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不断深化农村税费改革,增强农业发展后劲 1.深化农村税费改革,确保农民减负增收。近几年来,由于农村税费改革的全面推行,大大减轻了农民负担,加之国家对农业税全部免征,实现了农民税费“零负担”的目标。各地应认真落实国家粮食补贴等惠农政策,最大限度地减轻农民负担,使农民真正得到实惠,收入持续增加。  相似文献   

2.
湖口县位于江西省北端,长江与鄱阳湖交汇处,既有典型的丘陵地貌、又是滨湖地区。全县农村人口26万,是一个传统农业县。 前几年,尽管下大力气整治面对农村、农民的乱收费、乱摊派、乱集资,但农民负担仍然居高不下,有的村组人均负担达300元之多,农民群众抱怨大。2002年全县全面进行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以来,县委、县政府坚决执行“减负、规范、稳定”方针,精心组  相似文献   

3.
农村税费改革是一个庞大的工程,怎样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村税费改革进程,做好测算工作是农村税费改革的前提。中央明确要求,这次农村税费改革,一要切实减轻农民负担;二要保证乡镇政府和农村基层组织能够正常运转。要达到双方兼顾,必须从以下几方面做好农村税费改革测算工作: 一、合理界定农民负担范围。农民负担包括:一是税收负担(农业税,生产环节农业特产税、屠宰税);二是乡统筹、村提留;三是专门面向农民收取的各种基金、集资等。劳动积累工和义务工折款,收购环节农业特产税不在农民负担之列。 二、认真核准、核实农民负担。农民负担的有关数据来自村组,来自乡镇农业经济管理部门和县市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农村税费改革不断深入,农民负担大幅度减轻,农民的收入明显增加。特别是2004年以来,中央相继实施了“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和2005年全面取消农业税,对重点粮食品种实行最低收购保护价等一系列“惠民”政策的实施,进一步调动了农民种田积极性,农村经济社会呈现出稳定  相似文献   

5.
税费改革的总体指导思想是要进一步规范农村税费制度,理顺农村分配关系,切实减轻农民负担,调动和保护农民生产积极性.  相似文献   

6.
以“减轻、规范、稳定”为目标的税费改革已在全国陆续推展开,各地农民的人均税收负担确实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以安徽省为例,改革前后,全省农民人均负担由原来当99元降到76元,减负幅度31%。农民形象地称其为“一道税,一口清”。但根据现行的税费改革实施方案,由于单位土地面积税负增加,导致农民负担由地少的农户向  相似文献   

7.
党和国家十分重视农民增收工作,推行农村税费改革,采取粮食补贴对农民实行直补等办法.减轻农民负担,调动农民生产的积极性:2004年又出台了1号文件,进一步加大了对农民的扶持力度:在十届人大二次会议上温家宝总理公开承诺5年之内取消农业税。减负和补贴双管齐下,对增加农民收入起  相似文献   

8.
自2007年5月初以来,湖北省巴东县大支坪镇在辖区内各村精选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退休干部、国家干部和农民党员代表共90人组建镇、村、组三级农民负担监测网点.确保群众负担得到有效监督与管理。该镇还抽调专人成立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办公室.落实农民负担工作责任制和工作经费,确保辖区内农民负担得到有效监管.确保农民负担减轻不反弹。  相似文献   

9.
一、成效1.减轻了农民负担。江西省安远县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前(以2001年为对比年度)农民负担总额为2612.8万元,人均负担91.9元。税改后农村税费总额下降为1315.5万元,人均负担45.8元,减负幅度达到49.7%。2.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由于一些特产税税率降低了许多,农民开发荒山,承包果园、发展黄姜、种植西(甜)瓜的积极性大大提高。税改后至今全县新开发果园2.8万亩,新发展黄姜3.4万亩,西(甜)瓜种植面积比上年翻了一番。3.增强了农民的纳税意识。新的税制,让农民从“三乱”收费中解脱出来,以一种税收的新形式将农民应负担作出统一规定,农民纳…  相似文献   

10.
﹁减负﹂还是﹁增负﹂最近,某审计事务所受托,对一些农民反映的经济问题进行审计查证,发现某县减轻农民负担部门为防止村干部加重农民负担,实施了对农民负担的检查工作,但在检查结束后,每村要收取300元的“减负审查费”,此举让人大惑不解。群众反映,“减负”...  相似文献   

11.
实行农村税费改革三年来,安徽省庐江县认真总结税费改革后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综合推进各项配套改革,逐步建立起一整套农村基层组织有效运转体系、农民负担监控管理体系、农村义务教育投入保障体系,在农民负担持续减轻的基础上,着力实现“三个确保”的目标,巩固扩大了农村税费改革成果。税改后,庐江县农民负担水平逐年下降,到2002年,全县农民负担比改革前的1999年共减轻9104万元,减负率达56%,人均减负86元,亩均减负92元。与此同时,改革中也出现了一些难以回避的矛盾和问题,针对税改后乡、村两级可用财力大幅减少的情况,县委、县政府采取三…  相似文献   

12.
农民负担,是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也是基层干部工作中的难点问题.近几年来,各地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减轻农民负担的方针、政策,在控减农民负担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政策规定农民负担的村提留、乡(镇)统筹费(又称合同内负担)基本上没有突破人均收入的5%的界限.但就农民负担的总体而言,减负工作仍然存在薄弱环节,一些地方合同外(5%以外)的负担依然较重.笔者从不同的角度,侧重了解了合同外几方面农民负担情况,觉得“三乱“现象在某些地区某些方面依然存在,减轻农民负担工作依然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13.
一、我国农村税费改革的现状分析 1.县、乡(镇)财政减收幅度大,农民负担出现反弹。费税改革之后,按政策规定,农民明显地减轻了负担。除向国家缴纳农业税和农业特产税、“两税”附加、村内公益事业“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外,不再缴纳乡统筹、村提留等任何行政性收费。这样就直接影响了县、乡、村三级政权组织的收入。以  相似文献   

14.
据调查统计,江苏省响水县近3年减轻农民负担7036万元,人均169元,相当于减掉了1年多的农民负担,农民年年得到了较多的实惠。2000年8月30日响水县农村遭受特大洪灾,县委、县政府对农民负担村提留、乡统筹、农业税、水利工程水费调减30—50%,合计减轻灾年农民负担2200多万元。2001年实行农村税费改革及其配套改革。全县农民负担农业税及附加、一事一议筹资等比改革前合同内负担减少914万元;取消面向农民的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集资等减轻农民合同外负担1207万元;减少以资代劳585万元;村居合并减少114个,精简村组干部4389人,减轻农民负…  相似文献   

15.
今年,本着“从源头上治理‘三乱’行为,切实减轻农民负担,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的目的,在全国范围内大力推进了农村税费改革,可在目前,有些乡镇、村组却利用这次税费改革的契机,变卖基本农田,为自己解决沉重的债务负担等遗留问题,严重地侵害了农民集体的利益,各有关方面要引起高度的重视,采取切实果断的措施,纠正此类违纪行为,并防范其滋生、蔓延。  相似文献   

16.
随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的提出和全面取消农业税决定的实施,如今举国上下到处是一派“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共建和谐社会的欣欣向荣景象.之所以有这样的好形势,主要得益于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贯彻,得益于科学发展观的指导和农村税费改革给农民带来的实惠,调动了各级干部和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具体来说,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从2000年开始的农村税费改革,通过正税、清费、减负直至2006年彻底取消农业税,每年为农民减轻负担1200亿元,扭转了长期以来农民负担过重的局面,从而使全国各地迈出了统筹城乡发展的新步伐.  相似文献   

17.
任剑 《贵州财政会计》2001,(7):10-10,16
省委、省政府发出的“致全省广大农民群众的一封信”和“税费改革通告”,指明了税费改革是落实江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心和保护农民根本利益、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的功在千秋、利在长远的重大战略决策。其目的是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减轻农民负担,规范农村税费制度,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向广大的农民群众做好宣传动员工作,求得广大农民群众的参与和配合,共同完成税费改革工作,保证我们县税费改革工作的顺利进行,真正做到江总书记“三个代表”的落实。  相似文献   

18.
冯满堂 《理财》2001,(12):35-36
一、农村税费改革的成效1.较大幅度减轻了农民负担,有效遏制了农村“三乱”。农村税费改革的根本目的是减轻农民负担,规范农村税费制度。经过一年的改革试点,减负效果明显。2000年,安徽省征收的农业两税及附加比1999年减少了23.6%,加上取消屠宰税和农村教育集资,农民总负担减少了31%,人均负担减少了33.9元。我省西华县农民负担(不含“两工”因素)2000年比1999年减少3042万元,降低24%,人均减负41元,降低24%。2.初步规范了农村分配关系,促进了乡镇财税征管体制改革。通过农村税费改…  相似文献   

19.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农村税费改革是继土地改革和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后,党和国家对农村分配政策的又一次重大调整。通过实践,我市农村税费改革的效果是比较明显的,但也存在一些有待进一步研究和解决的问题。一、税费改革初步成效(一)减轻农民负担。通过改革,全市农民负担总体减负73%,全市直接对农民收取的农村税费总额从税改前的27821万元,下降到7591万元。农民人均负担从108元/人下降到29元/人,亩均负担从116元/亩下降到36元/亩。(二)理顺分配关系。国家、集体、农民之间的分配关系…  相似文献   

20.
一、兴农政策带来的可喜变化 1.农民种田由消极向积极转变。实施"一降两补"之前,由于负担过重,江西省宜春市楠木乡不少农民只愿意种维持温饱的"口粮田",有的甚至不愿意种田,这不仅造成了耕地的抛荒现象,也使耕地的"二轮承包"难以彻底落实。"一降两补"政策使农民的负担明显减轻,种粮的预期收益明显提高,"要田种"成为农民种田积极性高涨的突出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