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为明确高填土软土桩基堤防变位机理,提出合适的加固方案,以梧州河东堤西江段为背景,对堤防及其基础进行数值分析。考虑超孔隙水压力,运用防洪堤-桩-地基三维流固耦合数值法,对参数进行敏感性分析和反演,发现堤防小变位时其变位由变形模量主导,大变位时由抗剪强度主导;地基参数建议值存在一定的富余;洪水漫顶时,堤防主体结构仍安全,但存在大应变区;各排桩受力存在较大差异;根据大应变区分布,提出充填灌浆加固方案;在设计洪水位时,加固后堤防变位减小显著,结构强度满足规范要求,表明加固方案有效可行。研究表明,数值分析是复杂堤防变位分析的有效手段,分析方法和加固方案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论述了开展交通项目水域桥梁施工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目的和意义。结合桥梁施工工艺流程,探讨了水域桥梁施工水土流失的机制,提出了水土保持监测的原则、范围、内容、方法和设备。建议对水域桥梁施工水土保持监测工作进行重点研究和实践。  相似文献   

3.
为准确分析双线大直径输水隧道下穿对既有桥梁结构的影响,构建桥梁-地层-桩基-盾构隧道高精度数值仿真模型,对桥梁桩基结构及盾构过程进行精细化模拟,结合基于智能算法的土层参数反演模型,获取更接近真实情况的土层参数,以提高数值模拟精度。结果表明:输水隧道盾构开挖引起的地表最大沉降量为15.01 mm,基于反演的地表变形计算结果与实际监测值的误差减少约70%;盾构隧道双线开挖会引起地表二次沉降变形,两条盾构隧道中间区域的地表二次沉降量最大,约占总沉降量的60%,最大二次沉降量为5.06 mm;隧道两侧的桩基受到影响较大,最大位移为10.03 mm,位于桩基顶部,而隧道开挖对桩基内应力分布影响较小,可以认为无影响。  相似文献   

4.
运用大型通用有限元软件ANSYS,采用Drucker-Prager弹塑性模型对岩土体进行模拟,建立由某高速公路高架桥钻孔灌注桩、供水隧洞、岩土体构成的三维整体有限元模型。从桩基的承载性状及变形特性分析入手,以模型的沉降场及应力等方面,研究桩基对供水隧洞产生的影响,以及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5.
在一般的计算中,作用于桥台上的水平土压力算到承台底面或原地面线处为止,而没有计及由于台后填土引起的作用于承台底面以下或原地面线以下桩基上的附加水平力。对于桥台大型钻孔尺寸的确定.在大多数情况下水平荷载的作用是决定性的因素,特别是对于软土地区。此项水平力必须加以计算。  相似文献   

6.
为评估与研究大连地铁1、2号线近距离交叠区间隧道下穿既有桥梁桩基工程,采用有限元数值模拟法,分析区间双线四孔隧道施工先后顺序对工程的影响,提出了必要的工程安全性保护措施。解决项目中工程风险专项设计中的问题,为类似工程积累经验。计算结果表明:近距离交叠隧道施工引起地面沉降量7.7mm小于上限值15mm,能够满足桥梁沉降控制值要求;根据隧道埋深和围岩类型,“先下后上”的施工工序是合理可行的,能够有效减少地面沉降;对于交叠隧道下穿既有桥梁桩基,做好施工保护措施是很有必要的,比如增设隔离桩、地面注浆加固、隧道内支撑系统、爆破减震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7.
以厦门马銮湾水闸深基坑工程为研究对象,邻近大桥位于水闸深基坑开挖区域之中,下部结构为钻孔桩基础,基坑开挖降水对该桩基础会造成显著影响,为评估紧邻桥梁桩基产生的附加变形,采用土工有限元分析软件,考虑桩土相互作用,建立基坑开挖模型,土体采用HS模型模拟,深入分析桩身水平位移和弯矩的变化特性,并研究了基坑降水开挖时基坑与紧近桩基的间距、桩基刚度、支护刚度、桩头约束以及降水等各种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基坑的开挖降水对紧邻桥桩的影响效应明显。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8.
桩基施工振动对周围建筑物影响的监测及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因桩基施工而引起的地下振动特性的试验和分析,提出了地下质点振动速度的实例,计算理论和评价方法,为施工过程对周边建筑物的安全性能影响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人民珠江》2021,42(5)
软土地基上地面堆载不仅使邻近桩基发生挠曲,还将导致桩周土体发生不均匀沉降,对上部结构不利。通过三维有限元分析方法,结合具体工程案例,分别计算了真空联合堆载预压法和堆载预压法软基处理作用下邻近桩基的内力和变形。计算结果显示,真空联合堆载预压法作用下桩基的内力和变形分布规律与堆载预压法不同,且内力、变形值小于堆载预压法。表明真空预压法对减弱地面堆载对邻近桩基的影响具有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10.
空箱扶壁式翼墙铅直墙背加筋填土受力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浦河泵站进、出水池翼墙都为墙背铅直的高回填土空箱扶壁式结构,进水池翼墙后无加筋填土,出水池翼墙后有加筋填土.经典的力学理论对墙后土压力的计算很难给出一个符合实际的计算值.实际监测成果表明:当墙体的刚度较大且墙后无加筋填土时,墙后土压力在静止土压力与朗肯主动土压力之间;墙后加筋填土时,侧向土压力沿墙高近似呈三角形分布,加筋填土对墙体下部所受侧向土压力有十分明显的减小效果,用朗肯主动土压力进行设计计算是偏于安全的.  相似文献   

11.
以某围堤穿越深厚软土区大桥群桩基础为工程实例,采用三维有限元数值计算手段,分析工程实施过程中附加荷载施加对既有桩基工作环境影响。研究结果表明①大面积堆载对桩基产生不利影响,并显著受控于桩-土摩擦系数,鉴于工程中取值较困难,通过对比数值计算桩周负摩擦力与原位试验地基土侧摩阻力标准值,确定本工程桩-土摩擦系数在0.2~0.3;②填筑会对邻近桩基产生负摩擦力,进而增加基桩轴力,但不引起桩身破坏;③对称而均匀的填筑可最大程度降低桩基不均匀沉降及附加荷载向地基深部水平向的扩散,基桩弯矩影响可控;④群桩中各基桩空间分布不同,附加荷载引起同一承台下基桩-土变形协调存在差异,对桥桩安全监测应具有针对性。该研究成果可有效克服规范法的一些局限,对于指导实际工程方案的制定以及工程施工过程中合理布置监测措施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高填路堤在山区及沟谷发育地区应用频繁,关于加宽路堤施工和运营期的边坡破坏和沉降差 异是工程常见问题之一。通过对某公路项目加宽高路堤施工和运营阶段监测,研究了高路堤扩建的加 筋作用机理与效果,试验将加宽路堤分为两个平台,分层铺设土工格栅,监测路堤沉降和边坡的侧向位 移以及格栅的应变规律。结果表明,新旧路堤结合附近土工格栅变形最大,约0.41%,路基边坡变形在 填高1/2附近最活跃,地基沉降呈“马鞍形”发展。加筋作用提高了新旧路堤土层的联系,路堤侧向位移 最大减小17%,土压力减小28kPa,边坡稳定性得到增强。  相似文献   

13.
结合温州地区水库大坝的特点,研究采用瑞利波法和探地雷达进行坝体的密实度检测,确定坝体内浸润线的位置.介绍了现场检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及所使用的仪器设备.测试分析表明,所测的三座土坝为均质土坝,工程质量较好,用探地雷达确定的浸润线位置与测压管实测结果相吻合.  相似文献   

14.
根据宁海特大桥桩基础的实际情况,阐述不等长桩基础的存在性.从地壳运动、河床变迁、洪潮影响及桥位土层分布四个角度分析造成桩长差异的原因.基于m法,分析计算多排桩及单排桩情况下不等长桩基础的内力和变形情况.结果表明:因不等长桩基础导致桩基础几何中心、弹性中心和扭转中心不重合,不等长度桩基和等长度桩基在受力特点上存在较大差异;讨论改善桩长差异的措施,如调整嵌岩深度和其他边设计边施工的方法,但措施基本停于理论,应进一步从理论提升简单必要的构造措施加以改善.  相似文献   

15.
结合武汉市长江支流滠水干堤防渗加固处理 ,探讨了防渗墙的渗透系数、厚度、深度对非均质土堤堤内地表面渗透坡降的影响 ;对堤内地表盖重的渗透系数和厚度的防渗效果也进行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6.
以某公路工程为背景建立了CFG桩复合地基的平面有限元分析模型。模型采用分步激活的方法模拟了填土分层填筑的过程。将有限元计算数据与实测数据进行对比,验证了有限元模型及参数的正确性与合理性。探讨了桩端土模量与厚度、桩长与桩体模量等相关因素对CFG桩复合地基的应力及变形变化规律的影响,获得了一些有益结论,对实际工程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坑内留土对双排桩支护结构的影响,采用有限元数值分析方法,对坑内留土尺寸、加固效果、弹性模量大小等进行参数化分析,深入研究双排桩的位移、弯矩及被动区土压力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①增加留土宽度和高度均能减小双排桩的位移和内力,且后者对位移和内力的控制效果更显著;②加固留土后可显著减小双排桩的位移;③当留土弹性模量E增大到80 MPa及以上时,双排桩位移减小不明显;④当留土宽度达到一定数值时,继续增加留土宽度对被动区土压力的提升效果甚微。详细介绍了双排桩结合坑内留土的支护形式,施工中对留土平台硬化处理是防止雨水浸泡导致留土平台失稳的有效措施;同时,留土平台上适量堆载可有效提高被动区土压力,对控制双排桩位移是有利的。将结论应用于凯德广场古田项目深基坑工程,取得了较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影响力。  相似文献   

18.
采用二维弹塑性有限元方法,对不同布桩方式下PHC桩桩承式拓宽路堤的变形特性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研究了老路边坡下布桩减小拓宽路堤沉降和差异沉降的机理。基于沪宁高速公路拓宽工程沉降控制标准,对PHC桩加固区的位置和桩间距进行了优化。研究表明:老路边坡下布桩可以显著地减小拓宽路堤路中心处的最终沉降和路表工后坡率。在路堤高度不超过5 m且软基厚度不超过20 m情况下,桩帽宽1.2 m的PHC桩加固软基时,第一排PHC桩应布设在老路边坡下距老路坡脚不小于4.7 m处,桩间距可放宽至3.0 m。  相似文献   

19.
桩锚支护相对其他支护形式具有控制土体变形能力强、施工方便、支护空间小,本文以佛山新城CBD项目基坑为实例,结合监测数据对桩锚支护深基坑变形超预警值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处理建议,同时对整个基坑安全进行评价,从而为以后类似的基坑工程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20.
软土地基土工合成材料加筋堤的理论研究与设计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点关注软土地基上直接设置加筋垫层的路堤工作机理、设计理论和方法, 归纳加筋垫层路堤的特点, 总结已取得的相关成果和工程实践经验, 探讨软土地基施工过程中地基部分固结、地基强度随深度增长、筋材的蠕变特性、软弱灵敏黏土等因素对加筋垫层路堤设计的影响, 指出软基上加筋路堤与时间相关的长期稳定和沉降问题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期望所做的工作能为加筋垫层路堤的理论研究和工程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