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005年7月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后,人民币兑美元双边汇率波动与东南亚经济体货币兑美元汇率波动相关性明显提高,区域内汇率联动性加强。通过对东南亚经济体汇率参照货币实际构成与权重的计量分析,人民币已经成为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等经济体汇率的参照货币。进一步巩固和提升人民币在东南亚地区的影响力,需要深化区域经济合作并加强区域汇率机制的协调。  相似文献   

2.
东亚经济体汇率动态和汇率相关性检验表明:人民币两次汇改后,东亚货币整体关联度较高,出现了联动的态势。本文基于新外部货币模型估计东亚经济体汇率制度中隐含锚货币的权重,同时测度汇率制度弹性指数,重点考察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对东亚经济体汇率制度的影响。各经济体汇率制度出现在钉住美元——钉住货币篮子切换的趋势。人民币对一些东亚货币的影响明确显现。未来东亚区域锚货币的选择中,人民币具有潜力成为区域锚货币。  相似文献   

3.
人民币参照货币篮子:构成方式、稳定程度及承诺水平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对人民币参照一篮子货币进行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进行了定量检验。通过对3年多来的汇率日数据的分析,发现美元在人民币参考货币篮中占据绝对重要的地位。运用移动窗口回归分析方法,发现人民币参照货币篮子的稳定性存在下降的趋势,美元权重缓慢下降,人民币相对货币篮子整体持续升值。通过对外汇储备变化的分析,发现我国货币当局对参照货币篮子的承诺水平并不高。人民币汇率政策的灵活性在这一新制度下有了更充分的保证。  相似文献   

4.
由美国金融危机引发的国际货币动荡正在使东亚各国脱离美元本位,寻找新的钉住货币。表现坚挺的人民币很有可能成为东亚区域关键货币,成为东亚各国和地区钉住的锚货币。本文在货币锚效应回归模型的基础上加入解释变量个数筛选的步骤,挑选出最优模型来分析东亚各经济体货币的汇率货币篮子中美元、日元以及人民币的权重,从而揭示人民币成为区域关键货币的可能性,进而了解人民币主导经济区形成的条件和趋势。  相似文献   

5.
本文梳理2015年“8.11”汇改八年以来,人民币汇率制度市场化改革的政策演变与汇改效果。从汇改政策演变来看,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主基调是围绕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定价模型进行改革,并辅之以CFETS篮子货币的数量和权重调整。从汇改效果来看,“8.11”汇改以来人民币汇率波动幅度逐渐变大,市场供求决定人民币汇率的程度越来越高。随着人民币汇率市场化程度的上升,人民币汇率逐渐走出独立行情,使得人民币对部分国家而言已经成为重要的货币锚。从汇改方向来看,实现自由浮动是人民币汇改的终极目标,但受制于复杂的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短期内较难实现。在过渡期内,本文建议设立人民币篮子汇率的年度宽幅目标区制度。  相似文献   

6.
《新理财》2005,(1):10-10
亚洲是否会产生单一货币?毕竟,许多亚洲国家的中央银行将其货币盯住人民币和美元。据Hanna所说,区域内其他国家实际上也反映了中国在汇率方面的做法。  相似文献   

7.
人民币一篮子货币最优权重模型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贸易差额的稳定作为人民币一篮子货币最优权重选择的政策目标,构建了人民币一篮子货币最优权重确定的模型,估算了人民币一篮子货币的最优权重,并将不同汇率形成机制下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波动的幅度进行了比较,从而验证了自汇改以来人民币所参照的一篮子货币基本上是比较弱的参考。因此,我国央行应继续提高“一篮子货币”在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中的地位,使人民币汇率的走势更能反映与一篮子货币的关系,以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8.
本文分阶段对2005年汇改前后人民币汇率及人民币汇率波动对货币流动性及银行流动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实证研究表明:从长期看来,人民币汇率水平与流动性正相关,即人民币升值会增加流动性,但人民币汇率波动会使这一效果减弱;汇改后人民币汇率波动对流动性的作用变得更加明显;相比较作用于银行的流动性效果来看,人民币汇率宏观上对货币的流动性影响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9.
“收盘价+篮子货币”汇率形成机制遇到了一些新问题。2015年12月11日至2016年6月30日,人民币CFETS指数贬值幅度达到7%,但人民币对美元双边汇率仅贬值3%。在参考篮子货币的规则下,篮子货币反而比双边汇率波动性更大。这令人感到困惑。目前,  相似文献   

10.
8月10日,央行行长周小川在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揭牌仪式上首次披露了人民币汇率形成新机制所参考的“一篮子货币”的组成原则,并透露美元、欧元、日元、韩元等是主要的篮子货币。随着央行对“篮子”因素的再次强调,一系列问题也脱颖而出:央行如何确定篮子货币的构成以及选择篮子中相应货币的权重?参考一篮子货币在人民币汇率调整过程中究竟会发挥多大的影响?何以韩元任周小川行长的讲话中被特别提出?  相似文献   

11.
人民币汇率变动趋势及其对区域货币合作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人民币汇率变化及其汇率政策的选择,对于东亚区域货币金融合作和人民币的国际化有着重要意义。本文通过考察近年来人民币与世界主要货币及东亚其他货币的联动关系,分阶段探讨了人民币汇率变动对东亚货币的影响,指出人民币有条件地成为本地区潜在的"锚"货币,但现阶段这一功能只能通过保持与美元汇率的相对稳定得以实现,人民币要想独立成为东亚区域性关键货币,取决于中国能否在某种程度上替代美国成为区域内最终产品的市场提供者。同时,现阶段东亚地区制度化的汇率合作应当缓行,但有必要进行某种程度的汇率政策协调,人民币汇率政策的选择应当考虑区域合作因素。  相似文献   

12.
牟新焱 《新金融》2012,(2):33-37
本文假设央行会根据世界政治经济形势等外生因素对人民币货币篮子结构进行适时的调整,使用非方差约束的变参数状态空间模型,对人民币参照一篮子货币管理浮动汇率制度进行实证分析与预测检验,重点研究人民币货币篮子结构和趋势性升值速度及其变化规律等问题,对货币当局的外汇政策操作及其意图进行解读。研究发现,人民币区域化目标与欧债危机对货币篮子结构产生显著影响,汇改后人民币趋势性升值速度基本保持不变,政治事件是影响人民币短期偏离篮子汇率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本文综合运用交叉汇率滚动回归、多重结构变动模型和引入外汇市场压力的扩展模型,从两个维度——汇率与货币篮子的关联程度以及汇率机制的灵活程度,实证研究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动态演变。研究发现,汇改既取得明显成效又具有显著渐进性,表现为多货币的篮子格局已初步形成,美元仍在其中居于主导,日元、韩元、林吉特和新加坡元曾经或正在发挥影响;经济冲击使篮子货币的权重分布发生多次结构变动;人民币升值中有10%-30%受市场力量推动,汇率机制灵活性相当可观。  相似文献   

14.
一篮子货币构造及其在汇率管理中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包括货币当局在内,社会对一篮子货币的认识都存在这样或那样的误区,严重影响到参考一篮子货币在人民币汇率管理中的作用。本文以特别提款权为例介绍一篮子货币的构造方法,指出是篮子货币的数量而非权重不变,进而探讨一篮子货币在汇率管理中的应用经验,分析篮子汇率与有效汇率之间的差异,在此基础上就人民币汇率如何参考一篮子进行调节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人民币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的管理核心在于,汇率浮动区间的确定及其调控时机的选择。本文提出了两种新的人民币汇率弹性空间测度的研究视角:一种是将人民币汇率分拆成货币篮子,将其视为货币篮子投资组合;另一种是将人民币汇率进行多尺度分解,选取相匹配的变量、分布和模型予以多尺度模式识别。实证结论表明:人民币汇率波动存在多尺度现象,有必要对其进行分尺度信息提取。长期趋势在汇率波动信号中占主导,而短期因素影响较弱;主动的长期心理预期引导胜于被动的短期市场干预。货币篮子组合视角高度依赖汇率机制透明度和汇市有效性,测度效果较差。多尺度模式识别视角下,MRA序列结果优于原序列;结合EWMA视角比结合GARCH族视角更优,平滑性和稳健性也更好;EWMA模型以其简单明晰的测算规则具有较好的市场适应性和实用性。SV和Copula等较复杂模型暂不适用于汇率弹性空间测度。2013年后,前期1%浮动区间已不适用,有较大必要调宽浮动区间;1.5%区间在2013年具相对充分的市场弹性;2014年3月汇率浮动区间扩至2%的汇改较为适时、合意。  相似文献   

16.
用人民币/美元双边汇率替代人民币汇率是当前普遍存在的现象。然而,用人民币/美元双边汇率替代人民币汇率不适用于汇改后的人民币汇率制度。中美双边贸易权重也不足以让人民币/美元双边汇率替代人民币汇率。汇改后人民币/美元双边汇率的走势在人民币汇率体系中也不具有代表性。建议中国人民银行尽快计算并公布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以弥补用人民币/美元双边汇率替代人民币汇率的不足。  相似文献   

17.
隋建利  刘碧莹 《金融研究》2020,485(11):1-20
随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逐步推进,SDR货币篮子中人民币的国际化定位引人瞩目。本文基于非线性MSBIARCH模型,实时甄别人民币市场与美元市场、英镑市场、日元市场、欧元市场之间的波动传染关系,以及波动传染作用下汇率市场的波动聚类态势,进而识别SDR货币篮子中人民币的国际化定位,旨在为及时防范并规避人民币市场的波动风险提供参考。研究发现,汇率市场经由“经济基本面”“市场情绪”以及“市场预期”对外发挥波动传染作用,人民币市场与美元市场之间存在双向波动传染关系,与英镑市场、欧元市场以及日元市场之间存在单向波动传染关系。不同汇率市场之间的波动传染关系表现出时间区制转移特征,汇率市场的波动聚类态势也呈现时变特征。汇率市场发挥波动传染作用的时间与汇率市场呈现波动聚类态势的时间相匹配,均集中在极端经济事件期、不规则事件期以及政策颁布事件期。国际汇率市场的波动传染作用导致了人民币市场的波动聚类态势,而人民币市场的波动传染作用仅强化了国际汇率市场的波动聚类态势,SDR货币篮子中人民币的国际化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8.
吴国鼎  姜国华 《金融研究》2015,425(11):1-20
随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逐步推进,SDR货币篮子中人民币的国际化定位引人瞩目。本文基于非线性MSBIARCH模型,实时甄别人民币市场与美元市场、英镑市场、日元市场、欧元市场之间的波动传染关系,以及波动传染作用下汇率市场的波动聚类态势,进而识别SDR货币篮子中人民币的国际化定位,旨在为及时防范并规避人民币市场的波动风险提供参考。研究发现,汇率市场经由“经济基本面”“市场情绪”以及“市场预期”对外发挥波动传染作用,人民币市场与美元市场之间存在双向波动传染关系,与英镑市场、欧元市场以及日元市场之间存在单向波动传染关系。不同汇率市场之间的波动传染关系表现出时间区制转移特征,汇率市场的波动聚类态势也呈现时变特征。汇率市场发挥波动传染作用的时间与汇率市场呈现波动聚类态势的时间相匹配,均集中在极端经济事件期、不规则事件期以及政策颁布事件期。国际汇率市场的波动传染作用导致了人民币市场的波动聚类态势,而人民币市场的波动传染作用仅强化了国际汇率市场的波动聚类态势,SDR货币篮子中人民币的国际化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9.
2005年7月21日的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为检验名义汇率制度是否中性,提供了一个案例机会。此次汇改,在“事实”上提高了人民币与美元双边名义汇率的弹性,降低了人民币与非美元货币的名义汇率弹性以及名义有效汇率的弹性。名义汇率波动程度的变动使得人民币美元双边实际汇率的标准差变为汇改前的大约两倍。但降低了人民币欧元、人民币日元的双边实际汇率和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波动幅度。结果表明,人民币名义汇率制度是非中性的。  相似文献   

20.
金融危机使美元作为单一国际货币的弊端逐渐显现了出来.实体经济寻求稳定货币作为定价基准和结算媒介的努力,使得一直以来呈现美元化倾向的东亚地区开始出现松动.人民币开始受到世界的关注.本文从考察东亚区域中各货币汇率的相关性入手,分析人民币国际化启动前后区域货币汇率运行的情况,以评估人民币成为区域核心货币的可能性.结论显示:美元在2009年之前对于东亚各经济体货币确实占据主导地位,但是在2009年之后这一地位逐渐有被人民币取代的趋势,“美元板块”的势力范围也逐渐被“人民币板块”所赶超.本文亦对区域货币金融合作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