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郭耀前 《经济师》1997,(12):37-37
浅谈转换银行经营机制●郭耀前一、改革银行信贷资金高度集中的“双轨制”管理体制,逐步建立间接手段和直接手段相结合,最终以间接手段为主的信贷管理体制。中央银行要运用直接手段即贷款限额管理办法在保证社会信用总量和固定资产贷款及货币发行量严格按计划执行的前提...  相似文献   

2.
龚永安 《经济论坛》1995,(23):44-45
银行电子化是金融领域内的重大变革,从传统的手工处理柜台业务转变为银行内部业务管理计算机自动化,标志着银行进入了现代化的管理。银行电子化广泛应用高科技产品技术,包括多媒体、计算机通信及各种先进银行专用电子设备,并运用先进的管理信息使系统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进行合理流通,使它们各自的流通方向、速度、效益、准确性都得到合理配置和达到较佳效果。  相似文献   

3.
中国政策性银行现阶段改革模式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中国政策性金融体制的建立和不断完善,政策性银行在配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实施,筹集和引导社会资金,支持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有力地支持了国民经济发展。但由于中国市场经济体制尚不健全,政策性银行在改革环境、经营体制和运行机制等方面已暴露出不少问题和矛盾,潜伏着较大的经营风险。从政策性银行发展现状入手,运用效用函数理论及其在风险特征分析领域的延伸,通过对政策性银行的经营模式和本质特征的分析,提出了中国政策性银行现阶段改革模式的框架和措施:  相似文献   

4.
我国已经进行的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及工商银行股份制改革,代表我国金融改革进入深层次的体制改革攻坚战阶段。改革的核心是建立良好的银行治理,这是国有银行股改成功的关键保证。但是银行业有着特殊性质,它是一个被高度管制的行业,又是一个高风险行业。在银行治理制度中,必须考虑银行的这些特殊性质,采取稳妥的策略。  相似文献   

5.
王少云 《经济师》1994,(2):29-30
汇霸银行结算改革中的拦路虎王少云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不断完善,现行的银行结算办法己越来越不适应当前的形势,表现出来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其中最为突出的问题有两个:一是“汇霸”导致结算汇路不畅;二是“汇霸”为“三角债”推波助澜。银行结算改革必须解决这两...  相似文献   

6.
信息不对称与防范银行信贷风险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信息不对称是我国银行信贷风险产生的深层次原因。银行为了实现“既为经济增长提供足够的信贷支持,又保持自身稳健运行”的目标,必须解决好信息不对称问题。本通过详细分析银行不良贷款的产生机制,提出了完善银行内部信贷运行管理机制、运用先进技术工具;创建新型银企关系,设计信贷合约;加强同业沟通,推广银团贷款等具体对策和建议,以降低因信息不对称而导致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切实防范解行信贷风险。  相似文献   

7.
李红霞 《经济师》1996,(6):26-27
主银行制对中国银企关系的启示李红霞当前,银企债务问题做为我国银行和企业改革的主要障碍之一,引起了理论界和实务界的关注。与我国专业银行和国有企业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相类似,日本的主银行制度也在银行与企业之间建立了紧密的纽带关系,这种紧密的银企关系并没有成...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企业改革已从改革初始的放权让利、承包经营发展到现在以全面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新阶段,其核心是加快产权制度改革,主要形式有“股、卖、兼、租、合、井、破”等。本文拟就企业产权制度改革过程中逃废银行债务的表现形式、形成机理及其遏制对策作一探讨。(-)企业利用产权制度改革逃废银行债务,其主要手段有:1.合资参股,避开银行债务。2.“大船搁浅,舢舨逃生”。3.新主不理旧帐。4.实施“假破产”摆脱银行债务。5.多头开户,逃避银行债务。(二)利用改机建制逃废银行债务…  相似文献   

9.
本文首先运用经济学、管理学的基本原理,阐述了银行建立基于客户关系管理的决策支持系统的必要性;接着对照国外商业银行应用实际,客观地分析银行决策支持系统应用的缺陷;然后重点论述如何利用银行现有的信息化管理平台,引入数据仓库技术,改造现有管理平台,构架基于客户关系管理的决策支持系统模型;最后描述了建立该模型必须注意的若干问题和对银行经营管理可能产生的影响和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张凤喜 《经济世界》2000,(11):21-22
人们在不经意间发现,近几年银行营业机构的门脸越变越美了,银行职员的笑容更加甜蜜了,银行的金融产品越来越丰富了,银行的服务手段越来越先进了……这一切都表明.中国的银行业正在静悄悄地进行着一场变革。“容貌”由雷同走向个性化 新中国建立之后的30多年里,我国长时间只有一家银行──中国人民银行,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如今我们已经初步建立起了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银行体系。其中包括中国人民银行、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跨区域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住房储蓄银行以及城乡信用社。过去各家银行营业机构的“…  相似文献   

11.
该文对赵海宽等学者关于建立政策性银行的政策主张提出异议,认为成立政策性银行既不能给专业银行企业化创造条件,也不能加强中央银行的宏观调控能力,因此,成立政策性银行并不是推进金融改革的可行性选择。  相似文献   

12.
我国银行体系的改革,可以说是从"大一统"银行体制到建立和完善中央银行与商业银行体制的制度变迁过程.本文从银行与政府关系演变的角度论证了我国商业银行是如何由政府附属的金融管理机关蜕变为完全的独立市场主体,最终缩小与国际一流银行的差距.本文结合我国经济、政治制度变迁的过程,思索银行体制改革是如何适应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并保证经济的快速平稳增长,考察银行恢复与重建、企业化经营、商业化改革、实现与国际接轨四个阶段的背景、进程、绩效考核,以此得出我国银行未来改革的前景与动力.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政策性金融体制的建立和不断完善,政策性银行在配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实施,筹集和引导社会资金,支持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有力地支持了国民经济发展。但由于中国市场经济体制尚不健全,政策性银行在改革环境、经营体制和运行机制等方面已暴露出不少问题和矛盾,潜伏着较大的经营风险。文章从政策性银行发展现状入手,运用效用函数理论及其在风险特征分析领域的延伸,通过对政策性银行的经营模式和本质特征的分析,提出了我国政策性银行现阶段改革模式的框架和措施。  相似文献   

14.
我国银行市场结构重组的制度约束与改革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廖尧麟 《当代财经》2002,(3):24-27,39
我国银行市场结构重组面临两个重要的制度约束:国有银行制度和银行管制制度。我国银行市场结构的改革重组,目标应定位于保持社会的银行信用稳、货币信用过程能够正常进行的宏观效率前提下;应破除国有银行的寡头垄断格局,建立一个有利于金融风险分散、银行机构之间能够适当而且有效地竞争,中央银行不仅拥有真正的监管权力,而且能够公平、公正、公正执法的高效率的银行结构体系。  相似文献   

15.
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方向是什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以后,重建的金融体制内在缺陷和相当明显,建立与市场经济和我国现阶段发展水平的相适应的金融体制显得尤为迫切。从根本上说,金融市场和金融体制是实物经济发展的结果和需要。是为实物经济服务的,我国发展金融市场,设计金融体制也必须从经济发展的需要出发的。我国目前的金融改革出发点必须定位于提高金融体系的效率,使其能够很好地动员资本,配置资本,服务于经济发展,建立起以中小银行为主体的金融体系是我国当前金融改革的正确方向,不过,与市场经济和我国目前发展阶段相适应的金融体系是完整的,不仅仅需要建立和完善中小银行体系,而且需要对大银行进行商业化改造。使其在国民经济中发挥应有的作用,特别是发挥它们在支持必不可少的大中型投资项目中的重要作用。证券市场也应该逐步规范。另外,金融体制改革的成功还需要其它领域的配套改革,否则金融体制改革很难成功。  相似文献   

16.
企业制度改革与银行债权保护韩克勇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今年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现代企业制度是适应社会化大生产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企业制度。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标志着我国国有企业改革从过去放权让利...  相似文献   

17.
胡杰 《经济管理》2006,(16):73-79
本文运用微观银行理论的产业组织方法,构建了一个含有信用风险和准备金监管要求的风险中性商业银行行为模型。在引入资本监管要求后,借助风险价值(MaR)概念,分析了影响银行行为的因素。结果发现,法定准备金不影响银行的风险行为,但资本监管要求导致风险中性的银行表现出风险厌恶。商业银行有内在的激励去从事风险对冲,并可以从中获益。最后,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了银行改革和金融市场建设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8.
防范银行经营风险的会计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银行经营风险和银行会计工作同样贯穿于银行各项业务处理的全过程,科学有效的会计政策是防范和抵御银行经营风险不可缺少的第一道屏障,为此,文章从会计角度,从建立及时,客观,公开透明的会计信息披露制度和充分体现审慎性原则,改革贷款呆帐准备制度两方面阐述了防范与抵御银行经营风险的会计对策。  相似文献   

19.
贷款承诺是近年来银行理论研究的重要课题。由于贷款承诺能够减轻企业融资中的道德风险并且为银行和企业建立起关系型借贷,因而其规模增长迅速。贷款承诺的广泛运用不仅具有微观经济影响,改变了银行经营行为和银行风险管理,影响了企业融资行为,同时还具有宏观经济影响,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和效力、银行监管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从贷款承诺的经济功能和定价研究、微观经济影响和宏观经济影响三个方面对相关理论文献进行梳理,最后对未来研究进行简要展望。  相似文献   

20.
赵富  祝建静 《经济师》1996,(11):61-61
略论银行实行资产风险管理的途径及对策赵富,祝建静目前,随着专业银行逐步向商业银行的改革方向发展,如何实行资产风险管理,建立资产风险的防范、转化、补偿机制,从而降低资产风险,提高资产质量,保障银行自身的安全,已成为各家银行面临的一大课题。本文拟就此作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