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中国资源供给瓶颈与经济发展模式的调整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叙述了因中国资源供给瓶颈制约而将出现的经济增长极限,中国增长极限的根源在于只重视GDP增长的战略模式,本文还提出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2.
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对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内蒙古自治区是中国的资源大省。近年来经济高速增长是在对资源的高消耗中实现的。论文提出从加强资源勘探与控制开采、发展可再生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有效利用资源的空间替代四个方面出发,提高自然资源对内蒙古自治区经济发展的保障能力。 相似文献
3.
资源约束与中国经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旭光 《发展规划与结构调整》2005,(2):6-20
一、中国资源约束问题的基本判断 1、资源约束的转轨经济意义在经历20多年的市场化改革后,中国经济实现了由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成功转轨。在此过程中,中国面临着体制转轨与经济成长转型的双重约束,而改革的基本目的就在于寻求适应现实成长阶段的制度安排,使双重约束转化为双重激励,实现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4.
5.
近来关于中国经济高速增长没有带来就业相应增长的批评声音很高,本文从经验事实、劳动力需求和就业弹性等多个角度分析,说明一些人担心的“无就业增长”从来就没有出现过。中国的高速经济增长不仅带来了大量的非农就业机会,而且逐渐淘干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蓄水池",中国劳动力市场已经走到供求平衡的转折点上,这给经济可持续增长及相关政策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相似文献
6.
"资源诅咒"视角下的西部地区经济增长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西部地区自然资源富集,但经济增长相对缓慢,出现了"富饶的贫困",存在着所谓的"资源诅咒"。自然资源丰富在某种程度上确实是经济增长的优势,但如果开发利用不当,或仅仅将眼光集中在资源上,就很容易转化为经济发展的劣势。资源丰富的西部地区必须跳出资源诅咒,实现经济快速健康增长。 相似文献
7.
Auty首次提出"资源诅咒"命题后,"资源诅咒"就成为解释国家间经济增长差异,阐述为何国穷国富的一个重要纬度.本文回顾和梳理了"资源诅咒"命题的众多研究成果,从命题相关争论、作用机制、传导渠道、对策研究以及在未来面临的挑战等多方面进行了综述性讨论,以图对"资源诅咒"命题能有更准确的理解.总体看,自然资源同优越的地理区位一样,是大自然赋予的财富,本身并不应被责备,应诅咒的是利用这些财富的方式. 相似文献
8.
文章在分析资源禀赋理论与经济增长关系的一般原理的基础上,研究了青海省海西州经济增长现状,特别是经济增长与资源禀赋之间的关系,并结合国内外相关的研究结论,对资源禀赋和"资源诅咒"进行了理论反思。 相似文献
9.
10.
11.
自然资源是福音还是诅咒:基于制度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自然资源是经济增长的过程中的一个要素,理论上这个要素能够扩大生产可能性边界,但是,现实生活中自然资源常常阻碍了经济增长,而缺少自然资源的地区反而可能有更快的增长速度.自然资源是福音还是诅咒,主要原因在于制度质量的差异.倾向于强占者的制度和资源制造了一个增长陷阱,阻碍了经济增长;倾向于生产者的制度能使其充分利用丰裕的自然资源,有效地促进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2.
13.
自然资源富集与经济增长——一个基于“资源诅咒”命题的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Auty首次提出“资源诅咒”命题后,“资源诅咒”就成为解释国家间经济增长差异,阐述为何国穷国富的一个重要纬度。本文回顾和梳理了“资源诅咒”命题的众多研究成果,从命题相关争论、作用机制、传导渠道、对策研究以及在未来面临的挑战等多方面进行了综述性讨论,以图对“资源诅咒”命题能有更准确的理解。总体看,自然资源同优越的地理区位一样,是大自然赋予的财富,本身并不应被责备,应诅咒的是利用这些财富的方式。 相似文献
16.
17.
哈耶克“免费礼物”与中国经济增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技术溢出是人类文明进程中的正常现象,是后进国家现代化的必由之中。在建国30年以后,中国终于获得了稳定的政治环境,从而为持续的对外开放政策奠定了基础。中国对外开放后经济获得了持续高速增长,其中由技术溢出产生的哈耶克“免费礼物”对增长的贡献在一半以上。因此,可以认为中国现代化的关键在于扩大开放。 相似文献
18.
19.
广义“资源诅咒”在我国省域尺度的案例检验——以新疆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国内学者认为,我国省域范围内存在“资源诅咒”现象。更有学者提出广义“资源诅咒”概念,认为我国省域乃至更小的地域尺度上更易发生广义“资源诅咒”。本文以新疆为案例,通过新疆矿产资源开发中已呈现的资源核效应、单一的产业结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粗放浪费、寻租违规等现象论证广义“资源诅咒”特征在新疆已经表现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