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 毫秒
1.
时势抑或人事:简论当下文学困境的历史与观念成因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试图通过考察历史与观念的互动关系,一方面进一步厘清八十年代“文学是人学”“文学是语言的艺术”的特定历史内涵;一方面欲通过指明这些在八十年代特定情境中形成的特质论述,若何制约、影响着九十年代以来文学观念、思潮的嬗替与开展。作者指出:时势只是决定文学思潮走向的重要原因,观念反思是否既承担又提升了时代赋予它的课题,才是决定一思潮是否具备历史深刻性和美学有效性的关键所在。而观念的是否成功首先在于它能否既内在于此历史要求,又超越历史事变自然给出的简单力学反应关系。相对于此,对理论与观念的学院式静态衡量,无疑只具有次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法律论证理论是近几十年刚刚兴起的一个法学研究领域,在我国的研究则是刚刚起步.它的产生与社会对法律的认识及社会科学的发展紧密相关的.本文试图通过介绍西方法律论证理论的兴起的原因,法律论证理论与法律解释的关系,法律论证的论域和特点,为法律论证理论勾勒出一个大体的轮廓,同时也描述了在我国法律界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3.
对于事实与价值的关系,西方哲学界传统上是将二者对立,从而在事实与价值之间确立严格区分的鸿沟。笔者认为应该用辩证的观点来考察事实与价值的关系,即事实与价值、“是”与“应该”是既有区别,同时又能够在人类的实践活动中统一起来,二者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委托人与拍卖人之间存在两层法律关系,一是隐名代理关系而不是行纪关系,二是媒介居间法律关系。拍卖人与包括买受人在内的竞买人之间是媒介居间法律关系。拍卖人与买受人之间是代理行为关系,两者之间不存在买卖合同关系。委托人与买受人之间成立买卖合同关系。这些法律关系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影响,组成拍卖法律关系这一有机整体。拍卖法律关系较为复杂,主要是因为拍卖人兼有委托人的代理人与拍卖中介组织两个身份。  相似文献   

5.
对于乡村纠纷中国家法与民间法的关系问题,法律史和法律人类学领域的部分学者做了相当出色的工作.法律史方面,主要是黄宗智、滋贺秀三、寺田浩明、梁治平等学者就清代司法性质和"第三领域"概念所展开的学术争论.法律人类学领域的学者,有的运用国家/社会二元化模式研究了国家法、村规民约和民间法的关系,有的学者运用法律多元的方法论研究了乡村社会的权力与秩序;有的学者更突破了国家法与民间法的二元论,从关系/事件的研究策略解释了乡村纠纷及其解决的法律实践.  相似文献   

6.
庄昕 《经济研究导刊》2011,(11):210-211
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过程中,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法律与道德的关系,对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将会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法律是由国家颁布的行为规则,在法律规范中包含着国家对人们应该做什么、允许做什么和禁止做什么的要求。道德则是一个社会的经济关系最终决定、按照善恶标准来评价并依靠社会舆论、内心信念和传统习惯维持的规范、原则和意识的总称,它评价人们行为和思想的标准是善与恶,包括公正与偏私、光荣与耻辱、正义与非正义等,它是依靠社会舆论、社会习俗和人们的内心信念来维持的。法律与道德作为人类社会的主要行为规范,它们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其统一性表现在既相互依存又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7.
《劳动合同法》是调整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因签定劳动合同而产生的权利义务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劳动合同法》的积极之处在于它将这些年来关于劳动关系调整方面零散的法律法规作了一次归纳,并针对一些新出现的问题提出了规制措施.  相似文献   

8.
杨静 《时代经贸》2007,5(5X):170-172
法律论证理论是近几十年刚刚兴起的一个法学研究领域,在我国的研究则是刚刚起步。它的产生与社会对法律的认识及社会科学的发展紧密相关的。本文试图通过介绍西方法律论证理论的兴起的原因,法律论证理论与法律解释的关系,法律论证的论域和特点,为法律论证理论勾勒出一个大体的轮廓,同时也描述了在我国法律界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9.
正义的实施程序的存在是法律实施的有效性的前提,而法律实施的有效性又决定了法律价值是否能够实现.法律对依法行政的要求不是单一的,在重视实体层面的合法性的同时,也应当兼顾程序层面的正义性,既能够充分发挥法治作用实现实体公正,又能够使得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得到充分保护,只有遵守法定程序,才能二者兼顾,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0.
经济法律关系是经济法十分重要的基础理论之一,但是,经济法学界对此探讨并不多.对经济法概念的界定只能使我们抽象、模糊地认识经济法,更进一步探讨经济法律关系则使我们更具体地把握经济法的内涵和外延,从而有助于认识经济法与民法和行政法的区别.  相似文献   

11.
当代中国的法律信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超 《经济研究导刊》2008,(12):212-213
按照马克斯·韦伯的说法,现代社会是一个日渐“祛魅”的社会。它的一个显著特征是日益世俗化和理性化。在这样的理性化的社会中。法律信仰的基础何在?作为人的信仰体系的构成部分。法律信仰源于人对其自身的信仰。它的价值在于确证了人类对正义和秩序的追求和向往,从而构成整个社会生活终极意义的一部分:法律信仰也表征了法律作为人类的造物能够有效保障人类实现正义和秩序的价值理想,从而使人类从对神的信仰转向对人的信仰。实质上体现了人的尊严和价值。对于缺乏法治传统的中国来说,建立人们对法律的神圣体验与对人生终极目的与意义的献身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我国特许经营发展迅速,在服务民生、促进消费、拉动民间投资、带动就业等方面起了重要作用。但是,特许经营作为逐渐兴起的一种新的经营方式,它的出现对传统的民商法理论造成了冲击。结合特许经营的特点,分析了特许经营的外部法律关系和内部法律关系、特许人与受许人的关系、特许经营权的法律性质等问题。  相似文献   

13.
医患关系是由医疗法律法规在调整患者与各级医疗单位之间的关系过程中所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医患关系的法律属性和法律适用直接决定了医疗纠纷的归责和赔偿原则,也决定了医疗纠纷的处理模式,因此医患关系的法律属性是一个重大问题。医患关系作为兼具公法与私法性质的特殊的法律关系,需要采用国家干预民事主体私法自治相结合的调整方式,单纯的用公法的方式或是单纯的用私法的方式来调整都难于达到最佳的效果。新医改方案明确指出,要构建健康和谐的医患关系,加强医德医风建设,重视医务人员人文素养培养和职业素质教育,大力弘扬救死扶伤精神,在全社会形成尊重医疗卫生工作者、尊重患者的良好风气。而这些必须是建立在明确医患关系法律性质位之上的,也就是说明确公立医院医患关系的法律性质问题对于新医改制度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14.
本文聚焦于道德与法律在中国的过去和现在的结合,不仅在法理层面,也在实践层面,并检视其正面和负面.本文用意不仅在于论证两者的结合在过去实际存在并在当今也必然存在,也在于说明如此的结合不必是模糊的,而可以是精确和清晰的,并且是依据可说明的理性原则的.本文的目的是要探寻一条既是中国的也是现代的,既符合中国文明基本倾向也符合中国现代实用需要的立法进路.  相似文献   

15.
在当今社会中,法律与道德都是调整人际关系的极其重要的工具.在现代社会,应该如何看待法与道德,成为了一个极其重要的话题.本文从法律与道德的学理含义入手,分析二者的辩证关系,最后提出应正确处理二者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企业是多元利益主体的集合,涉及极为复杂的利益关系.它需要选择受法律保护的财产组合形式和企业制度,才能保证其持续和正常运转.企业法律形态的功能即在于此.我国私营企业法律形态与相关国家比较存在着问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以鼓励投资,促进社会财富的增长.  相似文献   

17.
徐磊 《经济师》2009,(10):205-206
劳务派遣法律关系涉及用人单位、被派遣劳动者、用工单位三方法律主体。由于劳务派遣的特殊性,实践中发生劳动纠纷时,派遣单位与用工单位往往相互推诿,劳动者的合法权益难以得到充分的保护。2007年6月29日通过的《劳动合同法》专章对劳务派遣等问题进行了规制,对劳务派遣企业的资质、劳务派遣劳动合同与劳务派遣协议、被派遣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和用工单位间的权利和义务,法律责任承担等作了较为系统的规定。利益机制的公平正义是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石,劳务派遣制度的构建促使各主体的利益得到合理的实现,利益关系达到合法并合理的相对平衡,促进了和谐劳动关系的建立。  相似文献   

18.
随着法制化建设的推进与国际化进程的深入,越来越多精英商业律师事务所在中国法律服务市场崭露头角.商业法律服务市场的研究核心在于对国际律师事务所和国内本土律师事务所现状比较的生态分析,通过厘清二者之间竞争与合作并存的特殊关系,了解这块新兴法律服务市场的真实现状.  相似文献   

19.
乡村法律发展是一个非线型的运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作为正式制度的法律和其他非正式制度之间隐含一种互动与制约的关系.能否正确认识和处理正式制度与其他非正式制度之间的关系直接影响着乡村法律发展的进程.新制度经济学有关制度构成、制度变迁、制度配置和制度实施等理论则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分析工具.特别是对于我们正确认识和处理在我国乡村法律发展进程中面临的问题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20.
骆艳青 《经济论坛》2022,(1):147-152
近年来,我国共享经济不断发展,从业人员持续增加,共享经济用工关系呈现出显著的特征,比如用工形态灵活多样、从业者特别是服务提供者的从属性有所减弱、对网络平台的依赖性较强等等.这些特点对共享经济下劳动关系的认定带来了冲击,主要表现在服务提供者与网络平台劳动关系的认定率很低、相似案件的司法实践认定结果并不统一、配送外包公司的出现使劳动关系的认定更加困难等等.本文对这些特点和冲击进行了深入剖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法律规制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