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国农村贫困标准的调适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当前,农村贫困监测中使用的贫困标准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一)贫困标准层次单一,不能全面准确地反映农民生活发展的现状和存在差距。(二)贫困标准变动性差。没有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农户收入水平提高、物价变化等因素的影响逐年对贫困标准作调整。(三)现行贫困标准以人均纯收入300元作为贫困线和脱贫线已不能正确反映农村的贫困状况,需要调整和修正,以适应当前农民生活发生的变化。  相似文献   

2.
我国农村贫困线的测定——基于营养视角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贫困线是估计农村贫困程度和规模的重要尺度。即使到目前,视贫困线为维持人们基本生存所必须消费的物品和服务的最低费用的观点仍具有现实意义。基于该原则,从贫困最基本的测度指标食物营养出发,本文利用Matlab软件,基于我国1985—2009年部分年份农村居民收入分组数据,对农村贫困线重新进行了模拟和测算,与其他一些研究结论类似,测算结果表明,之前我国公布的农村贫困线标准长期偏低,农村贫困人口规模有所低估,但2011年11月19日最新公布的贫困线标准缩小了与本文测算结果之间的差距。  相似文献   

3.
对中国农村贫困线和贫困人口的再测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运用"马丁法"测算了近年来中国农村的贫困线标准,结合中国官方贫困线标准,分别测算了1980年以来的农村贫困状况,结果表明,农村实际贫困线要比官方公布的低收入线还要高出1倍,贫困人口也要大得多。面对两种相差悬殊的贫困状况,我国的农村反贫困政策要进行相应的调整。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安徽农村为例,利用多年农村住户抽样调查分户资料,研究了贫困线确定,计算了1994年和1989年的高、低贫困线,并在贫困线调整系数的基础上推算了1984—1994年的高、低贫困线。文章还用贫困发生率、贫困缺口率和贫困指数分别从贫困规模、贫困深度、贫困强度三个侧面测量了1984—1994年安徽农村贫困状况,并讨论了三个测量指标的优缺点以及进一步完善贫困测量指标体系的意义。最后对得出的9个结论及有关问题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5.
宁夏农村贫困程度的估算与模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测算了1984—2003年宁夏农村的贫困状况,重点对贫困的变化进行模拟分析。不同贫困线的模拟分析表明:各贫困指标对贫困线较小的移动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其政策涵义是扶贫不应当只注意贫困线以下的家庭而且也应当注意陷入贫困风险高的家庭。  相似文献   

6.
自2007年初至2008年下半年,中国经历了新一轮的通货膨胀,农村物价水平也经历了持续的上涨。相关研究表明,受到物价变化影响最大的往往是低收入人群和贫困家庭。本文基于物价变化具有的结构性差异以及贫困与非贫困人口之间存在的不同消费结构,分析了物价变化背景下通行的农村贫困线调整方法可能存在的偏差,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方法。研究表明,相比基于农村CPI的贫困线调整方法,用反映农村贫困人口实际消费结构和综合价格水平的农村贫困CPI进行贫困线调整,能更加准确地测度贫困人口受物价变动的实际影响,且有效地降低贫困线调整和相应的贫困度量方面的误差。  相似文献   

7.
1实现全面小康的重点、难点在农村中国现在达到的小康是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在2000年,中国人均GDP只有800美元,还属于中低收入国家的水平。现在还偏重于满足物质消费和生存性消费,而且在不同省市、东中西部和城乡的小康实现程度存在着极不平衡性。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与城市的欣欣向荣相比,农村却出现了“边缘化”倾向。2001年,中国农民人均年纯收入虽已达到2366元,但还低于国际上公认的贫困线年人均365美元的水平。且还有3000万农民没有达到温饱。广大农村的人文贫困更甚于收入贫困。农村15岁及15岁以上文盲、半文盲人口…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消除了绝对贫困之后,如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并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便受到高度关注。文章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对普惠金融影响农村家庭贫困脆弱性的三条中介路径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农村家庭普惠金融平均水平较低且家庭间差距较大;家庭普惠金融能显著降低农村家庭发生贫困脆弱性的可能;创业决策和教育支出单条路径的中介作用在高和低贫困线下的作用有所不同;医疗保障水平在两条贫困线下都显著。建议通过多种方式促进普惠金融发展,并为农户创业、教育投资和提高医疗保险保障水平提供支持,从而促进普惠金融通过中介减缓贫困脆弱性作用的发挥。  相似文献   

9.
我国农村居民贫困线的测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农村居民贫困线的测定刘福成一、确定农村居民贫困线的意义使我国现有贫困人口脱贫致富,彻底消除贫困,实现共同富裕,是我国“九五”时期的一项重要而又艰巨的任务,也是我们全社会的共同责任。从中国的社会经济结构看,贫困问题主要是在农村,农村的绝对贫困人口约...  相似文献   

10.
中国农村贫困的变化与扶贫政策取向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贫困发生率、贫困深度指数和贫困强度指数是三个相互联系又互相区别的贫困测度标准。本文在系统分析贫困测度指标对扶贫政策取向影响的基础上,采用农村住户抽样调查数据,测算了1985年以来中国农村贫困状态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近20年来,中国扶贫政策在减少农村贫困人口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功,但贫困深度指数和贫困强度指数却更加恶化,不仅剩余贫困人口的平均收入水平更加远离贫困线,而且深度贫困者处于更为相对不利的地位。针对这种变化,本文讨论了改善贫困状况的政策取向。  相似文献   

11.
我国农村金融如何走向市场经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80年代我国农村经济的结构变化和高速发展,为农村金融业的发展创造了巨大的需求市场和活动空间;我国即将加入关贸总协定(GATT),又将为金融业带来巨大的外压和冲击。这一切对在农村开辟现代金融事业来说,既是一个挑战,又是一个难得的机遇。 挑战之一:根据国家统计局发表的数字,1978年我国农户人均储蓄只有7.05元,仅相当于当年人均纯收入的5%。到1991年,农户人均储蓄已达271.91元,相当于当年人均纯收入的38%。如果把存款看作一种金融资产,则可以明显看出金融资产与农民当年纯收入相比所  相似文献   

12.
中国在2020年将基本消除绝对贫困,之后,贫困问题由绝对贫困转向相对贫困。由于中国相对贫困现象较为突出,并与绝对贫困存在交叉,这使得以基尼系数为基础的相对贫困测度失真。本文首先通过回顾中国的贫困线调整和扶贫政策演变,分析贫困类型的转变;然后对城乡二元结构未打破背景下的农村相对贫困规模进行测算,提出基尼系数区域化的设想;最后对城乡统筹下的相对贫困线设定进行现实考量,并给出设计方案。即:中国2020年之后的相对贫困线设定应采取两区域、两阶段方法——非沿海地区实施绝对贫困线相对化、沿海地区实施基于居民可支配收入的相对贫困线,并每5年上调一次;2035年中国进入城镇化后期,相对贫困标准整体进入以全民可支配收入为识别基础的阶段。未来贫困治理仍需要在工作培训、区域转型、多维和精准识别上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13.
狠抓监管措施落实农民负担连年下降路正文,马龙庆阳地区位于甘肃省东部,1995年,全区农民人均产粮300公斤,人均纯收入820元,大部分群众已解决温饱,但有10%处于贫困线以下。在这样的经济条件和生活水平下,农民负担的轻重,直接影响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  相似文献   

14.
国家统计局曾以农民人均年纯收入为度量指标作了规定。也就是用农民人均年纯收入的多少作为划分农民生活水平贫困和富裕程度的标准。规定标准是:农民人均年纯收入在200元以下为贫困生活  相似文献   

15.
土地流转对农户贫困脆弱性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目的:探究土地流转对农户贫困脆弱性的影响,为防范农户陷入贫困和解决农村贫困提供理论和实证依据。研究方法:本文借助2016年湖北省1682个农户实地调查数据,基于倾向得分匹配法(PSM)和回归方程的Shapley值分解法,分别考察国定贫困线、1.9美元贫困线和3.1美元贫困线下不同类型土地有无转出和转出面积对农户贫困脆弱性的影响。研究结果:土地转出能够显著降低农户的贫困脆弱性,且农户贫困脆弱性随着转出土地面积的增加而降低;从土地转出的异质性来看,水田转出对缓解农户贫困脆弱性的效果更为明显,旱地转出的效果次之。研究结论:应进一步加快农村土地流转,释放农村剩余劳动力,不断增加农户收入,从而降低农户贫困脆弱性。  相似文献   

16.
贫困县大多是一些山区县,农业生产条件差,生产方式落后,部分农民还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因此国家一直将消除农村贫困作为扶贫工作的重点,每年都要安排大量资金来帮助贫困县摆脱贫困,使大多数农民生活达到了温饱,开始逐步向小康生活迈进。虽然农民收入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相比有了很大提高,但与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的要求以及农村经济发展的要求相比仍然还不相适应:农民收入增长幅度不大;以云阳为例,虽然1998年已通过扶贫验收达标,但仍有30587户,128926人没有脱贫,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农民人均纯收入与全国相比仍有较…  相似文献   

17.
我国地区间农村居民收入差异变动趋势与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80年代以来,我国农村经济迅速增长,1980-1991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平均递增6.96%。但是分阶段考察,近年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速度明显趋缓,1980-1984年为15.1%,1985-1988年为4%,而1989-1991年仅为0.7%。有些省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个别年份出现了负增长,并且地区间农村居民收入差距趋于扩大。这些都将影响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和小康目标的实现。为此,本文对我国地区间农民人均纯收入变动态势、差距程度以及引起变动的因素、提高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水平以及加快中西部发展步伐的方略和对策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新疆扶贫重点县贫困线确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当前的物价水平和贫困人口的恩格尔系数,可以明显看出对贫困标准在满足人的基本生存需求方面的欠缺.用恩格尔系数法、赤字法和比例法推算贫困线,得出新疆扶贫重点县贫困线标准应为1087.87元,而不是670元.该贫困线反映了当前和今后一定时期内新疆扶贫重点县贫困人口的实际状况.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利用Logistic模型对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收入分配课题组1988年和1995年的大样本农村住户调查数据进行分析,旨在对中国农村从80年代末期到90年代中期的贫困变动及其因素进行探讨。根据本文研究,家庭居住的区域及地貌特征、非农就业以及家庭中的未成年人口数量是中国农村贫困的决定性因素。而本文对少数民族的研究也验证,少数民族贫困率上升的主要原因也正在于其更多地居住在经济欠发达地区。  相似文献   

20.
到1996年底止,贵州还有629万农村人口处于贫困。和省外贫困地区比较:一是贫困面大,农村贫困人口占总人口的21.5%,比全国高出16个百分点。二是贫困程度深,贫困县农民人均纯收入比全国贫困县低240元,在未解决温饱问题的贫困人口中,农民人均纯收入低于300元的极贫人口还有371万人,占要人口的47%。三是稳定解决贫困温饱的基础条件差,突出表现为耕地少,质量差,人均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