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解决农村不赡养老人问题提供参考。方法:加强普法教育,提升赡养人的赡养意识;倡导签订赡养老人协议,以合同方式维护老人的合法权益;积极推进新农保制度,从制度上维护老人的合法权益。结果:通过普法教育、倡导签订赡养老人协议和推进新农保制度能够有效地解决农村不赡养老人问题。结论:普法教育、倡导签订赡养老人协议和推进新农保制度,这些做法可供农村工作者、法律工作者和老龄工作者等有关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2.
赵鑫  徐守前 《当代经济》2009,(21):46-47
本文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分析了影响农村青年赡养意愿的因素及农村青年对家庭养老、集体养老、社会养老三种基本赡养模式的态度,并在此基础上针对现实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3.
王鑫  白重恩  吴斌珍 《财经研究》2012,(1):17-26,93
文章在估算城镇居民收入分布函数的基础上,对考虑家庭赡养系数的个人所得税税制改革的政策效果进行了模拟分析。结果发现,在保证个人所得税总税收收入基本不变的前提下,在扣除标准中考虑赡养系数后,中低收入家庭的所得税负担有所减轻,高收入家庭的税收负担相应加重;相当一部分中等收入家庭(占总人口11.44%)的边际税率下降了5个百分点,这对刺激就业有着积极的影响。因此,考虑赡养系数能够使个人所得税更好地体现税收公平并发挥调节收入分配的职能。  相似文献   

4.
张锋 《经济师》2007,(10):82-83
目前我国人口比例正处于老龄化阶段,农村老年人的赡养问题自然成为一个比较突出的社会问题。近年来,因子女不孝而诉诸法院的案件呈较快的上升趋势,处理好该类纠纷,对当前的社会稳定,计划生育基本政策的贯彻实施,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探讨了“常回家看看”入法的意义以及“常回家看看”落实难的原因,揭示了“常回家看看”的实质是突出对老年人的精神赡养。就如何建立“常回家看看”保障机制、加强老年人精神赡养制度建设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6.
社会规范包含了习俗、礼仪、道德、制度、法律各方面,从而起着综合治理与维持社会秩序的作用.社会的发展必然引起社会规范的变化,老年人赡养问题随着社会转型不断产生新冲突.本文从社会失范角度出发,通过对我国社会"家文化"以及礼法特殊性的理解,从而指出构建形式合理和实质合理的社会规范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7.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空巢老人精神赡养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空巢老人的精神赡养问题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它已严重影响到家庭的幸福和睦,影响到社会的和谐稳定,它需要通过国家、社会、家庭以及空巢老人自身的努力才能得以解决。  相似文献   

8.
农村社区老年人精神赡养之困境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口老龄化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表现之一,是人口出生率下降和生命质量提高的必然结果。目前,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有1.5亿,占全国总人口的11%,按照国际标准,我国已进入人口老龄化国家的行列。现在社会大多关注的是城市老年人的精神赡养,实际上农村老年人更应该得到关怀。我国有70%的老年人集中在农村,作为最弱势的群体之一,越来越多的农村老年人需要精神赡养,这也应该成为社会上一个广为关注的话题。  相似文献   

9.
段蓓 《新经济》2014,(11):15-15
时下,一方面养老金缺口成为“热点”;另一方面老龄化越来越严重,并对养老保险机制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本文对养老金缺口进行了简单的描述,以制度赡养率为指标,论证了人口老龄化对养老金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得出结论:人口老龄化会抑制养老保险基金存量的增加。本文最后提出几点建议:采用渐进式退休很有必要;有必要对养老金进行投资保值。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人们普遍注重物质生活质量的提高,但对老人精神赡养的重视不够,从而给老人的心理、生理造成一系列的负面影响,为此我们应该借鉴国外先进的理念及做法,采取各种措施,特别是加强立法等工作,通过法律保护等措施让近两亿老人过上幸福的晚年生活。  相似文献   

11.
根据国际相关标准,中国已跨入了老年型国家行列,而其中农村老年人口又占了大多数,随着农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的赡养纠纷也日渐增多,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并不是单一的,既有社会制度层面的原因,又与当今社会道德价值观的丧失有关,除此之外,经济的不发达也是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想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应从这几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2.
王岩云 《经济与管理》2005,19(12):83-86
知识产权在其生成环节、传播环节、利用环节中都存在着影响社会和谐的一些突出问题。知识产权领域的权利冲突现象也日益显性化。产生不和谐的原因是多个方面的:既有制度方面的,如法律制度方面的不完善、不科学;又有主体方面的,如意识的超前和滞后双向不均衡发展;还有客体方面的,如知识产权自身的无形性特征引发的权利边界模糊、“一物多权”和“一权多用”。对这些原因的学理分析是我们解决相关问题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老龄化进程的不断加剧,我国养老金体系出现了一系列危及自身支付能力的问题,引发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而老龄化被认为是造成这一情况的主要原因。本文通过国际和国内相关因素的比较研究发现,影响我国当前养老金制度偿付能力的主要因素并非人口结构的老龄化,制度潜在的缺陷导致制度费率过高,给付水平较低,覆盖面无法有效拓展,制度内赡养比居高不下,且统筹层次低下无法有效分散风险等问题,使我国当前较为有利的人口结构无法被充分利用,养老金制度的偿付能力遭到极大的削弱。因此,增强制度的精算激励、提高统筹层次以及对个人账户的改革是确保我国养老金制度安全运行的有效改革途径。  相似文献   

14.
寇学军 《经济师》2007,(5):66-67
承包人工程价款优先受偿权、买受人的权利、按揭贷款担保权人的权利在实践中极易冲突且难以判断,文章对三者的权利冲突与平衡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刘琳 《经济师》2006,(8):73-73
商业秘密权是指商业秘密所有人对商业秘密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任何人不得侵犯其商业秘密,为了促进研究和开发,应该加强对商业秘密及相关权利的保护。但为了避免重复研究和社会资源的浪费,为了解决商业秘密权人的个人利益与他人合法权益、社会公共利益的冲突,应对商业秘密权进行限制,以督促商业秘密权人合理适当地行使权利,达到更好地保护商标秘密权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市场主体的竞争权经历了从自由竞争权到公平竞争权的发展历程。公平竞争权是指市场主体在经济竞争过程中所享有的开展自由、公平竞争的权利,它是竞争自由与竞争公平的统一体,是竞争法的基石范畴,是一项具有社会法性质的权利。由于我国现阶段市场主体公平竞争权缺失,为了实现竞争权的成功转型,需要由竞争法明确赋予市场主体以公平竞争权。  相似文献   

17.
李静 《现代财经》2008,28(2):71-75
狭义的平等就业权是指公民不受歧视地获得劳动机会的权利.平等就业权从本质上说属于私权利,因而应该具有权利救济程序.<就业促进法>实现了平等就业权由虚置的宪法权利向具体权利的转变.但<劳动法>以及现行行政诉讼和民事诉讼制度与该原则不匹配,形成对该救济权的限制.因此应该通过扩大劳动法和行政诉讼法的适用范围,同时改革我国传统诉权理论,确立利益主义诉权原则,建立公益诉讼制度,以实现对平等就业权的司法救济.  相似文献   

18.
股东知情权并不是一项具体的私法权利,而是实现股东对公司运营中内部信息和经营活动知情的保障性权利的总称,有学者称之为信息收集权,并将之分为财务报告查阅权、账簿查阅权和检查人选任请求权。股东知情权是指股东为获取公司经营、决策、管理的相关事项而享有查阅权、质询权等一系列权利。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上的分配结果和各类不平等都是由个体的权利配置来实现的,造成居民收入分配不公的根本性原因是一系列制度导致的权利配置不合理。收入分配公平应该包括起点公平、过程公平和结果公平,而权利公平应是其核心内容。本文从权利配置的视角来探究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成因,认为城乡居民在参与权、收入权和保障权三个方面的权利不平等是其中的重要原因。通过实证研究表明,促进城乡居民参与权趋于平等的政策举措有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而城乡居民之间不平等的收入权和保障权则拉大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这意味着,改革和完善现有收入分配制度的方向应该是促进城乡居民在参与权、收入权和保障权方面趋于平等。  相似文献   

20.
劳动合同法对辞职权的规定是整个劳动法中最具有创造性和革命性的内容,它体现了自由择业的权利,从权利性质角度分析劳动者辞职权,探究劳动者辞职权的深层内涵,为实践层面劳动者辞职权的完善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