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范静 《特区经济》2011,(11):208-210
成渝经济区作为未来中国经济的重要增长极,其发展质量及速度必将受到世人的高度关注。本文分析了成渝经济区产业集群的现状和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2.
成渝经济区是西部大开发的重要依托。文章对产业、行政管理、基础设施、要素方面的相关文献进行了简单梳理,归纳出成渝经济区在区域合作方面的一些做法及其经验借鉴,最后简要讨论了成渝经济区协调发展路径。通过上述分析,为区域经济合作方面的研究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3.
秋千 《中国西部》2011,(21):92-97
四川和重庆,有着一脉相承的巴蜀文化和日益密切繁荣的经济交流。随着今年《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正式公布实施,成渝经济区让四川与重庆再次紧密相连.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成渝经济区存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后,将成为我国重要的先进装备制造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和农产品基地,全同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国家内陆开放示范区,国家生态安全保障区。  相似文献   

4.
成渝经济区的因由及其面临的现实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简要回顾成渝经济区的由来,同时列出成渝经济区发展面临六大现实问题:成渝经济区能否成为和如何成为西南甚至是西部经济发展的增长极;成渝经济区的协作发展问题;成渝经济区的特色经济、特色产业以及产业协同发展问题;统筹城乡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问题;成渝经济区城市、城镇体系建设问题;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国家生态安全保障区的问题。未来成渝经济区的建设,应着力研究成渝经济区的战略定位、产业空间布局战略、协调机制、对外开放、生态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等问题。  相似文献   

5.
史常凯 《特区经济》2007,216(1):170-171
本文从介绍产业集群的内涵和优势为起点,分析了武汉市制造业产业集群的现状和特点,从战略层面上提出了武汉市制造业产业集群建设中政府应当为打造制造业产业集群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在打造制造业产业集群的过程中要避免出现区域经济“小而全”的老问题,制造业产业集群发展战略必须具有动态观念,必须应用产业集群理论来规划制造业产业集群的建设,制造业产业集群的建设必须与制造业信息化、制造业技术革新同步进行等。  相似文献   

6.
港口经济对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港口所在区域和临港区域伴生发达的临港产业,临港产业的集群化发展有利于提高港口地区的区域竞争力。文章首先分析了临港产业集群的竞争力与竞争优势,进而探讨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临港产业集群发展的优势和劣势,提出提升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临港产业集群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由川渝数十位专家历时两年进行的《成渝经济区发展思路研究》课题已经完成,并受到中央高层重视。研究报告认为,成渝经济区具有与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经济区不同的区域特点和不同的经济结构特色,它在全国的区域分工和空间布局中完全可以扮演一个“五个基地、一个屏障”(能源基地、重型装备制造基地、国防科技工业基地、以IT产业为先导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特色农副产品加工基地和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和带动西部发展的重要角色。从未来发展的趋势看,成渝经济区完全有可能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第五极。成渝经济区跃然而出  相似文献   

8.
正市委五届八次全会强调,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要加快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做大做强优势制造业集群,提质发展现代服务业,培育发展山地特色高效农业,推进产业集群化、融合化、智能化发展,高水平建设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加快构建高效分工、错位发展、有序竞争、相互融合的现代产业体系。如何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现代产业体系建设?专家共同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9.
从区域经济发展的视角,产业集群战略是有效提升区域竞争力的重要路径选择。本文根据内蒙古的产业现实状况和经济发展需求,提出基于产业集群战略的内蒙古"西部经济区"核心竞争力提升的战略举措,对于实现内蒙古"西部经济区"经济跨越式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梁菊 《中国经贸》2012,(8):113-113
区域经济合作模式的选择关系到区域经济合作的成败,成渝经济区应选择政府推动、市场导向、企业主导的区域经济合作模式,在遵循市场规律的基础上,政府作用集中在政策服务和废除区域行政壁垒方面,把企业作为推进经济一体化的前台,利用企业内区域分工的力量,促进成渝经济区内要素的流动与整合,进一步加强成渝两地的区域经济合作。  相似文献   

11.
为论证专利与区域产业发展的相互作用关系,文章选择医药制造业、航空航天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等五个高新技术产业专利发展及主营收入数据,通过相关性分析以及因果关系检验的方式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专利和五大产业的发展均呈高度正向相关关系,但只有航空航天制造业和医疗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两个产业存在单向因果关系。最后提出增强专利对产业发展促进作用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2.
海峡西岸经济区的产业发展参差不齐,产业主体仍然是低附加值制造业,并出现过度竞争,产能过剩,而一些高附加值的较高端的产业却又发展滞后,不利于区域经济发展,需要进行产业转型,而区域经济发展为产业转型创造了资本、技术、管理、时机等重要条件。结合分析提出海峡西岸经济区产业转型的政策选择,以期推动本区域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3.
产业集聚效应与区域经济增长关系实证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陈迅  陈军   《华东经济管理》2011,25(2):33-35
制造业是集聚特征最为明显的产业。文章采用区位熵对重庆市制造业的集聚情况进行分析,从而得到具有代表性的产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然后以此产业为例,对产业集聚与经济增长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对重庆市经济增长具有推动作用,提升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的集聚程度可以提升区域经济增长水平。  相似文献   

14.
魏澄荣 《亚太经济》2007,(3):113-116
目前福建制造业配套能力还存在着产业层次较低、技术创新能力不强、分工协作程度不高、市场辐射能力较弱等问题。福建要抓住国家支持海峡西岸发展的有利机遇,强化产业链招商,积极引导外资投向,推进开发区整合转型,加强闽台产业合作,促进内外资企业的有机对接,加快先进制造业基地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产业集群是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域物流则能给产业集群带来后天的地理竞争优势,两者的协同发展效应创造出了产业集群以及区域物流共同发展的条件及环境。以江西省汽车制造产业为例,对其发展现状与区域物流协同发展现状分析,总结其协同发展过程中的不足;以协同学理论为基础,构建江西省汽车制造产业集群与区域物流的协同度测度指标体系,建立协同度测度模型并测算出2006-2017年间两者的协同度;通过模型分析出2006-2017年协同发展程度波动的内因,再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测算两者协同度影响因素的关联度,找出影响协同发展波动的主要因素;最后,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促进江西省汽车制造产业集群与区域物流协同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产业结构合理性影响着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广东省正在进行新一轮经济结构调整的背景下,文章通过对近年广东省各产业部门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的计算考察了产业部门间的关联度,发现化学工业、通用设备、计算机用电子设备制造等产业在广东省的经济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对于经济体系的其他产业部门产生重要的影响,应大力发展此类产业。在此基础上文章还考察了广东省近年的产业机构演进状况,并通过比照产业部门间的关联度情况和关键部门的发展情况,对优化广东省产业结构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洛杉矶产业转型对深圳建设国际化城市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洛杉矶从一个制造业城市发展成为全球性城市,产业结构不断向高端化升级是根本动力。本文总结了洛杉矶从区域性制造业城市、国家制造业中心到以高科技产业和服务业为主导的全球性经济中心的三个阶段,在分析其成功转型原因的基础上,结合国际化城市的一般性标准和深圳的实际,提出了深圳建设国际化城市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在创新型经济成为都市发展重要推动力的背景下,如何构筑完善的创新体系已成为都市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的亮点.川崎市是日本屈指可数的工业大都市,拥有日本最大的企业孵化基地和新产业创造基地.面对经济全球化引起的产业空心化趋势,该市选择了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发展战略,通过发展知识经济,培育和构建创新集群以及符合世界潮流的新产业,从而实现了可持续发展.建设创新型城市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制约.本文通过对川奇市变迁过程的分析中发现,建设创新基地、培育创新能力和创建新产业,以及政府和企业的作为等,对实现创新型都市的建设起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张赵晋  陆迁 《乡镇经济》2009,25(3):94-95,100
随着陕西省经济的发展,逐渐形成了几大产业集群。这对于推动陕西经济发展,促进产业结构调整起了重要作用。文章通过对制造业中38个行业运用区位商系数进行分析,陕西省已逐步形成了能源矿产业、装备制造业、医药制造业、农产品加工业等四大产业集群,并就各个产业集群对陕西经济的影响做了分析。  相似文献   

20.
以2009—2020年粤港澳大湾区11个城市为研究对象,探讨制造业集聚与区域创新的关系。研究发现,制造业集聚显著提高区域创新水平,可通过提高企业竞争这一路径实现。进一步分析发现,金融业集聚对区域创新发展具有显著的正向关系,金融产业和制造业产融协同集聚显著提高区域创新水平。研究结果表明,制造业集聚加剧产业内部企业创新竞争,带动区域创新发展,且金融业在创新中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指出应鼓励区域企业创新竞争,优化营商环境,为产业融合发展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