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启动农村消费必须破解三大障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柳文 《中国改革》2006,(6):72-74
当前农村消费水平远低于城镇消费水平。上世纪80年代,我国农村居民消费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保持在35%左右,到90年代降为2096左右。1978年,在城乡消费品雩售额中。县及县以下地区占67.6%,此后连年下降,到2004年已降到34.1%。进入新世纪以来,农村市场销售乏力的状况并未改变,而且消费品市场零售额的增幅也持续低于城市。总之,无论从消费的总量、结构还是质量上看,中国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都要比城镇居民落后10年。  相似文献   

2.
一、我县第三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1、商贸流通业日趋活跃。2005年上半年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816.5万元,同比增长10.54%。消费持续旺盛,消费热点增多。1-6月,批零贸易企业实现零售额1674.1万元,同比增长18%。住宿餐饮业零售额1349.6万元,增长5%。7月份以来,社会消费品市场购销两旺。  相似文献   

3.
增加农民收入促进消费需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开拓农村市场是促进我国消费需求的目标选择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 ,有八亿多人居住在农村 ,占总人口的 73.4 %,农村是一个庞大的消费市场。但近年农村市场消费需求不足 ,购买力低下。农村消费品零售额 1 997年比上年增长 5 .5 %,增幅比上年回落 6 .6个百分点 ;农村消费品零售额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比重 1 997年为 39%,比 1 996年 4 3.6 %下降了 4 .6个百分点。与城镇相比 ,广大农村居民消费满足程度还很低 ,1 997年农村每百户耐用消费品拥有量彩电 1 7台 ,电冰箱 8台 ,洗衣机 2 2部 ,电风扇 1 0 6台 ,只相当于城镇居民 80年代中期的消…  相似文献   

4.
一、积极推进城镇化是我国今后工作中的重中之重研究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城镇化,我们会发现,城镇化是不可抗拒的经济社会发展规律。1900年,世界城市人口仅占世界总人口的5.1%,1990年,这一比例已增长到45%,到2000年,世界上已有一半以上的人居住在城市。从发达国家来看,1950年,整个发达地区城市人口的比重达53.8%,到1996已增长到75.1%,其中英国为89.3%、美国为76.3%,目前,这一比例仍在增长。从发展中国家来看,1950年,整个发展中地区城市人口比重是17.0%…  相似文献   

5.
农村发展收入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 0 0年 ,在国家连续三年扩大内需的宏观政策作用下 ,我国居民消费保持了稳中有旺的运行态势。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实现 3 41 5 3亿元 ,比上年增长 9.7% ,增幅比上年提高 2 .9个百分点 ,是近三年的最高增长幅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2 0 0 0年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比上年同期增长 1 1 .4% ,高于GDP的增幅 3 .3个百分点 ,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明显大于上年 ,说明国家扩大内需的各项政策对刺激消费产生了明显的效果。但是从城乡消费结构来看 ,农村消费明显不如城市消费活跃 :2 0 0 0年城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实现 2 1 1 1 0亿元 ,…  相似文献   

6.
基于人力资本视角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成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引言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明显呈现出扩大的特征。1990年我国农民人均收入为686.3元,占同期城镇人均居民收入之比为45.44%,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是2.2:1。此后波动下滑,1997年开始保持连续下降势头。到2003年,降至30.95%。2003年全国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为8472.2元,农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为2622.2元,城镇人均收入是农民人均收入的3.23倍。  相似文献   

7.
一、中国农产品对外贸易现状改革开放二十年来,我国农产品对外贸易取得了很大的发展。1980~1998年,农产品进出口贸易总值增长了1.5倍,年增长率为5%,其中,出口增长2.3倍,年增长率为6.4%。但是,农产品出口在全国商品出口总额的比重却从1980年的24.1%下降为1998年的7.8%,进口比重也由1980年的31.07%下降为1998年的8.5%。可见,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农产品生产国和消费国,我国农产品对外贸易规模虽然在不断增长,但占贸易总额的比重呈逐步下降趋势。当前,我国农产品贸易表现为以…  相似文献   

8.
从生产差距看,西部地区农村经济发展慢,水平低。1994年全国农村人口9.15亿人中,中西部为5.42亿人,占59%;耕地面积9491万公顷中,中西部为6446万公顷,占68%,但农业生产总值中西部只有21140亿元,只占全国农村总产值的36%,即中西部的农村人口和耕地占据了2/3左右,创造的产值只有1/3左右。若按可以的人均农村总产值比较,东部为1.0万元、中部为4708元、西部为2728元,其比例为3.36“1.51:1。农村经济差距的幅度大。  相似文献   

9.
城市化:解决中国农村养老问题的关键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谈到人口老龄化问题,人们往往关注和重视城镇人口的老龄化,而事实上,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远比城市严重,从一定意义上讲,农村人口老龄化更应引起社会的关注。从总量来看,农村老龄人口远多于城市。根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公告数字计算,城镇老年人口约为3180万,农村则大约为5631万,其绝对数是城镇的1.7倍,从增长速度来看,农村人口老龄化的增长速度快于城市。随着青壮年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的转移,农村老年人口占农村总人口的比例将持续上升。从收入来看,城乡居民收入差别悬殊。1985年城乡居民收入之比为1.9:1,1995年该比较上升为2.7:1,1997年为2.5:1,并有不断扩大的趋势。由于农民纯收入中的相当一部分要用于购买生产资料,而城市居民有各种“生活补贴”。城乡居民的实际收入差距比以上数据还要大得多。经过新中国建国50多年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工业化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是城市化水平仍滞后于工业化,中国仍是一个农业大国,解决农村人口养老问题是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0.
张力 《农村经济》2003,(1):47-48
一、制约农村市场发展的因素1 农民增收相对缓慢 ,农村消费低迷。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 ,乡镇企业、个体经济蓬勃发展 ,农村经济有了显著增长。但毋庸讳言 ,农民的收入增长趋缓 ,总体水平较低 ,这就从根本上制约了农民的消费需求。以四川省武胜县为例 ,2 0 0 1年度 ,全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 2 0 0 8元 ,仅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5 0 5 6元的 39 7%。收入上的差距必然带来消费上的差距 ,据统计资料显示 ,2 0 0 1年 ,武胜县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 88%以上 ,但农村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却占全社会消费零售总额的比例相对较小。2 市场发育不甚健…  相似文献   

11.
1999年10月,我国提前进入了人口老龄化社会。这时,人口总数为12.6亿,60岁以上人口为1.26亿,占总人口的10%。根据预测,到2020年,我国老年人口将达2.3亿,占总人口的15.6%。2050年达41亿。占25.8%。  相似文献   

12.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时空特征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时空特征分析李若建1993年中国城镇居民人均生活费收入2337元,农民人均纯收入931元,城镇居民人均生活费收入是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5倍多,城乡差距又比上一年有所扩大。农民收入的增长速度放慢,城乡差距不断扩大,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本...  相似文献   

13.
上海郊区土地面积5900平方公里,现有5个县,4个区以及浦东新区农村部分,共213个乡镇(包括5个中心城区的6个乡镇),519万人口,约占全市总人口的40%。1996年郊区农民人均年纯收入4846元,人均储蓄余额1万余元,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额6358元,为全国居民消费水平较高的地区之一。按照《上海郊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  相似文献   

14.
(1999年8月1日—8月31日)1、7月份上海市场销售稳中见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9%。当月,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6.14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7.8%,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7.9%,主要情况:(1)食品类商品销售增幅领先,完成零售额47.14亿元,增长12.1%,猪肉、鲜蛋、蔬菜、家禽、水产品销售量均有所增加;(2)衣着类商品销售趋旺,完成零售额15.18亿元,增长9.2%,其中服装、皮鞋销售额分别增长16.2%和38.8%;(3)用品类商品销售平稳,完成零售额62.93亿元…  相似文献   

15.
一、开拓农村市场潜力巨大我国有9亿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71%,这是一个庞大的消费群体。改革开放后,我国农民收入有了提高。最新的统计结果表明,与1978年相比,农民纯收入已由134元上升到1997年的2090元,增长了近匕信,年均增长15.6%。由此可以看出农村消费者具备了一定的消费实力。消费状况由低到高大有改善,1997年农村居民人均消费达1903元,比1978年高27.4倍。耐用消费品由传统的自行车、缝纫机、手表、收音机“四大件”向新彩电、洗衣机、电冰箱、音响等“四大件”过渡。电话、空调、家用电脑、汽车等新的消费品也逐渐“飞入…  相似文献   

16.
城镇化与解决"三农"问题关系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城镇化是指由于非农化而引起的农村人口向城镇集中的过程。通过城镇化,农业人口从占较大比重的传统农业社会,向非农业人口占多数的现代文明社会转变,表现为农村人口向城镇人口转化及城镇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城镇化过程不但是乡村人口转化为城市人口的过程,而且是农村产业结构、就业结构、消费方式的转变。目前农民与城镇居民的收入差距在不断拉大,关键是城镇化水平低,农民分享不断经济发展的成果。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以来,云南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农民收入得到空前提高。但是,云南是一个集边疆、民族、贫困、山区“四位一体”的省份,由于历史原因和基础落后,云南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一直处于比较低的层次,1980年至1984年间,农村是改革的起点和重点,农民人均纯收入平均增长15.5%,比同期城镇居民增长幅度高5.53个百分点,而“六五”以后,农民收入的年平均增长速度低于城镇居民。从城乡居民与农民收入的差距看,1978年二者的比率为2.51:1,到1984年缩小为1.96:1,而从1985年起,城镇居民与农民收入的差距不断拉大,至2005年比率已达到4.50:16。  相似文献   

18.
国家统计局发布2006全国小城镇综合发展水平1000强。行政区划面积仅占全国小城镇总面积2.3%,人口仅占全国小城镇总人口10%的千强镇,2005年所创造的财政收入却占到全国小城镇总财政收入的54.1%;平均每个镇财政收入达2.41亿元,是全国小城镇平均水平的近11倍;人均财政收入3021元,是全国小城镇平均水平的5.2倍。  相似文献   

19.
广东农村贫困标准的探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省委、省政府在抓好全省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持续开展了大规模的扶贫开发工程,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目前,广东的贫困面已大大缩小。根据2001年中期省扶贫办的调查统计,全省农村人均年纯收入1500元以下的贫困人口约214.9万人,约占全省人口的2.9%,占农村人口4.8%,贫困地区的经济总量和质量明显提高。与1990年相比,2000年全省山区县的GDP增长了263.4%,财政收入增长了209.2%,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了70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了385.8%。但是,由于区位和自然条…  相似文献   

20.
《南方农村》2007,(3):22-22
广东省统计局日前根据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对珠三角人口状况进行分析指出,截至2005年末,珠三角常住人口为4315万人,占全省常住总人口的46.93%。人口密度1035人/平方公里,比全省511人/平方公里高出一倍多。珠三角常住城镇人口为3436万人,城镇化水平为79.6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