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陆台资企业的融资渠道以内部融资和间接融资为主,融资障碍是台资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根据发生原因不同,大陆台资企业的融资障碍具有多种类型,信用担保能力低和银行放款成本高是约束台资企业融资的主要原因。解决大陆台资企业融资障碍的途径,应该从改善融资环境和提高台资企业自身素质等方面入手,运用多种方式拓展融资渠道,最大限度地满足台资企业投资经营的资金需求。  相似文献   

2.
<正>出台台资企业保险方案针对厦门市台资企业出口占比较大比例的特点,出台了台资企业保险方案。根据台资企业以多年交易买方为主体交易对象的特点,推出了保险产品组合。台资企业可通过选择不同责任的保险产品,规避收汇风险。例如其买方  相似文献   

3.
倪信琦 《商业时代》2006,(28):93-94
福建省是内地经济对外开放后最早引进台资企业的省份之一,台资企业经过多年的渗透,在经济理性的引领下已经日益趋向本土化,企业的根植性在日益增强。与此同时,台资企业的本土化发展也面临着融资问题,为此本文做一深入探讨,以期解决台资的融资问题。  相似文献   

4.
从1990年第一家台资企业落户昆山以来,短短十几年间,这个苏南小城已成为中国大陆台资企业最密集的区域之一。截至2006年末,有台资企业2200多家,合同外资130亿美元,到账台资65亿美元,占大陆总数的九分之一,江苏全省的四分之一。  相似文献   

5.
盐城作为江苏沿海的重要区域,多年来,积极实施促进两岸经济交流合作、惠及广大台胞和台资企业的政策措施,致力于打造优质高效的投资环境,努力拓展对台经济交往合作渠道,依法维护台商和台资企业的合法权益,对台经济工作稳步发展。自1989年兴办第一家台资企业,至2008年底,该市已累计批准设立台资企业640家,占全市外商投资企业总数的21.62%,协议利用台资11.07美元,占全市协议利用外资总额的14.74%。  相似文献   

6.
自从我国加入WTO以来,吸引台资的竞争更加激烈,投资软环境现已成为大陆各地区吸引台资的主导因素。通过对辽宁省台资企业的调研发现:就台商投资特点而言,台资企业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区域性,95%以上从事第二产业,且多为劳动密集型加工工业;就台商投资软环境而言,辽宁的经济发展、法制建设、企业经营以及企业集聚环境等均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滞后性。最后,提出了相应的改善对策,比如提高政务环境、完善台商投资管理和服务机制、发挥企业联合会在台资和本地企业中的作用等。  相似文献   

7.
台企新道路     
彼岸其实就在眼前,但在竞争惨烈,流血漂橹的旧市场里苦苦挣扎的企业往往看不到。创造新市场的关键要义在于洞察市场的缝隙以及消费者的新需求。  相似文献   

8.
平帆 《大经贸》2007,(6):76-76
本刊讯 为了进一步鼓励台商扩大在粤投资规模,支持台资企业产业升级,解决在粤投资台资企业的融资问题,广东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和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广东分公司,就利用政策性保险产品及配套的融资服务,共同建立台资企业信保贸易融资平台,于5月29日在广州举行了《建立台资企业信保贸易融资平台合作协议》的签约协议.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台商对大陆投资迅速发展。据台湾当局公布,截至1991年4月,登记到大陆投资项目为2503项(不包括台资与外资合资投资项目),投资额近8亿美元。1990年以来台商对大陆投资逐步由闽、粤向北扩展,对上海投资也有较快发展。到1990年底,上海共批准台资企业108家(合资85家、合作4家、独资19家),累计吸收台资协议金额2.8亿美元,实际利用台资1.7亿美元。其中1990年批准台资企业52家,占全市批准外商投资企业总数的24.7%,吸收台资1.49亿美元。  相似文献   

10.
台商在内地投资最为集中的地区——江苏省苏州市日前出台15条支持和促进台资企业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今后将进一步放宽台资企业的投资领域,允许台商进入垄断行业,并鼓励台资投向现代服务业和社会事业。  相似文献   

11.
福建和台湾两个地区有着相似的文化背景以及生活方式、习俗。越来越多的台资企业到福建投资发展,这不仅对台商们自身的投资找到一个合适的定位,从而也促进了福建经济的发展。本文主要从台资企业目前在福建的发展状况进行分析,根据台资企业的发展特点和影响因素,得出适合台商们在福建的投资策略,为台资企业以及福建的发展提供有用的对策,同时也能够加强闽台之间的经济合作关系。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青岛开发区(黄岛区)工委(区委)、管委(区政府)认真贯彻全市对台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紧紧抓住海峡两岸加入 WTO后给对台招商带来的新机遇,不断加大对台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在合同利用台资和实际利用台资方面,连续几年均位居全市前列.为适应"构建青岛经济发展重心"的需要,更好地促进台资企业发展,进而促进青岛开发区与台湾之间的经贸交流与合作,近期,区台办走访了区内部分台资企业,了解了台资企业的发展现状,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温家宝:台资企业在内地不仅不会被边缘化还会有更大发展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3月14日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举行的记者会上表示,我们推进科学发展,转变发展方式,只能为台资企业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和更有利的商机。台资企业在内地的发展不仅不会被边缘化,而且我预计会有更大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由于集群网络被台资企业主导,使得台资企业协同本地企业产业升级特别是功能升级和价值链升级面临困境。台资集群网络的弱根植性以及由此导致的企业间知识转移受阻是这一问题的根源。因此,提高台资当地根植性,促进本地企业加入多条价值链,培育自己的高级要素,促进内外资企业有效关联与融合,构建有利的区域文化等,已成为理想的策略选择。  相似文献   

15.
本文采用"台湾地区电机电子工业同业公会"对祖国大陆投资环境的调查数据,分析了台资企业对祖国大陆投资环境的评价与比较。来自企业的信息对了解台资企业、改善投资环境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6.
2月20日,苏州市外经贸局、市外企协会举办了台资企业融资政策推介及银企合作会,并邀请专家讲解国家关于台资企业融资的政策措施,100多家台资企业的负责人共150多人参加推介会。本次银企合作会推出的优惠贷款项目包括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成套设备、船舶、农产品等多个领域,对资源类和核心技术进口企业也给予相应政策扶持。  相似文献   

17.
<正>温家宝:台资企业在内地不仅不会被边缘化还会有更大发展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3月14日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举行的记者会上表示,我们推进科学发展,转变发展方式,只能为台资企业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和更有利的商机。台资企业在内地的发展不仅不会被边缘化,而且我预计会有更大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合同台资金额增长,实际使用金额下降,第三地转投资加速,已成为台商投资大陆的显著特征。商务部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台湾对大陆投资项目2050个,同比下降5.31%;合同利用台资46.57亿美元,同比增长31.62%;实际使用台资18.94亿美元,同比下降10%。以实际使用金额计算,台湾居大陆吸引外资排名第六位。大陆合同利用台资金额在去年增长27%的基础上今年上半年又增长31.62%,而实际使用台资在去年下降15%的基础上今年上半年又下降10%,较大反差说明台湾对大陆的直接投资正在放缓。而另一组数据显示,台湾经第三地对大陆转投资正在加速。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刘雪琴研究员指出,台商经第三地转投资特点明显。维京群岛、开曼群岛和萨摩亚是闻名于世的离岸金融中心。2003年,按这三地实际投资金额的70%估算,台商转投资的实际使用金额约为53亿美元,远远超过按注册地统计的台资金额。加上按注册地统计的实际台资金额33.8亿美元,台商实际投资金额高达87亿美元,约占当年全国境外投资使用金额16%,居境外投资的第二位。以台资实际投资金额为基本依据的分析结果表明,台商大陆投资模式正在起变化,一是投资产业多元化。按实际使用台资统计,2003年台商投资前三类行业依次为:制造业(27.6亿美元),房地产业(1.96亿美元),农、林、牧、渔业(1.36亿美元)。刘雪琴研究员介绍,投资产业多元化表现在,过去台商投资集中在基本金属等一般制造业,现在高科技领域投资增长很快。商务部5月底公布的资料显示,中国大陆去年出口额前200家企业中,台商就占28家,多数为IT企业,而且榜上前三名都是台商。台商投资仍集中在东部沿海省市,长江三角洲的发展势头超过珠三角,并出现逐渐北移的趋势。按实际使用台资统计,2003年东部沿海省市合计吸收台资20.3亿美元,占总额的比重为86.7%。中西部内陆省市合计吸收台资4.5亿美元,占总额的13.3%。2003年,台商在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实际投资有所下降,其中对珠三角的投资下降幅度较大,同比下降40.2%,长三角同比下降2.4%。  相似文献   

19.
郭利田 《中国物价》2012,(9):66-68,75
近20年来,在台湾对外投资中,大陆占有绝对重要的地位,并且所占地区比重越来越大。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的签署为台商投资大陆奠定了环境面和制度面的基本框架,ECFA的效果已经显现。本文认为台湾投资大陆新趋势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两岸政府政策将直接影响台资西进大陆;第二,台商投资大陆市场本地化趋势日益明显;第三,台湾在大陆的投资还将以技术密集型的出口导向行业为主,但服务业将成为台资进入大陆的新动力;第四,台商投资大陆在地域分布上出现了分散化趋势,台资将加速西上北进的步伐。  相似文献   

20.
国家税务总局计划统计司与中国税务杂志社月前联合公布了“2004年中国纳税百强排行榜“,这份纳税榜延续了往年国有企业占据大半壁江山的状况,烟草、石油行业占据超过半数的纳税额;这份纳税榜显示,福布斯上榜富豪仅12人进纳税百强;这份纳税榜中,外企纳税前100强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