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入世十年,在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我国已成为第二大世界经济体,第一大出口国,在国际经济体系中日益占据重要的地位。但我国企业在品牌创建上与整体经济实力相比尚存在相当差距。据统计,由世界品牌实验室所提供的2010年世界品牌500强名单中,我国内地企业仅17家入选,如此大的反差,凸显了我国企业在品牌创建上的缺陷与不足。日前,《中国经贸》特邀业内相关专家及企业代表就品牌创建存在的突出问题、困难及今后如何在创建国际品牌中实现突破等展开了讨论和交流。我们整理了张小岩总监的讲话稿,希望对企业的品牌战略有所指引或借鉴。  相似文献   

2.
我国是世界第三贸易大国,但是对外出口中自有品牌不到10%,是典型的“贸易大国,品牌小国”。本文从品牌国际化的定义出发,追根溯源,阐明了其发展现状并分析了我国企业在创建国际品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并就我国企业如何最终实现品牌国际化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我国区域品牌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集群式的发展成为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加速器,创建区域品牌是我国企业走出去的关键所在。本文深入分析了区域品牌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创建区域品牌的一些必要措施。  相似文献   

4.
司思 《中国经贸》2008,(5):24-24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到来,世界经济在经历了产品竞争、营销竞争的洗礼后,企业与企业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一场围绕品牌展开的全球竞争早已拉开帷幕。而亚洲作为近年来世界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却一直在扮演着“世界工厂”的角色,如何缩小亚洲与欧美在品牌发展上的巨大差距,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世界经济日趋一体化,市场竞争模式的改变,知识型、文化型经济的发展使品牌建设引起了企业家及学者的高度重视.企业文化在品牌建设中的作用已经成为业界不断探索和实践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6.
区域品牌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企业集群的发展和壮大,成为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加速器,创建区域品牌,做大做强企业集群,是迅速发展壮大县域经济的有效途径.文章分析了当前区域品牌存在的三种模式,通过对我国区域品牌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培育和发展区域品牌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美国的一位学者曾说:拥有工厂不如拥有市场,而市场是靠品牌的垄断。行业的一句流行语这样讲:一流的企业是卖产品,二流的企业是卖技术,三流的企业是卖品牌。一个国家有没有品牌,或一个民族有没有品牌,已是一个国家经济实力强弱的标志。我国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经济发展速度令世人瞩目,但至今仍没有能与国际品牌相抗衡的强势品牌。特别是入世之后,外资大量涌入国内.这一方面给我国民族企业注入了资金、技术:另一方面也使得洋货品牌逐步挤占了国货品牌在某些领域的大块市场份额。为了防止中国成为世界贴牌工厂,经济上受制于人,我们必须创建自己民族的强势品牌,并使之与国际品牌抗衡。而民族品牌的成长要以民族文化为载体,以民族精神为依托。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早在1992年就指出:“我们应该有自己的拳头产品,创造出自己的世界品牌,否则就要受人欺负.”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鼓励国内企业充分利用扩大开放的有利时机,增强开拓市场、技术创新和培育自主品牌的能力.提高出口商品质量、档次和附加值.”实施品牌经济是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外在要求,没有一大批属于自己的品牌,在经济全球化的舞台上,就无法与世界平等对话,就无法在国际经济大潮中立足.  相似文献   

9.
我市出口商品的品牌现状 品牌在当今国际市场竞争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多年来,我市高擎“品牌兴市”大旗,深入实施品牌战略,,锐意创新进取。1993年起我市正式全面启动城市名牌战略,紧紧围绕增强企业、区域品牌创建、维护和提升能力,发展壮大品牌经济,采取一系列措施,寻求一条“品牌产品-品牌企业-品牌产业-品牌经济-品牌城市”的发展路子。  相似文献   

10.
夏骥  孙婷 《科学决策》2006,(5):34-35
根据美国《财富》杂志公布的数据,2004年共有29个国家和地区的企业跻身世界500家最大的企业。17个发达国家拥有453家世界500强企业。其中美国占据了176席,在前100强中占33席,前10强中占5席,优势地位十分明显。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我国的世界品牌发展却严重滞后。  相似文献   

11.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强和我国进一步实施对外开放政策,国际著名商标品牌大量进入我国,而我国的民族知名商标品牌也逐步走上世界,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商标品牌国际化已成为大企业进行营销全球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夏骥 《上海经济》2006,(11):49-50
品牌是企业最重要的无形资产,是企业获取财富的重要源泉。同时,品牌数量、品牌价值和品牌结构也决定了国家和区域的经济实力和竞争能力。但是作为世界第六大经济体、第三大贸易体和第四大制造业基地,我国却面临着缺少自主品牌的尴尬:我国严重缺乏世界名牌,自主品牌的产业层次较低;国际品牌巨头通过合资和并购等手段,试图消灭我国的本土品牌;我国知名品牌被抢注的现象有增无减,严重阻碍了我国品牌的国际化步伐。可见,自主品牌的缺失,严重削弱了我国的国际竞争力和财富获取力,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威胁到了国家的经济安全。  相似文献   

13.
优胜劣汰,物竞天择,是竞争的普遍规律。品牌竞争也不例外。在变幻莫测、瞬息万变的竞技场上,昙花一现的品牌数不胜数,而经久不衰的品牌则谓凤毛麟角。下面介绍的世界知名大品牌,它们经历了几十年乃至上百年时间考验,跨越了经济和市场的疆界,成为我们文化和生活方式的一部分;进入了产品知名度的最高境界,成为同类产品的代名词。可口可乐:美国生活方式的象征。1886年产于美国。可口可乐起源于亚特兰大,药剂师彭伯顿用苏打水同古柯叶、可乐果核、咖啡因和糖混合在一起制作出一种饮料,投放市场后大受欢迎。它的配方至今仍是个秘…  相似文献   

14.
越新 《中国西部》2014,(30):32-35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到来,世界经济在经历了产品竞争、营销竞争的洗礼后,企业与企业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一场围绕品牌展开的全球竞争早已拉开帷幕。而亚洲作为近年来世界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却一直在扮演着"世界工厂"的角色,如何缩小亚洲与欧美在品牌发展上的巨大差距,已经成为亚洲各国经济界、企业界普遍关注的热门话题。  相似文献   

15.
中国自主品牌成长障碍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各个国家纷纷开放国门,企业之间品牌的竞争日益突出,我国自主品牌的成长过程中有很多的问题,解决好这些问题,我国企业品牌才能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6.
在第八届中国策划师年会上,记者与来自香港的策划名家宗第博士相会言欢。这个有着实业和策划多重经验的专家,对品牌经济和品牌策划别有一番心得。谈到这些话题,宗第说:“我有一个建议,就是中国的品牌如何借道香港走出去。大家知道,香港是东方明珠,也是世界金融贸易中心,同时也是消费品的集散地,世界品牌的亚洲交易中心。  相似文献   

17.
产业集群视角下的区域品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黄勇  邱婷 《特区经济》2007,225(10):297-298
产业集群的迅速发展对我国经济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产业集群的根本发展又依赖于区域品牌的建设。区域品牌往往代表着一个地方产业产品的主体和形象,对本地经济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当前在区域品牌的建设中存在种种的问题与缺陷,使得我国区域品牌建设路程缓慢,加强区域品牌建设,发展区域品牌,用区域品牌来带动区域产业经济的发展,可以使我国产业走上快速发展的道路。因此本文围绕产业集群的发展现状,及产业集群与区域品牌的内在联系,分析区域品牌的内涵及特点的基础上提出创建区域品牌的重要性,并对区域品牌的建设展开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8.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奢侈品市场日益繁荣,成为世界各国奢侈品品牌竞相争夺的重要市场,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进行品牌定位时应注重情感因素的发挥,获得持续竞争力。本文在分析基于情感诉求的奢侈品牌定位重要性的基础上,针对目前奢侈品牌定位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提出了相应的定位策略,以供企业借鉴。  相似文献   

19.
集群与品牌整合策略的实证研究--狮岭皮具产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力发展企业集群和创建国际国内知名的本地品牌都是地方政府发展经济的重要策略,二者存在某些方面可以替代、某些方面又互补的强连带关系。本文以狮岭皮具为实证研究对象,在集群与品牌现状调查与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以区域品牌建设带动集群和企业品牌的整合策略,并阐述了区域品牌建设中一些必要的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20.
安静 《发展》2006,(12):84-85
近年来,我国企业已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领悟到了品牌的重要性,品牌创建日益成为企业重要的营销战略。尽管如此,在战略实施过程中却存在着许多不正确的看法和行为,最典型的表现是把品牌简单地理解为一个名称。偏好于单纯用广告宣传的手段去提高名称的知名度,进而把品牌创建工程异化为某种专业技巧和谋略点子的运用。对于这些错误,理论界和媒体已给予了广泛而深刻的评述。但是,一个更为重要的问题被掩藏在这些错误的后面而忽略了,即由于企业和企业家道德意识及社会责任感的缺失而对品牌创建造成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