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积极推行“两自”深化农业改革黑龙江省国营农场总局一、垦区实行“两自”的具体办法黑龙江垦区自1985年全面兴办家庭农场以来,经过“稳定、完善、提高,”目前已基本形成大农场套小农场的双层经营体制格局。垦区农业承包形式大体分为两类:家庭农场承包和集体大组承...  相似文献   

2.
黑龙江垦区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坚持了经济体制的改革,垦区经济形式和经营方式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随着兴办职工家庭农场,实行“大农场套小农场”的双层经营体制的重大变化,垦区的改革已经涉及到了所有制形式和结构的内容。  相似文献   

3.
建立垦区土地使用权固定与流转制度探讨董林生农垦企业自改革以来,兴办家庭农场,完善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大农场对职工家庭农场的土地经营,经历了由承包经营到租赁经营的转变。这一转变对于调动职工家庭农场的种田积极性,增强大农场的经济实力都起到了极大的促进...  相似文献   

4.
广东垦区国营农场内部建立的家庭农场,取得明显效果。主要标志是:以家庭农场作为基层单位的大农场套小农场的双层经营结构已成为常规的生产方式,为领导和群众普遍欢迎和接受,职工吃大农场大锅饭的现象已基本消灭。家庭农场不少已基本取得了劳动自主权和自有资金自主投放权。以办家庭农场初的1984年作为基数,家庭农场劳均收入已由800元增加到目前的接近2000元,提高将近一倍半;大农场也克服了连年大幅度增支  相似文献   

5.
关于健全农场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思考吴汉臣,邹积慧国有农场实行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以来,职工的生产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农场经济有了较快的发展。在实践中我们也看到,有些大农场在统一管理方面还显得力不从心,无所作为,存在着“老办法不能用,新办法不会用”...  相似文献   

6.
黑龙江垦区在省、部的共同领导下正在全面推进各项改革试点工作,构建以家庭农场经营为基础、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为平台、大农场统筹小农场的新型农业双层经营体制。本文仅以黑龙江省农垦建三江管理局国有农场为例,在垦区国有农场企业化、实现政企分开的背景下,探索农场新型农业双层经营体制的框架搭建。  相似文献   

7.
一、实行自费经营改革 农垦企业在八十年代初开始进行农场内部的改革,兴办了职工家庭农场,建立了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改革了分配制度,打破了大锅饭,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解放了生产力,使农垦经济的发展登上了一个新台阶。在初办家庭农场时,大多数仍是由大农场垫支生产资料和生活费用,有的农场生产费用仍由大农场统支统收。这种经营方式,仍未从根本上摆脱“农场出钱,职工种田”的旧框框的束缚,出现了“超收盈利职工拿走,欠产挂帐农场负担,负盈不负亏”的现象,广西星星农场至  相似文献   

8.
自 1985年黑龙江垦区兴办家庭农场、全面推行“大农场套小农场”的双层经营体制后,有效地解决了职工吃农场“大锅饭”的弊端,家庭农场逐步成为“四自”的经济实体。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粮食市场由卖方市场转入买市场,粮食销售形势日益严峻,“卖粮难”困扰着农场;加上近几年自然灾害的影响,农业生产比较效益下降,又造成了土地“承包难”和家庭农场利费“收缴难”。为了寻求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部分农场试行了生产队土地整体承包的对策。笔者认为,这是完善垦区农业双层经营体制的有益尝试,应积极探索,使之日趋成熟。…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来,国有农场进行了以办职工家庭农场为主要标志的经营体制改革,建立了统分结合、“大农场套小农场”的双层经营体制。这种双层经营体制既较好地发挥了大农业、大机械的优越性,突出了“统”的优势;又极大地调动了广大职工的生产积极性,体现了“分”的好处,...  相似文献   

10.
把握系统特征完善双层经营体制实现农垦农业产业化○连步祥从1984年开始,国有农场借鉴农村改革的经验,兴办职工家庭农场,建立大农场套小农场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多年的实践证明,这种经营体制确实解决了职工吃企业“大锅饭”的问题,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促进...  相似文献   

11.
黑龙江垦区兴办家庭农场是改革的重大成果之一,它的兴起、发展和完善,直接关系到黑龙江农垦系统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特别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怎样使之健康发展,是一个在理论和实践上需要进行深入研究和探索的重要课题。一、垦区家庭农场发展的具体情况垦区家庭农场从1983年开始兴办以来,经过近15年的风风雨雨,现已基本推进到位,形成了以家庭农场为主的“大农场套小农场”的双层经营体制。家庭农场作为垦区改革的突破口是垦区广大干部、职工创造出来的,也是改革的重大成果。十多年来,家庭农场发生了三次波动,1985年家庭农场数量…  相似文献   

12.
内蒙古大兴安岭垦区国有东方红农场在探索“大农场套小农场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改革过程中,立足“高产、优质、高效”农业模式的建立,对家庭农场实行责任田与市场田相结合的集约化经营管理办法,使农业生产步入了稳步发展的轨道。特别是农场推行的“三田制”,、仅有效地解决了农场多年存在的分配不公和收入差距逐渐拉大的问题,而且切实提高了农业单产和效益,从整体上推进了家庭农场职工率先达小康的进程。东方红农场人均占有耕地面积仅20亩,职工家庭要尽快达小康,收入是关键。农场的主要收入来源是农业,因而.科学种田、提高亩…  相似文献   

13.
一、农垦经济体制改革的研究 (一)如何健全“大农场套小农场”(即统分结合、双层经营)的体制? (二)职工家庭农场同其它“小农场”、场办企业,(公司、工厂等)相互关系的研究。 (三)国营农场领导管理体制的现状及其改革的研究。 (四)关于农垦系统(重点放在垦区和国营农场)政、企分开问题。 (五)国营农场在新的历史时期的地位和作用。 1986年以如何完善、提高职工家庭农场和其它“小农场”,健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后,借鉴农村"大包干"责任制的改革经验,在党中央、国务院及农垦主管部门的政策指导和推动下,全国农垦开始兴办职工家庭农场,逐步形成了以职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大农场套小农场,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随着改革的逐步深化,农垦农业经营体制不断完善,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基于全国农垦农业经营体制和土地承包经营制度的调查研究,以中央33号文件精神为指导,借鉴兄弟垦区的经验,结合黑龙江垦区实际,就进一步创新垦区农业经营管理体制和土地承包经营制度,提出了对策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加强家庭农场上交税利费管理的经验朱建军,郭锦道从1984年起,国营农场普遍兴办了以户为生产经营单位的职工家庭农场,形成了“大农场套小农场”的双层经营体制,对家庭农场实行“分产核算,定额上交,自筹资金,自负盈亏”的大包干经济责任制。这一重大改革,调动了...  相似文献   

16.
去年以来,海南垦区国营农场在深化内部体制改革中,积极推行生产队承包经营责任制,取得了初步成效。海南垦区国营农场生产经营的主要对象是橡胶。它具有生产周期长、投资大,回收慢、技术要求高的特点。在“大农场套小农场”的双层经营体制下,生产队  相似文献   

17.
推行适度规模经营发展“两高一优”农业本刊特约评论员王锡禄黑龙江垦区经过十年深化改革,形成了“大农场套小农场”的双层经营体制。1994年尽管自然灾害严重,仍然获得了连续第七个丰收年,113个农牧企业实现利润回.27亿元,农业实现利润1.4亿元;家庭农场...  相似文献   

18.
<正> 黑龙江垦区从1985年兴办职工家庭农场,农业经济体制改革经过反反复复,到目前已形成“大农场套小农场”的双层经营体制,实现了中央提出的要求。笔者在此对十年改革的成果和进一步深化改革谈点看法。  相似文献   

19.
国有农场兴办家庭农场已有十多年了,建立了“大农场套小农场”的双层经营体制,这是农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一大进步。现行的家庭农场概念是“在大农场的管辖下实行家庭承包经营、固定上交利费,统一分户核算、自负盈亏的经济组织”,家庭农场本身不具有法人资格。随着“大农场套小农场”双层经营体制的建立,原有农场的经营和会计核算办法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新的家庭农场核算办法实施十几年来,也经历了一个不断完善不断提高的过程,它对家庭农场经营体制的巩固、完善、提高起到了重要作用。经过多年的实践,笔者认为,现行家庭农场的核算办法有必要…  相似文献   

20.
陈平 《农村展望》1991,(7):43-45
在创建大农场套小农场双层经营体制的改革进程中,黑龙江垦区各农场对生产队管理体制进行了大胆的改革,从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的原理出发,根据垦区各农场乃至各生产队之间生产力水平和社会综合条件的差异,以及改革后生产队内职工家庭分户承包、联户承包、机组承包、机耕队承包、多种经营专业承包、生产队承包等多种生产经营方式的不同,对生产队体制以三种不同模式和管理办法进行着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