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存在于上市公司中的盈余管理行为是现代财务会计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然而对盈余管理的界定,国内外学者至今仍持不同的观点。基于此种现状,文章从盈余管理的界定入手,介绍了盈余管理的内涵、产生的原因以及基本运行方式。同时,鉴于会计准则对盈余管理的重大影响,文章围绕现行会计准则在实施中产生的作用,分析了当前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所受到的限制、依然存在的空间以及过度盈余管理引发的问题,最后提出了规范盈余管理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2.
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动机十分复杂,以往的献普遍地将盈余管理视为机会主义行为,近期的研究发现了盈余管理的其他一些动机,比较典型的有降低的交易成本的动机、获得比较业绩优势的动机以及对市场预期做出理性反应的动机等。也就是说,上市公司即使不存在委托一代理问题,仍然可能存在基于其他动机的盈余管理行为。这意味着,这些非机会主义动机会加剧上高龄的盈余管理。  相似文献   

3.
会计准则的经济后果与盈余管理存在着密切的关系。由于会计准则具有经济后果,因而会计准则制定与执行中出现了大量的盈余管理行为。要遏制盈余管理,就要完善会计准则的制定机制,尽可能地保证会计准则的公平与有效执行。  相似文献   

4.
我国上市公司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盈余管理行为(陆建桥,1999)。作为重要会计信息之一的盈余信息,由于受到盈余管理的影响,其可靠性和相关性严重下降,给投资者和其他信息使用者的决策造成了误导。过度的盈余管理将损害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并进而扰乱市场经济的秩序(魏明海,2000)。  相似文献   

5.
徐捷 《中国经贸》2014,(18):64-65
基于我国当下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国有企业在某些行业所处的垄断地位,国有企业的管理层大都存在着通过盈余管理来达到企业管理预期目的的动机,这就带来了会计信息的失真、国有资产的流失以及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损失。本文将结合盈余管理的基本理论知识,分析国有企业进行盈余管理的基本途径,并针对性的提出管理和监督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陈涛 《南方经济》2006,(8):85-96
本文提出了一种衡量盈余管理弹性的新方法。同时检验了它对公司财务披露决策的影响。以往许多文献都假设盈余管理是无偿的,于是管理者能无限度的进行利润操纵。但是。在现实中由于存在着GAAP(会计准则)、审计师和证监会等诸多因素的限制,如果管理者依然超出可控应计部分来进行盈余管理,那么代价将是沉重的。所以本文认为,前期操纵性应计部分和它们的回复比率会共同决定当期的盈余管理弹性。基于这些分析。笔者构建了反映盈余管理弹性的经营周期弹性,并且从实证的角度加以验证该变量的有效性。实证结果表明:经营周期弹性和Barton & Simko(2002)的弹性指标都能有效地反映盈余管理弹性。因此都支持了具有较低弹性的公司难以实现盈余预测目标的说法;而Kasznik(1999)的弹性指标则存在失效的情形。  相似文献   

7.
盈余管理与公司治理结构存在着密切联系,一般认为股权越集中的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程度越高。鉴于此,选取2008-2015年中国房地产业上市公司样本数据,利用门槛回归模型检验了股权集中度对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发现两者之间存在双重门槛效应:仅当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处于13.77%~17.73%时,股权集中度的上升对盈余管理存在促进作用。同时,研究发现相比高持股比例激励大股东监管管理层从而减少盈余管理的发生,分散的股权结构对盈余管理的抑制效应更好。  相似文献   

8.
吕淑萍 《中国经贸》2013,(18):146-147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不仅是一个会计问题还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它需要社会各相关部门联合起来进行系统的研究和治理,以保证我国证券市场和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本文通过研究与盈余管理相关的理论,追寻它背后的动机,分析新会计准则实施后的盈余管理行为,探讨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探求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9.
盈余管理的基本理论 (一)盈余管理的定义 对盈余管理存在广义和狭义的两种观点。广义观点认为,盈余管理是企业管理的组成部分,以目标利润为——.统一管理企业的各种经营活动。  相似文献   

10.
文章通过会计信息可比性与盈余管理(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的相互关系研究,认识到两者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会计信息可比性显著影响盈余管理,当会计信息可比性增强时,真实盈余管理相应增加,而应计盈余管理则逐渐减少;在其他因素恒定的前提下,公司采用的应计盈余管理活动和真实盈余管理活动降低了公司过去会计报告盈余与将来会计报告盈余的可比性,甚至影响公司与同类公司会计报告的可比性,从而对会计信息可比性产生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盈余管理问题在西方由来已久。随着证券市场的发展,这个问题也开始在我国出现,盈余管理行为违背了财务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削弱财务报告盈余信息的可靠性,误导利益关系人的相关决策。盈余管理的动机非常复杂,但出于融资动机的盈余管理问题表现得最明显。  相似文献   

12.
在目前的市场经济环境下,无论国内国外,盈余管理都不可能完全消除。只能通过不断推出一些完善措施来加以规范,同时提高各利益相关者识别盈余管理的能力,以期将盈余管理降到最低水平。本文对盈余管理产生的客观条件进行分析,并对治理不当盈余管理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13.
文章对企业战略视角下的盈余管理进行了相关问题的分析,提出战略性盈余管理思想;对企业战略管理中的盈余管理进行了分析,指出了目前盈余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4.
袁红 《乡镇经济》2004,(12):44-46
本文针对上市公司盈余质量问题进行分析,指出上市公司存在盈余管理和利润欺诈的行为,剖析盈余管理产生的原因,并进一步提出甄别上市公司盈余质量优劣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管理者的利己性是产生盈余管理的动机;信息的不对称、会计准则的局限性使盈余管理成为可能。盈余管理扭曲了会计信息,从而降低了财务报表信息的可靠性、公允性和可比性,有可能误导投资者的判断和决策。本文分析盈余管理动因的同时,提出了判断和识别盈余管理的一些方法。  相似文献   

16.
孙翯 《科学决策》2010,(5):35-43
本文研究了上市公司在新会计准则颁布后是否对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进行了盈余管理。通过研究发现,我国沪市上市公司存在盈余管理行为,上市公司对可操控应计项目进行盈余管理的证据较为明显,但未发现上市公司对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进行盈余管理的证据。  相似文献   

17.
鲍清莹 《山东经济》2006,22(1):126-128
盈余管理一直是理论界进行实证会计研究的重点之一,也是上市公司为了达到特定目的而进行的调节盈余的行为。由于会计盈余数据具有信息含量,因而资本市场的各方参与者都高度重视盈余信息,而企业管理当局又恰好处于内部人位置,从而盈余管理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它的产生原因可以归纳为会计信息的不对称性和相关制度的不完善性。一般来说,盈余管理的手段是借助于会计政策的选择来实现的,但又不仅限于会计方法。盈余管理的存在有其特定的背景和条件。因此,盈余管理将会继续存在下去,通过法律、规则和人力是不可能把它完全消除的,只能是采取措施对其进行防范,实现会计提供有用信息的目标。  相似文献   

18.
盈余管理是旨在获取某些私人利益或局部利益,在对某些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披露时,从既定的报表盈余出发,来确定相应的会计选择、会计估计和会计职业判断而形成的会计政策。盈余管理是个中性概念,它包括人为操纵利润的盈余管理和不进行人为操纵利润的盈余管理这两重含义。  相似文献   

19.
李芳 《魅力中国》2010,(28):20-21
随着我圄证券市场的发展,盈余管理问题已成为会计界新的研究课题,本文基于新准则的新规定,分析了盈余管理受到的影响,可能产生的新的盈余管理手段以及一些规范措施,以期让企业的相关利益者对盈余管理行为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李芝  李南萱 《魅力中国》2010,(29):336-336
本文运用档案研究的方法,从1991—2009年发表在《会计研究》、《管理世界》和《经济研究》的论文中,选定43篇盈余管理研究的论文。对这些论文从发展轨迹、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揭示出我国盈余管理研究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