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东南置业》2006,(8):89-89
近几年,随着安溪茶叶经济以及相关辅助行业的发展,安溪从以前较为落后的地区一跃成为全国百强县,成为中国著名的“铁观音故乡”,“中国藤铁工艺之乡”的安溪,在产业经济的强有力支撑下,安溪城市化发展也迈入快速发展阶段,目前,安溪城区面积已拓展至15.5平方公里,凤山森林公园,茶叶公园,金钱山公园,龙津公园等的修建和县城东部集生态、旅游、运输为一体的大龙湖旅游区的建设提升了整个城区的居住品位。  相似文献   

2.
安溪是中国乌龙茶(名茶)之乡,是名茶铁观音、黄金桂的发源地,不仅茶叶品种丰富、品质优异,制茶工艺精湛,而且产茶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茶业已成为安溪最大的传统特色支柱产业和最重要的民生产业,安溪县级茶园总面积、年茶叶总产量、涉茶总产值、  相似文献   

3.
福建泉州的茶产业经过十几年的不断发展,以安溪铁观音为代表的泉州茶业已经成为中国茶业界最活跃的代表之一。过去的十几年,八马茶叶、理想茶叶、日春茶叶、中闽魏氏茶叶、泉岩茶叶、裕园茶叶、  相似文献   

4.
铁观音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乌龙茶的代表。福建安溪是铁观音的故乡,又是福建省乌龙茶出口的基地县。记者从安溪县有关方面了解到,近期中国茶叶流通协会有关负责人前往安溪调研,与该县有关单位就联手建立安溪铁观音全国指导价体系进行协商。茶叶指导价,这样的提法一出,即刻引起了铁观音茶产业各界的广泛关注。因为不仅是铁观音,茶叶市场一贯而来始终奉行"自主唱价""一店一价"的原则,无论是买卖双方都已习惯了购茶时评价议价的过程。那么铁观音茶叶市场状况究竟如何,茶叶指导价的制定有其实际意义吗?它的产生又会给既有的铁观音市场价格带来怎样的影响呢?  相似文献   

5.
安溪自古就有"闽南茶都"之美称,是中国乌龙茶的故乡和世界名茶铁观音的发源地。经过一千多年的发展,安溪茶业实现由传统作坊向现代工业转变,进入创新提升、转型跨越的关键时刻,整体茶产业向深度发展,开始由数量产值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由单一产业向多元经营转变,安溪茶业已从"一叶"变"大业",安溪也开始由"中国产茶第一大县"向"中国茶业第一强县"迈进。近年来,安溪导入现代产业理念,运用科学技术先行先试、创新突破,通过生态茶园建设、百座茶山绿化、退茶还林等措施,大力推进生态建设工程,同时建立农资监管与物流追踪平台,推行农资购买卡制度和建设国家级茶叶质量检测中心等措施,建立"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茶叶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安溪乌龙茶历史悠久,从开始种植加工至今已历700多年,在国内外茶叶市场中占有越来越大的市场份额。安溪乌龙茶的外贸历史也十分悠久,本文对安溪乌龙茶的外贸历史进行探述,并对其在海外市场经销的兴衰成败开展粗浅讨论。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安溪县一直稳居"全国重点产茶县"首位,茶产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涵盖了茶工业、茶旅游、茶会展、茶机械等多个领域,被誉为是中国茶产业发展的风向标。为了推动安溪县茶产业发展,当地政府发挥"有形手"的作用,引导茶叶生产方式从分散、小规模、单打独斗向适度集中的方式转变,引导茶叶企业从量的扩张转为质的提升,共同打造安溪铁观音百年品牌。如今在安溪,从茶基地的监管到茶叶的抽样检测,从茶叶上市到营销,从制茶机械到包装,从培训茶艺到开办茶学院,从生态茶旅到农业休闲风光,一条涉茶的全产业链正发展得风生水起。  相似文献   

8.
福建省誉丰国心茶业有限公司茶叶基地犹如一位隐士深藏于素有"中国水墨之村"之美誉的温情之乡——安溪县尚卿乡黄岭村,距安溪县城46公里。作为一家集种植、加工、销售为一体的综合性茶企,同时也是安溪现有最大规模茶叶初制基地,"任市场瞬息万变,誉丰国心茶业始终致力以产品品质锻造品牌价值,同时结合中国茶文化,  相似文献   

9.
元月6日,全国茶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乌龙茶工作组成立大会暨第一次工作组全体会议在安溪举行。乌龙茶工作组的成立,将有力推进乌龙茶标准体系的建立健全和乌龙茶标准化生产,对安溪本地乃至福建省乌龙茶产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以“大红袍”为代表的武夷岩茶是乌龙茶中的珍品,在国际市场上有“中国茶”之称。但一直以来,武夷岩茶在知名度、市场占有率等方面都不及同省的安溪“铁观音”。由此,本文采用SWOT分析方法,通过对武夷山茶叶产业内部的优势、薄弱点及外部的机遇、威胁进行分析,提出武夷山茶叶产业在今后一些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1.
福鼎市地处闽东山区,生态环境优越,气候条件适宜,产茶历史悠久,茶叶种植面积有21万亩,茶叶年产量达1.66万吨,特别是作为中国六大茶类中的白茶原产地,福鼎白茶在种植面积、产量上都是全国第一,享有"中国白茶之乡"、"世界白茶在中国,中国白茶在福鼎"的美誉。然而,福鼎作为中国白茶的发源地、中国最大的白茶产区和出口基地,却一直是"养在深山人不知",其知名度跟福建另外两大茶品牌——安溪铁观音、武夷岩茶相去甚远。  相似文献   

12.
安溪县是名茶“铁观音”“黄金桂”发源地,全县现有茶园面积60万亩,产量6.5万吨,茶产业已成为当地最重要的支柱产业和民生产业。大力加强茶叶标准化示范区建设,是提高茶叶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的重要举措,是保障茶叶安全的基础条件。对进一步推进茶叶标准化生产,促进安溪茶产业发展、农民增收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正>日前,北京市食药监局公布了5种茶叶稀土超标,其中标注福建省安溪新圳茶厂的散装铁观音稀土含量超过标准值的8倍。屡屡爆出的茶叶稀土超标事件,把茶叶质量安全推向了舆论的"风口浪尖"。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副秘书长梅宇介绍,茶叶稀土来源主要有土壤、大气沉降和外来(如叶面肥等)。实践证明,稀土还具有提高茶叶叶绿素含量、提高茶树体内的酶活性等效能,有助于茶叶增产及提高品质。  相似文献   

14.
安溪铁观音成了一种市场现象,也是一种商业操作的典范。暂且不论国外的需求,单把目光投向国内的铁观音"茶迷",已经遍布大江南北,不再是南方人的专享。"我也会品安溪铁观音了,以后可别随便寄点茶叶来敷衍我哦",不久前,编者的一位北方的大学同学"郑重"地给编者来电话:"我们这也天天喝铁观音了,而且档次越来越高"。是的,不可否认,安溪铁观音包装历史、打造名牌、市场推广的工作在最近几年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市场广为认知,同时也使安溪茶农走上了富裕的道路,安溪政府也找到了发展地方经济的核心工作。然而,天下熙熙攘攘,皆为利来利往。自安溪铁观音名扬四海后,各种市场之怪现象层出不穷。地方政府为保护安溪铁观音也做了不少努力,比如制定国标、申报地域保护等,但还是招架不住商人重利的短视行为,一些或许会导致安溪铁观音"身败名裂"的隐患随之而生,且着实使人头疼。本刊仅从侧面来分析安溪铁观音面临的一些问题,目的是给当地政府以及铁观音的从业者以提醒。俗话说,"亡羊补牢,为时未晚",何况安溪铁观音的问题已经有人在关注,有人在努力,虽然让人焦虑。愿铁观音福佑安溪,愿安溪成就铁观音。  相似文献   

15.
随着网络购物成为一种现代生活时尚,对占有国内乌龙茶叶生产、加工、销售绝对份额的安溪县来说,茶叶作为一种大众消费品也开始步入网络营销领域,网商作为一支新兴商业力量,大大拓宽了茶叶的销售渠道。如今在安溪,越来越多的茶商在电子商务的带动下,将铁观音茶叶从线下卖到网上,一台电脑外加网线,就是一家网络茶商的最基本配置。85后女孩小陈大学毕业后选择创业,  相似文献   

16.
安溪县产茶始于唐,兴于宋。安溪茶业已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目前,安溪县茶园总面积60万亩,约占全国茶园面积的1/50;年产茶叶6万吨,约占全国茶叶总产量的1/25;茶叶总产值654L元。当前,大力推进茶叶标准化,打造现代生态茶业,既是推进安溪县茶产业做大做强做优、实现跨越眭发展的客观要求,又是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冲击、保持安溪县茶产业强大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7.
南尧茶厂(在铁观音茶的发源地之一——福建安溪西坪镇尧阳乡南岩一带),在广州开拓了铁观音茶的营销业务,名茶行设在芳村南方茶叶市场,分别为万华、华裕、锦桂南尧茶行。  相似文献   

18.
2004年7月8日,国家质检总局发布91号公告批准对安溪铁观音实施原产地域产品保护.2004年11月4日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发布强制性国家标准GB 19598-2004《原产地域产品安溪铁观音》,该标准于2005年1月1日正式实施.由于茶叶是一种集“定性感官检验和定量检测”为一体的产品,因此为丫确保在不同时间和空间与国家标准GBl9598实施的一致性,按该标准第6.1条的规定,安溪县人民政府向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提出研制《安溪铁观音同家标准样品》的申请,已得到批准,  相似文献   

19.
茶产业作为安溪的传统产业、特色产业、支柱产业和民生产业,在该县国民经济和农业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多年来,安溪县大力实施"茶业富民"基本策略,把发展茶叶生产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特色经济来抓。推动了茶产业在挑战中继续成长,使广大群众持续受益。为了进一步了解安溪茶产业发展现状,探索发展产业链条,我们对茶产业的生产经营情况进行了专题调查。  相似文献   

20.
安溪县是全国最大的乌龙茶主产区,名茶铁观音、黄金桂的发源地,产茶历史已有1000多年,自古就有“闽南茶都”的美誉。全县现有茶园总面积45万亩,年茶叶产量4.5万吨,茶叶加工企业400多家,2006年全县涉茶行业总产值51亿元,安溪铁观音的栽培面积约占全县茶园总面积的6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