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煤炭利用过程是我国碳排放的主要来源,也是碳减排的重点领域,煤炭利用过程的碳排放特征、结构和排放现状则是推动煤炭清洁高效低碳利用的重要基础。根据煤炭利用过程中碳元素转化方式,采用聚类归纳法将煤炭利用过程碳排放分为作为燃料和原料排放,分析了煤炭不同利用方式的碳流向和碳利用过程,采用排放因子法计算了2019年煤炭利用过程的碳排放量,并针对性提出碳减排路径和减碳支撑技术。研究结果表明,煤炭在电力、水泥和钢铁等领域碳排放可以归纳燃烧排碳,煤中碳几乎被全部释放,2019年煤炭作为燃料的碳排放大约为68.96亿t。煤炭作为原料煤应用在煤化工行业具有节碳、固碳作用,以气化为龙头进行煤炭转化的碳排放主要集中在合成气变换和净化单元,煤直接液化制油的碳排放也主要集中在煤制氢的合成气变换和净化单元,2019年煤化工(不含焦化)的碳排放大约为4.23亿t。同时,还从燃煤发电、钢铁用煤、建材用煤、煤化工和煤炭分散利用领域归纳出具体减污降碳路径,并提出具体减污降碳支撑技术,以期为双碳背景下煤炭清洁高效低碳利用的绿色发展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2.
<正>产品碳足迹是产品系统中以二氧化碳当量(CO2eq)为单位表示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和温室气体清除量之和,它反映了产品从原材料获取到报废回收的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量。开展产品碳足迹相关工作,构建客观准确反映产品全生命周期碳排放的规则体系,是连接政府、企业、市场等多个主体,从生产、消费等多个层面发力,推动碳减排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为解决建筑业能源消耗大、环境负担重等问题,研究人员将全生命周期评价方法引入建筑业,选择碳排放量作为评价指标,提出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评估方法体系.目前我国缺少可面向设计初期的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预测方法,无法及时反馈设计方案的碳排放性能,进而无法通过支持设计决策降低建筑碳排放.通过分析设计初期建筑碳排放预测需求,明确设...  相似文献   

4.
在服装全生命周期碳排放过程中,服装运输环节的碳排放也是不容忽视的一个方面。本文主要探讨了服装运输环节的GHG排放的来源,并详细构建了服装运输环节碳足迹评价的主要框架。  相似文献   

5.
卢安  白洁 《山东纺织经济》2014,(1):13-15,114
在服装全生命周期碳排放过程中,服装运输环节的碳排放也是不容忽视的一个方面。本文主要探讨了服装运输环节的GHG排放的来源,并详细构建了服装运输环节碳足迹评价的主要框架。  相似文献   

6.
温室气体(GHG)的排放引起全球气候变暖已成为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建筑及其相关产业的活动产生大量的温室气体,为了分析建筑生命周期温室气体的排放情况,文章基于生命周期(LCA)评价理论,界定了建筑生命周期碳排放的核算范围,建立了建筑生命周期碳排放的核算模型。选取北京地区钢筋混凝土结构低层住宅作为案例研究,对其生命周期碳排放进行了测算,并根据测算结果,探讨了减少建筑业碳排放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作为我国重要的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内蒙古的产业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主要以煤炭为主。然而,高比例的煤炭消费也使内蒙古在实现双碳目标、推进行业转型发展方面面临严峻挑战。在深入分析内蒙古煤炭产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内蒙古面临的新形势与新要求,探讨了碳达峰目标下内蒙古煤炭消费总量控制目标,并提出了相应的控煤路径及建议。研究表明,若内蒙古能源相关碳排放要在2030年前实现达峰,则煤炭消费量需稳定在3.2亿~3.4亿tce之间;若控煤减碳工程取得重大成效,可再生能源取得进一步发展,煤炭消费量可降低至2亿tce以下。在煤控情景下,内蒙古的CO2排放将在2032年左右达峰,峰值约9.2亿t;强化煤控情景下,内蒙古的CO2排放达峰时间提前至2025年,峰值约8.1亿t。为实现内蒙古碳达峰目标,需统筹制定煤炭减量发展相关战略规划,制定不同行业差异化管控方案与措施,通过技术创新推进绿色低碳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同时建立和完善市场化的调控机制。  相似文献   

8.
全球气候变化是人类社会面临的共同挑战,碳达峰、碳中和将加快世界能源低碳化发展步伐,包括煤炭在内的化石能源消费将收到严格控制,我国煤炭工业发展必将受到重大影响。立足全球视野,重点梳理世界碳排放形势、主要国家碳中和行动计划和世界能源低碳化发展情景。从煤炭地位、煤炭生产集中度、煤炭生产方式、煤炭消费和煤炭原料化应用5个方面定量分析了碳达峰、碳中和对我国煤炭工业的影响。结合煤炭开发利用的全生命周期,提出煤炭低碳化发展7项对策措施:强化源头治理、推进煤矿能源节约、优化煤矿用能方式、强化矿区生态修复和绿化、提升煤炭转化效率、拓展煤炭原料化利用领域以及实施碳捕捉、利用和封存行动计划。  相似文献   

9.
<正>煤炭行业正处在下行的通道中,许多煤炭企业陷入了卖煤难,回款难等困境。为此,国家发改委调低了2012年全国煤炭产量预期目标,要求全年煤炭产量控制在36.5亿t。其中对内蒙古、山西和陕西3大煤炭主产地做了减产预期,预期产量分别为9.2亿t、8.1亿t和4亿,,2011年3大煤炭主产地煤炭产量分别为9.9亿t、8.7亿t、4.05亿t。其他省份也相应获得产量控制任务指标。  相似文献   

10.
煤炭在我国的基础能源战略地位及最主要碳排放源现实使其成为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聚焦的重点。本文用IPCC的研究方法分析我国煤炭产业的碳排放情况及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在总结我国煤炭产业建设绿色矿山、创新煤炭综合利用技术和发展新能源等碳达峰、碳中和实践创新经验的基础上,结合煤炭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提出利用制度优势、明确产业方向、构建绿色产业、开辟全产业链低碳市场和充分发挥碳汇市场功能等促进“双碳”目标实现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介绍了煤炭燃烧CO2排放因子获取的物料平衡法和烟气监测法,及煤炭分类体系对排放因子的影响。综述了当前国际煤炭燃烧CO2排放因子的主要进展和热点问题。两种煤炭燃烧CO2排放因子获取方法的不确定性和排放因子数据体系是当前研究亟须解决的问题。提出煤炭排放因子对我国碳排放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前我国新建煤炭项目咨询服务业务由传统业务范围向新型市场化转型发展,逐渐发展为项目立项咨询、项目招投标服务及项目勘探、设计、施工监理、工程造价咨询等一体化服务业务,本文旨在明确设计单位在新建煤炭项目工作全生命周期内各个阶段扮演的角色及工作内容,探索设计单位在煤炭建设项目从开始到结束全过程的咨询发展模式,构建煤炭项目建设全生命周期咨询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3.
正党中央、国务院制定了我国下一步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规划和布局,实施绿色发展战略, 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 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对于煤炭工业如何进行绿色发展和产业转型?如何完成"双碳"既定目标?一、煤炭生产及碳排放情况2020年,全国生产煤炭38.4亿t,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耗中所占的比例,下降到60%以下。但在一些煤炭生产主要省份,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耗中所占的比例不降反升,  相似文献   

14.
基于中国2007年地区经济投入产出表及其生命周期评价(EIO-ICA)模型,构建江浙沪3地的部门温室气体排放矩阵,从直接排放和隐性排放2个视角分析碳排放在部门间的分布结构.结果表明:(1)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的直接排放量最大;(2)工业的隐性排放量最大,且其隐含排放量主要源自生产链中的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3)上海为碳排放净输出地区,江苏为碳排放净输入地区.  相似文献   

15.
中国煤炭资源开发与经济发展关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煤炭在中国能源消费结构中的地位分析,煤炭在我国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中一直占主导地位。1949-2003年生产原煤355亿t,消费商品煤345亿t;1980~2003年,生产原煤268亿t,消费商品煤261亿t,为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提供了保障。随着石油、天然气和水电等能源的快速增长,近几年煤炭在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中的比例有所下降,但煤炭的主导地位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  相似文献   

16.
1.煤炭资源。我国东部地区煤炭资源总量并不丰富,根据1997年完成的全国第三次煤炭资源预测与评估,现已查证的煤炭储量中,全国煤炭总储量为7241.16亿t。东部11省市(上海无煤)已查证的煤炭储量为568.72亿t,仅占全国的7.85%。其中已利用的储量为317.77亿t,  相似文献   

17.
我国是世界最大的煤炭、焦炭和生铁的生产与消费国,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06年我国煤炭、焦炭和生铁的产量分别为23.82亿t、2.97亿t和4.04亿t,比2005年分别增长8.72%、17.14%与19.78%;2006年我国煤炭、焦炭和生铁的表观消费量分别为23亿t、2.83亿t和4.03亿t,比上年分别增长9.26%、22.89%与17.245.  相似文献   

18.
焦炉煤气是焦炭生产过程中煤炭经高温干馏出来的气体产物,在干馏温度为550℃,焦炉煤气中有大量的H2S、COS、CS2、NH3、HCN、噻吩、硫磺、硫醚、焦油、萘、苯等化学物质.在炼焦产品中,按重量计算,焦炉煤气占15%~18%,为全部产品的第二位,仅次于焦炭产品.据统计,我国现有钢铁年生产能力已达3.2亿t,按炼铁每吨耗焦炭1.3t计,焦炭年用量达4.16亿t,煤炭炼焦按每吨煤焦产出焦炉煤气320m3计,每年可产生焦炉煤气1331.2亿m3,若其中一半用作燃料回收利用,其余可供开发利用的焦炉煤气也有665.6亿m3,但目前仅有不到10%的焦炉煤气被回收用于城市煤气、发电燃料和生产化工产品.由于长期以来国内焦化产业重焦炭生产、轻综合利用,故不少焦化企业因利益驱动尚未建设焦炉煤气的回收利用装置,大量的焦炉煤气直接排放燃烧,每年白白烧掉的焦炉煤气有300多亿立方米,相当于两个西气东输工程设计的年输气量,造成的经济损失达数百亿元,仅山西省每年就有150亿m3焦炉煤气排放燃烧,既浪费了宝贵的稀缺资源,又严重污染了环境.  相似文献   

19.
煤炭资源--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物质保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煤炭是我国的主要能源和重要基础产业。在未来新能源大规模利用之前 ,煤炭将是支持我国能源供应的国内主要品种。今后 2 0年国内生产总值要翻两番 ,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 ,必然拉动能源需求快速增长。据预测 ,2 0 2 0年我国煤炭需求将超过 2 0亿t,煤炭工业将有一个较大的发展。实现煤炭工业持续健康发展 ,资源是重要保障。谈到煤炭资源 ,多数人都知道我国煤炭资源丰富 ,业内人士更能随口说出煤炭远景储量 5万亿t、保有储量 1万亿t、可采储量 2 0 0 0多亿t等一组数据。对此 ,不少人会认为我国煤炭资源多得用不了。其实并不尽然。只要对我…  相似文献   

20.
结合当前的经济发展态势,分别对2010年、2020年全国煤炭需求和供应进行了预测,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建议。预测2010年全国煤炭需求量为26.5亿~28.5亿t,比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正式发布的《煤炭工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的26亿t多0.5亿~2.5亿t;预测2020年全国煤炭需求量为31亿~34亿t,比《煤炭工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国家发改委)》的28亿t多3亿~6亿t。预测未来15年我国需要新建和扩建煤矿规模达12亿~15亿t,其中"十一五"期间为4亿~6亿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