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美汇率之争的三个核心问题是:第一,中国应该采用何种汇率制度?在这一问题上,美国政府提出了"浮动汇率制最优论"的伪命题,这一观点显然违背了经济学的常识。第二,人民币是否应该升值?这一问题的答案取决于中国贸易顺差是起因于低劳动力成本竞争优势还是起因于人民币汇率低估。如果是前者,那么美国没有理由要求人民币升值。第三,人民币升值会如何影响中美经济?本论文强调其长期影响要明显大于短期影响。就长期影响而言,人民币过度升值会缩短中国高速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时间。  相似文献   

2.
《中国经济周刊》2005,(28):12-12
人民币对美元2.1%的升值幅度够了吗?没人知道——只有市场知道。目前这种试探性的安排已经给中国货币当局留下了相当的缓冲余地与空间。汇率机制的灵活性运比汇率水平重要,短期升值是毫无疑问的;但是,这一轮热钱来去和亚洲货币多头聚集之后,在中国经济减缓成定局之后,在中国长期通胀压力之下,谁知道人民币以后是升是贬呢?其他亚洲央行又将如何行动、外汇储备结构如何调整、美元资产又将如何波动?但是不管怎么说,目前人民币终于升值了。  相似文献   

3.
廖悦 《魅力中国》2010,(32):346-346
最近,人民币升值问题再次受到世界关注。对人民币升值这一问题需要谨慎对待,如何利用好人民币升值这把“双刃剑”是经济持续发展的关键。为了深入探讨这一问题,本文首先介绍了人民币升值的背景,然后以一般均衡的理论框架为基础,对人民币升值的经济影响及影响的来源进行了分析,最后就如何应对人民币升值这一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刘佳玮 《中国经贸》2010,(10):133-134
201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保罗·克里格曼再次将人民币是否应该升值推向了世界经济的风口浪尖。克鲁格曼认为,人民币的价值被低估了,这无疑阻碍了世界经济的发展;他将美国的长期贸易逆差归咎于是中国的责任,并认为是中国助长了美国的房地产泡沫。而摩根士丹利亚洲区主席斯蒂芬·罗奇认为美国的贸易赤字是由于储蓄不足,呼吁人民币升值是一个“非常糟糕”的决定。那么,人民币升值的压力源自于何方,又是出于什么目的呢?人民币升值对中国的影响究竟大还是小呢?而中国与美国的贸易关系又将如何发展呢?本文就将对这几个问题进行浅析。  相似文献   

5.
由于中国长期享有贸易顺差以及外资的大量流入,人民币目前的确存在着升值压力,因此一些国家,尤其是日美为了本国的利益借机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呼声日渐升温。如何看待这一问题?文章较全面地通过分析人民币升值对经济的影响,并结合国际上的不同争论得出结论认为:人民币当前不宜贸  相似文献   

6.
对人民币升值压力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春 《南方经济》2004,(10):67-69
中国目前所承受的人民币升值压力不仅是经济问题,确切地说是各国政府间的政治博弈。人民币应不应该升值呢?在我国目前的形势下,应如何面对这一压力呢?本文作出了一些浅显的分析。  相似文献   

7.
人民币的加息与升值:日元升值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日元升值及其对日本经济的影响 日元升值的历史,始于20世纪70年代初的布雷顿森林体制解体。但对日元升值和日本经济影响深远的则是“广场协议”.以至在探讨近10多年来日本经济长期低迷的原因时.人们还不时提到该协议。  相似文献   

8.
广场协议、日本长期经济萧条与人民币升值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近一段时期以来,人民币是否应升值成为一大热点问题,在争论中人们常常提到一则历史事件——1985年日本与西方四国签定的“广场协议”,认为因“广场协议”而导致的日元升值是后来日本经济长期萧条的主要原因,并以此为前车之鉴,主张目前人民币不应升值。本文旨在厘清“广场协议”、日本经济萧条、人民币是否应升值三个问题之间的关系。首先,通过探讨广场协议签定的背景得出日元升值的必然性,进而探讨广场协议与日本经济长期萧条的关系。本文认为,导致日本经济长期萧条的主要原因并非广场协议所带来的日元升值,而是日本政府不当的经济政策。因此,单就人民币是否应升值的问题,无论从前提条件,还是从后果、影响来说,“广场协议”这一历史事件都没有直接的参考意义。本文认为人民币目前没有升值的必要,依据的是中国自己目前国内外的经济形势。  相似文献   

9.
2008的期待     
2008是十一五时期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在这一年中,物价上涨和资产升值走势将如何演变?全球经济增长趋缓和人民币升值将带来何种影响?浙江投资和工业的结构优化与效率提升将如何推进?这些悬念和期待使2008年的经济增长充满变数。  相似文献   

10.
在开放经济下,任何一项旨在纠正中国内外部失衡的政策组合都必须包括汇率调整这一项内容。由于当前外汇市场还没有实现完全的市场化,所以对人民币均衡汇率的估算意义不大,关键问题在于建立完善的市场机制:人民币升值对宏观经济存在短期的负面影响,但长期来看,有利于增强企业竞争力,升级产业结构,促进经济的长期、平稳、可持续发展;同样,人民币的浮动汇率制度也是我国经济转型和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1.
以消费者价格指数、批发价格指数和出口品价格指数为基础对日元兑美元的购买力平价进行分析,验证了巴拉萨-萨谬尔森效应(B-S效应):贸易品和非贸易品的价格差异导致日元兑美元的购买力平价与均衡汇率的结构偏离和日元的长期升值。日元长期升值有国内和国际方面的原因:二元结构、日美经贸关系的扭曲等.日元长期升值导致日本多年的通货紧缩,利率下降,形成当前的流动性陷阱。因此在B-S效应下,政府干预下的日元贬值无助于日本经济,并不能使日本经济最终走出萧条,反而会导致日元长期升值的趋势.进行国内的结构改革,加强与东亚地区的经济合作是日本经济走出萧条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12.
《浙江工商》2008,(10):27
今年以来,经济一直持续迅猛增长的浙江,已开始感到一股寒意。 人民币升值,能源原材料价格上涨,出口下降,这使出口依存度达50%以上的浙江众多长期靠出口赚钱的中小企业非常苦恼。  相似文献   

13.
向松祚 《新财经》2013,(12):20-20
近年来,人民币“被美元化”一直是人们高度关注的重要话题。“人民币对外升值、对内贬值”是老百姓实实在在的感受。这种现象与人民币某种程度的“被美元化”有最直接和最重要的关系。所谓“被美元化”是指本国货币政策和货币供应量深受美元和美联储货币政策之影响,本国货币政策部分或全部丧失独立性。“被美元化”问题的要害是人民币长期单边升值和单边升值预期长期挥之不去。自2005年7月21日以来,人民币对美元名义汇率升值幅度已经超过35%。长期挥之不去的单边升值预期,给我国经济造成多重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14.
人民币的加息与升值:日元升值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日元升值及其对日本经济的影响 日元升值的历史,始于20世纪70年代初的布雷顿森林体制解体.但对日元升值和日本经济影响深远的则是"广场协议",以至在探讨近10多年来日本经济长期低迷的原因时,人们还不时提到该协议.  相似文献   

15.
文章对2006年8月以来人民币升值幅度有所加快这一状况进行了分析,认为中国开放经济下,各经济政策目标之间的矛盾难以协调,以及经济发展积累的内在压力和制度性低估等因素,导致了人民币的长期升值趋势,提出了外向型经济在人民币升值背景下进一步发展的政策建议,包括产业结构升级、金融避险工具、出口产业政策的重新审视、合理处理好企业、地方和国家利益等。  相似文献   

16.
汇率对一国经济的影响可谓举足轻重,如何正确确定本国汇率水平以及实行什么样的汇率政策。将关系国家是否能实现经济的长远平衡发展。本文试图在人民币汇率小幅度升值的背景下分析汇率变动对国内经济所带来的影响及现行汇率制度所存在的问题,从而把握更适合国内经济长期快速发展的汇率制度的变动方向。  相似文献   

17.
从中长期来看,随着中国经济稳定增长,汇率会重回升值,人民币将改变单向升值走势,呈现双向波动,小幅升值的运行格局,双向波动将是长期态势  相似文献   

18.
从各国经济发展的规律看,一国的经济发达,必然伴随着该国货币的升值和坚挺。我国的经济,自改革开放以来一直保持着较高的速度增长,特别是加入WTO以来,外汇储备已经高达6000多亿美元。在这种情况下,人民币汇率必然要升值,这符合经济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19.
张丽杰 《科学决策》2008,(10):209-209
人民币升值将对中国宏观经济产生影响。升值将带来通货收缩压力。为减小人民币升值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即使人民币升值15%,从长期看也不会对中国宏观经济运行产生严重危害,因为中国宏观经济运行稳定,人民币升值带来的大的负面影响仅发生在最初一两年内。为了让我们对人民币汇率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并了解其对经济的影响特对人民币汇率问题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20.
目前针对人民币升值趋势的研究多集中于应对措施,而对人民币自身升值趋势、尤其是长期趋势的研究却较少。本文基于发展中与新兴国家的本币升值的一般规律,对六个新兴经济体自1970—2010年的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发现,一国的经济总量和工人劳动生产率是该国货币长期升值的重要原因。基于理论和实证研究的结果,本文针对未来如何判断人民币长期走势,并基于此为制定合理的人民币升值战略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