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证券公司风险又称券商风险,是指证券公司在经营管理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使其实际收益与预期收益发生背离,从而蒙受损失的不确定性。西方投资银行—直以来高度重视风险防范,一般都设有严密的风险管理组织,并已经从20世纪80年代的定性风险管理发展到现在比较完善的定量风险管理,加上现代化的信息管理技术,形成了组织严密并能适时对风险进行监控的综合风险管理和控制模型。  相似文献   

2.
综合治理时期我国证券公司风险处置模式及其绩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考察我国证券公司综合治理时期风险处置和违规行为的基础之上,本文深入研究了我国证券公司风险处置的主要模式,并通过对比分析了我国被风险处置与未受风险处置证券公司的绩效差异.研究表明:挪用保证金、挪用客户国债和违规委托理财这三种违规行为是我国证券公司被风险处置的主要原因;政府救助、并购重组和责令关闭或撤销是我国证券公司风险处置的主要模式;被风险处置的证券公司,其综合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低于未受风险处置证券公司,而纯技术效率却大多高于未受风险处置的证券公司.基于上述结论,本文还提出了进一步提升我国证券公司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证券公司风险预警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风险及其规避与防范一直是证券公司日常经营管理中的重要问题 ,而证券公司风险预警体系的建立无疑会对证券公司的风险规避与防范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从证券公司风险预警体系建立的必要性、建立的原则及风险预警体系的内容等方面出发 ,建立了完善的证券公司风险预警体系  相似文献   

4.
李进安 《当代财经》2004,(12):59-61
收益和风险问题是证券公司经营过程中需要考虑的两个主要问题;承担风险是获得收益的代价,有效地管理风险才能保证公司的正常收益。因此,证券公司的风险管理能力是其核心竞争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抓好制度建设的角度来进行风险管理,包括以下内容:架构风险管理的组织平台,构建立体、交互式的风险管理框架;构建以VaR为核心的风险管理监控体系;建立各经营业务之间的防火墙;引入“危机管理”理念,积极构建券商风险预警体系;实施全面风险管理,培育全员风险管理文化。  相似文献   

5.
高风险是证券公司业务的固有特性,自从证券公司诞生以来,风险就与之相伴随,并且已渗透到证券公司业务的各个领域和各个环节.证券公司的基本经营目标,就是在风险一定的情况下,追求收益的最大化;或者在收益一定的情况下,使得风险最小化……  相似文献   

6.
证券业务多元化在分散风险的同时引入了新风险,给证券公司风险管理带来了巨大挑战。本文通过构建证券公司收入结构与风险的关系模型,利用我国100家证券公司2007—2011年的年报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来定量研究证券公司业务多元化的风险效应。实证检验发现业务多元化未必降低证券公司风险,其与业务风险特征以及资产规模等证券公司特征有关,资产能有效降低多元化发展带来的风险。本文着眼于证券公司业务创新下的风险特征变化,为通过业务选择与战略发展规划降低证券公司和证券行业风险提供理论和实证基础。  相似文献   

7.
证券公司的经营具有一定的顺周期性,在经济衰退时会放大经济的周期性波动,进而导致系统风险。中国证监会对证券公司实施以净资本为核心的动态风险监管体系,而证券公司出于利润最大化的经营动机使其风险业务随着经济周期而进行调整,致使其净资本有关监控指标表现出顺周期特征。本文建立量化模型,用实证研究来验证证券公司净资本率(净资本/净资产)与证券市场总交易金额增长率的负相关性,并通过添加动态缓释系数消除静态净资本率的顺周期性。修正后的动态净资本率将与市场景气度无关,从而达到逆周期监管的目的,并以此对我国的证券业逆周期监管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高风险是证券公司业务的固有特性,自从证券公司诞生以来,风险就与之相伴随,并且已渗透到证券公司业务的各个领域和各个环节.证券公司的基本经营目标,就是在风险一定的情况下,追求收益的最大化;或者在收益一定的情况下,使得风险最小化…………  相似文献   

9.
在高额利益驱使刺激下,证券公司违规操作现象屡见不鲜,证券交易丑闻如黎明股份、通海高科、麦科特、银广夏等,都与证券公司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证券公司已经成为了证券市场风险的聚焦点,使得证券公司审计风险防范与控制问题显得尤为突出。由于证券公司经纪业务投机性强、风险大,实际是在进行转嫁风险,对此,注册会计师在进行证券公司审计工作中应给予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0.
我国证券公司的自营业务是一个高风险、高收益的业务。将当前我国证券公司自营业务中的六种主要风险按照风险识别、风险衡量、风险处理和风险管理效果评价与反馈四个步骤进行了探讨,就自营业务中的主要风险提出了相关的防范措施,并根据AHP的量化分析结果提出了建立证券公司自营业务风险预警系统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中国证券商的业务竞争与创新发展势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开放条件下我国证券业经营竞争环境的变化,并从6个方面分析了中国证券商业务创新的发展势态。(1)证券业分类管理制度使证券商的经营规模发生变化;(2)证券发行与承销方式的改革深化了证券业内的服务竞争;(3)证券网络化交易的快速发展完善了交易清算的服务管理模式;(4)交易佣金制度的改革将使证券业的结构调整得到不断优化;(5)投资基金业务与投资组合的多样化对基金经理行为的监管提出了新的要求;(6)中国放宽市场准入条件的同时必须完善制度创新与管理创新。  相似文献   

12.
The objective of this research is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the economic recession on the performance of firms located in science or technological parks. Compared to off-park firms, we propose that under an economic crisis park benefits are more noticeable, since firms located inside parks have less resource restraints and access to external sources of information and knowledge. Moreover, we observe that as firms invest on internal R&D, they tend to reinforce these park benefits. Empirical evidence gathered data on employment and sales from 2007 to 2012 for the group of firms which participated in the Spanish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Panel. The results confirm the positive role played b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 locations under economic downturn environments, especially when firms investing in internal R&D.  相似文献   

13.
This paper examines exchange rate exposure using a sample of Chinese firms. To measure RMB exchange rate volatility and jump risk, we apply the autoregressive conditional jump intensity (ARJI) model to the industry‐specific nominal effective exchange rate (I‐NEER) for 13 Chinese manufacturing industries over the period 2001 to 2017, We find that exchange rate risks do affect firm value at the industry level, and the effect is more significant for the jump risks that are more difficult to hedge and in the sample period when hedge activities are less likely to occur. Our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exposure puzzle could be a result of the endogeneity of operative and financial hedging. Firm‐level analysis finds that exchange rate risk affects firm value for more than 20% of Chinese firms, and a firm's exchange rate exposure varies with the firm's characteristics.  相似文献   

14.
中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311,自引:9,他引:302  
我国上市公司的市场价值与其治理结构有无联系?投资者愿为治理良好的公司付出多大的溢价?本文旨在对上述两大问题进行全面和系统的实证研究,揭示当前上市公司存在的治理弊病,为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公司治理体系提供依据。为此,我们充分考虑了公司治理的内外部机制,并结合中国的市场环境,归纳出一系列变量来描述公司治理在我国的具体实践。基于这个变量体系,我们运用主元因素分析法编制了一个可反映上市公司治理水平的综合指标——G指标。我们的实证研究发现:( 1 )治理水平高的企业其市场价值也高;( 2 )投资者愿为治理良好的公司付出相当可观的溢价。  相似文献   

15.
续中国签署WTO协议后,第二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将促进中国证券业市场进一步开放,高盛在中国的发展反映了中国证券市场的开放历程。通过考察开放格局下中国证券公司和美国证券公司的差距,以及不同规模的中国证券公司之间收入结构异同,认为在目前中国证券公司不具有竞争优势的情况下,中国应学习日本、韩国和台湾地区的谨慎开放政策和与经济实力相辅原则,控制开放速度及培育有利于中国证券业可持续发展的竞争格局。不同规模的中国证券公司必须通过对外部环境和自身优劣势科学分析,找出促进自身价值增值的战略和途径,培育各具特色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最大的纺织工业中心之一绍兴,通过对21家纺织企业51个项目进行调查研究,识别出纺织企业技术创新项目在市场和技术特征等2个维度存在9个关键风险,其中市场维度的关键风险有:"市场规模"、"市场竞争环境"和"客户需求变动"等;技术特征维度的关键风险有:"技术成熟度"、"引进技术或设备的价值"、"内部相关技术人员状况"、"企业技术开发速度"、"项目的技术复杂程度"、以及"对外部技术的依赖性"等。在识别关键风险之后,提出了纺织企业技术创新风险防范的若干建议。在市场风险方面,企业要充分做好市场营销的各项工作;面对竞争者,企业要做好创新成果的知识产权申报;针对顾客需求的多变,企业可设市场情报部门主动了解市场动向和顾客需求变动;在技术风险方面,企业要系统地分析自身的技术不足,可以通过合作创新等方式有效减少创新的风险。  相似文献   

17.
黄泽勇 《产经评论》2012,3(5):101-110
基于广义超越对数函数,本文考察了2006-2011年间国内76家综合型证券公司业务经营的范围经济效应。研究结果显示,国内证券公司经营过程中普遍存在范围经济效应,并且大型证券公司的范围经济效应比中小型证券公司高。为此,本文提出证券监管部门应该鼓励证券公司进行业务创新,减少对证券公司业务开展的限制;鼓励证券公司之间的兼并。证券公司应该加快金融创新的步伐,不断开发新的产品,完善内部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18.
不断变化的内外部环境使得企业需要不断调整才能实现信息技术与业务的动态匹配。应用案例研究方法,分析3家企业信息技术匹配的动态调整模式和匹配程度变化,并通过内外部环境分析确定信息技术匹配动态调整模式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①企业信息技术匹配动态调整存在理想轨迹、矛盾决策、过量改革及飘忽立场等4种基本模式;②动态调整后,企业信息技术匹配程度可能发生变化,这取决于调整前的信息技术匹配程度及其调整模式;③市场竞争激烈、国家政策支持、客户需求变化、企业认识变化、管理模式创新等因素影响企业选择信息技术匹配动态调整模式。基于3家中国企业的多案例分析结果,可为我国企业实现信息技术与业务动态匹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制造企业作为人工智能创新战略的重要载体,在经济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基于2015—2019年596家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从组织外部竞争和内部生产要素视角,通过构建个体固定效应非平衡面板模型,探讨人工智能创新驱动制造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机制和边界条件。结果表明:人工智能创新能够有效推动制造企业高质量发展,人工智能创新双元性对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无显著差异,而行业竞争能够强化人工智能创新对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进一步地,不同子行业人工智能创新对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存在差异,劳动密集型企业和技术密集型企业人工智能创新能够促进高质量发展,而资本密集型企业人工智能创新对高质量发展的影响不显著。结论不仅有助于揭示人工智能对制造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机制,还可为企业制定人工智能创新战略提供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20.
2005年,中国资本市场将进入一个关键时期,以银行、证券、基金、期货、信托、保险、QFII七大投资主体主导的大资本市场格局已初步形成。银行业:有赖于证券市场化解风险;证券业:可能是中国大金融的多米诺骨牌引倒者;保险业:寻求证券市场的双赢;基金业:中国资本市场最活跃的力量;信托业:资本市场发展的补充性主体;期货业:创新为资本市场的繁荣酝酿机会;QFII:资本市场的新力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