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据新西兰科技部和统计局联合发布的《2004研究与开发统计》报告,新西兰全社会研究开发投入为16亿新元.全社会研究开发投入的23%投向生物技术及相关领域。近年来,新西兰科技部发布了《生物技术战略》和《生物技术2025》等系列文件与报告,政府大力发展生物技术及产业,以此推动经济转型。概览新西兰生物技术及产业状况,可以说,新西兰在农业生物技术的若干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在生物医学研究的若干领域拥有世界水准的研究团队。新西兰生物技术的优势如下:  相似文献   

2.
新千年以来,德国生物技术产业的总体情况发生了明显变化,主要表现在,发展停滞并出现微弱衰退,风险资金投入减少,行业就业人数下降,企业研发成本下降,行业亏损增速放缓,前期临床开发投入增幅加大。这些变化表明,德国生物技术产业已经开始进入中期调整阶段。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来,英国的生物技术产业发展很快,其规模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一二位。至1996年底,英国有生物技术公司221家,占欧洲生物技术公司总数的1/3,产值7.02亿英镑,雇员1万多人,R&D投入190亿英镑。预计近两年内这些指标都将大幅度增长,年产值到1998年底将翻一番。一、英国主要生物技术产业概况英国生物技术产业主要分生物医药(生物制药和诊断技术)、食品工业和农业、工业和精细化工以及环境等四大类,其中以生物医药生物技术公司发展最快。到1996年英国共有此类公司128家,年产值4.02亿英镑,占英国生物技术产业总产值的60%…  相似文献   

4.
美国的生物技术起步较早,目前已拥有全球最强大的科学研发能力、最丰富的技术成果储备,并催生了最先进且最完整的工业产业链,已成为美国高技术产业发展的核心动力之一。本文通过分析美国生物技术领域的前沿发展态势,研究美国生物技术领域的战略规划、监管措施、重点支持项目、经费投入等政策,得出美国在人力资源保障、专利保护、制定科学发展战略、构建合理资本市场、实施有力产业推动措施等方面对生物技术领域进行全面布局的有关结论,总结美国生物技术发展呈现出的四个特点,据此对我国生物技术发展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5.
以色列作为创新型国家发展道路及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以色列科技发展的国家战略及政策体系(1)科技发展国家战略以色列将生物技术和纳米技术列为两个国家战略,并在基础设施投入、工贸部的研发资助等方面予以倾斜。2001年政府通过了《2000—2010年生物技术产业规划》,其目标是以色列的生物技术产业在2010年将能够创造50多亿美元市值的生物技术公司和30亿美元的生物技术年产值(约占全球生物技术产业年产值的2%~3%);并同时创造其它相关领域的约150亿美元的年产值,大幅度提高相关领域的生产率水平。到2010年,以色列的生物技术领域的直接就业人数将达到14,000人(2000年底约为4000人)。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全球科技创新发展迅速,世界各国都在不断加大研发投入,科技竞争愈演愈烈。本文基于2013年至2020年《欧盟产业研发投入记分牌》的数据,介绍全球产业研发投入概况,分析整体研发态势以及产业研发格局的变化情况,并对中国与美国、欧盟、日本的产业研发投入情况进行比较研究。研究发现,受新冠疫情影响,2020年全球产业研发投入稳中有升,但增速较上年减缓,全球产业研发格局加快重塑。当前,中国是全球产业研发投入增速最快的国家,其信息和通信技术产业成为美国潜在竞争对手,汽车产业进一步向制造业强国迈进,然而制药与生物技术产业仍然是中国的研发短板,与美国、欧盟等发达经济体仍然存在较大差距。  相似文献   

7.
日本生物技术发展现状与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入90年代,世界生物技术特别是基因重组技术发展突飞猛进,实用化进程明显加快,以美欧为中心的生物技术产业正在迅速兴起,日本亦取得了长足进展。面对美欧生物技术的激烈竞争,日本加大投入,调整政策,正以前所未有的姿态迎接这场挑战,以求在即将到  相似文献   

8.
德国的生物技术产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几年,德国生物技术产业呈现出积极增长的发展趋势。从企业雇员数量、研发投入和企业销售业绩三个主要指标来看,1996年至今,德国生物技术产业的增长率在30%以上。虽然,德国作为生物技术所在地的影响力在不断扩大,但是,在国际范围内的比较中,德国生物技术产业落后于美国和英国,居世界第三位。在2000年的比较中,美国生物技术企业的雇员数量是德国的3倍,英国是德国的2倍多;在企业销售业绩方面,美国是德国的6倍,英国是德国的3倍多。在美国,24%的生物技术公司为上市公司,英国为17%,德国仅为5%。在生物技…  相似文献   

9.
中国生物技术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物技术产业是20年来最高速成长的产业之一,也是当今世界各国争夺的高技术产业高地。本文论述了中国生物技术产业发展的现状与国际趋势,分析了我国生物技术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健全和完善管理体制、建立行业组织管理机构,进行战略布局调整、形成产业聚集区,加大政府投资力度、建立国家生物技术产业重大项目孵化器,大力发展生物技术产业中介组织、协调生物技术企业发展进程等快速发展我国生物技术产业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作为产业转型升级先行先试、探索经验的先进区域,承担着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示范引领重任,如何有效实现产业转型升级是新发展阶段亟待解决的难题,探析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产业转型升级的影响因素、识别有效的组态路径是有待回答的重要问题。以21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产业数据为研究样本,运用fsQCA方法探究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的条件组态和多元路径。结果表明,高研发创新投入和高创新效率是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的核心条件,其中研发创新投入是基础,创新效率是关键;存在两种影响因素条件组态可以产生高产业转型升级路径,即研发创新投入—效率协同型和研发创新投入—效率—创新驱动能力支撑型;非高产业转型升级路径有4条,均存在创新效率条件要素缺失。最后,从发挥政策引导作用、加强创新要素协同、明确园区产业定位等方面提出推动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产业转型升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聚焦生态文明型的高技术产业绿色技术创新,基于2006—2017年省级面板数据,采用Super-SBM模型测度环境约束下的中国高技术产业绿色技术创新。利用系统GMM模型对影响高技术产业创新的动因进行实证检验,并构建VAR模型探索其长期效果。结果表明:高技术产业绿色技术创新具有自身“累积”效应;国际研发对高技术产业绿色技术创新具有促进作用,但高强度环境规制对其有“成本挤出”效应;在短期,内部研发尚未促进高技术产业绿色技术创新,但环境规制带来的“财税激励”能够推动绿色技术创新;仅高环境规制地区内外部研发能够产生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12.
在新经济增长理论框架的基础上,聚焦高技术产业绿色技术进步,基于2006—2018年中国(内地)省级面板数据,采用Super-SBM模型测度环境约束下中国高技术产业绿色技术进步,分解出纯技术效应部分和规模效应部分。基于空间杜宾模型进行实证检验,并构建VAR(向量自回归)模型探索其长期效果。结果表明:目前,我国高技术产业绿色技术进步主要由纯技术效应贡献;FDI资金和物力流入均通过提升规模效应促进本地高技术产业绿色技术进步,而在邻地则通过提升纯技术效应实现这一过程;FDI技术流入主要通过提高纯技术效应推动绿色技术进步;高质量人力资本和严格的环境规制均在本地显著促进高技术产业绿色技术进步,在邻地则无此效应。贸易开放本身能够显著促进本地高技术绿色技术进步,但与FDI资金和物力流入交互影响均抑制本地绿色技术进步,而与FDI技术流入交互作用在本地和邻地均对绿色技术进步具有显著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在新经济增长理论框架的基础上,聚焦高技术产业绿色技术进步,基于2006—2018年中国(内地)省级面板数据,采用Super-SBM模型测度环境约束下中国高技术产业绿色技术进步,分解出纯技术效应部分和规模效应部分。基于空间杜宾模型进行实证检验,并构建VAR(向量自回归)模型探索其长期效果。结果表明:目前,我国高技术产业绿色技术进步主要由纯技术效应贡献;FDI资金和物力流入均通过提升规模效应促进本地高技术产业绿色技术进步,而在邻地则通过提升纯技术效应实现这一过程;FDI技术流入主要通过提高纯技术效应推动绿色技术进步;高质量人力资本和严格的环境规制均在本地显著促进高技术产业绿色技术进步,在邻地则无此效应。贸易开放本身能够显著促进本地高技术绿色技术进步,但与FDI资金和物力流入交互影响均抑制本地绿色技术进步,而与FDI技术流入交互作用在本地和邻地均对绿色技术进步具有显著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张思  何郁冰  周子琰 《技术经济》2023,42(11):47-61
技术多元化是高技术产业持续创新的重要前提和基础,探讨其中的作用机理具有重要价值。在回顾相关理论的基础上,提出高技术产业技术多元化对持续创新的影响效应、外部技术获取与改造和技术多元化模式调节效应的基本假设,并利用中国高技术产业1998—2020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①高技术产业技术多元化对持续创新(技术和产品)的促进作用具有门槛效应,存在“最优区间”;②外部技术获取与改造正向调节高技术产业技术多元化和持续创新的关系;③基于技术间知识关联和核心技术能力两个维度,可将高技术产业技术多元化划分为高关联-强核心、低关联-强核心、低关联-弱核心和高关联-弱核心四种模式;④不同模式的技术多元化对高技术产业持续创新的促进效应存在差异性,“高关联-强核心”型技术多元化更有利于技术持续创新提升,“低关联-强核心”型技术多元化则更有利于产品持续创新提升,“低关联-弱核心”型技术多元化对持续创新的促进效应最弱。  相似文献   

15.
成(都)绵(阳)德(阳)高新技术产业带发展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罗怀良 《经济地理》2004,24(1):31-34
构建成(都)绵(阳)德(阳)高新技术产业带对四川和西部地区知识经济的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实施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均具有重要意义。在分析成(都)绵(阳)德(阳)高新技术产业带发展条件的基础上,探讨了成(都)绵(阳)德(阳)高新技术产业带发展的战略。并针对该带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措施:①进一步完善高新技术开发区的建设,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②充分发挥区域优势,建立具有特色的高新技术产业群;③发展风险投资,拓宽投资渠道;④将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与传统产业改造结合起来,促进区域经济全面发展;⑤强化政府的导向作用,加强宏观调控。  相似文献   

16.
我国中部地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创新绩效评价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刘军  姚佐文 《技术经济》2009,28(3):1-4,9
对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创新绩效进行评价,有助于发现和解决高新区创新体系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创新体系的运行效率。本文根据高新区的创新过程和特点,选取了高新区创新绩效的评价指标,并运用C2R模型对我国中部地区9个国家级高新区的创新绩效进行了评价。结果发现:部分中部地区国家级高新区的创新投入不足、资源配置效率偏低。为了促进这些高新区的发展,必须加强政策、金融、中介、技术和信息服务体系的建设,形成一个创新的网络体系。  相似文献   

17.
文化产业对旅游业产生渗透、拓展与深化的作用,促进传统旅游业向知识密集型产业和高技术服务业方向转型;旅游业则对文化产业产生支撑、引导、强化的作用,延长文化产业的价值链和文化产品的生命周期。两者通过技术、产品、组织和市场融合实现产业融合。当前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尚停留在自发结合的初级阶段,存在资源依赖型特征明显、创新能力严重不足和体制机制障碍等问题,需要推进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向更高层面深度融合。  相似文献   

18.
研究高技术产业、传统产业与区域经济创新系统间的耦合作用机理是求解区域产业协调发展的基础。基于系统论视角,首先,构建三系统间耦合关系动态理论模型,分析该模型内涵、特点、运行内在动力及发展周期。同时,引入负熵流分别在封闭系统环境和开放系统环境下建立三系统间耦合系统模型;其次,运用主成分分析法筛选并建立三系统耦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系统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模型,以陕西省为例实证测算高技术产业、传统产业与区域经济之间的耦合作用;最后,利用BP人工神经网络动态适应性对耦合系统动态影响因子进行实证分析,找出对高技术产业、传统产业与区域经济耦合系统具有重要影响的因素。  相似文献   

19.
张振刚  胡琪玲 《技术经济》2012,31(8):26-32,95
将行业对外资开放程度、内外资企业间技术差距和本地企业的技术吸收能力纳入研究框架,利用1995—2010年我国13个高技术产业子行业的数据,建立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实证分析了外资研发的技术溢出与本地企业的创新能力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外资研发的技术溢出对本地企业的创新能力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但与本地企业的自主创新投入相比,其影响相对较小;较高的外资开放度和较大的技术差距都会对外资研发的技术溢出产生不利影响,但外资研发的技术溢出是否存在主要取决于本地企业的吸收能力。  相似文献   

20.
运用SPSS软件,对我国高技术产业在技术研发阶段和技术成果转化阶段的技术创新能力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发现,两阶段高技术产业创新能力高低趋势基本一致。其中,通信设备制造业在两阶段技术创新能力均最高,而办公设备制造业、雷达及配套设备制造业、航天器制造业在两阶段的技术创新能力均最低。提高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在技术研发阶段应加大创新投入,提高产业创新产出,从而保证技术成果转化阶段研发成果供给。另外,还应加强技术成果转化阶段的经费投入和创新环境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