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戴尔(dell)通过与原料厂商的合作,实现了供应商管理零部件库存(VMI),成功地拿掉了“高库存”的包袱,大大降低了库存成本,还杜绝了库存资金风险。更重要的是,无缝链接的上下游合作,还实现了戴尔PC机从原料进厂、生产到打包离厂只需6个小时的“生产神话”。  相似文献   

2.
冤家路窄     
从中国打到国际,从低价打到高价,从产品打到广告,从“邮件门事件”打到“CEO事件”,联想和戴尔这对冤家,不知何时才能停止他们的战斗。事件一:“雪糕”事件不久前,戴尔投放的一则楼宇广告在业界引起轩然大波,并被外界视为联想与戴尔营销大战的导火索。广告内容是这样的:售货员卖出一支冰淇淋,中间被一位肥胖的中年人拿走,舔了一口后才递给消费者。很多人指出,广告里的中年人显然是指PC企业的分销商,戴尔是在告诉消费者:“电脑在到你们手上之前,被分销商占了便宜。”而联想则拥有目前中国最庞大的PC分销商队伍。事件发生后,“联想炮轰戴尔…  相似文献   

3.
2003年和2004年第一季度的财务数据都显示,戴尔在中国市场的业绩节节攀升,增长迅速:2003年全球PC市场得到了全年出货量冠军的业绩;在IDC公司公布的2003年第4季度亚太地区PC市场研究报告中,戴尔中国服务器出货量排名第一,市场份额占24.1%;同时,戴尔在中国的PC出货量还以7.3%的总体份额位居中国PC市场第三,进一步显示出中国在戴尔亚太乃至全球业务中的战略地位.  相似文献   

4.
2003年和2004年第一季度的财务数据都显示.戴尔在中国市场的业绩节节攀升,增长迅速:2003年全球PC市场得到了全年出货量蔻军的业绩;在IDC公司公布的2003年第4季度亚太地区PC市场研究报告中,戴尔中国服务器出货量排名第一,市场份额占24.1%;同时,戴尔在中国的PC  相似文献   

5.
戴尔计算机公司1984年由迈克尔.戴尔创立。仅用了15年时间,戴尔公司的收益就达到了270亿美元,成为全球名列第二、增长最快的计算机公司。戴尔公司的成功就在于戴尔本人曾不止一次地宣称过他的“黄金三原则”,即“坚持直销”、“摒弃库存”、“与客户结盟”。坚持直销戴尔公司的直销原则得益于创始人戴尔的创业模式。戴尔进入得克萨斯大学后,仔细研究了当时的PC市场,发现:一方面,顾客希望能以最低的价格买到配置最好的PC;另一方面与此相应的是,由于PC业的特殊性(更新换代速度极快),电脑经销商那里经常性地积压了大量的过时的PC。戴尔决定…  相似文献   

6.
王允 《经营者》2008,(19):24-24
戴尔以控制成本为名,如果卖掉自己的PC工厂,说明戴尔一直坚持的“自主生产”的策略将发生转变。  相似文献   

7.
在华尔街对戴尔冷眼相待之际,戴尔的竞争对手惠普却在冉冉升起。多年来,惠普的PC部门持续亏损。但从2004年,惠普将侧重点从占领市场转移到提高盈利后,PC部门逐步复苏。今年2月,惠普宣布PC业务的运营利润率达到39%;而过去,该业务的利润率通常不到1%。  相似文献   

8.
在PC行业,代工早已是普遍的现象。然而,凭借优秀的制造和供应链管理能力,戴尔却一直坚持很大比重的自主生产。戴尔一反常态,意欲何为?  相似文献   

9.
1984年,一个19岁的青年迈克尔·戴尔以1000美元创立了戴尔计算机公司,并以一种破天荒的神奇模式—直销,一跃成为“世界头号PC厂商”,也让戴尔本人成为世界上最年轻的首富。然而,随着惠普在2006年夺取了全球PC老大的桂冠,戴尔深深地意识到直销已经进入了一个瓶颈,再不打破将会面临更加窘困的局势。  相似文献   

10.
美国,纽约。深冬的一个清晨,杨元庆这个刚刚“插队”美国不足一年的中国商人,在异域打了一个精心准备的喷嚏,再一次惊醒了大洋彼岸仍在熟睡的国人。这一次,联想换帅。送走IBM的遗老沃德,迎来戴尔的新贵阿梅里奥。杨元庆几乎用一转身的速度,完成了联想最高层的权力变更。柳传志在换帅后表示:联想并不甘于做全球PC厂商的老三。但问题是,联想凭什么剑指当今全球PC厂商的老大——戴尔?有人说,联想正离IBM越来越远,而与戴尔则是越来越像。事实上,在这句话的含义深处,隐藏着联想一个无间道式的惊天玄机:偷“师”戴尔,学习戴尔,干掉戴尔。而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