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性能沥青混合料改性剂应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本文研究了添加拓博琳TMAP-8全效高性能改性剂(以下简称AP-8改性剂)的SMA-13和SUP-13沥青混合料的各项性能,并与相应的SBS改性沥青混合料进行了对比试验研究。室内试验研究表明:该改性剂可取代SBS改性沥青应用于路面的上面层、中面层和下面层。掺加AP-8改性剂的SUP-13沥青混合料的动稳定度是SBS  相似文献   

2.
探究改性玛蹄脂碎石混合料SMA系列和细粒式改性沥青混凝土AC系列的性能差别,分析不同橡胶沥青在城市重载道路中用作面层的具体效果,本文通过低温弯曲检测、高温稳定性试验、水稳定性试验、抗滑性检测、抗渗性监测分析5种沥青材料的具体性能水平。试验结果显示,以SBS橡胶沥青为基础的沥青混合料具有更强的路用性能,掺入PR改性剂能够有效提高路用性能,其中使用PR改性剂的SBS橡胶沥青复合材料ARHM13(W)路用性能最好,推荐用于重载交通沥青路面上面层。  相似文献   

3.
为了改善薄层罩面改性沥青的抗老化性能,本文研究了不同添加剂对金陵SBS沥青抗老化性能的影响。选取KB300、KB450、KB402和KB4044种高黏添加剂,通过沥青老化试验、流变学试验、红外光谱试验对改性沥青的抗老化性能进行研究。试验表明,随着改性剂的加入,复数模量呈现增大趋势,相位角则不断递减,其中KB404与KB402改性剂对沥青的改性效果较好,可以显著提高改性沥青的抗剪切变形能力,改善高温性能;通过红外光谱试验可以得到,改性老化后,其羰基指数会有所增加,其中PAV老化增加更为明显。对比研究,金陵SBS+KB402的抗老化性能最好。  相似文献   

4.
正厂拌热再生技术是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沥青路面再生技术之一,具有显著的技术优势、经济和环保效益。但对沥青混合料拌和温度要求比较高,需要专门的旧沥青混合料加热设备,会影响使用效率和质量。溶剂型常温改性沥青,主要成分是基质沥青和常温沥青改性剂,其中常温沥青改性剂以从废旧轮胎中提炼出来的甲基苯乙烯类嵌段共聚物为主。该材料可以在较低温度下溶解稀释旧沥青结合料,实现降低厂拌热再生沥青混合料施工温度的效果,具有提高再生沥青混合料的抗松散开裂、疲劳开裂的性能。  相似文献   

5.
通过室内试验,对TPS改性剂的特性.改性沥青的制备方法、改性剂剂量及TPS改性剂对沥青性能和排水性沥青混合料性能的影响等内容进行研究,发现15%的改性剂剂量比较合理,改性后的沥青感温性明显下降,高温热稳定性,耐老化性和低温抗裂性显著提高,达到高粘度改性沥青的要求。同时发现添加TPS的排水性沥青混合料动稳定度、水稳定性和低温性能等路用性能优良。结果表明TPS改性效果明显,是一种适合排水性沥青混合料的改性剂。  相似文献   

6.
本文依托某公路翻修工程项目实例,详细介绍了SBS改性沥青施工工艺,通过具体数据得出以下结论:沥青混合料掺加5%改性剂后,动稳定度可提升3.34倍,残留稳定度和冻融劈裂强度比分别提升了37.6%和9.8%,说明路面的高温性能和抗水损能力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7.
为了提高路面的力学性能及使用性能,越来越多的公路建设采用沥青路面,但沥青材料作为高分子有机物,存在高温稳定性不足和低温易开裂等问题.针对沥青材料的使用性能及工程实际的需要,道路行业专业人士提出了改性的观点.其中,SBS即为一种重要的乳化沥青改性剂,添加SBS改性乳化沥青后,可有效提高沥青混合料路面的耐久性、耐高温性和水稳定性,而且还可提高路面的承载能力.然而,在SBS改性沥青在使用过程中,我国还没有一个完整的改性沥青评价体系,施工单位在得到成品改性沥青时对SBS掺量的确定也还未形成有效的手段.因此,笔者研究SBS掺量对改性沥青各项性能指标的影响,同时探讨SBS改性沥青在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技术,研究结果将为SBS改性沥青的质量评价及控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正>本文通过试验探究了助剂对SBS改性沥青的储存稳定性的作用并确定最佳的用量,深入讨论了当前稳定性评价方法的缺陷,并提出全面评价改性沥青稳定性的方法以及制备SBS改性沥青的材料和方法等。试验材料及方法试验材料试验所用沥青为韩国SK-70#沥青,基本性能如表1所示;所用改性剂为聚合物改性剂为SBS4303;所用助剂  相似文献   

9.
为提高路面使用性能.延长其使用寿命.国内外在沥青路面材料方面开展了大量研究.取得了许多研究成果并在工程中进行应用。伴随着这些新材料、新技术的应用.出现了另一个与社会和经济发展相悖的问题.即环境污染和能源浪费问题。传统聚的合物沥青改性剂如SBS、SBR、PE等虽都具有提高沥青路用性能的优点.但其易离析、难加工的特点限制它们的应用。沥青混合料较高的施工温度不但不利于环保、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环氧沥青混凝土的施工技术,本文在分析了环氧沥青基本特性和性能优势的基础上,依托实际工程,制定了环氧沥青混凝土的施工工艺,并对其原材料技术性质和混合料性能进行试验,结果表明,环氧沥青混凝土与SBS改性沥青混凝土相比,路用性能有较大提升。  相似文献   

11.
正改性沥青是指在原有的沥青材料中掺加一定量的橡胶、树脂材料、高分子聚合物,或者添加一些其他填料而结合制成的具有改良性质的沥青材料,以改善原沥青材料的性能。我国在1994年首都高速公路首次大面积使用改性沥青作为路面铺设材料,拉开了我国聚合物改性沥青在高速公路上应用的序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功经验。目前,国内使用较多的改性剂主要有SBS、SBR、PE等。其中,SBS改性  相似文献   

12.
正近年来,预防性养护的作用日显凸显。微表处作为公路养护中的常用技术,在高速公路的预防性养护中被大量应用。因此,重视微表处时胶乳改性剂的合理选择将非常有意义。本文主要介绍SBR改性乳化沥青和SBS改性乳化沥青的性能差异,并对比二者用于微表处施工的性能差异。  相似文献   

13.
红榜     
正自调温沥青有效改善公路行驶安全日前,由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牵头的"自调温沥青混合料研发及其应用研究"项目通过了交通运输部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管理中心成果鉴定。该项目对沥青混合料的相变改性剂进行了开发和应用研究.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显著。该项目研制了具有调温效果和良好路用性能的自调温沥青混合料.提高了沥  相似文献   

14.
创新     
交科院常温沥青改性剂研究国际领先 日前,由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承担的“道路用新型常温沥青改性剂及工程应用技术研究”通过中国公路学会鉴定,评审专家认为该项目研究成果总体上达到国际领先水平。项目组在理论分析、室内试验和工程实践验证的基础上,取得了系列创新,对常温沥青混合料及其应用技术进行了系统研究。项目组编制了《SMC常温改性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设计与施工技术指南》、《SMC常温改性沥青路面施工工法》以及改性剂、改性沥青、改性沥青混合料全套企业标准,为下一步大力推广使用常温沥青混合料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5.
正本文选取特定的试验材料及环境,结合实际工程概况,对超薄磨耗层混合料的相关性能进行了测试,通过对混合料最佳配合比的设计,得到了最佳的沥青用量,最后对其在验路段性能的检测,验证了沥青混合料的实用性,为今后的设计施工提供数据支持。试验原料及施工概况试验路段选取为新疆某高速公路,其地形复杂多变,公路两侧地下水含量丰富,路面裂缝水主要存在于风化裂缝中,受降雨影响较大。选用SBS改性沥青,其相关试验  相似文献   

16.
正橡胶沥青能否替代SBS改性沥青,目前有不同的观点。本文以橡胶沥青和SBS改性沥青为对象,采取传统的指标和SHRP指标进行对比分析和评价,分析两种沥青性能的差异性,进而对橡胶沥青与SBS改性沥青进行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7.
沥青胶浆是沥青混合料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由于试验条件与手段的限制,我国对沥青胶浆的研究不多。针对这一问题,利用布洛克菲尔德黏度仪和Superpave设计方法中的动态剪切流变仪(DSR),结合唐津高速改扩建沥青混合料应用情况,研究沥青胶浆性能以及胶浆中水泥和纤维对它的路用性能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添加水泥后,对胶浆的高温性能没有影响,对胶浆的粘度略有降低,纤维能够显著提高胶浆的高温性能,同时对粘度的影响较大,胶粉改性沥青的粘度大于SBS改性沥青,本文的研究成果应用在唐津高速改扩建工程左幅的施工。  相似文献   

18.
本文基于泡沫沥青冷再生技术的机理、性能等,通过实验并结合实际,对河南省郑昔线邢德线路口至肃临线路口段大修工程L4标段施工中泡沫沥青冷再生混合料配合比、技术应用等进行了分析与探究。  相似文献   

19.
创新     
<正>酒泉试验温拌再生施工工艺近日,甘肃酒泉公路管理局在国道312线K2971+200至K2988+600区间约6公里路段,首次使用了温拌再生的施工工艺。此项新工艺的运用,解决了大中修工程养护过程中废旧材料的循环利用问题。该工艺是利用SMC沥青改性剂对基质沥青进行改性。与  相似文献   

20.
传统的沥青混凝土路面高温延展性、低温抗裂性、柔韧性等较差,在气候和生负荷等多种因素的长期影响下,路面易出现裂纹、孔洞、松散等病害问题。随着公路施工技术的不断发展,更具优势的SBS改性沥青SMA混合料面层逐渐开始在高等级公路建设中得到应用,良好的稳定性、低温抗裂性和防水性能可更好地适应气候变化和重载交通的影响,减少了路面病害的发生,提高了公路使用寿命。本文对SBS改性沥青SMA混合料面层施工技术工艺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