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冗员过多,人浮于事是国有企业的一大通病,如何更好地分流安置富余人员,走好减人提效之路,更是国有煤矿面临的一大课题。2003年,郑煤集团超化煤矿采取“眼睛向外找出路、完善政策搞引导、周到服务促就业”等办法,大胆探索分流安置富余人员的新途径,成功分流并向外输出160名职工,使企业  相似文献   

2.
针对我国煤炭行业过剩产能现状,对煤炭行业的职工安置情况进行了简要分析,提出了主要从企业内部和外部分流安置的两种职工安置途径,并从工作环境、职工素质、社会保障、再就业培训方面对职工安置因素进行分析,最后根据当前职工安置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包括创新企业内部分流、提高职工素质、加强社保衔接、加强企业职工培训。  相似文献   

3.
针对我国煤炭行业去产能职工安置问题,对去产能安置职工的特点进行简要分析,回顾了去产能煤企职工安置的主要渠道,归纳了从企业内部和外部分流的2类7种安置方式,并从安置资金、安置渠道、职工心理和社保衔接4个方面对职工安置问题进行分析,最后根据职工安置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对策,包括加大去产能煤企职工安置资金筹措力度,完善资金使用标准;进一步夯实去产能煤企职工安置渠道;做好去产能煤企安置职工心理疏导和做好去产能煤企安置职工社保衔接问题。  相似文献   

4.
在当前经济新常态和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下,我国煤炭行业转型升级,去产能过程中的分流职工再就业问题为煤炭行业带来了新挑战。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调研数据,分析了黑龙江省煤炭行业分流职工再就业现状以及再就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探讨影响分流职工再就业的因素。对于黑龙江省煤炭行业分流职工再就业现状与面临的问题,政府应进一步完善职工安置,通过内部安置、内退、转岗及公益性岗位帮扶等方式进一步拓展岗位,加大政府就业及创业资金投入、加强技能教育培训、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及各种政策支持,建立并完善再就业信息服务平台。  相似文献   

5.
煤矿关闭破产是煤炭行业脱贫觖困的重要举措,也是结构调整的“重头戏”。关闭破产操作中工作量最大、难点最多的是职工的安置分流工作。江西一局三矿(洛市矿务局,高坑、八一、桥头丘矿)破产实践中,既感到个中难度之大,也有破解难点的好做法。  相似文献   

6.
通过梳理陕煤化集团、淮北矿业集团、郑煤集团等企业分流安置人员的具体做法,提出在推进人员分流安置工作中应注意从理念引导、实践做法和政策导向方面做好工作,以妥善解决职工分流安置问题。  相似文献   

7.
从我国去产能职工就业安置面临的形势入手,描述了去产能职工的基本特征和就业安置的主要渠道,重点从多个方面阐述了去产能职工就业安置的重大风险点,并对其成因进行深入分析,最后提出针对性的政策建议,包括妥善处理市场决定作用和发挥政府作用的关系、完善就业安置工作协调联动机制、统筹各种资源和运用多种手段,妥善推进去产能职工分流安置工作。  相似文献   

8.
山西省煤炭产业的去产能推进以及由此引发的人员安置问题对全国煤炭市场发展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根据国务院以及山西省出台的有关职工安置政策规定,将山西省煤炭去产能人员安置成本分为:内部退养成本、分流安置经济补偿成本、解除合同经济补偿成本及其他成本,并设置3种情景分析和比较山西省煤炭去产能人员安置成本,经过对比发现:实施20%内部退养和80%分流安置情况下的人员安置成本最低,而实施20%内部退养和80%解除劳动合同给予经济补偿情况下的人员安置成本最高,这3种情景下的其他费用均不变。根据研究结论,山西省在推行煤炭行业去产能过程中,应引导煤炭企业拓宽职工安置渠道,适当提高内部退养安置比例。  相似文献   

9.
一、国家应对统配煤矿多种经营实行相应的经济政策统配煤矿由于煤价低,承担着严重亏损的压力,而且对职工生活欠帐多,因此对安置职工待业子女和企业富余人员,在资金上颇感力不从心。国家应对统配煤矿多种经营实行相应的经济政策。1.东北地区统配煤矿在70年代后期至80年代初,安置待业青年就业曾由当地人民政府按人头给予一定数额的安置费,为煤矿解决了不小的问题。但后来未再给,使安置待业青年的担子全压在企业身上,给企业造成很大困难。据统计1990年末,东煤公司系统尚有10余万待业青年未予安置,今后每  相似文献   

10.
青城子铅矿是一座具有百年开采历史的老矿山,资源接近枯竭,富余人员多。从1996年开始,该矿在分流富余人员中,积极探索新办法,克服资金紧张的困难,自筹资金,实施买断工龄,一次性安置的做法。现已安置99人。从实施后的各方面反映看,取得了初步的成功。以下是我们对该矿实施一次性安置富余人员的调查。一、动因青城子铅矿是有色总公司56家开采末期转产矿山之一。由于资源萎缩,原有坑口10个,现已关闭6个。在全民职工中,直接放假待岗职工就有600多人,占在职职工总数的18%,分流富余人员的任务很重。为了抓好富余人员的分流工作,多…  相似文献   

11.
在当前经济新常态和供给侧改革的现实背景下,化解产能过剩是煤炭行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化解产能过剩所遗留的职工安置问题为煤炭行业提出了新要求。首先剖析了受化解产能过剩影响的煤矿职工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并进一步从政策、企业和职工3个层面深入探讨影响职工就业安置的主要因素,最终提出对我国煤炭行业化解产能过剩过程中职工安置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安置下岗职工工会发挥积极作用──关于工会协助政府和企业分流安置下岗职工的经验调查中国纺织总会近几年来,纺织行业由于压缩总量,结构调整和深化企业改革,以及部分企业发生经营困难停产、半停产,造成大约相当职工总数的20%左右的职工下岗待业。95年3月至5月...  相似文献   

13.
1999年国有重点煤矿精简、分流下岗 4 0 6万人 ,其中 :职工总量净减 5万人 ,分流安置 13 8万人 ,剥离下岗 2 1 8万人。原煤人员效率达2 2 58t/工 ,同比增长 3 58%。再就业服务中心建设进一步加强 ,有下岗职工的企业全部建立了中心 ,并在内部矿、厂等二级单位设立了 1489个分中心和工作站 ,专职管理人员达 3 982人。截至1999年底 ,进入再就业服务中心的职工累计达4 0 1万人 ,占全部职工的 13 5%。其中 90 %签订了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协议 ,95%的下岗职工生活基本得到了保障。同时 ,积极反映、协调争取国家政策 ,从根本上解决煤炭行业基…  相似文献   

14.
通过分析煤炭企业发展现状,在响应国家政策淘汰过剩产能的过程中,关闭大量煤矿后,职工安置问题成为了影响民生的重大问题。结合国外煤炭企业关闭煤矿后政策经验得出启示,我国要走中国特色的可持续发展道路。通过对我国煤炭企业去产能过程中职工安置出现的问题,包括职工素质问题,社会保障问题等进行分析,并给出相关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5.
结合我国某火电企业“上大压小”人员分流安置情况,阐述了“上大压小”的重要意义,分析了分流人员形成的原因及分流工作中存在的阻力与问题,分别针对分流人员、分流企业、政府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积极稳妥地做好分流人员的安置工作,以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与员工自身发展的和谐关系。  相似文献   

16.
在国家煤炭行业去产能的大背景下,阐述煤炭企业职工再就业的总体思路,任务紧迫、意义重大,要坚持企业主体作用、政府指导与服务相结合的原则,即实施创新战略、优化产业产品结构、调整转型对外发展、内部挖潜、内部退养、解除终止劳动合同的企业主体作用;实施安置帮扶、保底式社会救助、制定积极稳健的宏观政策、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政府指导作用,妥善分流安置去产能煤炭企业职工。  相似文献   

17.
截止今年6月份,湖北猴王集团的人力资源市场已接待下岗职工Zbel名,安置1523人重新上岗就业,其余的人正在进行转岗培训,这标志着在猴王集团这个近万名职工的国有大企业里,下岗职工分流安置的良性循环机制已逐步建立。近年来,随着猴王集团兼并联合、结构调整和减人增效等改革措施的不断深化,企业下岗人员日益增多,为分流安置好下岗职工,本着“矛盾不上交、不推向社会\内部消化”的原则,1995年,猴王集团成立了宜昌市首家企业内部劳动力安置机构——猴王人力资源市场。经过一年多的运作,它在配合集团实施减人增效机制,保持职工队…  相似文献   

18.
为了了解纺织企业富余职工分流安置的情况,我们赴江苏、山东、陕西、甘肃、青海等5省11市进行了调查。同时,请天津、黑龙江、湖南、沈阳等省、市纺织工会对此问题也进行了调查,发现许多企业立足于维护社会的稳定,着眼于企业情况和对下岗职工的高度责任感,千方百计地开辟了一条分流安置的新路。但是,对于劳  相似文献   

19.
全国厂务公开协调小组办公室日前披露,一些国有企业改制,在事关职工切身利益的企业兼并、破产以及职工下岗、分流、安置方面的改革措施不公开,没有经过职代会审议通过的问题,仍带有一定的普遍性。许多不稳定的问题由此产生。  相似文献   

20.
全省改革解困的目标任务已经明确,据此,枣庄三年改革脱困的目标任务是:压缩淘汰落后棉纺能力2万锭,决心1998年完成,到2000年全市保留15.2万锭;三年共分流安置职工3000人,其中1998年分流安置2000人,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基本完成富余职工的分流、安置、再就业任务;到1999年,纺织国有企业实现整体扭亏为盈,其中1998年力争减亏50%;资产负债率由1997年底的83.24%,到2000年力争降至65%左右,实现整体脱困。1998年我市纺织工业总的要求是:按照市定三年目标任务要求,坚定不移地压缩初粗加工能力,实现存量资产的重组优化配置,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