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谁的曙光?     
提到曙光,人们自然会想到巨型计算机。现存,中国已经在美国、日本之后拥有巨型计算机。人们期待巨型计算机的研究与开发给中国的信息产业带来曙光。然而,技术只有民营化和产业化,只有真正地进入市场,才会成为受人期待的“曙光”。曙光信息产业有限公司的主营业务  相似文献   

2.
《中关村》2008,(10)
联想的如日中天让即使退居二线的他仍然被媒体和世人关注着。他享受到的啧啧赞誉也许超过任何一位中关村企业家。时代造就了他,他造就了联想。20多年前,联想蹒跚学步的时候,他  相似文献   

3.
2006年8月24日,在北京位于上地的联想办公室里,威廉J 阿梅里奥,新联想的第二任CEO首次接受中国媒体采访.阿梅里奥来自戴尔,在成为联想CEO前,他最后一次公开亮相算起来应该是2005年年底戴尔中国总经理符标榜辞职之时.……  相似文献   

4.
《中关村》2008,(10):28-29
联想的如日中天让即使退居二线的他仍然被媒体和世人关注着。  相似文献   

5.
读者来信     
北京读者郝杰 很喜欢你们这期关于联想裁员的一组文章,写得很理性,但读起来又很能打动人。特别是对联想员工的采访,显得很真实,让人能切身感受到公司裁员对于一名员工心理上的影响。 联想跟思科、安捷伦在裁员方式上的比较也给人很直观的印象,一下子就能明白中国优秀的企业在面对裁员问题上跟国外优秀企业的差距。  相似文献   

6.
读者来信     
北京读者郝杰 很喜欢你们这期关于联想裁员的一组文章,写得很理性,但读起来又很能打动人。特别是对联想员工的采访,显得很真实,让人能切身感受到公司裁员对于一名员工心理上的影响。 联想跟思科、安捷伦在裁员方式上的比较也给人很直观的印象,一下子就能明白中国优秀的企业在面对裁员问题上跟国外优秀企业的差距。  相似文献   

7.
伴随着新标识lenovo的正式亮相,联想的未来走向再度牵动了业界的神经。“联想切换品牌标识是国际化的需要”,联想集团 CEO 杨元庆在4月28日的新闻发布会上直言,“联想要国际化,首先需要一个可以在世界上畅通无阻的、受人喜爱的英文品牌,但 Legend 这个英文名称在很多国家已被注册,联想产品进入海外市场后,无法使用 Legend 标识进行销售及市场推广。所以我们必须未雨绸缪,为未来公司业务的拓展先行做好部署。”  相似文献   

8.
细心的读者或许能发现,在我们的种种“批判”中选取的参照系是全国其他高新区和中关村自身,而没有选择美国的硅谷——如其他媒体习惯的那样。没有人能否认硅谷的巨大成功,就像谁也无法否认技术创新是知识经济的原动力一样。但问题是现在的中关村具备和国外大公司正面抗争的实力吗?更进一步说,我们有必要克隆一个硅谷吗? 有一位媒体同行曾给中关村开过一个药方:有创新的跟随策略。与中关村的现实情况联系起来看,不无道理。尽管技术革新派曾经嘲笑compaq更多地像个计算  相似文献   

9.
路有朋 《中关村》2007,(9):66-67
民营企业接班问题一直是媒体关注的热点。我国改革开放初期即自办企业的那一代企业家,多半已年逾花甲或年届古稀。不管是体能还是管理水平都无法与三四十岁的少壮派们一拼。一些聪明的老企业家已经在考虑接班问题;有些走在前头的已实现平稳交接。如万象集团鲁冠球传位于鲁伟鼎;红豆集团周耀庭传位于周  相似文献   

10.
顾列铭 《中关村》2004,(6):65-67
本刊上期刊发了《杨元庆:缔造联想明日帝国》、《联想何处去?》等一组有关联想集团的稿件, 主要是从人物、管理和奥运合作项目等方面考察这个知名的企业集团,得到了读者朋友们的热烈反响。本期我们刊发的这篇稿件,从联想的企业发展战略角度展开了新的视角,使我们进一步了解其战略规划与未来走向。  相似文献   

11.
前段时间联想裁员可谓炒得风风火火,大大小小的媒体无论是IT、金融、管理、人物纷纷出击,到处搜寻着那些“若有若无”的蛛丝马迹,然后争先恐后地发表各种疑问:“联想不行了?…裁员有效吗?…我们应该怎么裁员?。还有专家将这次裁员升华到“国内企业新文化运动、员工革命的萌芽”高度。文人总是会带着戏谑的口吻评述当前时事,但是真正头疼的是老板,心痛的是员工。裁员啊,究竟在革谁的命?  相似文献   

12.
《中关村》2003,(9)
媒体市场,浩如烟海,与读者之间的桥梁是媒体的生命之桥。《中关村》杂志除了充分利用业界已有的常规形式,更加大了创新的力度,建起一座座通往最有效读者的特殊的金桥。自创刊以来,《中关村》杂志已全面展开了自己的宣传、发行攻势,可以说是海陆空全面铺开。一方面,在北京地区的交通要道悬挂了20多块巨大的路牌广告;另一方面,花大价钱制做了有自己特色标志的展示架,摆放在2000多个高档  相似文献   

13.
沙磊 《中关村》2009,(12):34-35
2009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评选于11月5日正式启动,在众多媒体推荐的经济年度人物中,中关村企业界的联想控股董事长柳传志、创新工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开复、北京汉王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刘迎建、新浪CEO兼总裁曹国伟等成为热门人选。  相似文献   

14.
看到题图的读者们,不知道你们的脑海中会联想到什么?是钢琴的琴弦?还是整齐划一的仪仗队?抑或是科幻片中的未来世界?实际上,这是记者在福建省高速公路机电工程建设标准化示范工程——三明永宁高速项目机电标准化工程现场拍到的部分细节。这些原本生硬缺乏生命力的管线,在标准化管理框架中进行建设之后,反而呈现出一种线条般的优美形态,如诗如歌。  相似文献   

15.
李政 《中关村》2005,(1):14-18
2004年12月15日,联想在北京工人体育馆举行了盛大的20周年庆典。庆典回顾了联想二十年来的风风雨雨,但更重要的是,联想向世人宣告,一个国际化的联想开始了世纪之旅……  相似文献   

16.
跨越CMM3     
今年似乎是软件企业的"CMM"年.尽管中国软件企业介入CMM认证比较晚,但是就今年来讲,软件企业的热情非常高.目前国内就有鼎新、联想、华为、用友、长沙创智、西安博通等几个软件企业通过了CMM二级认证,都还纷纷在各种媒体上雄心勃勃地表示要争取早日拿下CMM3.  相似文献   

17.
《中关村》2009,(10):16-17
1984年,联想在一间小平房里开始了它的创业历程。25年后,联想已经发展成为中国PC产业的领航者。25年的发展中凝集了太多的瞬间。在联想世界众多的计算机成果中,联想汉卡始终是一颗璀璨的明星。联想汉卡的问世,为华人彻底解决了在电脑中使用汉字的难题,推动了微型计算机在中国的迅速普及和应用。被誉为华夏第一汉卡的联想汉卡,  相似文献   

18.
《中关村》2005,(6):17-17
关于“联想”,有着说不完道不尽的话题,见仁见智。一位记者“揣着明白装糊涂”,对“人类失去了联想——”的广告词,颇不以为然。然而,“天亮不是公鸡叫的”,柳传志缔造的“联想”却在艰难困苦的奋斗中创新前行。关于“联想”,时下正热销两本书:一本是著名作家凌志军的《联想风云》,吴敬琏的评语是,“我相信,本书对联想历史上经验教训的总结,对于联想人和一切正在追寻自己的中国梦的企业家都是宝贵的财富。”  相似文献   

19.
萧惑之 《中关村》2009,(1):59-59
“在中国的新革命”潮起云涌之时,“联想”是一面旗帜,是乘风破浪的旗舰。“联想的缔造者”柳传志是公认的最伟大的旗手和舵手。近年来,状写“联想”创业的文字总有千万之巨罢。我在《中关村》打工期间,因工作的需要,曾拜读过刘韧的《知识英雄2.0》,王宏甲的《智慧风暴》,汪洋的《中国造联想无限》,  相似文献   

20.
缔造联想     
编者按:从1984年创业到今天,联想走出了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成功道路。由中科院投资的20万元资本变成了联想控股今天159亿元的资产,联想成了中国高科技领域中的排头兵。联想是如何从一个国有民营企业最终过渡到多种经济成份的国有制为主体的企业,是什么机制让联想充满勃勃生机?大多数中国的民营企业一是做不长,二是长不大,联想凭什么能在19年的时间跨度里保持高速发展并形成了规模?在高科技产业化的过程中,难点是技术成果转让的问题,联想是怎样形成产品规模的?怎样把技术转化成钱的?在和外企的竞争中,中国企业无论从资金、技术、管理、人才都属于劣势,联想是怎样扬长避短取得阶段胜利的?联想19年的经验教训有没有典型意义?联想是不是可以复制?本篇是柳传志“缔造联想”的实话实说。不是“私密独白”,也不是“莲花宝典”,只是一个创业者、改革家的一腔激情,一种勇于探索、不怕失败的真情倾吐。全文分为两大部分。前面较短的篇幅讲联想创业之初和发展之中的“大环境”——“淮桔成枳”留下的思考。后面较长的篇幅讲联想的管理基础——柳氏杰作“管理房图”解析。通篇讲话没有“学院派”的咬文嚼字,也没有“象牙塔”的故弄玄虚,更没有“暴发户”的豪言壮语。真理是朴素的,柳总也是朴素的。为阅读方便,编者添加了提示性的小标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