珠江三角洲、自古以来就是闽、粤、赣的交通要脉;全市拥有耕地249万亩,山地1238亩,海岸线长680多公里,多处深水良港、气候适宜,素有福建乌克兰之称.目前,漳州进入经济社会发展关键阶段,这个阶段既是关键时期又是矛盾凸显期.城乡关系能否协调发展、农村城市化能否顺利推进,已成为漳州发展的关键问题,也是漳州市建设和谐社会的重点和难点.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现阶段,城乡之间存在巨大差距,如同一道鸿沟横在我们的面前,成为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最大障碍。如何处理农村和城市的和谐关系以及农村和谐社会的实现问题,就成为当前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点和难点。因此,我们要从解决目前我国“三农”问题入手,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协调发展,以工促农、以城带乡,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9.
白永秀 《当代财经》2011,(11):13-19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自党的十三大提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以来,国内理论界对此进行了长期探索。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是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内在要求和重要内容,从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视角出发,由城乡分割到城乡融合、由工业偏向到工农并重、由被动城市化到主动城市化是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具体内涵,同时也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依托。  相似文献   

10.
从分割到融合:城乡经济增长与社会和谐的政治经济学   总被引:39,自引:2,他引:39  
尽管中国农村向城市的劳动力流动的规模持续增长,但中国的城市化水平依然滞后于工业化的发展,并且农村向城市的劳动力流动也没有带来城乡工资差距的均等化,相反中国的城乡差距、城市内部本地职工与外来职工的工资差距都是持续扩大的。对于这些与传统理论相悖的"谜",本文借助于城乡分割的经济政策的内生决定机制来解释。本文认为,从绝对禁止到逐渐松动,城乡分割的经济政策的演变是倾向城市居民利益的决策结果。改变这种从城市利益出发、由城市单方面制定人口流动政策的局面,从城乡分割到城乡融合的转变才能够实现。而这种转变既有利于促进整体经济的增长,又有利于实现城乡平等与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1.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伴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持续推进,我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就总体而言,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特征仍然突出,转型尚未完成,表现为工农业生产率水平差距大、城乡居民收入不平衡、区域间异质性发展等问题。借鉴英国、美国、日本、韩国的历史经验和主要做法,我国应从产业结构升级、激发技术创新、加大人力资源投入、推动农业现代化等方面入手,加快推进城乡经济结构转型。  相似文献   

12.
姜鑫  罗佳 《发展研究》2012,(4):89-92
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不仅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路径。当前我国城乡之间在公共服务资源配置及服务的可获得性、质量和数量方面处于非均衡发展状态。客观揭示我国基本公共服务的城乡差距,分析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存在的主要问题,据此提出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对策建议,切实保障农村居民和城市居民享有平等接受基本公共服务的权利,实现我国社会公平。  相似文献   

13.
城乡收入差距持续扩大是我国经济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难题,其成因是多方面的,许多学者从不同视角进行了解读。文章对既有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与归纳,对我国城乡收入差距进行溯源分析。  相似文献   

14.
城乡经济运行理论认为:居民不论是居于城市还是农村,其经济收益应该是相等的。但实际上我国城乡差距悬殊,缩小城乡差距的现有措施成效不佳,且城乡差距仍在扩大。通过对现有的缩小城乡差距的理论进行反思,发现导致城乡差距的主要原因是城乡政策不同,城乡劳动力不能自由流动,解决城乡差距的根本途径是统筹城乡政策和保障生产要素自由流动。  相似文献   

15.
关于我国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中若干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乡二元结构的发展模式对我国经济保持长期、快速、稳定发展产生了很大阻碍,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对实现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以我国西北三个城市的数据为例,分析了目前我国城乡一体化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6.
沈保华 《时代经贸》2007,(8Z):42-43,45
我国城乡之间的数字鸿沟问题日益严峻,成为影响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障碍。文章分析了城乡之间数字鸿沟的现状以及对构建和谐社会产生的影响,并提出了缩小城乡之间数字鸿沟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实施城乡统筹,是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云阳是一个典型的三峡库区农业大县,由于建设资金缺缺乏,农业基础设施老化,县域经济发展缓慢,农民增收后劲不足;实施城乡统筹,必须重视农业基础地位,不断提高农民素质,增加对农村投入,统筹城乡产业发展,才能推动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8.
城乡经济一体化发展是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新时期解决“三农”问题、全面推进农村小康建设的重大举措.文章通过对影响城乡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各因素的分析,建立了各主要因素与城乡收入差距的计量经济模型,通过对经验数据的实证研究,发现农村居民储蓄率变动对城乡经济一体化发展并没有直接的影响,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的结果却表明,城乡收入差距对农村居民储蓄率具有强烈的预期影响.文章最后通过对前人的理论借鉴和研究结论的思考,针对加快城乡经济一体化发展这一主题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9.
王翠芳 《生产力研究》2005,(11):168-169
和谐社会应是城乡协调发展的社会,但当前山西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城乡差别大,突出表现在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失衡、城乡公共品供给失衡、城乡产业结构和投资失衡、城市工业化与农业人口非农化失衡上。目前,缩小城乡差别,建设和谐社会的条件已经成熟,必须切实贯彻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方针,形成有利于以城带乡,以工哺农、城乡互动,协调发展的政策体系和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20.
关于城乡土地市场协调发展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协调城乡发展,缩小城乡差距,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根据当前我国土地市场发展的新情况,本文提出城乡土地市场协调发展的内涵和目标及如何协调好城乡土地市场的关系,进而提出城乡土地市场协调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