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执行和解就其性质而言,应当属于民事处分行为,是执行权利人行使处分权的结果,是民事诉讼法规定的处分原则在执行程序中的具体体现.在执行程序中,双方当事人有权处分自己的民事权利和诉讼权利.民事诉讼法基于当事人的权利处分原则设立了执行和解制度,在司法实践中具有重大意义.首先,有利于执行申请人的权利得以顺利实现;其次,有利于当事人之间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最后,有利于人民法院减少执行成本.  相似文献   

2.
民事执行权由执行实施权和执行裁决权构成。由于两种权利的不同属性,使得他们具有不同的价值追求、不同的运行程式、不同的管理要求,民事执行权构成要素的不同属性要求必须对执行实施权和执行裁决权进行分权配置,使权力的配置与权力的属性相匹配。通过对民事执行权的构造的论述,论证民事执行权分权配置的理论基础和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3.
何勇 《现代经济信息》2013,(13):317-318
执行异议本质上是一种救济方式,从性质上可分为实体异议和程序异议。提出程序异议的目的在于变更或撤销执行人员的违法和不当执行行为,避免因执行方法、措施、具体执行程序等违法侵害当事人、利害关系人程序上的利益(终极目的是纠正执行程序本身的瑕疵)。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二十五条规定的对违法执行行为提出的执行异议均系程序上的事项,不涉及实体权利义务问题。而实体异议则是为了对抗或消除因强制执行特定财产侵害到案外人实体法上的权利,保护第三人对执行标的物依法享有的实体权利(终极目的是排除、阻止对特定标的物的执行)。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二十七条规定的案外人对执行标的提出的执行异议是基于其对执行标的物享有实体权利,涉及实体权利义务问题,属于实体上的执行救济。  相似文献   

4.
执行工作是人民法院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事人合法权益得以保护的最终体现。通过剖析检察机关对法院民事执行监督的现实需要和优越性、制约检察机关对法院民事执行监督的因素,并结合实际提出如何加强执行监督的建议和对策,以切实推动和加强检察机关对法院民事执行的监督。  相似文献   

5.
民事诉权作为民事诉讼法学中重要的理论基石,指导整个诉讼程序的启动、设置、运作,体现在一审、二审乃至再审的整个诉讼过程的始终。诉权是当事人向法院请求通过民事诉讼来解决民事纠纷和保护民事权益的基本权利,因非诉权是连接民事实体法和民事诉讼法之间桥梁的一种基本权利。针对民事诉权的性质展开论证,提出民事诉权属于宪法性权利、程序上的请求权、类似债的请求权等性质。  相似文献   

6.
赵莹 《经济导刊》2007,(11):247-248
诚实信用原则概说及其本质 依据"一般条款说"的解释,所谓诚实信用原则是指民事主体进行民事行为须意图诚实、善意,行使权利不侵害他人与社会的利益,履行义务、信守承诺和法律规定,最终达到所有获取民事利益的活动,不仅应当使当事人之间的利益得到平衡,而且也必须使当事人与社会之间的利益得到平衡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7.
张鑫 《现代经济信息》2011,(19):272-273
法院调解,即司法调解,是在审判人员主持下,双方当事人依法自愿协商,达成协议,解决实体权益的一种诉讼活动和结案方式。被被誉为"东方经验"。在我国民事诉讼制度中占有重要地位。但随着司法改革的深入开展以及依法治国进程的不断推进,民事调解制度中的不足逐步显现,制约了调解制度在民事诉讼活动中作用的发挥。因此,完善我国的民事调解制度,对推进司法进程、稳定社会秩序、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当前民事执行存在诸多问题,已经影响到了民事司法裁判的完整性。民事执行问题主要表现在执行难与执行乱两大方面,其中执行乱又加剧了执行难,而民事执行检察监督的目的和优势,决定了民事执行检察监督是摆脱这种困境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9.
法院执行难是长期以来难以解决的问题,我国现行民事诉讼法虽然重点指向执行问题做出了重大修改,但对执行中的监督制度却仍然没有提及.针对此问题,本文对民事执行中的检察监督制度的设立提出了初步构想,以期为完善我国的民事执行监督制度,缓解执行难问题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0.
姚维振 《时代经贸》2010,(18):80-80
我国房屋按揭中主要涉及购房人、房产商、按揭银行三方当事人,在这三方当事人中存在着两个主要的法律关系,即购房人和开发商之间的商品房买卖合同关系、购房人和贷款银行之间借款合同关系,此外还衍生出其他一些法律关系。我国的现房按揭是通过登记和移交按揭房屋的产权证书的方式设定的,它与抵押的实质是一致的;期房按揭的购房者只是以请求房产商交付房屋的债权作为担保向银行贷款,符合权利质押的特点;在我国的房屋按揭中开发商作为第三人以保证的方式向银行承担保证责任。我国房屋按揭实际上是抵押担保、质押担保和保证三者的结合,无论是房产商还是按揭银行占有按揭房屋的产权证书都不能改变购房人对按揭房屋享有所有权。  相似文献   

11.
在民事活动中,意思自治原则贯穿于始终.而在发生争议提起诉讼时,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也是解决民事案件的一个重要司法原则,贯穿于诉讼程序的始终.在诉讼超始体现为诉讼的提起由当事人本人自行决定,当事人不主动申诉,法院没有必要去主动干预,即"不诉不理"原则;在审判过程中,则体现为审判人员在庭前的调解和判决前按程序要对当事人进行和解,当事人可以有机会通过平等协商、互相谅解达成调解协议,充分显示了对当事人意愿的尊重;而在诉讼终结对标的的执行过程中,虽然不能由法院进行调解,但当事人可以根据意思自治原则进行执行和解.  相似文献   

12.
我国房屋按揭中主要涉及购房人、房产商、按揭银行三方当事人,在这三方当事人中存在着两个主要的法律关系,即购房人和开发商之间的商品房买卖合同关系、购房人和贷款银行之间借款合同关系,此外还衍生出其他一些法律关系.我国的现房按揭是通过登记和移交接揭房屋的产权证书的方式设定的,它与抵押的实质是一致的;期房按揭的购房者只是以请求房产商交付房屋的债权作为担保向银行贷款,符合权利质押的特点;在我国的房屋按揭中开发商作为第三人以保证的方式向银行承担保证责任.我国房屋按揭实际上是抵押担保、质押担保和保证三者的结合,无论是房产商还是按揭银行占有按揭房屋的产权证书都不能改变购房人对按揭房屋享有所有权.  相似文献   

13.
对我国民事执行制度的经济学分析--效率、制度及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事判决执行难是当前民事司法活动的重大问题之一。执行难的突出表现是执行缺乏效率,执行制度缺乏有效管理以及执行行为运作不规范。法律经济学的基本理论认为,所有法律活动,包括一切立法和司法以及整个法律制度事实上是在发挥着分配稀缺资源的作用,所有法律活动都要以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利用——即效率极大化为目的。民事执行制度的改革实质上是对执行资源的重新配置,是一种制度的重新架构。对民事执行权的再分配、对执行活动的规范管理、对执行周期的控制、对执行人员的培训等改革措施都是为了降低执行成本,增大执行收益,提高执行效率。  相似文献   

14.
民事执行中经常会遇到被执行人同时被判处刑罚的情况(如刑事附带民事案件),而这将不可避免地会产生财产刑和民事执行竞合的问题。针对此类问题,本文主张应坚持"先民后刑"的原则进行解决,并探讨了对于财产刑与尚未取得民事执行根据的债权,谁更应优先执行等问题。  相似文献   

15.
解决特权腐败、权力寻租问题的关键是寻求制度设计上的突破,要在法治、规则、权利、文化等各个方面,系统改革和完善一系列约束特权、抑制寻租的工作机制,把权力关进制度牢笼;同时,让权利和责任回归社会,建立起体制内纪律约束与体制外社会监管有机结合的权力治理新框架。  相似文献   

16.
胡纪平 《当代经济》2007,(17):44-45
民事执行中经常会遇到被执行人同时被判处刑罚的情况(如刑事附带民事案件),而这将不可避免地会产生财产刑和民事执行竞合的问题.针对此类问题,本文主张应坚持"先民后刑"的原则进行解决,并探讨了对于财产刑与尚未取得民事执行根据的债权,谁更应优先执行等问题.  相似文献   

17.
民事程序选择权是各国普遍确认的一项民事程序权利,其法理基础是民事程序主体性原则以及民事诉讼契约理论等.我国法律对此也有零星规定,但仍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并没有确立实质意义上的民事程序选择权.本文拟从民事程序选择权的法理基础和我国的现状出发,分析在我国是否应赋予当事人民事程序选择权.  相似文献   

18.
民事程序选择权是各国普遍确认的一项民事程序权利,其法理基础是民事程序主体性原则以及民事诉讼契约理论等。我国法律对此也有零星规定,但仍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并没有确立实质意义上的民事程序选择权。本文拟从民事程序选择权的法理基础和我国的现状出发,分析在我国是否应赋予当事人民事程序选择权。  相似文献   

19.
通过学习,要了解和掌握民事诉讼法的一些基本原则如当事人诉讼权利平等原则、辩论原则、处分原则、法院调解原则等和一些基本制度如合议制度、陪审制度、回避制度、公开审判制度等,特别是要重点掌握民事诉讼的管辖问题、当事人问题以及从一审到再审的基本诉讼程序问题等。  相似文献   

20.
给予当事人更多的选择是现代文明的标志之一,当前我国矿山生态环境恢复与治理义务的履行担保,采用的是单一的保证金制度,该制度限制了矿山企业对其义务的履行担保方式的选择。文章在对比了国内外矿山生态环境恢复与治理义务的履行担保制度并且分析了担保制度应用于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领域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后,认为担保制度在矿山生态环境恢复与治理领域的应用更有利于矿山生态环境恢复与治理义务的履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