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管理层持股模式特点分析 管理层持股是国内企业股权激励的主要模式,企业所有者通过授予经营者一定的股权,使经营者利益与股东利益在较长时限内趋同,从而激发经营者活力和创新性。  相似文献   

2.
MBO,其英文全称为MAN-AGEMENT BUYOUTS,中文意思为管理层收购,其基本涵义为:公司的管理层,尤其是高级经理人员,通过向第三方融资,来收购所管理的公司,然后用公司未来的现金流来归还所欠债务。MBO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经营者持股,两者的显著区别在于持股比例的不同,当经营者持股达到可以控制整个公司经营的程度时,这种持股就已经从一般意义上的经营者持股转化为MBO。MBO也不同于ESOPs(员工持股计划),ESOPs一般要组成员工持股会,而且面对的是全体员工,其持股比例不一定要达到控制公司的程度。公司治理指的是公司与其利益相关者,…  相似文献   

3.
实施股票期权和员工持股计划,将传统的雇佣模式逐渐演化为企业的利益与经营者的利益共存,把公司和经营者捆绑在一起,有效地防止了经营者的短期行为。同时,实施股票期权和员工持股计划,还大大提高了经营者的积极性,对管理层来说具有较大的动力,留住人才的效果显著。但是,实践中由于原有政策环境和法律规定的制约,以及一些上市公司实施中的不规范操作,使股票期权和员工持股计划在实践中出现了一些问题,甚至产生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4.
国有企业经营者激励的缺失与不足始终影响着我国的国有企业的发展,而管理层收购作为企业产权改革的工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该问题。文章从人力资本理论、企业制度演进、专用性投资理论等方面详细探讨了管理层收购对解决经营者激励问题的意义所在,指出应辩证看待管理层收购。  相似文献   

5.
股权激励制度作为长期激励机制,同短期激励、企业福利和员工薪酬一起,构成一套完整的企业对管理层和员工的激励体系。良好的股权激励机制能充分调动经营者的积极性,将股东利益、公司利益和经营者个人利益结合在一起,从而减少管理者的短期行为,使其更加关心企业的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6.
管理层收购即MBO(management buy-out)是指企业管理层利用借贷所融资金或通过股权交易收购公司的一种产权交易行为。是杠杆收购的一个变种,由英国经济学家麦克·莱特(Mike wright)于1980年提出。通过MBO,企业的经营者同时成为了企业的所有者,实现了所有权与经营权的统一,从根本上实现了对管理层的激励。  相似文献   

7.
管理层收购(MBO)作为一种企业收购方式,可以将公司发展和管理层利益紧密联系,起到激励管理层积极性、提升企业经营管理凝聚力、降低委托代理成本等作用。但我国企业在MBO应用过程中还在定价、融资渠道、信息披露等方面存在问题,对这些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并从完善定价机制、拓宽融资渠道和建立完善的信息披露机制等方面提出对策,将有助于MBO实践的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8.
罗敏 《财会通讯》2014,(10):61-63
本文通过采用2009年至2013年国内A股上市公司的相关数据,对股权激励作为减少代理成本的长期激励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管理层持股与否对改善公司的长期业绩效果不明显,管理层持股比例与企业长期业绩经营绩效并不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说明公司采用管理层持股激励模式时要恰当提高管理层持股比例并采用恰当的股权激励方式。  相似文献   

9.
宣锋 《现代企业》2003,(6):10-11
MBO(ManagementBuy -out)称管理层融资收购。英国经济学家麦克·莱特 (MikeWright)于 1980年提出 ,并对该现象进行了比较规范的定义 ,是指公司的经理层利用借贷所融资本或股权交易收购本公司的行为。通过收购 ,企业的经营者变成了企业的所有者。管理层收购活动完成之后 ,企业的管理层集所有权与经营权于一身 ,在某种程度上实现了所有权与经营权的统一。我国最早着手从事MBO的是北京四通集团。北京四通集团的MBO方案成功的解决了产权不明确引起的管理乏力等问题。在北京政府的支持下 ,通过资产收购 ,四通产权归属段永基领导的职工持股…  相似文献   

10.
一、股权激励效用及风险股权激励,作为一种解决委托代理问题的方式,其基本思想是,经营者作为企业剩余的创造者之一,让其持股可以分享一部分企业剩余索取权,可以激励经营者为企业创造剩余的积极性,进而有效地规避经营者的道  相似文献   

11.
管理层收购是杠杆收购的一种,指企业的管理层利用借贷所融资本或股权交易收购本公司,从而改变本企业所有者结构、控制权和资产结构,使企业的原经营者变成了企业所有者,降低代理成本,进而达到重组公司目的并获得预期收益的一种收购行为.从经济学的角度看,管理层收购是为了解决公司内部的委托代理关系问题,使委托者和受托者合二为一,形成一致的经济利益目标函数,从而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竞争力.  相似文献   

12.
自1999年起,管理层收购作为一种新兴的产权改革方式在我国掀起了"MBO热"。本文结合已有的研究成果和我国上市公司管理层收购前后的财务数据,通过对投资行为相关指标来分析管理层收购对企业投资行为的影响。经实证研究,管理层收购会促使企业投资规模显著扩大,但在现金流量层面并不显著,并且管理层持股比例与实施了MBO的上市公司的投资行为并不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利用沪深证券交易所374家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管理层持股与公司价值之间的关系,及管理层持股的内生性。结果表明:管理层持股与公司价值之间呈现负相关关系,说明在我国管理层持股制度作为一种激励机制并未发挥作用。同时还发现管理层持股与公司价值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利用沪深证券交易所374家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管理层持股与公司价值之间的关系,及管理层持股的内生性。结果表明:管理层持股与公司价值之间呈现负相关关系,说明在我国管理层持股制度作为一种激励机制并未发挥作用。同时还发现管理层持股与公司价值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选取我国民营企业2008—2019年的数据为样本,从避税代理观和利益趋同效应视角研究企业税收规避与企业价值的关系,以及管理层持股对税收规避与企业价值关系的影响作用.研究表明:税收规避显著降低了民营上市公司的企业价值;管理层持股有助于提高民营上市公司的企业价值.进一步研究发现,管理层持股可以抑制税收规避对民营上市公司企业价值的负相关关系.上述结果表明,税收规避行为侵害了民营上市公司企业价值,适当对管理层进行股权激励能够对这一影响起到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国有企业如何深化产权制度改革,是值得我们大家思考的一个问题。近几年来,经营者持股(MBO)作为国内兴起的一种新的收购形式,不仅在推动企业主权改革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而且对经营者持股及融资方式及其收购形式等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已经成为深化改革的一种新思路,应引起关注。一、经营者持股的意义(一)经营者持股可使企业明晰产权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在法律上是清晰的,但是在经济上却是模糊的。由于产权模糊,严重影响企业的发展。通过经营者持股(MBO)不仅使国有企业的产权得到明晰,还使企业的产权由单一化转变…  相似文献   

17.
在股份制公司中.股东和管理层之间存在着委托代理关系。管理层作为受托人,对股东负有诚信义务,在进行决策时,应以股东利益为出发点,不得为自身利益而侵害股东利益。但在我国的管理层收购中,管理层侵害股东利益的现象十分普遍,这实际上是管理层收购中的一种非伦理行为,违背了管理层对股东的诚信义务。有鉴于此,本文选取张裕集团管理层收购这一典型案例,从管理层诚信义务的视角出发,分析我国管理层收购中的非伦理行为。  相似文献   

18.
管理层持股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末的美国,主要目的是为了解决股东与经营者之间的利益冲突和矛盾,在委托代理的基础上建立对经营者的长期激励机制。管理层的股权激励计划在美国硅谷的高科技企业中被大量使用,  相似文献   

19.
如何解决管理层的长期激励问题,如何保证经理层和股东的利益相一致,促进公司的可持续发展,是理论界和实务界共同关心的话题。本文借鉴国外的成功作法,结合中国实际,对上市公司管理层持股制这一重要问题加以介绍、探讨。 一、上市公司管理层持股制的重要意义 管理层持股制是经理人激励方案(executive incentive Pro-grams)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给予公司高级管理人员与其他重要的雇员股份、激励性期权和股票增值权等形式,旨在使管理人员的利益与股东保持一致。它主要有以下积极意义: 1.股份、股…  相似文献   

20.
中美两国股票期权激励机制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理股票期权与员工持股计划萌芽于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在80年代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作为一种有效的激励制度,可以有效地解决公司治理过程中经理人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减少委托代理成本,充分地调动公司经营者和劳动者的工作积极性,把公司的短期利益与长远利益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在公司治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据统计,在<财富>排名前1000家的美国企业中,已有90%的企业向其高级管理人员实施了经理股票期权计划和员工持股计划.而在我国股权激励尚属新生事物,在我国的企业里实行股票期权激励机制的公司还很少,如何借鉴美国等西方国家的成功经验,实行经营者股权激励,完善公司的治理结构,提升微观主体的经济效益,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