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市场经济社会,公司为了自身的发展,会剥离自己的非核心业务或者收购与自身业务相关的企业.公司通过购并达到壮大自身的目的,本文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具体分析了公司购并对公司发展的作用以及购并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对公司的购并活动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市场经济社会,公司为了自身的发展,会剥离自己的非核心业务或者收购与自身业务相关的企业。公司通过购并达到壮大自身的目的,本文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具体分析了公司购并对公司发展的作用以及购并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对公司的购并活动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管理层收购后形成的公司治理结构入手,提出了关于管理层收购后形成现金流权和控制权分离的假设,并通过实证分析验证了该假设.本文的结论是,管理层收购后确实形成了现金流权和控制权的分离,且该分离影响着公司治理结构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赵宇华 《商业时代》2006,(13):72-73,79
本文通过时子公司上市动机及相应母子公司特征的有关文献梳理。发现子公司上市在英荧主要是一种暂时性的制度安排,并且多发生在处于成熟或衰退阶段的大型、多元化企业。基于战略聚焦和管理层激励动机有利于非核心产业的剥离及对有成长潜力业务的培育,对公司价值有正向影响;金字塔组织体系下的子公司上市刖主要是基于强化控制权和掠夺小股东动机,负面效应较大:从母子公司关系视角分析。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的效率。进而寻求对策是亟待填补的领域。  相似文献   

5.
管理层收购(MBO)是对传统公司理念的反叛,它具有股权激励和清理产权的功能.这种收购方式在西方国家十分流行.我国于1999年引入这种收购方式.近期国资委对管理层收购设立了五条"禁区".本文将从定价、融资、合法性等多个方面分析MBO禁区扩大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管理层收购(M B O )是对传统公司理念的反叛,它具有股权激励和清理产权的功能。这种收购方式在西方国家十分流行。我国于1999 年引入这种收购方式。近期国资委对管理层收购设立了五条“禁区”。本文将从定价、融资、合法性等多个方面分析 MBO 禁区扩大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杨秋海 《商场现代化》2007,(21):151-152
<正>一、管理层收购融资的意义管理层收购(Management Buy-out,简称MBO),是杠杆收购的一种形式,指企业内部管理者通过自由资金或外部融资,收购所在公司股份,实现企业控股权由大股东转移到高层管理者手中的行为。在现实中,管理层收购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一是完全由内部管理层融资独立进行的收购;二是管理层与企业员工一起完成对企业的收购,管理层获得多数股权和控股权;三是外部投资者联合收购,收购完成后原企业管理层失去管理控制权,外部投资者在适当的时候通过向管理者或者其他投资者转让股权退出企业。  相似文献   

8.
管理层收购属于杠杆收购的一种形式,即收购资金中的相当比例是来源于债务性融资。收购对象是管理层所领导的公司,收购的目的在于使当前公司的管理层不仅拥有公司的经营决策权而且还成为公司的所有者。按照收购者的结构不同可以将管理层收购分为三种类型。  相似文献   

9.
本文根据我国上市公司实施管理层收购的最新情况,通过对中外管理层收购的比较研究,揭示我国上市公司管理层收购实践中出现的问题,提出对策建议,以便有效地引导和规范我国管理层收购运作行为,更好地激励企业内部管理者,降低代理成本,改善企业的经营状况,推动管理层收购健康有序地发展。  相似文献   

10.
管理层收购于20世纪末引入我国以来,作为明晰产权、降低委托代理成本、强化对企业经营管理层激励的有效手段,在资本市场上得到了广泛运用。但是国内管理层收购的融资模式往往单一不规范,严重阻碍了我国管理层收购的进程。本文通过对双汇MBO融资模式的分析,对我国管理层收购融资现状进行反思并提出解决之道。  相似文献   

11.
《商》2013,(23)
<正>随着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和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和随之而来的国际国内竞争的加剧,一个企业的战略管理在企业发展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从管理由高到低的层次来看,企业战略可分为三种,分别是公司总体战略、业务单位战略、职能战略。总体战略,又被称为公司层战略,是企业最高层次的战略。它影响企业的整体发展方向、重要经营领域和重要资源,通常由董事会或者最高管理层根据企业所处的行业、竞争地位、经营规模等制定总体发展策略并监督实施,总体战略一般可分为:发展战略、稳定战略、收缩战略。业务单位战略,也叫竞争战略。业务单位战略由各业务单位或者项目单位的主管人员负责,将公司总体战略进一步分解,制定有效的业务方案和具体措施,形成适合企业自己的竞争与经营战略。哈佛大学商学  相似文献   

12.
张玮 《商》2014,(43):14-14
管理层收购是指目标公司的管理层通过杠杆收购、融资购买公司股权或资产,使公司的资产、所有权、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发生改变,并且能够获得收益的一种收购行为。本文对比了中外管理层收购的差异;结合新浪管理层收购案例分析我国MBO存在法律、融资、定价等多个方面的问题;总结了我国MBO发展的一些不足之处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3.
我国管理层收购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刘次邦  马乐 《商业研究》2005,(6):109-111
管理层收购 (MBO)使所有者和经营者合二为一 ,可以降低代理成本。在我国 ,管理层收购是明晰产权、激励国企经营者的有效方式 ,而且在国有经济退出一般竞争性领域的大背景下 ,更有现实意义。从我国管理层收购的实践来看 ,资本市场的发展状况和股权结构决定了管理层收购中三个焦点问题 :收购资金来源、收购价格和信息披露。解决管理层收购问题的对策重点是完善我国的融资环境和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4.
本文基于我国上市公司大小股东间严重代理冲突、控股股东政府性质,以及股权分置改革的制度背景,从公司过度投资的视角对管理层激励效应进行理论分析,并以2004-2009年上市公司为样本,检验了控股股东两权分离程度及其性质对于管理层激励抑制过度投资效应的影响。研究发现,不论是货币薪酬激励还是管理层持股激励都起到了抑制过度投资的作用,但上市公司控股股东的两权分离程度会削弱管理层激励的这种治理效应;而且,公司的政府控制性质在弱化管理层激励抑制过度投资作用的同时,还会强化控股股东两权分离对管理层激励效应的负面影响。考虑股权分置改革影响的进一步研究表明,股改强化了管理层激励对于公司过度投资的抑制作用,同时又弱化了控股股东的两权分离对管理层激励治理效应的负面影响。研究结果不仅为现有文献关于管理层激励与企业绩效关联的结论分歧提供新的解释,对于理解我国上市公司管理层激励的有效性,以及切实改进管理层激励契约等,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同时也从新的视角为我国股改的有效性提供了证据。  相似文献   

15.
管理层收购(MBO)在减低代理成本、激励管理层等方面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本文着眼于管理层收购(MBO)的概念阐释,简要分析了MBO对中国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并对管理层收购在我国的发展情况进行了分析,指出了中国MBO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与对策。  相似文献   

16.
企业复杂的内部控制决策要求管理层具备较高的管理能力,以有效设计和运行内部控制,而内部控制执行的效果则取决于高管的积极性和努力程度。本文以沪深两市主板上市公司2012-2015年数据为样本,从内部控制决策的制定与执行层面实证检验管理层能力、激励以及两者的交互作用对内部控制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较高的管理层能力提高了内部控制质量,且上述作用在实施了适当管理层激励的上市公司中更加明显;有效的管理层激励有助于调动有效执行内部控制的积极性和努力程度、提高内部控制质量,且股权激励的效果更为突出;管理层能力与激励在提高内部控制质量方面存在协同作用,且股权激励能够更好地发挥与管理层能力在促进内部控制质量方面的正向交互作用。上述结论对于提升企业内部控制质量,从经理人的选择、公司内部控制及相关激励机制的设计等方面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市场竞争的加剧,跨国公司越来越集中于核心业务活动的发展,而将非核心业务活动以采购或者外包的形式转移到发展中国家,采购职能也经历了从传统的战术职能到供应链管理的战略职能的转变.  相似文献   

18.
孔鹏 《新财富》2005,(12):95-101
在安费诺公司收购案中,KKR采用了目前越来越流行的“杠杆资本重组”的方法。它的吸引力在于采用了一种更巧妙的财务处理,使目标公司资产负债的会计基础可以保持不变,目标公司不必因商誉摊销而减少未来收益,这使金融买家更容易以高价出售,目标公司原股东也可以更快、更经济地变现。杠杆收购的利润很大部分来自减少的代理成本。通常收购者都会与管理层合作收购,使股东和管理层的利益更为一致。在安费诺收购案中,KKR主要通过认股权方式对管理层进行了激励。[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管理层收购是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的一种有效途径,其具有实现经营者股权激励和特殊的制度创新意义,但对处于转型期的中国面临着收购价格、资源来源、新的内部人控制以及寻私空间的产生等亟待解决的问题,导致了中小股东利益受损及国有资产的损失。应遵循国有企业资产管理层收购中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建立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解决国企管理层收购融资、经营者短期行为和代理成本问题,揭开长期困扰公有制企业产权症结,使其提高经营效率,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主力军。  相似文献   

20.
管理层薪酬激励制度的建立对调动管理层积极性、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推动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不过管理层也存在运用盈余管理操控公司业绩以提升自身薪酬水平的动机。考虑到我国上市公司大股东控制可能会产生利益侵占效应或利益趋同效应,有必要对大股东的存在及其在公司治理层面的作用机制进行深入研究。鉴于此,可从大股东治理视角出发分析大股东控制程度对管理层薪酬激励与盈余管理关系的影响机制和内在机理,并以中国A股上市公司2009—2017年数据为样本实证检验管理层业绩薪酬激励与盈余管理行为之间的关系,进而结合我国股权结构现状探究大股东控制程度对两者关系的影响机理。研究结果发现,我国上市公司已经普遍建立了与企业业绩相关联的管理层薪酬激励制度,该制度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限制管理层盈余管理行为,且在大股东控制程度较高的上市公司,其管理层业绩薪酬激励机制降低管理层盈余管理行为的效果更加明显。这表明,我国上市公司管理层业绩薪酬激励机制确实能够在公司治理方面产生积极效应,且伴随着大股东与企业利益的趋同,大股东会借助自身所拥有的对企业的控制权对管理层实施有效监督和约束,从而增强薪酬激励机制对管理层机会主义行为的治理作用,即大股东控制与管理层业绩薪酬激励机制在约束管理层盈余管理行为方面存在互补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