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千钧 《经济师》2013,(1):39-41
城中村是城市化进程中必然产物,随着城市建设的迅速推进,农民可耕作的土地被国家逐步征用,村庄被逐步包围,而村民集聚而居的村庄仍然存在,遗留的土地、生活方式及管理制度等仍保留传统农村特征。为加快城市新区建设,拉大城市框架,提升城市品味,城中村改造势在必行。文章以浙江省宁波市象山县为例,对此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村民自治三十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讨论村民自治制度原初安排时的理由、推进过程以及在村庄实际运行的机制。村民自治被理解为国家在人民公社制度解体后重新组织农民的一部分,目前这一过程还没有结束,又已经面临着基层农村社会的深刻变化。已经展现的制度推进过程表现出政府主导、农民参与的特征,但是,由于制度的规范和一致,自治的色彩和制度选择的多样性不突出。村民自治的实际效果受到其他制度的影响,目前遭遇无财政支持、精英外流和村庄共同体解体的挑战。村民自治的未来应脱离政治社会管理的框架,而从农村发展和农村与国家关系的全局上来设计。  相似文献   

3.
金山村在村庄保护与修复过程中存在的基础设施不完善、旅游资源浪费、新建筑与传统建筑不协调、管理与现实脱节等问题,所以,应该通过尊重村民传统习俗和文化、保护与控制传统格局和适度旅游利用等措施与方案来解决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分析黑龙江省大宗农产品流通体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从培育农产品流通主体、合理规划农产品批发市场布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产品经营规模化、培育优势品牌并加强原产地保护、完善流通体系法规建设等方面,针对性的提出了完善黑龙江省农产品流通体系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在全国上下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大形势下,村庄规划建设也备受各界关注,如何在新形势下强化村庄规划编制与实施就成为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本文结合相关法律法规,针对村庄规划建设中村庄的实际问题进行总结分析,对形势下村庄规划该怎么走,如何做进行探讨,提出几点针对性的措施及对策。  相似文献   

6.
计划生育政策全面实施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部分地区农民生育观念正从传统生育观向现代生育观转变。农民生育观念的转变,不仅与国家政策、宏观社会结构与经济社会发展有关,亦与村庄社会基础、村庄社会结构、村民日常生活逻辑和农民生活世界相关联。为适应农民生育观念的这种变化,需对农村户籍制度、土地制度、计划生育政策与社会保障制度等制度安排进行相关调整与完善。  相似文献   

7.
黑龙江省绿色农业产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龙江省自然资源丰富、垦殖年限短,农业化学品是用量低,具有发展绿色食品的得天独厚的条件。但在绿色农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着绿色知识不足、环保的观念不强、市场机制不完善等制约因素。为此应有针对性地克服不利因素,发挥有利条件,改造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推进绿色农业产业化进程,增强黑龙江农产品的国际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8.
乡村转型发展是地理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也是中国乡村振兴与现代乡村治理面临的重要命题。以海南中部山区大边村为案例,基于行动者网络视角,分析典型村庄转型发展行动者构成及其网络转译过程,探究其转型发展机制与振兴路径。研究表明,大边村在转型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以琼中黎族苗族县委县政府为关键行动者,以湾岭镇政府、大平村委会、大边村村民、外来企业、金融机构、房屋、土地、黎族文化为主要参与者的异质性行动者网络。村委会带动、绿色产业推动和黎族文化支撑等内生动力和政府政策引导、金融资本驱动和外来企业推动等外援动力联合驱动大边村快速转型发展。但是,内部环境和外部因素新的变化导致异质行动者网络解构、产业多样化不足、聚落空间功能失衡、黎族文化特色减弱、村庄治理体系不健全和村民生活质量不高等问题。应充分调动多方异质行动者积极性,构建以村委会和村民为关键行动者、其他行动者参与的多元联合行动者网络,通过打造三产融合新格局、建设宜居宜业聚落空间、提升黎族特色文化支撑和完善乡村治理体系,激发乡村转型发展活力,推进大边村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  相似文献   

9.
黑龙江省自然资源丰富、垦殖年限短,农业化学品投入量低,具有发展绿色食品的得天独厚的条件。但在绿色农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着绿色知识不足、环保的观念不强、市场机制不完善等制约因素。为此应有针对性地克服不利因素,发挥有利条件,改造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推进绿色农业产业化进程,增强黑龙江农产品的国际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10.
优化与调整黑龙江省水利产业结构,对黑龙江省防洪、水资源配置、生态环境保护和水利水电建设四个方面进行设计与规划.用SWOT详细、深入地分析黑龙江省水利产业结构,寻找黑龙江水资源工程优化改造的切入点,切实结合老工业基地改造过程中区域产业结构调整,改进过程中水资源的动态需求规律,确定适合黑龙江省区域发展的水利设施结构调整与优化方案.  相似文献   

11.
我国城中村改造涉及的利益主体有政府、村民和开发商,其中,以政府和村民的权力和权利博弈最为突出.在围绕着征收补偿数额的整个博弈过程中,文章认为主要包括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博弈、政府价格和村民价格的博弈.政府和村民的实际不合作关系,往往使城中村改造工作难以进行下去.文章从共赢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包括树立城中村改造的本位理念、重构城中村改造的基本原则、界定城中村改造的权利义务在内的对我国目前城中村改造工作的法律构想.  相似文献   

12.
新农村建设规划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缺乏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土地资源浪费严重;大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忽视发展生产;编制村庄建设规划的力量薄弱,规划依法性较弱等方面分析我国新农村建设规划存在的问题。同时,提出新农村建设规划应从实际出发,立足当前农民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塑造村庄特色;切实保护好耕地,科学规划新农村建设用地等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3.
城乡一体化建设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实行村民自治是顺利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关键,而村民自治的路径选择则是关乎村治成效的首要问题。当前我国村民自治应体现为自发性演进与强制性推进两种路径的交互选择,而总的趋势则是由国家权力支持的外在规制转变为村庄自主内生的模式。  相似文献   

14.
建设社会主义斯农村是斯形势下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战略部署,也是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目前的农村,村民大部分处于散居状态,土地集约程度低,不少地方缺乏最基本的基础设施,人畜混居、饮水困难、出行不便等问题还未得到根本解决。本文从黑龙江省实际情况出发。提出黑龙江省斯农村建设中规划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应遵循的原则及时策。  相似文献   

15.
村庄的发展与交通是分不开的。传统村落沿河而建,其形态与水网的特点密切相关。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速,村落受到城市文化的冲击,陆路汽车代替水运舟船,村民开始追求现代化生活,原有村庄格局已不能适应新的交通工具,而盲目大拆大建去适应现代生活,也必将导致传统特色的破坏与流失。本文以陈塔村为例,从交通环境的角度,浅谈村庄的规划与设计。旨在探讨如何平衡汽车与建筑、与人的关系,使村庄空间适应现代交通的同时,保留村庄特色,改善村庄公共环境。  相似文献   

16.
屈伸 《江南论坛》2003,(8):53-53
皖北的一个村庄,3年前因政府建开发区征地,大多数村民被迫举家搬迁到城郊破败的农贸市场或田间地头的小土屋里暂时栖身。至今,开发区里的干部们办公有了豪华气派的大楼,农民们却还得不到安家的宅基地,市政府一位领导对记者说:“我们正在做规划,让村民们再等等吧。”一面是开发区的建设不停步,一面是搬迁群众的宅基地3年都规划不成;一面是干部上豪华气派的办公楼,一面是村民恶劣的居住条件。如此强烈的反差,除了那些让村民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时候的人,大概都会觉得过分。但事实上,这样过分的事情,在此起彼伏的经营城市、城镇化浪潮中并不鲜见。…  相似文献   

17.
村庄的生活     
贺雪峰 《开放时代》2002,(2):109-116
实行村民自治以村庄共同体为社会基础,建构村庄共同体以村民自治为制度基础。在当前村民自治的制度运作中,如何减少诸如沉重农民负担造成的村庄社会边界模糊,及由此引起的村庄共同体解体的问题,的确是刻不容缓的任务。  相似文献   

18.
中国空间规划体系:现状、问题与重构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王向东  刘卫东 《经济地理》2012,32(5):7-15,29
在世界各国无不对其空间规划体系进行改革完善以适应时代发展的背景下,对具有特殊复杂性的中国空间规划体系的发展与改革进行了系统深入探讨。首先将我国空间规划体系分为城乡建设规划、发展规划、国土资源规划、生态环境规划等不同系列规划进行了梳理,然后分析了其存在的种类繁多、发展不均衡、法制化建设落后、协调性差等问题,最后从明确目标、确立基本策略、确定基本框架、调整部门职责和权限、理顺规划层级关系、推进法制化建设等方面提出了我国空间规划体系重构的具体路径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城中村是城市化进程中受城乡二元管理体制约束和政府部门管理不善而产生的现象.由于城中村建筑质量差,建筑密度高,缺乏科学规划,生活环境恶劣,因此对城中村的改造就成为历史的必然.土地制度、拆迁安置与补偿、集体资产股份制这三个方面是决定这项改革运动能否进行的主要因素.为了顺利推进城中村的改造,政府必须采取措施加快对城中村的改造,实现政府和村民利益的双赢.  相似文献   

20.
建设节约型社区是缓解资源紧张的主要环节,是科学发展观在社区中的具体运用。长沙市岳麓区作为长株潭城市群推进两型社会建设的起步区和核心区,通过完善规划体系,推进节能改造,营造创建氛围,发展节能建筑,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节约意识比较淡薄、节约技术比较落后,物业管理不够完善,奖惩制度不够健全的通病。推进资源节约型社区,要加大宣传力度,立足科学规划,注重全面动员,推进"五节"行动,完善法律法规,构建资源节约型社区建设的系统工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