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出口贸易对生态环境影响的灰色关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分析我国1999~2006年十大出口行业排放的废气和固体废物量数据样本,认为我国出口贸易中对生态环境影响最大的行业是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和机械、电气、电子设备制造业、其次是纺织及制品业、采掘业和造纸及纸制品业,再次是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  相似文献   

2.
在低碳经济背景下,节能减排影响了中国碳密集型行业的出口贸易吗?运用引力模型和2000~2010年面板数据,检验了CO2排放强度衡量的环境规制对中国碳密集型行业出口贸易的影响。结论如下:中国环境规制对中国碳密集型行业的出口贸易有着明显的负影响,中国存在显著的污染避难所效应。从单个行业看,除石油加工业外,金属冶炼业、机械设备制造业、化学工业、金属制品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都受到了较大的负面影响。因此,中国应实行适度严格的环境规制,不能轻易对外承诺较大幅度的碳减排责任;而各行业必须立足长远,加强技术创新,提高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3.
碳关税是发达国家提出的针对高能耗的进口产品征税的一种新型绿色贸易壁垒。碳关税一旦征收,我国出口贸易将受到强烈冲击。文章首先对美国征收碳关税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进行定性分析,然后利用中美贸易与关税数据得出关税—出口效应,并以隐含碳排放较高的工业部门为例,定量分析了美国征收碳关税所导致的我国出口贸易的损失率。研究结果表明:碳关税的征收,不仅会降低我国产品的出口价格,同时会降低出口贸易量;出口损失率最大的前五个部门分别是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与金属制品业,其中,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的出口损失率最大,损失率高达33.274 87%;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设备制造业,纺织业,纺织服装鞋帽皮革羽绒及其制品业等出口比重较多的部门的出口损失率维持在3%~4%;而出口比重最高的电器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的出口损失率也较高,为6.012 184%。  相似文献   

4.
首先回顾了现有协同发展程度的测算方法,然后基于贸易和投资综合发展指数构建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贸易、投资与中国环境协同发展程度的测算方法并对其进行应用,实证分析表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贸易、投资与中国环境协同发展程度较高的行业包括服装皮革制造业、木材家具制造业、金属制品业、交通设备制造业、电器器材制造业和通信设备制造业等6个行业;协同发展程度较低的行业包括采掘业、造纸业、石油炼焦业、化工原料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和金属冶炼业6个行业。  相似文献   

5.
中国对日本出口贸易中的隐含碳排放及结构分解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菲  李娟 《经济经纬》2012,(4):61-65
笔者综合能源、贸易方面的数据,应用投入产出方法,研究了中国对日本出口贸易中隐含的能源与碳排放。认为:中国承担的日本消费型隐含碳排放量巨大,1997年~2007年间隐含二氧化碳排放累计增长约1.5倍;中国对日本出口隐含碳排放产业分析表明,2007年的承担日本隐含碳排放最多的3个行业分别是通用及专用设备制造业、化学制造业、服装皮革羽绒及其制品业;基于SDA模型的隐含碳排放的结构分解证明1997年~2007年间中国能源使用效率的改进起到了碳减排的作用,生产技术、对日本出口规模和出口结构均促进隐含碳排放增长,其中出口规模的作用最为显著,贡献率为119.02%。  相似文献   

6.
笔者综合能源、贸易方面的数据,应用投入产出方法,研究了中国对日本出口贸易中隐含的能源与碳排放.认为:中国承担的日本消费型隐含碳排放量巨大,1997年~2007年间隐含二氧化碳排放累计增长约1.5倍;中国对日本出口隐含碳排放产业分析表明,2007年的承担日本隐含碳排放最多的3个行业分别是通用及专用设备制造业、化学制造业、服装皮革羽绒及其制品业;基于SDA模型的隐含碳排放的结构分解证明1997年~ 2007年间中国能源使用效率的改进起到了碳减排的作用,生产技术、对日本出口规模和出口结构均促进隐含碳排放增长,其中出口规模的作用最为显著,贡献率为119.02%.  相似文献   

7.
在分析2004~2010年我国工业各行业废气排放量变化趋势的基础上,运用LMDI分解模型定量分析了工业废气排放强度、工业结构、经济发展水平、人口等因素的变化对我国工业废气排放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经济快速发展是导致工业废气排放量增长的主要因素,人口对工业废气排放量的增加也产生正向驱动效应,但影响较小。工业废气排放强度是抑制工业废气排放量的主要因素,工业结构对工业废气排放量的抑制作用逐年显现,但影响有限。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国内外支柱产业选择基准的梳理,结合芜湖市区域经济发展特色,确定芜湖市支柱产业的选择方法,对芜湖市20个工业行业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芜湖市可选择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以及通用设备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等六类行业作为备选支柱产业。同时,在第三产业中,旅游业与五大现代服务业是支柱产业培育的新亮点。  相似文献   

9.
通过投入产出SKYLINE分析法,探讨了中国进出口贸易在国际分工中的二氧化碳排放问题,研究结果显示2007年中国贸易结构在国际分工中具有污染逆差特征。分行业看,净出口二氧化碳排放比例排在前八位的产业部门分别是纺织业、纺织服装鞋帽皮革羽绒及其制品业、木材加工及家具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金属制品业、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造纸印刷及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  相似文献   

10.
通过投入产出SKYLINE分析法,探讨了中国进出口贸易在国际分工中的二氧化碳排放问题,研究结果显示2007年中国贸易结构在国际分工中具有污染逆差特征。分行业看,净出口二氧化碳排放比例排在前八位的产业部门分别是纺织业、纺织服装鞋帽皮革羽绒及其制品业、木材加工及家具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金属制品业、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造纸印刷及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  相似文献   

11.
基于Ellison-Glaeser指数和Maurel-Sédillot指数,构建了用于测度中国制造业行业集聚程度的γa指数,将之与EG指数比较。利用γa指数测度两位数制造业行业和三位数制造业行业的集聚程度,并在省级层面阐明了其应用宽度。结果显示:在数据稳定性上,γa指数优于EG指数;除烟草制品业及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以外,1998—2013年中国其他制造业行业的集聚程度均呈上升趋势;劳动密集型制造业行业的集聚程度高于资本密集型制造业行业和技术密集型制造业行业;重污染制造业行业的集聚程度先升后降,表明其对环境规制强度的变化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2006-2015年间中国制造业细分行业污染排放数据基础上,匹配国际机器人联盟统计的机器人存量与增量数据,运用工具变量法,识别和估计了行业机器人存量和增量提高对降低污染排放所起的作用.研究发现:行业机器人存量和增量提高,可以降低工业废气的排放量和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的产生量,但是对工业废水排放量则没有显著的影响.进一...  相似文献   

13.
国际生产分工的发展加速了知识和技术的行业间流动,是发展中经济体获得外部技术溢出的重要途径之一.利用全球投入产出数据和产品出口贸易数据构造中间投入品技术水平指标,从中间投入品技术水平视角评估国际和国内生产关联对中国制造业的技术溢出效果.研究发现,上下游行业中间投入品技术水平的提升能通过技术嵌入和生产转换推动制造业技术升级;行业生产关联的技术溢出效应在国内生产网络中更为显著,而在国际生产关联中,高技术进口中间投入品对中国制造业的研发投入产生挤出效应,不利于中国制造业技术升级.在后疫情时期国际产业链加速变革的新形势下,中国应充分利用国内生产关联的技术溢出机制,加强技术创新和行业间技术共享,对外主动对焦国际高技术产品需求,以高水平参与国际生产分工推动制造业技术升级.  相似文献   

14.
我国出口贸易规模生态环境效应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我国出口贸易一直呈现高速发展的态势,然而随着出口贸易规模大不断扩大,生态环境必然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和破坏。文章通过对我国出口贸易规模对生态环境影响的实证分析,得出的结论是:出口贸易增长对生态环境的规模负效应是相当显著的;伴随着出口贸易规模的不断扩大,各种出口污染物排放量均由不同程度的增长,尤其是出口工业固体废物和工业废气增幅显著;按照库茨涅兹环境倒U型曲线理论,伴随着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增长,外贸出口规模的不断扩大,将会导致我国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  相似文献   

15.
论文关注碳达峰背景下贸易隐含碳导致的“碳不公平问题”,并基于MRIO模型对2000—2014年中美双边出口贸易隐含碳进行测算,采用LMDI法对影响因素进行分解。结果显示:在中美双边贸易中,中国制造业始终处于隐含碳净出口状态,且具有较高的行业集中度;从变化趋势来看,2000—2014年中国—美国的出口贸易隐含碳整体呈先增长后下降的倒“U”型趋势;从产品结构来看,中国—美国的出口贸易隐含碳主要集中在最终品,而美国—中国的出口贸易隐含碳主要集中在中间品;从影响因素来看,技术效应降低了中国—美国的出口贸易隐含碳,规模效应是导致中国—美国出口贸易隐含碳增加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基于2012年《绿色信贷指引》构造准自然实验,构建工业绿色转型评价指标体系,以中国2006—2017年36个工业行业数据为样本进行测算分析,采用合成控制与双重差分相结合的方法,实证检验在行业异质性的角度下绿色信贷政策对工业绿色转型的影响。研究表明:2006—2017年,中国工业绿色转型效率均值稳步上升且行业间绿色转型效率差异呈扩大趋势,清洁生产型行业绿色转型效率值普遍较高且呈不断上升,但污染密集型行业绿色转型水平较低;绿色信贷政策对各工业行业影响效果不一,污染密集型行业中,对有色金属冶炼和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行业绿色转型具有显著促进作用,而对黑色金属矿采业、有色金属矿采业和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等行业绿色转型发展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7.
基于1990—2013年浙江省外商直接投资、工业“三废”排放量或生产量的数据,对外商直接投资对浙江省环境污染的影响情况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外商直接投资与工业“三废”排放量或生产量是正向关系。在长期中,FDI对工业废气排放量影响最大,固体废物次之,对工业废水影响最小;在短期,FDI的变化对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的变化影响最大,废气次之,对工业废水影响最小。在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中,外商直接投资的增长是导致工业废气排放量增加的格兰杰原因,但不是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工业废水排放量增加的格兰杰原因,这一结果可以通过FDI的行业分布进行说明。在此基础上,针对浙江省如何有效利用FDI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加快贸易方式转型,对我国优化出口贸易结构、安全高效稳定实现国际循环意义重大。本文通过匹配2001—2013年的中国工业企业数据、中国海关进出口数据和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实证分析了制造业投入服务化对我国制造业企业出口贸易方式转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制造业投入服务化通过成本调节和创新激励的影响机制,显著削减加工贸易比重,并提高一般贸易比重,推动我国制造业企业出口贸易方式转型升级。异质性分析发现,制造业投入服务化在不同服务要素投入、不同服务要素来源、不同制造业企业、不同时期中存在差异影响。因此,优化国内制度环境、深化服务业开放以及提升行业全球价值链地位是发挥制造业投入服务化贸易方式转型效应的重要战略政策。  相似文献   

19.
利用1991—2014年中国制造业的有关环境数据和灰色关联改变点算法,搜索出了废气排放总量增长率时间序列中的改变点;利用GM(1,1)模型,预测了未来废气排放量增长率趋势。结果发现中国制造业废气排放总量增长率趋势时间序列的改变点位于2001年和2006年,排放周期划分为三个阶段:1992—2001年、2002—2006年、2007—2014年,并且制造业废气排放增长率趋势会由暂时性的小幅上升过渡为持续下降,其原因在于环境规制政策的持续加强。  相似文献   

20.
中国制造业对外贸易总体上对我国就业有积极的影响,其中通用专用设备制造业、纺织服装鞋帽皮革羽绒及其制品业的贡献占90%以上。但是,在全球产业链环境下,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比较优势正在减弱,培育高附加值的新兴产业,发展新型贸易行业和转变贸易方式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