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际制造业转移与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世纪60年代以来,特别是80年代以来,在经济全球化和国际劳动地域分工驱动下,制造业国际间转移波澜壮阔。我国改革开放20年来,积极参与国际间制造业的转移,有利地促进了制造业结构转换,加速了我国工业化的进程,全面推进了地区经济的发展。本文对国际制造业转移规律作了初步研究,并探讨了全球化背景下制造业转移对我国资源环境,经济和社会产生的深远影响,对国际制造业转移过程中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提出了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世界制造业转移的趋势及江苏制造业发展方向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世界制造业深受成本、技术、管理、劳动力素质、基础设施、投资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发生转移。其中影响制造业转移趋势的主要因素是商务成本和劳动力成本的高低。世界制造业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开始,通过寻求价格优势,遵循着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的梯度转移规律。江苏拥有雄厚的制造业基础和产业发展优势,但是,近年来江苏制造业的瓶颈不断显现,比较优势在逐渐丧失。江苏制造业需要重新定位来提升其核心竞争力以接受世界制造业的转移。 相似文献
3.
4.
本文以广东产业和人力资源双转移为背景,分析了广东省双转移政策下的经济状况、面临的机遇以及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综合借鉴了以往的理论研究成果,针对广东省产业和人力资源双转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5.
本文就四川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进行了分析.文章认为,产业转移的必然性、灾后重建的契机、泛珠三角合作背景为四川承接产业转移创造了难得的历史契机,但与中西部其他省区的竞争、大规模开发与保护环境的矛盾又是四川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面临的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6.
国际制造业转移的趋势与我国面临的挑战 国际制造业向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转移,是出现在上世纪90年代。这一轮转移具有三个特点,一是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二是产业分工在跨越国界间的形成;三是发展中国家的参与。 相似文献
7.
针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制造业区域转移的巨大变化,本文探讨了制造业区域转移的作用机理,并基于19个两位数制造业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运输成本对制造业选择邻近市场的区位具有重要意义.出口导向战略、国内需求不足以及经济发展对国际市场的依赖凸现了沿海地区的区住优势,推动了制造业区域转移;随着制造业逐步集聚,集聚经济外部性也发挥了相当作用,经验证据支持马歇尔外部性和波特外部性的积极影响,雅各布外部性的证据则较弱;由于富有弹性的劳动力供给,工资调整并没有对制造业集聚产生抑制作用.此外,地区间市场化差异也对制造业区域转移产生了影响. 相似文献
8.
9.
解决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不仅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战略问题。本文在传统理论模型分析基础上结合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实状况,针对开放经济条件下农村劳动力转移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0.
11.
中国制造业转移过程中污染扩散的特点决定了中国内陆地区不具有承接高污染产业的比较优势,制造业向内陆地区转移是否就意味着污染转移?对于这一问题,本文首先从理论上分析制造业转移的规律和动力,然后运用该理论模型,针对两个企业案例进一步分析验证制造业以并购、合资和合作等方式转移,能提高中西部地区污染企业的技术和制造规模,有效降低上游地区的污染程度,从而减少上游地区污染扩散导致的危害. 相似文献
12.
加入WTO:中国零售业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加入WTO,意味着中国商业的国家政策保护壁垒将彻底消除,零售业将全方位地受到外资零售业的挑战。外资零售业所拥有的先进经营理念、强劲的资本运作能力、发达的世界营销网络、丰富的跨国经营管理经验却正是我国大型零售业的“短腿”。因此,面临加入WTO,我国零售业必须从战略思路、资本营运、内部管理以及技术投资等方面做好充分地准备。 相似文献
13.
基于“一带一路”战略实施的背景,本文在已有文献研究的基础上,比较分析东盟各国的基础设施发展现状,发现中国东盟在机制、实体、人文三个方面未能实现便利的互联互通,提出要加强人文交流,实现人文联通,加强政治互信和交流,合理布局交通网络,创新投融资运营模式,来实现便利的互联互通. 相似文献
14.
产业梯度产业双向转移与中国制造业发展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戴宏伟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6,(12):45-50
在当前世界经济融合加深、国际产业转移加快的大背景下,我国制造业发展必须充分利用国际产业转移规律,加快实施“产业双向转移”,在积极、合理承接国外相对先进的产业转移的同时,主动加快向国外的产业转移,从“引进来”与“走出去”两方面提高我国制造业结构和水平。 相似文献
15.
中国目前正处在工业化加速发展的阶段,能源消耗刚性增长的趋势在短时期内难以得到扭转。由资源禀赋条件所决定的不平衡的能源结构及供求矛盾引发的能源保障和环境约束问题凸显。为此,需要结合国际能源形势和国内发展条件树立正确的能源安全观,并结合中国国情采取可行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6.
国际产业转移与我国制造业的发展战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物质基础和工业化的产业主体,是社会进步与富民强国之本,在经济建设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在对产业转移对产业转出区与转入区的影响、世界制造业的发展趋势等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承接国际制造业转移的基本原则与战略思路、加快我国制造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战略举措与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本文旨在分析当前中国制造业整体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指出中国制造业在人均劳动生产力、技术创新能力和产业组织等方面所处的明显劣势,以及形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并提出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8.
中国石油安全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产石油供不应求,进口油源难以多元化,国际油价波动严重,石油输入路线受扰以及美国的战略掣肘,是中国石油安全面对的主要挑战。中国的主要对策是在国内强化节能意识、健全相关法规.改进采油技术、扩大油气开发范围,完善石油运输设施,增加石油战略储备,发展石油替代产品以及开发新能源;在国际上推进“和谐世界”建设,坚持“走出去”战略,适时适度“有所作为”以及推进进口油源和运输路线多元化。中国应综合规划石油安全战略,视野涉及国际期货市场、国防建设、石油国企机制和国际能源机制等方面。 相似文献
19.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制造业高端化水平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对国家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结合理论文献分析和实践要求,本文认为,制造业高端化是指制造业由低技术、低品质、低附加值环节向高技术、高品质、高附加值环节演变的趋势,是价值链地位提升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过程。当前,中国制造业高端化发展存在生产效率不高、产业基础薄弱、产品质量偏低、处于价值链中低端等突出问题,主要原因包括制造业研发投入强度不足、技术技能人才缺乏、投资能力和意愿不强、发达国家打压遏制等。建议加快提高制造业科技创新水平,着力提升制造业质量和品牌,加大制造业人才培养力度,大力推动中国制造业高端化发展。 相似文献
20.
论云南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构建过程中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已经进入具体实施阶段 ,作为直接和这一地区相邻的云南省面临重大的发展机遇。但认真分析可以发现 ,云南在面临发展机遇的同时 ,还必须面对与之伴随而来挑战。这种挑战来自于两个方面 ,一是随着自由贸易区建设的进程 ,云南以陆上和内河航运为主的通道优势面临价格低廉的海运通道的威胁 ;二是传统边境贸易由于政策优势的减弱 ,存在优势丧失的危险。因此云南应该采取积极措施应对挑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