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在煤炭企业内部,工资分配大体上可分为“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包工工资和效益工资”等几种形式.就西山矿而言,采掘工人实行计件工资制.如何按照社会主义分配原则搞好计件队组的内部分配,利用经济杠杆作用调动广大职工的生产积极性是一个需要探讨的问题.经过多年来的工作实践,笔者认为搞好计件队组的内部分配需要做好如下几项工作.  相似文献   

2.
一、实行工资日核算的背景 长期以来,煤炭企业的计件工资分配方法为:日常由队组按计件工作量打分给工人,月底由人力资源部门计算全队的工资总额,月末队组按全队工资总额除以总分,确定每分分值,计算工人工资.  相似文献   

3.
煤矿井下生产环境受自然条件约束,作业环境复杂多变,决定了它的劳动组织形式,只能是多工种协作劳动的综合作业.同时也决定了其工资分配方法必须适应综合作业的特点,而不适宜分班组或个人进行单独计件.只能按其特点,执行综合劳动定额,实行圆班计件.据此,仅以我局古山矿为例,具体剖析关于在煤矿采掘工人中实行圆班计件,分班计量,个人记分,以分计资计奖的分配办法.  相似文献   

4.
1978年以前山西省的工资分配是计时工资制干不干两块半,这对工人的积极性影响很大。后来改为计时工资加奖励,即在完成国家计划保证基本工资的基础上,每人6元奖励,完不成计划没有奖励。这比计时工资制前进了一步。但是这仍然是一种平均分配制度,照样阻碍着广大工人积极性的发挥。为了进一步调动工人的积极性,从1978年开始在采掘开队组试行计件工资制,即圆班计件分斑计量,个人计分,按分分配,综合定额两个单价,保留级差,统一分配  相似文献   

5.
统配煤矿按吨煤提取奖金的制度,是我国煤矿奖励制度的重大改革。这个制度自1979年实行以来,对鼓励企业多出煤,保证完成和超额完成国家原煤生产计划,调动广大煤矿职工的生产积极性,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1981年煤炭部(81)煤劳第780号文又将吨煤奖的20%从奖金中划出来用于计件超额工资,并规定只要劳动定额平均先进,超额工资不封顶。这一改变使我局采掘计件面由1981年9月前的40%逐步扩大到现在的80%以上。原煤产量、开拓进尺、工人工资收入都有了不同程度的增加,  相似文献   

6.
为什么要使用农民协议工贵州省煤炭局王思诚目前煤矿采掘一线最突出的问题有二: 一是采掘工人自然减员率高。几十年来,煤矿年年整顿劳动组织,年年招收新工人补充井下采掘一线,但年年感到采掘工人不足。据盘江矿务局1978至1980年三年的调查,采掘工人的减员率每年平均为10.38%,其中由于病、伤、残、亡因素造成的减员占总减员人数的57.63%。该局的山脚树矿年初原有824名采掘工,1982年第一季度又补充了37人,可是年底只有759人,比一季末的实有人数减少102人,减员率竟达11.85%。二是采掘工人出勤率低。据六枝、盘  相似文献   

7.
直接为采掘工作面服务的辅助工种,如何确定他们的劳动报酬最合理,这是煤炭企业一直在研究探索解决的问题。据调查了解,目前各矿井下为采掘工作面服务的辅助工种,有的实行计时工资加奖励,有的在采掘工作面同直接生产工人一起计件。实践证明,这两种办法都有弊端。以  相似文献   

8.
大同矿务局忻州窑矿在实行计件工资的过程中,总结了验收工作的经验和教训,对整个验收管理制度进行了大胆的改革。1981年11月份他们改变了计件队组设立兼职验收员的分散管理制度,在劳动工资科内成立了专业验收组,统一管理全矿的验收记录工作。验收员经区队推荐,由矿统一考试,择优录取。验收员经培训后,分工负责各个采煤,掘进、开拓等计件队组的验收记录工  相似文献   

9.
山西省左云县去年生产原煤1073万吨,连续3年杜绝了3人以上重大事故,百万吨死亡率下降到0.84,比1988年的0.87,下降了0.03,创造了历史最好水平。他们在煤炭安全生产中的主要做法是: 1.完善安全承包责任制。一是继续推行安全单项承包责任制。县煤管局有关科室、乡镇分管领导、煤矿负责人及采掘队组的干部和工人,层层签订安全单项  相似文献   

10.
所谓“一体化”,就是在一个生产单位里,或采、掘区、段内(即由工作面到回风道至装车口)的全部干部和工人连成一体,生产的各环节各工种连成一体,进行统一记分、统一分配。实行劳动综合定额,园班计件,联产联责,保留级差,按量记分,以分分配。采掘工以四级工资为标准,上下浮动,高于四级工资的加级差额,低于四级工资的减级差额。暂定公私伤非生产用工15%,停工影响10%,  相似文献   

11.
我局现有农民轮换工6912人,其中回采3576人,掘进1704人,开拓1632人。农民轮换工占全局采掘开工人总数的35.4%,其中回采占39.5%,掘进占41.3%,开拓占25.7%。农民轮换工已经成为全局生产建设上的一支骨干力量。根据农民轮换工在物质和精神上的需要,制定与之相适应的激励办法和具体政策,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对于促进生产建设的发展,提高经济效益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为了调查农民轮换工对参加煤炭生产建设的目的和动机,我们拟定了调查讯问卷,发给200名农民轮换工填写。他们来自9个县,分布在30个采掘开队组中。下面是对200张答卷的统计和分析情况。  相似文献   

12.
目前,在煤矿基本建设掘进队中,普遍实行了超产奖励和计件工资两种基本的工资分配形式。计件工资是按照工人生产的合格产品的数量和预先规定的计件单价来计算劳动报酬的。计件单价是根据规定工人完成某产品应该具备的技术等级(工作物等级)和劳动定额为依据进行计算的,是支付计件工资的主要依据。因此,任何工人(区、队)只要生产出质量合格的产品,就应该按照工作物等级  相似文献   

13.
煤炭工业部关于统配煤矿贯彻执行按劳分配原则,实行联产联责计酬浮动工资制的试行办法中规定:“企业对区(队)实行浮动单价,即两部单价,超产加价。完成劳动定额,没有完成当月国家原煤产量(或进尺)计划,按工作面工人实际平均等级工资计算的单价支付计件工资;完成劳动定额,同时完成国家原煤产量(或进尺)计划,按工作物等级计算的单价支付计件工  相似文献   

14.
徐州矿务局是煤炭系统实行农民合同工制度较早的企业,现有农民合同工1万余人,占采掘一线工人的60%以上,已成为煤炭生产建设的重要力量。在完善农民合同工制度的过程中,该局的主要做法是: 一、提高经济福利待遇,保障农民合同工的切身利益1983年,徐州矿务局招收了第一批农民合同工。实践证明,使用农民合同工给煤炭生产增添了新生力量,开辟了煤矿劳动力的新渠道。但由于农民合同工全部在采掘生产一线工作,劳动强度大,各方面待遇比较低,不利于调动积极性,该局本着取长补短、趋利避  相似文献   

15.
煤海星星     
1.从思想认识来分析。有一部分人认为现在矿对局承包了,不管采用哪种分配形式,只要能够调动工人的生产积极性就可以,实行承包或计时加奖既省事又便于管理,同时还便于掌握各单位奖金水平的平衡,矛盾较小。有的单位不实行计件,生产也较稳定,奖金水平也不低,有求稳  相似文献   

16.
高阳矿从1979年起,在全矿采掘队组和部分辅助队组实行计件工资制度,其它单位实行计时加奖励办法,初步打破了劳动工资分配上的“大锅饭”。对劳动效率和经济效益的提高,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曾作为“两阳”经验,在全国煤炭系统推广。但是,随着煤炭工业的迅速发展,煤矿职工的生活条件有了较大的改善,生活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然而,煤矿职工的各种需求,随着整  相似文献   

17.
我局从1977年实行农民轮换工制度,至今已经8年,全局农民轮换工在册人数为8387人,占井下采掘工总数的40%左右,有的矿如孙庄、小屯矿分别占60%和90%。在全局农民轮换工中,有217人担任了班队长。195人入了团、4人入了党。1985年有1700名被各级评为先进生产者和劳动模范。他们已成为采掘一线不可缺少的重要骨干力量。实践证明,煤矿采掘一线实行固定工与农民轮换工相结合的用工制度是可行的,这对于搞活煤矿用工制度,缓和采掘一线劳动力紧张状况,提高出勤率和劳动生产率,减轻国家和企业负担等都是有利的。但是,根据调查,尚有几个问题亟待改进。  相似文献   

18.
黄白茨矿于1964年投产,年设计能力60万吨,实际年产量达90万吨,该矿1980年1月起在全矿采煤、掘进、开拓、机运14个队,1644人中,推行以综合定额为基础的计件工资制.运输、煤质、运销等6个科队672人中推行联产计酬工资制.其余24个科队及机关干部2308人实行以经济责任制为中心的计时加奖励制度,从83年开始逐步在采掘队实行保留级差,按量记分,以分记资的分配办法,几年来,这个矿从实际出发,不断的改进计件与奖励办法,克服平均主义,把经济责任、经济效果、经济利益紧密的结合在一  相似文献   

19.
经煤炭工业部和吉林省人民政府批准,吉林省煤矿1982年共招收合同工4130人,分布在吉林省辽源、通化、舒兰、蛟河、珲春、延边、和龙、杉松岗八个煤矿。经过这一时期的实践,初步显示了合同工的优越性。一、有利于巩固煤矿井下采煤、掘进第一线队伍。吉林省统配煤矿近些年招收的固定工人,全部分配做煤矿井下采煤、掘进工作。招工之前,尽管本人自愿申请做采掘工作,但六个月试用期满,转为正式工人之后,即陆续流入辅助工种。吉林省统配煤矿自1978年以来共招收采煤掘进固定工6000人,  相似文献   

20.
乌达矿务局黄白茨矿1980年在全矿采煤、掘进、开拓、机运等14个队中推行以综合定额为基础的计件工资制;在运输、煤质、运销等6个科队中推行联产计酬工资制;对其余24个科队及机关干部实行以经济责任制为中心的计时加奖励制度。1983年开始逐步在采掘队实行保留级差、按量记分、以分计资的分配办法。几年来,该矿不断改进计件与奖励办法,比较合理地处理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之间的关系,调动了全矿职工的积极性,有力地促进了生产的发展。他们的具体做法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