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 毫秒
1.
近年来,我国部分城市商品住宅价格普遍飞涨,甚至是非理性地增长。如上海房价,每平方米在2万元左右的房子比比皆是,黄埔江岸的房子都在3万元到5万元之间。今年,北京的房价超过了上海,甚至超过了纽约。造成房价过快、过大幅度上涨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从经济学上来讲,价格的确是供求平衡的结果。但即使有需求,价格上涨也不一定合理。关键看是什么需求拉动价格上涨。因为需求有真实需求和虚假需求。通常,我们可以将购买房地产的需求分为自用需求、投资需求、投机需求和跟风需求。自用需求是购买后自己使用的需求;投资需求是购买后以出租来获得回报的需求;投机需求是为卖而买的需求;跟风需求是还没有明确的购买目的,看到别人购买自己也跟着购买的需求。自用需求加上投资需求再加上合理的空置为真实需求,除此之外的需求可以说是虚假需求。虚假需求拉动的房价上涨是不能长期维持的。  相似文献   

2.
解决居民住房一直是我国的一个重要民生问题,而高房价则成为解决此问题的一个重要的制约因素。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因素是因为我国为解决经济危机所大量投放的货币;其次,“刚性需求”是我国所面临的严峻问题,庞大的“刚性需求”推动了房价的持续上涨;最后,人民币面临的升值压力以及存贷款的加息造成房价的居高不下。本文从住房结构的完善:增加廉租房、经济适用房,税收政策的改善调整以及汇率的调控来解决高房价问题。  相似文献   

3.
本文着重研讨房价下降与“救市”的问题。一、房价是推行新住房制度的一个要害问题 1980年邓小平同志提出住房制度改革的“总设计”后,大家在讨论房改问题时,都同意推行住房商品化的新制度。同时也认为,推行新制度的一个要害问题是,我国长期实行低工资制,大多数居民买(租)不起按商品房价出售(租)的住房。  相似文献   

4.
“今天的价格和昨天的怎么又不一样了?” “房价正在稳步上涨,赶紧买吧,现在不买就亏大了。” “曾经有一个买房的机会摆在我的面前,我没有珍惜,现在才知道是多么的珍贵,因为现在的房价对我而言已经是太高了。”……  相似文献   

5.
房价一直是广州房地产的晴雨表。弹指间。2006年已经过去了两月。今年的房价出现了与往年不同的景象。成交不多,价格却涨了不少。回想起前年年终,广州几大发展商联合发出信号“房价要涨”。尚被认为过于乐观。今年虽没有“联合宣言”。但价格似乎是不约而同地在暗自增长。 2005年在国家一系列宏观调控的高压之下。买卖双方都开始了各自的观望。买家捂住钱包,卖方控制出货。广州楼市经历了6.7月徘徊时期(房价甚至微微下降),这是近几年来少有的情况。10月后。消费需求开始缓慢释放。顿时水涨船高。房价开始伺机上扬。甚至在元旦前后开始超越2005年3月的高位。开春前后,由于种种原因。广州楼市整体货量相对欠缺。出现了新货较少的局面。房价抓住这个“缺货”的机会,终于按捺不住,开始猛蹿。  相似文献   

6.
房价与救市     
一、房价是推行新住房制度的一个要害问题 1980年邓小平同志提出住房制度改革的“总设计’话,大家在讨论房改问题时,都同意推行住房商品化的新制度。同时也认为,推行新制度的一个“要害”问题是,我国长期实行低工资制,大多数居民买(租)不起按商品房价出售(租)的住房。  相似文献   

7.
2009年全国房地产市场出现非理性繁荣,从而导致当年12月“国四条”.以及之后一系列调控措施陆续出台,调控的重要目标是“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势头”。稳定房价重在使供求关系均衡,也即增加商品住宅供应量.控制投资投机性需求。从需求角度考量,在城镇化快速推进的过程中,自住需求规模很大,而我国居民住房消费的一个传统观念是“重购轻租”。这既是一种消费倾向,  相似文献   

8.
国家统计局前不久公布的4月房价数据未能使人们释惑:对于政府调控成效,对于房价未来走势,分析人士各执一端。不过,可以确定的是“房价不败”的市场预期未能发生根本改变,公众的购房需求仍然强烈。  相似文献   

9.
最近,“负资产”一词及其“道理”又见诸媒体,并成为呼吁“救市”的理论根据。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时,香港的房价平均下降30%左右,下降得多的项目达到40%以上。当年有些人分析说:一个刚贷款购房的居民,预付款20%,贷款80%。由于房价下降40%,需要继续归还的贷款,比到市场上重新买一套同挡次住房花的钱多许多,因而成了一种“特殊的资产负债”,或者成了“负资产”。  相似文献   

10.
调控“失灵”困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虽然调控“风暴”过后,房地产市场经历一个短暂的“低迷”观望阶段,部分地区投资过热势头得到有效抑制,过热的购房需求开始降温,但一年后的今天,我们发现,衡量房地产调控成果的重要指标——房价却呈现报复性反弹,涨者继续涨,回落者又开始反弹。  相似文献   

11.
同期声     
《北京房地产》2009,(2):23-23
今年经济增长需两大动力支撑;房价下跌不会引发金融动荡;宏观调控就是负责总量平衡关系的一个政策;降息有利于防止经济过快回落;房价适度下降合情合理期待能“软着陆”.  相似文献   

12.
声音     
《房地产导刊》2012,(10):124-124
@范剑平(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主任):短期靠抑制投机需求稳房价,更有效的中期措施是增加合适的供给,这要供地和新开工不能减少而要增加。今年买地和住宅新开工负增长,如不扭转一两年后房市供不应求,房价再次大涨,这不符民众利益,调控政策要扭转供给负增长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3.
声音     
《厂长经理之友》2011,(4):22-22
那些刚刚毕业的学生借家里的钱都要买房。为什么?因为今年不买,明年会更贵。房价上涨根本是一个货币问题.因为老百姓手中的钱太多了。——招商银行行长马蔚华发表的“钱多说”最终的落脚点是建议大力发展银行理财产品  相似文献   

14.
2006年以来,房价上涨过快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但人们在探索房价上涨的因素时,往往对供给方面的因素谈得多,诸如土地供给不足、弹性小、成本高等;而谈论需求因素少,即使谈了,也是一笔带过,往往说人口多、需求旺盛诸如此类的表面现象。究竟什么才是隐藏在住房需求背后的真正动因呢?笔者认为是多种因素作用下的非理性预期。  相似文献   

15.
经济学中,需求和供给的许多影响因素都是密切相关,互相作用的。房地产市场的供给和需求共同决定了房价,这表明了影响需求和供给的因素也都是间接的通过供需影响房价。本文研究了几种主要的通过供求机制影响房价的因素,分析了其影响机制和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16.
《上海房地》2005,(8):1-1
今年夏日,上海楼市凉如秋。进入夏季以来,房价虽然小幅回落,但是成交量持续萎缩,消费观望气氛依然浓厚。与住房相关的各项消费支出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特别是与住房直接相连的装潢、装饰品的支出下降幅度尤为明显。对市场而言,需求萎缩、交易减量,它的后果是不言而喻的。对此,有人惊呼要“救市”,有人高喊要“重建信心”,似乎楼市已经到了一蹶不振的地步,似乎不立即采取拯救措施,将导致楼市的整体崩盘。  相似文献   

17.
同期声     
《北京房地产》2006,(1):34-35
下轮调控侧重体制规范;房价2006年稳中有降;2006年国内房地产业利益博弈仍将十分激烈;人民币可能升值;“我没说过物业税开征会导致房价下降25%”;房地产泡沫全国有出口下降房市将崩盘。  相似文献   

18.
往年的“黄金周”似乎成了开发商的蜜月期,无论是别墅豪宅还是普通住宅,无论是商铺还是酒店公寓均呈旺销之势。令大小开发商赚个盘满钵溢,在梦里都偷着乐。然而,今年“五一黄金周”前夕,广州楼市却透着一丝黎明前的安静。与往年楼市广告满天飞的场景不同,今年楼市广告出奇的平淡,广州楼市的“缺货”成了开发商和中介代理商挂在嘴边最多的词,这更让消费者对楼市愈发的看不懂。房价是“跌”还是“涨”,这个房地产市场永恒的话题,如今不仅刺痛着开发商的神经,更是让消费者揪着心。究其原因,在于今年的房地产市场的不确定性因素的增多;房贷利率调整、房地产税将要开征、国务院稳定房价的“八条意见”都在刺激着“虚火在烧”、居高不下的房价。一时间,未来房价是上行还是下落的争论多了起来,市场上的声音也不像去年那么一致,高唱持续走高者有之,浅吟平稳者有之,立论缓慢下跌者亦有之。虽说政策年年有,影响面也不可小视,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供需关系成为主导市场的主因。土地供应不足导致出货量少的逻辑,似乎注定了今年的广州房价只有往上涨这“华山一条路”可走了?  相似文献   

19.
信心     
《房地产导刊》2009,(1):42-43
房价下跌也不全是坏事,降价也会带来新的消费,如航空业的发展是因为机票价格和门槛下降。三年前出台“70·90”的时候,所有的开发商都很反感,而今天来看,实际上“70·90”在某种客观程度上救了开发商,因为宏观调控影响最大的就是改善型需求。  相似文献   

20.
楼市政策似乎陷入了一个困境,因为所有的决策都意味着厚此薄彼。房价下降,是让购房群体利益去补贴未购房群体的利益;房价上涨,则是未购房群体利益补贴购房群体利益。因而,即便业界言说限购令是短期行政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