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浅论我国网络银行存在的风险与监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秦 《华商》2008,(8):80-81
自1995年世界上第一家网络银行——安全第一网上银行在美国诞生以后,迅速地在世界范围内扩展,我国也在1996年出现了第一家网络银行业务提供银行——招商银行。网络银行以其巨大的优势,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发展,并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极大地影响、冲击着传统的银行业甚至整个金融业。经过这十几年的发展,我国网络银行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在未来的若干年我国网络银行必将有更大的发展。本文通过对我国网络银行的风险进行分析,提出了对我国网络银行的监管建议。  相似文献   

2.
王小翠 《商业时代》2004,(23):54-54,58
本文主要针对目前在国际金融一体化、我国加入WTO的新形势下,银行业的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和盈利水平,那么开创创新业务是各银行的必然选择,其中创新业务——网络银行将成为各银行发展的焦点,因网络银行与传统银行相比有不可比拟的优势,因此网络银行将成为未来银行业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在发展普惠金融的大背景下,近几年我国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民间资本大量进入银行业。2014年3月,我国的民营银行试点终于破冰,共有五家民营银行获批筹建,其中就包括两家国内新兴的纯网络银行——深圳前海微众银行与浙江网商银行。由于纯网络银行与传统银行运营模式的不同,其发展面临着更具复杂性与特殊性的风险。如何将这些风险化解,给我国的银行业监管部门提出了挑战。本文通过对纯网络银行风险及相应监管模式的分析,对纯网络银行实施全方位、综合性的监管提出了一些有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陆源  朱邦毅 《商业时代》2005,(23):54-55
网络银行比传统银行具有成本、差异、信息和时空等方面的竞争优势,它代表着银行业的发展方向,是我国加入W T O后中外竞争的滩头阵地。因此,准确把握网络银行的特点及优势,是制定正确有效的竞争策略的前提条件。本文主要对网络银行的知识优势进行阐述说明,并在此基础上尝试提出中国银行业参与网络银行竞争的几点策略。  相似文献   

5.
现阶段国内网络银行的风险特征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强 《商业研究》2003,(18):133-135
网络银行是一种新型的银行产业组织形式,具有独特的优越性,已成为各国银行业共同的战略性选择。从我国国内网络银行的现状出发,着重分析了国内网络银行所面临的信用风险、法律风险、安全风险、技术选择风险、体制风险、认知风险、经营风险和竞争风险等的具体特征及成因,揭示出国内网络银行相对于传统银行而言面临着更大的风险,最后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次对风险控制的具体措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郜中凯 《商》2014,(21):145-145
中国的网络银行起步较晚,但是信息时代,后发优势效应明显。伴随着中国电子商务的发展迅速,网络银行与电商、社交网络的关系密不可分,阿里巴巴的马云曾说过最具未来的两种商业模式,一种是互联网金融,一种是金融互联网。本文的主旨就是结合互联网公司、银行业简要分析网络银行的前景和未来,并提出几点不成熟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网络技术迅猛发展,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很大变化,作为一种刚兴起不久的金融服务模式,网络银行以其方便、快捷、低成本等特点迅速赢得人们的青睐。随着网络银行的发展,一系列的问题也逐渐涌现出来,我国网络银行的技术落后、操作者操作不规范等原因都可能带来一定的损失。因此,我国政府需要完善网络银行系统,不断升级和填补漏洞,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条文,以保证网络银行业务的平稳运行。从未来的发展趋势看,我国传统银行若想更好地发展,就必须和网络银行实现紧密融合,同时加大监管力度,使网络银行与传统银行互相促进、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8.
网络银行对传统银行的冲击和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芬 《商业研究》2004,(11):75-78
“网络银行”(net—Bank),是指金融机构利用Internet网络技术,在Internet上开设的银行。它最早起源于美国,其后迅速蔓延到Internet所覆盖的各个国家。在我国,网络银行正伴随着网络业的迅速崛起而发展。1998年3月中国第一笔Internet网上电子交易成功。网络银行在给银行业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的同时,也对传统货币理论和传统银行经营方式、管理理念带来一定的冲击。另外,由于广泛运用了现代电子、信息技术,与银行传统的和创新的业务深入交融,网络银行业的出现不可避免地影响着我国银行业的监管。  相似文献   

9.
中外网络银行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俊洁 《商业研究》2003,(21):91-92
作为信息时代的金融高科技产物,网络银行带给传统银行业的将是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比较中外网络银行的现状,学习发达国家在发展网络银行方面的先进经验,制定出相应的战略和发展思路,这无疑将会对我国早日缩小与他们的差距,迎接金融业开放的巨大挑战具有重要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随着因特网技术的高速发展,银行业也发生着深刻的变化,网络银行以其快捷、创新和超越时空等优势和特点给银行和客户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随着我国加入WTO,银行领域将全面对外开放,国内网络银行的发展却很落后,有关的研究也少,大部分只是就其中的几个问题进行了研究,本文在全面分析网络银行各方面情况的基础上,对我国网络银行的发展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网络银行、电子银行的发展势头迅猛,它的出现给了传统银行发展极大的冲击,使得传统银行的规章制度不得不发生变迁。网络银行同时也对金融业的制度和体系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给银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研究课题。本文通过对我国银行网络系统监管现状及网络银行面临的风险的分析,对网络银行安全建设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2.
网络银行作为网络经济时代的新生事物,是电子商务发展的必然需要。网络银行的全球化服务,金融市场的全球性开放,使银行业的竞争不再是传统的同行竞争、国内竞争、服务质量和价格竞争,而成为金融业与非金融业、国内与国外、网络银行与传统银行等多元化竞争。  相似文献   

13.
赵清东 《商》2015,(1):174
网络银行作为新颖的银行经营模式,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发展到了移动金融的形态,便捷的使用体验和难以想象的发展空间,使网络银行日益受到金融机构和社会各界的重视。伴随着数字化、信息化和网络化的发展高潮,网络银行不断地高速发展,功能也逐渐改善,业务量也不断提高。随着我国银行业的全面对外开放,我国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在加快网上银行建设的步伐,网络低廉的成本和便捷的服务也受到人们的重视。但是,网络银行发展的安全、业务等问题也有很多。本文主要介绍了网络银行的发展现状及面临的问题和需要解决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在日前结束的第五届电子商务大会上,有一个热门话题,即电子商务如何在银行业应用?对于这个问题,参展的来自金融领域内的传统银行如建设银行、招商银行、北京市商业银行皆已达成共识:网络银行已经成为现代银行业发展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5.
刘峰 《北方经贸》2002,(11):73-74
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导致了金融服务业的网络业务的出现。尽管网络银行只是在近十年才出现的新生事物 ,但却以其独特的特点和优势给银行和客户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利 ,同时也给传统银行业提出了巨大的挑战。作者从经营环境、经营理念、经营模式及运行机制等方面的改变 ,论述了网络银行对传统银行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我国网络银行的发展及对策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网络银行诞生以来,凭借其实时、方便、快捷、多功能的服务,已成为银行业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主要剖析我国目前网络银行发展的现状,并针对我国网络银行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我国银行业的飞速发展,网络银行逐渐显现其相对普通银行无法比拟的优势,但伴随网络银行的发展,也应运而生了大量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本文详述了网络银行的特点,阐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庞然 《商业研究》2002,(10):41-42
20世纪 90年代末 ,电脑和互联网技术的日新月异 ,进一步推动了银行业的发展。银行业走向了新的领域———网络 ,也就自然而然的形成了银行在互联网上的新业务———网络银行业务。由于网络银行借助高科技的信息技术 ,跨越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 ,具有低成本、高效益的特点 ,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是现代银行发展的必然方向。发展我国网络银行 ,必须充分加强软硬件系统建设和内部经营管理 ,提供特色的金融服务 ,创建金融品牌  相似文献   

19.
柳亮 《现代商贸工业》2011,23(21):107-108
随着经济及信息化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银行势必成为银行业发展的趋势。由于我国网络银行起步较晚,在营销策略上还存在很多问题,因此,在研究网络银行基本理论的基础上,探讨了我国网络银行营销策略的现状及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20.
随着国际互联网(Internet)的广泛应用和日益完善,一种新兴的商业运作模式──电子商务孕育而生并以惊人的速度发展。电子商务的发展,推动了网络银行的诞生,并对网络银行的发展提出法律对策,也给银行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