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先秦时代,“圂”一般专指猪圈,养猪之所;至战国末期,有了猪圈与厕所两重含义,此时的“”既不专指猪圈,也不单指厕所,而是带厕猪圈的意思,广泛见于汉墓中的实物模型具体、形象地反映了它的建筑特色和功能,这种融解手、养畜(猪)、沤肥三重功能于一体的建筑形式与汉代积肥、施肥技术密切相关,大量带厕猪圈模型的出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汉代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和发展水平。故我们不应孤立地看待“圂”及其意义的演变。  相似文献   

2.
俗话说,“有女不嫁养猪郎”,可是有这样一个妇女自己却做了猪倌;有句话叫“人怕出名猪怕壮”,可她不但把猪养壮了还准备把自己的名字注册成商标;还有句俗话,”稻田里盖猪圈——肥水不留外人田”可是她却把自己的猪送到别人的猪圈去,要肥一起肥,要富一起富。  相似文献   

3.
野猪     
忽然想到野猪,不仅仅是因为它的美味.还缘于一次“公然挑衅”事件:一天晌午,十七八头大大小小的野猪大摇大摆地来到一个偏僻山村。用它的长嘴东翻西拱.寻找果腹之物.吓得村里的几位老人大气都不敢出。趴在门口午休的3只猎狗见状。狂吠不止。领头的野猪也许仗着势众.转过身来猛然反击,追得猎狗落荒而逃。另一只野猪大约是公的,竟然独自跳进了农户的猪圈.与正在发情的母猪“眉来眼去”……几个月后.这只母猪竟产下了一窝小野猪。  相似文献   

4.
《农民科技培训》2006,(3):23-24
3、猪舍猪圈的建造 猪舍可建成楼房立体式猪舍,楼房可建成二层或者二层以上。这样的猪舍可以充分利用场内空间.集中排放粪便和污物。也可设计建成平房型常规猪舍,猪舍的建造与传统的猪舍区别不大。猪舍内再设计建造猪圈,猪圈的建造就与传统的猪圈不一样了。猪圈的面积是按照1.5平方米一头成年猪设计的。猪圈的地面上专门设计建造“粪便排放沟”。  相似文献   

5.
随着农村经济的迅速发展,农户的钱多了,但有的农户不把钱存到银行、信用社去,而是把钱放在家里的各个“隐暗”角落,由于种种原因造成了不可弥补的损失。笔者把近期耳闻目睹的几个实例记录如下,使农民朋友从中汲取教训。王老汉是位科学种田、饲养畜禽的能手。去年8月,王老汉卖了6头肥猪,收入3000多元,又卖公粮得款9000多元,都把钱放在一堆柴草底下。一天,王老汉早早就起床,准备带儿子进城买一台农用车。但手摸到放钱的地方,13000多元钱都不翼而飞了,经搬动柴草只找到一堆碎纸币,拿到银行粘贴了大半天,才换回2…  相似文献   

6.
“餐具出租”有感红午在南昌,市民家里如要办几桌酒席,只需花少许钱到瓷器商店即可租来全套餐具。闻之,感触颇多。餐具是办酒席的必需品。记得儿时在乡下,家母常为能备上几套餐具而自豪。其实,花了钱,多少年用不到一次,还赔"收拾"。而今进了城,家中地方小,不容...  相似文献   

7.
在人们心目中,养猪建猪圈.而在河南省虞城县刘集乡胡堤口村,有一位被当地群众认为挺精明的人物,竟然投资10多万元建了一座两层楼让猪去“住”。  相似文献   

8.
新春刚过,灌南北陈集镇尹荡村3组王兆林又出手40头苗猪,点着厚实实的钞票,他高兴地说:“去年家里养了18头母猪、一年收入近3万元。”该县的农民收入中的很大一块来自于苗猪经济,去年,全县出栏苗猪120万头。 灌南是全省有名的“苗猪之乡”,近几年,由于苗猪市场大起大落,一度给当地的母猪养殖带来很大冲击。该  相似文献   

9.
上思县叫安乡那荡村有个小饲料店,铺面很“土”,牌子也不显眼,但每年销售饲料300-400吨,既帮助农民解决了买饲料难问题,又找到一条生财之道。村民风趣地说,别看饲料店小,却方便千万家。这家小饲料店的女老板叫陆如省,早几年前是个养猪能手。家里养有好几头母猪,每年销售仔猪100多头,纯收入1万多元。村民们见她养母猪致富  相似文献   

10.
利用太阳能养猪关键在于根据养猪数量的大小建造一个合适的太阳能猪圈。猪圈北墙封严,南墙安装玻璃窗,圈顶斜盖塑料薄膜。这样,猪圈就能在有太阳的晴天吸光储热,在无太阳时防风保温。实践证明,利用太阳能猪圈养猪,日增重可比普通猪圈提高20%~30%,可明显缩短猪的饲养周期,减少饲料消耗,降低养猪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前几年一到冬季,我家买两吨煤取暖,一冬花800元煤钱,去年请人砌了“悬炕”后,一冬一分钱没花,室内像原来生暖气一样暖和,炎热的夏天,不用电扇屋里也很凉爽。“悬炕”所用燃料就是农户平时用的柴草,以正房卧室南“悬炕”为例。  相似文献   

12.
炉灶的变迁     
我的老家座落在桂东一个半山区乡村中。日前,我回到乡下老家探亲,惊喜地发现家里和其他邻居家几乎都用上了液化气灶具,望着那蓝中略带黄色的火焰,勾起我深深的回忆。如果不错的话,液化灶具该是家乡的第四代炊具了吧!至此,家乡的炊具完成了从柴草灶——煤炉——电炉——液化炉的变迁。记得孩提时代,在家乡,农家所用的炊具几乎都是柴草灶。一般在农家宽阔的厨房中靠墙边都并排用浆砖砌成的几个大小不一的柴草灶,大的用来煮猪食,中  相似文献   

13.
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区曾口镇书台村年过六旬的老农张仁安很早就想走养猪致富的路子,但没钱兴建猪圈是他的头号难题。2006年12月,他特地写了封信,投进了“民情信箱”,反映建猪圈的困难。村支书张洪安和村主任张学明得知后,立即与有关部门协调沟通,并专程请来镇畜牧站技术员到家中规划设计。在有关部门的帮助支持下,张仁安得到了17280元补助,很快建起了面积216平方米的标准圈。  相似文献   

14.
许多人印象中的传统农村是:“柴草堆满院、牲畜房前栓、烧饭靠秸草、粪便随处见”。然而,在黑龙江省的海林农场,由于开发实施了沼气、太阳能新型能源工程,一举改变了落后面貌,展现出一幅山清水秀、欣欣向荣的新农村景象。  相似文献   

15.
在家里看孩子、做饭、种地的张淑丽终于有了自己的事业,因为3年前她加入了当地的“俏春姑”手工艺制作协会,一下子由“家庭主妇”成为“女手工艺家”,也成为“无围墙工厂”致富的新型女农民典型。  相似文献   

16.
这些天,湖南省湘潭县响水乡青竹村村民吴秋连一直忙得不亦乐乎。打扫猪圈,喂猪,为小猪注射疫苗……50多头生猪马上要出栏了。去年3月,吴秋连从农信社借来联保贷款3万元,购进母猪22头,今年他家光猪仔就卖了250头,出栏肉猪120 头,获纯利3万多元。他乐呵呵地说,“以前能贷到三五千块钱就不错了,现在我们最高可以贷5万元,今年生猪行情好, 幸亏信用社的联保贷款,帮我走上了致富路!”  相似文献   

17.
临安市岛石镇被誉为“中国山核桃第一镇”,拥有山核桃面积约8.5万亩,常年山核桃产量3000余吨。历年来,岛石镇总有一些农户,春节过后家里还有没有卖掉的“陈货”山核桃。但是,去年在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发展、市场消费带来严重影响的情况下,山核桃却出现了逆势畅销,价格稳步上升的好势头。今年春节过后,岛石镇农民家里出现了山核桃销售一空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8.
农家身边有许多出类拔萃的“气象员”,它们充当农家的“气象顾问”,为人们提供“免费咨询”。猪“母猪衔草,雪少不了”、“猪筑窝,大雪落”、“正月猪滚浆,一定要烂秧”。这些都是“猪预报员”的拿手好戏。它何以有如此本领?原来,“狗怕肚脐冷,猪怕嘴巴寒”。寒潮到来之前,猪便有先知先觉,于是衔草垫窝,天气稍冷便把嘴巴伸进草里,再冷些就全身钻进草里取暖,尤以母猪更为敏感。故“猪预报员”发布的天气预报常是水缸里摸鱼──十拿九稳呢!狗你知道吗,天冷时,狗缩成一团,用嘴巴当“取暖器”,将呼出的热气暖肚脐,这是它告诉…  相似文献   

19.
《农家致富顾问》2010,(5):17-17
“你们的服务电话真是农民朋友的贴心热线!”2010年4月19日,养殖户陈小伟再次拨打了“12396”电话,他感慨地说:“经过专家的技术指导,目前已有3头母猪顺利配种上了。真没想到试着打个电话,你们就这么快派专家上门服务,我今年养猪增收致富有希望了。”  相似文献   

20.
王明浩 《农家之友》2005,(11S):66-67
记者来到广西壮族自治区恭城瑶族自治县。汽车一驶入恭城县境,大小果园接连成片,一眼望不到边。农户房前屋后种满椪柑、月柿等果树,满眼是绿。走进平安乡黄岭村黄光发的农家院,女主人叶桂荣正在做饭。厨房不见柴草.不见炊烟。锅底下,蓝色的火苗“哧哧”直冒。“过去烧柴,烟熏火燎,现在用沼气,厨房整洁了、厕所干净了,而且再不用打柴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