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浅析国际环境法的可持续发展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可持续发展原则作为国际环境法的基本价值理念,已经成为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人类已逐渐认识到经济发展应建立在人与自然和谐的基础之上。可持续发展原则是一种体现现代文明和智慧的新的发展观,有其存在与发展的广阔空间。  相似文献   

2.
环境法调整对象的特殊性是其成为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的基石,因此,研究环境法的调整对象对于环境法学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学界对于环境法能否调整人与自然的关系形成众多观点。笔者认为,环境法不能直接调整人与自然的关系,环境法的调整对象仍然是人与人的关系,具体是指环境社会关系。  相似文献   

3.
论可持续发展战略下我国环境保护立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环境问题是人与环境的关系问题,是人类在传统的发展观的指导下,错误地处理人与环境的关系所产生的认识问题和实践问题。可持续发展观强调生态伦理道德和生态价值观,将环境与发展、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有机地统一起来,是环境保护唯一正确的选择。确立“生态利益优先”的环境立法原则,推动环境基本法律制度改革、创新和完善,增强环境法的实施能力和提高执法效率,推进全国环境教育的制度化,建立公众参与机制是促进我国环境保护事业和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可靠保证。  相似文献   

4.
自民法典正式实施以来,我国迎来了“法典化”的热潮。环境法法典化的理论研究成果在近三年呈井喷之势,基本达成了“环境法法典化条件已经成熟”的共识。但我国环境法法典化理论研究仍存在诸多现实困境,例如环境法律体系“独立性”阐明、环境复杂性和稳定性之间存在矛盾、环境法典编纂内在价值和逻辑主线匮乏及环境权基础理论亟需适应我国国情等。应在“领域法”的视域下实现环境法的独立性阐明,坚持将“可持续发展”作为环境法法典化内在的价值追求和逻辑主线、赋予环境权“生命共同体”下的新内涵和跨时空的新定位,以求环境法法典化基础理论共识的达成和环境法法典化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5.
文章介绍了经济刺激手段在国外形成的背景和在环境法中的具体运用,作为借鉴,我国应进一步完善环境立法,改革现有的环境税费制度,引入一些新的经济刺激制度,从而在环境法领域形成有效的经济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6.
环境法的完善对解决环境问题,促进社会、经济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环境法律应该充分关注人性化问题。因此,环境法人性化理论对我国环境法的完善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论文分析了我国环境法律制度在人性化方面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对我国环境法律制度在人性化方面的完善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国际环境法是在保护国际环境方面协调各国行动的法律,只有各国切实履行国际环境法所规定的义务,建立健全本国的环境保护制度,处理好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在环境保护领域积极合作,才能真正实现一国乃至世界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会计理论的认识价值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①作为一种理性认识 ,会计理论对会计活动的认识越正确、越深刻 ,对人类的价值就越大。会计理论具有“真”的价值。②会计作为一种“国际性的商业语言” ,促进了世界经济的交流与发展 ,促进社会的进步 ,就此而言 ,会计理论能造福人类。因而 ,会计理论具有“善”的价值。③任何理论 ,只有当它对人类具有某种意义 ,使人产生某种愉悦 ,才具备“美”的价值。组织、实施、管理会计活动是一门艺术 ,作为指导这种管理活动的会计理论 ,无疑具有艺术之“美” ,因此 ,会计理论还具有“美”的价值。评价会计理论认识价值的主要标准有 :1、会计理论是否正确地反映了会计活动的客观事实。会计信息系统理论是阐述会计信息的搜集、处理、加工、输出、利用过程及其规律 ,侧重于揭示“过去交易”的会计信息处理必须符合企业财务会计行为的客观事实。2、会计理论能否满足特定主体的利益需要。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 ,评价主体往往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评判理论是否能满足其利益需要 :①政治利益需要标准。某种理论能否被接受 ,在于其是否维护了评价主体的利益及政治地位。②经济利益需要标准。评价会计理论价值 ,需要先估计会计理论在应用后...  相似文献   

9.
立法的价值取向将决定一部法律的整体风貌,但我国婚姻法的几次修改却并未能更多地关注该问题。从我国夫妻财产制度的发展历史来看,其立法价值取向经历了从家庭(社会)利益本位向家庭(社会)利益和个人利益兼顾发展的过程。未来夫妻财产制度的立法应与整个民法典的价值取向相一致,在实现家庭(社会)利益和个人利益平衡的基础上完善个人财产制,使整个制度系统化。  相似文献   

10.
法的目的价值反映着法律创制和实施的宗旨,构成了法律所追求的社会理想和社会目的.是保证一部法律系统性、统一性和科学性的前提条件。我国婚姻立法在不断完善的过程中依然存在缺陷,从法的目的价值角度对我国婚姻家庭法律制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社会科学研究到底是坚持价值中立还是价值相关一直是学者争论的焦点之一,社会保障制度作为一项人类社会久远的福利制度,是保障我们全体社会成员的基本生存与生活需要的基石。对于它的研究也涉及坚持的价值取向问题,那么制定社会保障制度应该遵循哪种方法论原则呢?本文将对社会保障制度立法中该怎么选择价值取向问题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12.
论宪法价值发生的人性基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可从公民权利、社会权力和国家权力三个方面,揭示宪法价值形成的人性基础。人性综合体现为人的利益、自由、主张的需要。个体需要在相互作用过程中集合成公共需要,公共需要必然升华共同意志,共同意志被国家以根本法的形式表现出来形成宪法价值。  相似文献   

13.
环境法作为一个新兴的独立的法律部门,应当以何为本位是一个重要的问题。本文以环境法的社会权利本位作为论点,着重从环境法产生的时代背景、目的、特征、调整对象、调整方法、属性以及其基本原则方面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介绍财政的本质“社会公共需要论”的主要内容开始,从“以国家为主体”和“国家职能需要”两个方面分析并指出了“国家分配论”的种种不妥与失误,例如“以国家为主体”与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发展和基本分配原理有矛盾,是计划经济大一统思想的表现;国家职能的范围不是财政职能的范围;“国家需要”主要不是阶级斗争的需要,而是社会公共需要;对以国家为分配主体的“国家需要”无法监督,从而证明财政的本质还是“社会公共需要论”的表述更科学  相似文献   

15.
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新的发展观 ,对人类开发利用及其保护自然资源的活动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通过实现可持续发展思想与自然资源法律制度的有效衔接 ,来指导人类与自然的和谐与平衡 ,提出了效率价值是自然资源法的目标价值 ,而这一目标价值的实现又必须以公平价值的实现为前提的新的价值定位  相似文献   

16.
学校体育教育要有价值 ,学校应该把协调国家和社会对体育教育的价值与学生个体对体育教育的价值作为选择体育教育价值的出发点 ,通过满足学生主体的需要来实现国家和社会的需要  相似文献   

17.
公共产品类生态产品是具有非排他性、非竞争性的生态产品,而实现其价值应在遵循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一般规律基础上把握和适应公共产品的特性。公共产品理论和外部性理论着力于解决公共产品供给不足和外部性问题,是公共产品类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理论基础和相关机制设计和路径模式构建的理论依据。公共产品类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包括多元主体参与机制、行政与非行政手段协同机制、基于数据链的价值核算评估机制以及与之密切相关的财政资金分配机制和资源环境税费定价(率)机制、不同类别生态产品之间的衔接机制等,路径模式构建则遵循公共产品生产和供给的基本思路,作为代表公众利益的财政手段发挥主导作用,主要涉及纵横向政府间转移支付(生态补偿),资源环境税费政策和政府购买也是直接或间接实现其价值的重要手段。加快实现公共产品类生态产品价值,需加强其重要性的宣传和认识,引入社会资本力量、完善产权制度建设、构建大数据系统强化价值实现的主体支撑和配套支持,并通过税费调节政策和基于价值增量的资金分配政策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  相似文献   

18.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界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民族世代相承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它是一个民族古老的生命记忆和活态的文化基因,与物质文化遗产一道共同承载着人类社会的文明。中国作为一个古老的文明国家,有着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它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和文化意识。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不仅是国家和民族发展的需要,也是国际社会文明对话和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9.
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新的发展观,对人类开发利用及其保护自然资源的活动提出了新的要求。本通过实现可持续发展思想与自然资源法律制度的有效衔接,来指导人类与自然的和谐与平衡,提出了效率价值是自然资源法的目标价值,而这一目标价值的实现又必须以公平价值的实现为前提的新的价值定位。  相似文献   

20.
城市群的形成与发展是我国城市化和城市区域一体化进程的一个重要表现。在这一过程中,许多城市间的公共事务需要在城市群层面上加以管理。城市群社会管理所针对的是需要城市群内各城市以合作方式来加以管理的公共事务或提供的公共服务。,当前,协调性和探索性是我国城市群社会管理的两个基本特点。城市群社会管理离不开立法,由于存在相应的立法空白,在城市群社会管理这一问题上存在着非常充裕的立法空间。城市群社会管理立法需要明确相应的理念作指导。当下最重要的是实现立法理念从“控制”向“协调”的转变,为此,需要从外部和内部两个方面予以落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