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第三产业在产业结构中所占的比重不断提高,文化产业作为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经济的贡献也日益突出。洛阳市作为河南省文化竞争力较强的城市,其文化产业的发展对繁荣河南省文化产业具有重要意义。洛阳牡丹在国内外知名度高,相关文化资源丰富,与牡丹相关的文化产品更是种类繁多。但洛阳牡丹文化产业目前仍发展滞后,相关资源优势并未得到充分的开发和利用。  相似文献   

2.
秦皇岛市历史悠久,文化资源丰富,近年来,秦皇岛市政府高度重视文化产业发展,按照"旅游立市,文化强市"的发展战略,扎实推进。文化产业结构逐步完善,但在文化产业结构调整中也存在一些不足,必须采取多种措施,促进文化产业结构的优化,优先发展重点领域,推动文化产业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作为经济欠发达的大兴安岭地区,发展文化产业应该针对文化产业发展总体竞争力弱、新兴文化产业发展滞后、工作机制和市场发育不够顺畅、文化产业人才特别是精英人才缺乏等问题和不足,从四个方面开好局、起好步:一是提高思想认识.加强对文化产业发展的领导。二是拓展文化产业相关领域,实现多元化发展。三是整合文化资源,积极开创文化产业发展新路。四是培养文化产业领军人才和创业团队。  相似文献   

4.
北京文化产业发展影响因素的灰色关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引言 近年来,北京市在大力推动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不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文化产业政策,使文化产业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2003年,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246.1亿元。占全市GDP比重达到6.7%,成为首都经济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2004年,文化产业增加值达328.7亿元,比2003年增加82.6亿元,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综合实力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5.
文化产业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引领作用。近年来,我国文化体制改革取得了显著的进展,文化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文化产业对综合国力的影响和贡献日渐凸显。然而,当前文化产业发展仍旧呈现比较突出的省际非均衡特征。因此,调整文化产业结构和布局,深化公共财政体制改革,促进政府与市场结合,有利于加快转变文化产业发展方式,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先导性、战略性和支柱性产业。  相似文献   

6.
文化产业是为人们提供精神产品的生产和服务的产业。在知识经济时代,文化产业日益成为最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当前,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已把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十五”纲要》明确将发展文化产业列入国民经济发展规划之中。近年来,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水平有了一定提高,但是由于经济结构、国家政策以及经营观念中存在的一些弊端,导致我国的文化产业仍然相对滞后。因此应当适时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营观念,力争培育有竞争力的文化集团企业与文化产业集群。  相似文献   

7.
文化产业的集群发展能更有效地集聚资源,增强文化企业的竞争力并带动区域经济的增长;同时区域经济的良好发展也能为文化产业集聚效应的发挥提供支持与保障。基于物理学"容量耦合"概念的延伸,探讨了文化产业集聚与经济增长的耦合机理。实证表明我国东部地区文化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整体发展良好,两个系统之间的发展较为协调;而中西部地区耦合度低,发展相对滞后。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几点推进文化产业集聚效应与区域经济耦合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文化产业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从中国兴起之后,该产业结合了文化与创意,逐渐成为如今高附加值的朝阳产业,文化产业的发育水平目前在一定程度之上也能作为反映一个国家社会经济整体发展水平的指标,在我国民族文化产业还未成型的时候,日本文化产业的腾飞对中国来说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尤其是对中国民族地区的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一个可供参考的模式.  相似文献   

9.
加快广东省文化产业发展研究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广东文化产业发展现状90年代以来,随着发展观念的不断更新和消费结构的急剧变化,广东文化产业更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势头,在社会经济中的影响显著扩大,在产业结构中的比重不断上升,初步奠定了广东从“经济强省”走向“文化强省”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经济》2006,(6):74-75
山东作为经济大省、文化大省,发展文化产业具有较好的基础。我省历史文化底蕴丰厚,发展文化产业条件得天独厚。近年来,全省文化产业规模迅速扩大,实力不断增强,文化产业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相似文献   

11.
刘广伟 《经济研究导刊》2010,(33):177-180,261
网络文化产业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网络文化产业与信息技术息息相关。由分析两者的概念和内容入手来剖析信息技术对网络文化产业的影响以及网络文化产业对信息技术的反作用,可以较好地明晰两者内在的互动关系,以此更好地发挥信息技术在推动网络文化产业发展、产业升级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日本是世界文化产业第二强国,文化产业产值仅次于制造业,文化产业是日本第二大支柱产业。日本文化产业的发展,经历了一个制度环境不断调整改变的过程。日本文化产业制度创新注重整体上推进立法、战略规划、产业政策与执行措施:一是注重从立法上对文化产业进行保护、管理与促进;二是将文化产业发展纳入国家战略高度制定产业发展规划;三是出台刺激文化产品创作生产的财政投入政策与扶持措施;四是出台具体产业政策并不断改革完善。我国正处于全面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关键时期,日本文化产业制度安排及创新具有重要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3.
云南省作为我国文化资源最丰富的省份之一,有着文化产业发展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虽然目前云南省文化产业的发展已经初具规模,但是由于相关制度的不健全导致其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滞后。从制度的视角对于云南省文化产业的发展指出一些关于制度上的问题,并提出一些相关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4.
李宏源 《经济前沿》2008,(11):47-50
支持和鼓励非公有资本投资文化产业是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繁荣社会主义市场的重要举措。从社会实践的角度看当前阻碍非公有资本投资文化产业的障碍主要有以下四个大类:两个关键环节改革滞后、三大主体的思想认识不足、产业制度壁垒过高、三大基础设施建设落后。本文针对这些障碍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设。  相似文献   

15.
唐旖聃 《经济论坛》2011,(9):108-110
(一)发展文化产业是实施科学发展战略、提升国家软实力的迫切需要。①发展文化产业是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的根本要求;②发展文化产业是转变发展方式的新亮点;③发展文化产业是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提高国民素质、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基本途径;④发展文化产业是提升国家软实力、维护国家战略安全的必由之路。(二)文化产业如何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①文化产业成为支柱产业的四个基本条件;②深化文化体制改革;③提高文化产业的产业化程度和自主创新能力,推动文化产业与科技紧密结合;④迅速提高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能力。  相似文献   

16.
宋艳阳 《经济师》2012,(1):219-220
文化产业作为21世纪全球经济一体化时代的朝阳产业,已成为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文章分析了文化产业竞争力的含义,明确了文化产业竞争力指标选择的原则并构建了包括技术指标、经济指标和社会指标在内的三大类十一个指标的文化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以期为天津市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7.
随着全国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的逐步完成,文化体制改革工作即将在全国全面推开。回顾和总结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改革就是机遇。文化产业将伴随文化体制改革的到来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在历史性的发展机遇面前,如果我们能抓住机遇,不仅河北文化产业能够实现历史性的跨越,而且能够大力提升全省的综合竞争力,为推动全省GDP增长和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18.
日照市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日照市应该加快文化资源开发,把挖掘历史文化资源、打造主题文化品牌作为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鼓励文化产业创新,推动规模化经营,打造文化产业品牌,努力提高文化产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19.
王俊荣 《经济研究导刊》2013,(25):88-88,135
城市文化是城市社会的重要构成要素,城市文化建设,对促进城市经济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提升城市的文化品位,加快现代化进程,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相对于廊坊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廊坊市文化产业的发展相对滞后。廊坊拥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和悠久的历史文化资源,但目前文化产业整体水平还处在初级阶段。如何采取主动的应对措施加快产业发展已经迫在眉睫。面临机遇和挑战,廊坊市可以充分利用区位优势,通过解放思想、政策扶持、学习借鉴其他城市发展的经验、实施人才战略等方面制定策略,提高文化产业的层次和竞争力,把廊坊市文化产业推上一个新台阶。  相似文献   

20.
目前,东北地区已初步建立起门类比较齐全的文化产业体系,但在发展观念、文化产业体制改革、文化产业结构、文化园区建设、产业创新及人才培养方面还存在不足。在国家推动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的背景下,要立足于东北地域特色,树立东北大文化发展观念,继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着力优化文化产业结构,整合文化资源,培育示范园区,培养高层次人才,提升文化科技含量,积极推进东北地区文化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