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土壤中含有很多的微生物,而且对土壤的生态体系有着一定影响。本文分析了连作条件下不同农业措施对玉米田中土壤微生物的影响,这一研究的过程中发现,土壤微生物可以直接参与土壤的反应,而且可以很好的维持土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经过研究发现,不同的施肥以及种植措施在连作条件下对玉米田的土壤微生物影响很大,掌握这些信息,农民可以选择合理的种植方式以及施肥制度,从而可以增加我国玉米粮食的产量,对我国的农业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2.
王泽华 《价值工程》2014,(1):242-243
对我国英语教学中汉语使用问题虽然有不同观点,但对于英语教师来说,适量使用汉语进行教学,无疑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增加学生信心和保持学习兴趣,并对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不无裨益。同时,在实际教学设计中,通过适量汉语的运用,必然能够提高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3.
鄢嘉谟 《活力》2006,(5):212-212
“肥料是植物的粮食”,解放前我国农民数千年来一直施用有机肥,这种施肥方法在保证农作物生长的同时,还能长久保持地力不衰。解放后,随着人口的增加,人们对农产品的需要越来越多。仅仅依靠施有机肥.难以迅速地、大幅度地提高作物产量,因这种施用农家肥的内部循环方法。不能保证农作物快速生长的需要。为此,政府大力推行化肥的使用,正是化肥在农业生产中的大量使用,才使得农产品的产量能大幅度提高,才从根本上解决了我国人民温饱问题,使我国加快了小康家庭的建设。但是,随着几十年化肥大量使用,到了2003年农民发现了一个问题:每年所需化肥越来越多,而产量却没有增长,如果减少施肥.则产量下降,造成减产。是什么原因造成农田变瘦的呢?  相似文献   

4.
应用测土施肥技术根据不同田块施用配方肥可以提高肥料利用率节省肥料、促进水稻生长、提高水稻秧苗素质,改善水稻品质,增加水稻产量,增加效益。进一步解决农民施肥不合理,盲目施肥等情况,特做此试验对配方肥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5.
保护地栽培条件下西瓜连作多年产生严重的连作障碍,本文采集上海大棚连作4年的西瓜土壤在温室内进行盆钵试验,同时进行不同肥料的对西瓜枯萎病菌肥效试验.结果表明大棚下西瓜连作土壤pH上升,总盐量增加5.5倍,连作土的细菌比非连作土减少,而放线菌和真菌比非连作土增加1倍和3倍.在不同施肥条件下,非连作土种西瓜生长慢,但开花后不发病,而施化肥和有机肥的西瓜早期生长迅速,生长量大,蔓长是不施肥连作土的3倍,但开花后西瓜植株很快发病死亡.化肥、有机肥的合理混合施用可能是解决西瓜连作障碍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大豆的施肥技术不仅影响大豆产量的提高,还影响肥料的经济效益。实践证明,科学施肥,既能节约投入成本,又能增加大豆单产,使大豆产量得到进一步提高,效益增加。下面简单介绍一下大豆施肥技术。  相似文献   

7.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有机肥对玉米的增产效果,结果表明:有机肥对玉米的植株生育性状和产量构成因素、品质有明显改善作用,增加作物抗逆性能,产量差异达到显著水平.为大面积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通过以川西南区域稀植大穗型玉米代表品种登海11号在不同种植密度条件下的产量分析表明,当种植密度小于2800株/667m^2,产量随种植密度增大而增加;当种植密度大干3200株/667m^2,产量随种植密度增大而降低,主要是空秆率、粒重、行粒数产量因素变化所致;该区域稀植大穗型玉米最适种植密度为3200株/667m^2左右。  相似文献   

9.
通过以川西南区域稀植大穗型玉米代表品种登海11号在不同种植密度条件下的产量分析表明,当种植密度小于2800株/667m2,产量随种植密度增大而增加;当种植密度大于3200株/667m2,产量随种植密度增大而降低,主要是空秆率、粒重、行粒数产量因素变化所致;该区域稀植大穗型玉米最适种植密度为3200株/667m2左右。  相似文献   

10.
通过以川西南区域稀植大穗型玉米代表品种登海11号在不同种植密度条件下的产量分析表明,当种植密度小于2800株/667m<'2>产量随种植密度增大而增加;当种植密度大于3200株/667m<'2>产量随种植密度增大而降低,主要是空秆率、粒重、行粒数产量因素变化所致;该区域稀植大穗型玉米最适种植密度为3200株/667m<'2>左右.  相似文献   

11.
据蔬菜专家介绍,无公害蔬菜生产必须采取以下各项新技术。 1 施肥技术 1.1 无公害蔬菜施肥掌握以有机肥为主,其它肥料为辅;以多元复合肥为主,单元素肥料为辅;以施底肥为主,追肥为辅的施肥原则。尽量减少化肥的施用量,确实需要时,可以有限度、有选择地施用部分化肥。在使用化肥时不使用硝态氮肥,每亩用量不得超过25公斤,化肥必须与有机肥配合施用,少用叶面肥。 1.2 肥料种类。蔬菜中有害物质的含量,特别是硝酸盐含量与施用的肥料种类密切相关,尤其是化肥中的硝态氮肥可使蔬菜中硝酸盐含量大幅提高。无  相似文献   

12.
采用不同地号,相同种植条件的绥玉7进行抽样调查分析,探讨绥玉7在不同的栽培密度下,各产量性状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密度对绥玉7玉米株高、百粒重等产量性状的影响均比较明显。密度增加株高先增加后下降。密度4669株/亩时,亩产最高,与密度4335时的亩产差异不显著,但显著高于其它种植密度的亩产。  相似文献   

13.
构建由原制造商主导和第三方回收商负责再制造的逆向供应链模型,通过斯塔克伯格博弈理论分析碳税、再制造商规模效应和碳减排专利在分散和集中决策下对该逆向供应链成员最优决策的影响,并利用MATLAB进行数值仿真。研究表明:分散和集中决策下,碳税和再制造商规模效应均可促进供应链碳减排;分散决策下,碳税可以降低碳减排专利使用价格、增加再制造商产量,但未达到最优碳减排效果;当消费者对再制造品的偏好水平大于再制造过程的碳排放率时,集中决策下各成员共同研发、使用碳减排专利,供应链产量增加且倾向于销售再制造品,利润提高,碳减排效果提升。因此,可通过设计契约,合理分配供应链利润,使供应链总利润增加、碳减排效果提升,实现供应链的协调。  相似文献   

14.
张玲  张峥 《物流技术》2021,(3):59-64,101
通过考虑消费者剩余,企业利润中引入承担社会责任参数,建立了具有异质性有限理性的古诺寡头博弈竞争模型,分析利润相关参数对系统博弈均衡稳定性的影响,并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表明单方有限理性系统比双方有限理性系统稳定。产品成本超过一定阈值应避免产量竞争,可以通过承担社会责任,提升产品价格来增加利润,但当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增加时,系统稳定性降低。此时降低调整产量的速度,观察竞争对手产量调整速度,避免系统进入混沌状态,失去最优产量优势。  相似文献   

15.
重视土壤调理剂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土壤是农作物生长发育的重要环境条件,农作物产量随着土壤肥力的提高而增加,而土壤结构状况,对土壤肥力的高低有很大的影响。近年来由于化肥施用不当,有机肥投入减少,大部分农作物秸秆用做燃料、饲料,不能还田,致使部分农田结构状况变坏。为此,改良土壤是非常必要的。改良土壤结构有多种方法,如实行精耕细作,种植绿肥,增施有机肥,制订合理的耕作、轮作制度等,而使用土壤调  相似文献   

16.
随着农业科技的发展,农民科学知识水平的提高,农业科学新技术正被普遍推广使用,农资产品的使用更加科学、合理。科技含量高的农资产品越来越多。施肥也由单一施肥走向有机肥、无机肥配合使用,  相似文献   

17.
烟草是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施肥是保证其产量的重要措施之一。相对于人工施肥,机械化施肥有利于降低烟农劳动量,改善烟农工作环境。本文研究了目前现存的排肥器结构与工作原理,并发现排肥器存在因脉动性而导致施肥效果偏差等问题。本文结合烟草施肥特点及农艺要求,设计了一种新的烟草施肥的立式蜂窝煤形施肥机械通过仿形蜂窝煤结构,能够同时施用两种不同肥料,做到准确均匀施肥,减少对肥料的浪费。  相似文献   

18.
一、当前发展优质高效农业中存在的问题1.品种及品质因素制约优质高效农业发展。优质品种选育工作的严重滞后,有机肥施用严重不足,作物生长期内的施肥不平衡,生长后期施肥不足,从而影响农产品的营养品质和外观品质。2.农产品质量保障体系不健全。农资供应质量不能保证,不施和少施有机肥,作物品质下降;滥用农药造成农产品污染。  相似文献   

19.
一、科学施肥。柑桔采果后,应及时追施采果肥。因为柑桔树通过一年的开花结果和生长,树体的营养消耗多,要及时施肥补充,以尽快恢复树势,减少冬季落叶,增加花芽分化。施肥应以有机肥为主,配施少量氮素化肥,一般成年桔柑树每株施栏肥或土杂肥50至100公斤,同时  相似文献   

20.
碳税征收对我国宏观经济及碳减排影响的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通过构建动态可计算一般均衡(DCGE)模型,模拟分析了2007-2020年期间不同碳税水平、不同能源使用效率、不同碳税使用方式对二氧化碳减排强度、二氧化碳排放强度边际变化率、部门产出及其价格、经济发展、社会福利等变量的影响。研究结论表明:随着碳税税率的增加,单位碳税二氧化碳排放强度边际变化率呈现逐渐减小的变化趋势,相比较而言,能源使用效率越高,单位碳税的二氧化碳排放强度边际变化率越大;在能源消费环节征收碳税,同时降低居民所得税税率,并保持政府财政收入中性,可以实现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强度的同时使得社会福利水平有所增加,从而可以实现碳税的“双重红利”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