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熟人社会:村庄社会资本水平及其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熟人社会在近年来乡村研究领域被广泛用以概括村庄面貌和特征。本研究借鉴社区社会资本理论与方法,基于2016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数据,从信任互助、和谐程度、村庄归属、人情往来与组织网络5个维度,构建指标体系对样本中198个村庄熟人社会的特征进行实证分析。分析结果显示:频繁的人情往来是当前村庄熟人社会的显著标志,而组织网络是衡量现代型村庄社会资本的关键指标。大多数村庄属于以人情为主要联结、社会资本总量偏低的过渡型熟人社会。样本村庄的社会资本在信任互助、人情往来以及村庄归属等维度显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这种差异和分化可以从村庄非农化、人口规模与劳动力流动等因素得到解释。  相似文献   

2.
内源式发展强调发展过程由本地控制,发展选择由本地决定,发展收益保留在本地。乡村内源式发展离不开本地化的社会动员。然而,已有研究多聚焦于村庄内源式发展中的动力来源或动员机制,忽视了村庄内源式发展的具体场景,即嵌入乡村发展的熟人社会基础。本文采用单案例嵌入性分析方法,从陕西省袁家村的发展实际出发,探究熟人社会在村庄动员中的背景因素及其动员机制。研究发现,乡村熟人社会所蕴含的三大特征——熟人关系网、人情机制和面子观,具有增进信息对称、充当资源传输网络、鼓励先富带后富、维护村庄共识的作用,进而可助力资源动员、成员动员和观念动员,推动村庄内源式发展的实现。  相似文献   

3.
《农民科技培训》2008,(12):41-41
如果说世界奇景之一的吴哥奇迹滋润了柬埔寨人的心灵文化,那么作为东南亚第一大淡水湖的洞里萨湖,便是孕育柬埔寨人的“衣食父母”。在洞里萨湖一带,有许多傍湖而居的水上人家,他们的生活也随着这里的湖水“浮动”着。  相似文献   

4.
最近两个话题特别人引人关注,那就是“大部制”与“大村庄制”。“大村庄制”就是在广大农村推动村庄合并。一些专家表示,村庄合并是继前一时期部分省区实行乡镇合并之后推出的又一重大改革。  相似文献   

5.
当前农村居住环境"脏、乱、差"等问题比较突出.其主要原因是缺少村庄规划.农村"村庄集并"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对策,它有利于村容的整洁,有利于节约土地资源等.结合农村自身的特点,合理规划,推进"村庄集并"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村庄成员权与农地承包权的初始契合随村庄成员数量和农地政策变动而错位.两权错位中村庄成员分化,导致集体权属虚化、治理资源匮乏、社区认同消解、道义观念分化等共同体瓦解的社会后果.在稳定农地承包权基础上,现行农地制度需要服务于新农村建设的村庄生活共同体的再造.  相似文献   

7.
重新审视当前学术界关于"熟人社会"的研究,发现有两种基本的研究路径,分别是"熟人社会"问题取向的研究和以"熟人社会论"作为研究视角的研究;前者将"熟人社会"作为一种具体的、有形的社会初级群体的联结方式,后者将"熟人社会"视为一种抽象的理论视角借以理解其它社会现象。当前,对"熟人社会"的争鸣需要一种真正有深度的理解而不是描述,应该认识到其存在的三种范畴,即实体上的与意义上的,关系上的与结构上的,以及理想上的与现实上的。无论过去抑或现在,"乡土中国"只是中国社会内核的重要面向之一,当代中国农村研究不仅要超越单向、固化认识的模式,还需要对既有研究的不足进行再检视,以全局和历史性的视野重新解构转型乡土经验。  相似文献   

8.
“2009年,我们村的石材市场已有150多台大理石锯,每台锯能安置5人就业,上交利税1万多元。市场为村集体增加50多万元经营收入,解决了集体无钱办事的问题。”山东省平邑县平邑镇民居村支部书记刘怀勤深有感触地说。2009年以来,平邑县农村实施的“经营村庄”战略,积极探索以市场经营的理念和手段运作村庄经济,80%以上的村都有增收项目,“经营村庄”已成为强村富民的有效形式。  相似文献   

9.
路边是乔木、雪松,河边有香樟、红叶,农户庭院里还种着各类果树……这样的场景,不是只有在森林公园里才看得到,在杭州市萧山区有不少建在森林里的村庄,村民们正享受着前所未有的“绿色福利”。  相似文献   

10.
刘超 《农村经济》2022,(5):98-106
人口老龄化和村庄空心化带来了传统家庭养老模式的衰落,乡村自组织养老模式是解决中国农村养老问题的重要模式。以湖北省G乡老年人协会为例,“老协”作为老年人自组织的一种方式,为老人提供生产互助、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等方面的服务。自组织有效整合力了老年人力资源,发挥老年人自身作用,满足老年人多样化的服务需求,构建了属于老年人自己的公共文化空间。村庄熟人社会为乡村自组织养老模式提供了存在与发展的社会基础。自组织养老模式通过熟人社会内社会互助、道义支撑和自在性空间重建了村庄内部的养老规则,将老年人组织起来,让“老人不老”。面对乡村社会转型带来的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困境,通过发掘基层自组织的组织动员能力,立足村庄社会构建低成本、高福利的自组织养老模式,是回应当前老龄化形势下农村养老服务需求的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1.
宽广平坦的村道两边,密密匝匝的红叶石楠形成了天然的“绿篱”;杜鹃、金叶女贞等树种拼成的色块,簇拥在根深叶茂的古樟树下;清澈满盈的水塘边,垂柳婆娑,水影依稀。这是近日笔者随同江山市林业局种苗站工作人员,在该市上余镇大溪滩村看到的新气象。  相似文献   

12.
东部地区农村民营经济发达,农民阶层分化具有"村庄里的分化"、"高度分化"、"富人在村"和"上层农民规模大"等特点。与城市陌生人社会的分化不同,农民分化首先是"村庄里的分化",村庄熟人社会具有信息对称、互动在场和价值贡献三大特征,它们影响着农民对自身阶层的认知与定位。"高度分化"是对东部农村阶层分化本质属性的概括,说明下层农民与上层农民差距甚大。"富人在村"意味着上层农民要参与村庄的社会性竞争和公共资源分配。而"上层农民规模较大"则使得上层农民在村庄中能够产生规模效应,他们的价值标准上升为村庄的价值标准。这样,下层农民在与上层农民的价值比较中达不到上层农民引领的价值标准,由此产生生存性压力和对上层农民的怨恨情绪。上层农民则利用自身的经济优势竞选担任村干部,并总体性占有村庄优质资源,构成对下层农民的排斥和剥夺。东部地区农村出现阶层固化的迹象。  相似文献   

13.
奉贤区金汇镇2007年开始引入社会资金,对沿港村105户农户住宅实施"建新拆旧",从而实现"旧宅归并建设新宅,改善农民住宅条件,增加农民固定资产,提高农民经济收入,改善农民生活质量,增加土地利用指标"的工作目标.  相似文献   

14.
农地制度是中国乡村治理的重要线索,宅基地“三权分置”革新了宅基地的利用方式和利用效率,同时再造了乡村主体。所有权的具体明晰凝聚了村民的主体意识,资格权的期权逻辑重塑了乡村的内源主体,使用权的限制放松吸引来村庄的外源精英。乡村主体再造作为宅基地“三权分置”与村庄治理的中介,将宅基地“三权分置”的作用力向村庄治理传递,新主体从关系嵌入、要素嵌入、权力嵌入三个维度参与村庄治理。基于其作用机制,探索出“搭建多元主体治理框架、推进治理工具契约化、推进治理知识现代化、谨防‘资本—权力’共谋博弈”的四条村庄治理现代化提升路径。  相似文献   

15.
一座“白菊花尖”,竹浪翻涌,云海苍茫,泉水叮咚。或漫步于竹林,或憩息于林荫,或夜宿于民居,处处清新宜人,宛如置身于静谧的世外桃源。  相似文献   

16.
伴随基层民主政治的不断发展,民主选举已成为村民行使民主权利、参与村庄治理的重要途径。然而,受乡村利益关系及文化因素的影响,不少地方的村庄选举中出现了村干部共谋行为。本文以山东省S村换届选举为例,对村干部选举共谋事件中的宗族关系、权力制衡与乡镇政府行为做了分析。研究发现,村干部选举共谋行为对村庄民主发展和村庄治理产生了不良影响,包括堵塞年轻精英进入村庄治理的渠道,削弱自治组织的治理权威,恶化村庄治理的整体环境。村干部选举共谋行为的产生是传统与现代、正式和非正式规则交互作用的结果,其对内表现出高度的复杂性,对外则具有相当的排斥性,虽产生于选举过程,却作用于村庄治理的长期实践,必须加以重视。从根本上说,遏制村干部选举共谋行为需要从内外两方面着手:一是要增强乡村社会自身的制衡能力,发展壮大村民自组织,以有组织的村民群体牵制少数几个村干部的联合行动;二是要增强外部权威的依法监督和干预,提高违法成本。  相似文献   

17.
一座"白菊花尖",竹浪翻涌,云海苍茫,泉水叮咚。或漫步于竹林,或憩息于林荫,或夜宿于民居,处处清新宜人,宛如置身于静谧的世外桃源。一条"金源十八湾",入门头道湾,山似屏风一道门,紧锁水口聚真龙。或行走在岸边,或嬉戏在水中,娃娃鱼、猕猴、白鹭随处可见,让人真切体会"言入  相似文献   

18.
以社会公正为视阈,当前我国城市化建设中的土地征收,实施以"保障"为基点的"社会补偿"政策,既不能合理分配土地增值资源,实现社会资源"分配的正义",又不能切实保障被征收土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达到社会资源"持有的正义"。因此,我国土地征收社会公正化,应在社会主义社会公正观指导下,实施以"保护"为基点的"社会赔偿"政策,使得城市化建设中的土地征收既"化地"又"化人"。社会赔偿区别于国家赔偿、民事赔偿,是基于社会发展需要而对承担社会发展代价一方给予的符合社会公正的赔偿。  相似文献   

19.
姚兆余 《中国农史》2022,(5):103-111
在传统农业社会,封建政府在“养庶人之老”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通过“不时存问”、赐授王杖、举行“乡饮酒礼”、赐爵授官、赏赐物品、减免赋役、量刑从轻、集中供养等措施,为庶民老人提供经济供养、生活照料和精神关爱等养老服务。历代封建政府之所以重视“养庶人之老”,与传统农业社会的生产方式和社会思想文化有着内在的关联。小农经济的基础性和脆弱性,决定了封建政府必须担负“养庶民之老”的责任;以“民本”思想和孝道文化为核心的社会文化,则强化了封建政府“养庶民之老”的担当和行动。  相似文献   

20.
随着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构建,村庄规划工作中“多规不协调”和“不实用”等问题逐步显现,各地的村庄规划编制工作也处于突破提升的关键期。文章通过梳理乡村振兴背景下村庄规划编制的理论研究和实践进展,结合江西省推进“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的实践经验,总结江西省以“五分法”工作路径务实推进村庄规划编制工作、规划传导上“多规合一”、成果上体现“实用性”等主要做法,分析村庄规划编制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技术创新思路:(1)不断完善技术标准体系;(2)构建管控依据全覆盖的规划体系;(3)从全域统筹构建保护发展并重的方案逻辑;(4)探索完善规划实施弹性;(5)探索多种技术方法保障规划落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