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投资者到欧洲市场进行投资的趋势已经不可阻挡,作为欧洲的中心国家,波兰政府对中国投资者持积极态度。”日前在厦门举行的第15届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上,波兰信息与外国投资局(PAlilZ)驻华总代表尤德良如此表示。  相似文献   

2.
由中国政府组织、中国企业自愿参与的贸易和投资促进团启程赴欧,访问德国、瑞士、西班牙、英国四国。根据中国与欧洲有关国家先前签署的38项协议,此次中方将采购总额达150多亿元人民币的技术和设备,其中也包括欧洲国家关心的重点商品和服务。  相似文献   

3.
“匈牙利处于欧洲的中心,拥有素质较高的劳动力和较好的投资环境。特别是加入欧盟以来,匈牙利经济进一步发展,与其他欧洲国家经济的联系更加紧密,这将为包括中国在内的外国企业进入有5亿人口的欧盟大市场创造更加便利的条件。匈牙利政府欢迎中国企业到匈牙利投资,把匈牙利作为在中东欧地区开展经贸活动的重要基地。”  相似文献   

4.
11天、4个国家、7个城市、约2万公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今年首次出访欧洲的行程密集且充实。作为彼此最大的贸易伙伴,经贸投资无疑是此次习近平出访欧洲的主旋律。  相似文献   

5.
在德国投资建厂可以使业务辐射整个欧洲及周边其他国家,德国是通往欧洲所有市场的迅速和便捷的通道 中国在2013年已经是德国第五大出口目的国和第二大进口来源国,而自欧盟诞生以来,德国一直是中国在欧盟的最大贸易伙伴。得天独厚的环境优势,使得德国成为中国企业开拓欧洲市场的首选国家。  相似文献   

6.
国家风险视角下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地区分布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四分之三流入我国香港地区、开曼群岛和英属维尔京群岛,进而使得上述三个地区所在的亚洲和拉丁美洲成为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最集中的区域。然而,由于我国香港地区、开曼群岛和英属维尔京群岛国际避税港的地位,使得在这些地区直接投资的国家风险可以忽略不计。因此,国家风险视角下,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最集中区域应为亚洲、非洲和欧洲。  相似文献   

7.
《国际市场》2003,(11):32-32
迄今为止,英国公司在中国的投资超过其他任何国家,在过去几年中,中国投资英国的公司数目也开始增多。其中之一是方正集团(Founder Group)。今年7月,中国最大的PC制造商宣布,他们将在英国,但不是英格兰,而是在北部边远的苏格兰城市格拉斯哥创建新的欧洲营销总部。制定这一非常举措的原因是,苏格兰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相似文献   

8.
《现代商业》2005,(9):8-8
近日,欧洲自由贸易联盟(EFTA)又传出准备和中国开始就建立自由贸易区进行协商的声音,而其背景正是双边贸易和投资的新热潮。欧洲自由贸易联盟包括瑞士、挪威、冰岛、列支敦士登四个国家,都是非欧盟国家。按经济总量计算,EFTA是当前全球第10大经济体。EFTA按照其联盟协定所制定的目标,正积极发展与广大的非欧盟国家间(常指第三国)的贸易关系。  相似文献   

9.
双边投资协定(BITs)是调节与规范跨国资本流动的国际制度,在保护外商投资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探究中国双边投资协定的演进逻辑有利于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中国双边投资协定的发展分为谨慎探索、趋向自由与平衡发展三个阶段,主要特征表现为:签订时间较早,内容相对陈旧;缔约国集中在欧洲和亚洲,地区差异性明显;协议异质性显著。文章在计算中国主要双边投资协定质量指数的基础上归纳了中国双边投资协定质量特征,进一步提出了高质量推动中国双边投资协定发展的建议,包括:签订高标准的双边投资协定,为企业海外投资保驾护航;提高双边投资协定内容的灵活性,面向不同国家制定差异化策略;推动企业积极利用双边投资协定,提高风险防范能力;推进高质量双边投资协定签署与生效,促进商签更多高标准自由贸易协定。  相似文献   

10.
2008年之前,中国在欧洲的投资额平均每年不足10亿美元。经济危机之后,中国投资源源不断地流入欧洲,2012年达到126亿美元。债务危机导致欧洲企业急需资金,催生了众多投资机会,是中国对欧洲投资激增的重要原因之一。几年过去了,中国投资者更加理性和老练,他们已经不再热衷于"抄底"全接管的投资方式,获得先进技术和品牌,进而拓展欧洲市场,才是真正的投资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11.
声纳     
《中国海关》2010,(12):2-2
我们中国要想成为强国,非得是"三高",即物价高、人价高、钱价高。——专家刘福垣在"2010亚洲经济合作论坛"上说。他的话引起了不小的争议。中国对欧洲的投资策略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我不认为他们的投资是特洛伊木马式的阴谋。——希腊分管投资的部长潘布克斯表示,少数人对中国投资欧洲仍然存在戒备之心,但大部分国家正在张开双臂欢迎中国。  相似文献   

12.
尽管不少国家因欧债危机深陷泥潭,但作为欧元区最大的经济体,德国不仅“独善其身”,还扮演了带领欧元区国家走出困境的领导者和救援者。凭借其强大的基础设施、领先的研发优势以及相对稳健的货币和金融体系,德国依然是最受中国企业欢迎的投资沃土,德国被中国企业视为是通向欧洲市场的快车道。  相似文献   

13.
排行榜     
中国吸收外资首次排名全球首位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6月20日发表的研究报告显示,中国在2002年首次成为吸引国际投资最多的国家,超过美国、英国和其他欧洲国家。 经合组织每年对跨境投资进行统计,包括跨国并购和境外设厂等。经合组织称:2002年,大约有527亿美元  相似文献   

14.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ODI)的规模和结构不断优化,现选择长期以来与中国有着良好经贸关系往来的主要欧洲国家为研究对象,分析中国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在该区域的发展现状、行业及地区分布、投资结构及影响因素等,为中国企业走出去的目的地选择、投资领域以及经营范围等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5.
德国“东方快车”驶来亚洲尹发跃德国在亚洲投资曾一度处于领先地位.例如,西门子公司早在19世纪70年代就在中国销售过电器设备.但是,近几十年来,德国趋向于固守欧洲,欧洲对德国的投资和出口产品需求旺盛.1989年以后,德国公司投资集中于德国东部和那些刚开...  相似文献   

16.
傅格礼     
在高科技领域,欧盟是中国投资者唯一的选择。21CBR:香港富豪李嘉诚大举投资欧洲,正是抄底欧洲的好时机吗?傅格礼:欧洲的中小企业和房地产预计有良好的收益,尤其中小企业价格非常低,值得投资;但欧洲公共事业型资产收购价格昂贵,而且这螳项目往欧盟南部一些闰家有较大风险。总体来说,我认为欧盟代表着极大的购买机会,但市值大的公司不推荐。  相似文献   

17.
欧债危机"战火"纷飞,欧洲经济复苏的大旗仍未树起。尽管如此,进出口经理人杂志2012年外贸企业生存现状调查显示,企业仍然对出口欧洲前景保持乐观,在下一年计划开拓的市场中,欧洲排名第一位。值得关注的是,得益于中东欧国家经济发展迅速,中国企业出口和投资由西欧向中东欧扩展的趋势开始显现。自4月份中国—中东欧经贸论坛举办以来,中东欧国家频频向中国企业抛来橄榄枝,而中国企业  相似文献   

18.
习江月 《中国市场》2022,(34):5-7+10
文章梳理了中国对欧洲国家OFDI的决定因素,通过对2003—2020年相关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并结合经济学原理以现实情况得出相关政策建议:中国应深化对欧洲各国在数字经济、可再生能源等新兴领域的直接投资,与欧洲各国协同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并及时调整欧洲投资策略,规避制度风险,进而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新格局。  相似文献   

19.
2020年年末,中国和欧盟完成了《中欧全面投资协定》的谈判进程,但投资者与国家争端解决(ISDS)机制还有待后续谈判。欧盟的ISDS机制立场已经十分清晰,即以具有公法化属性的常设性、两审制的投资法庭机制替代传统的国际投资仲裁,旨在保障欧盟及其成员国的规制权与推动ISDS机制的欧洲化改造,最终提升欧盟在国际投资治理领域的话语权。有别于欧盟,中国在ISDS机制上的基本立场应更加侧重于对本国投资者在欧盟投资利益的保护,因此在ISDS机制的具体设计上不宜照搬欧盟的投资法庭机制,一方面应对其部分组成事项进行优化,另一方面也应适当保留国际投资仲裁的部分要素。  相似文献   

20.
“东欧制造”日益成为国际产业界关注的一个热点:而“到东欧去”也正在成为急于实施国际化战略的中国企业逐渐响亮的一句口号。位于欧洲正中心的捷克共和国是中东欧地区经济增长最为迅速的国家之一。依靠其深厚的制造业传统和高技术水平的劳动力,1993年到2003年间捷克共吸引FD1346亿欧元,2000年起人均吸引外商投资额更是排在中东欧国家首位。有意思的是,捷克目前是中国台湾企业在欧洲投资最为密集的地区;而中国大陆企业虽然在匈牙利、波兰、罗马尼亚等国已设立了不少据点,但踏足捷克这“欧洲心脏”的却寥寥可数。本刊制作完成“东欧制连对手还是机会”专题报道(见2005年2月号)后,捷克工业和贸易部长Milan Urhan率领一个大型的企业家代表团访问了中国,Urhan部长在上海接受了本刊记者的独家专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