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国际产业结构变化的一般规律,是判断上海产业发展阶段的比较依据。 随着国内经济的发展,第一次产业所实现的国民收入占整个国民收入的比重和第一次产业的劳动力占整个劳动力的比重都处于不断下降之中;第二次产业国民收入的相对比重和劳动力的相对比重也都是下降的;而第三次产业国民收入和劳动力的相对比重几乎都是上升的。这是产业结构演变的普遍规律。  相似文献   

2.
刘颖 《农业经济》2002,(5):21-21
一、沈阳市农村产业结构概况分析从表1可见,2000年沈阳市农村国民生产总值为454.2亿元,比上年增长17.1%。由表可见,农村第三产业发展迅猛,比重由1995年的14%上升到2000年的38%,年增长率达128%。农村第二、三产业合计比重由1995年的84%,上升到2000年的86%。可见,全市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重大成绩。表12000年底农村经济指标一览表项目2000年底数值(亿元)比上年增长(%)一产业增加值69.77.7二产业增加值214.918.3三产业增加值169.619.2工农业总产…  相似文献   

3.
企业规模结构变动趋势上海制造业企业规模结构,呈现两头大、中间小的变化态势,即大企业在投或产出量中所占的比重增大,小企业在投入或产出量中所占比例尽管在下降,但下降的幅度不是很快,而中型企业所占比重下降的幅度则较快(见表1)。上海企业规模结构表现为以下特征:(1)固定资产原值在1亿元以上的大型企业在投入结构、产出结构中所占的比重迅速增加,而且固定资产原值在1-9.9亿元的企业在投入结构中所占份额上升更快,固定资产原值在10亿元以上的企业在产出结构中所占份额上升相当快,利税总额占整个制造业利税总额的5…  相似文献   

4.
关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业投资规模的剖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立双  张谛 《农业经济》2002,(10):40-41
一、1980—2000年中国农业投资总额的变化投资规模的大小和变化情况可以通过绝对指标如投资额和相对指标如投资比重、及投资增长率等两个方面来反映。见表1。表11980—2000年中国农业投资总量及其增长(1995年价)年份农业投资总额(亿元)年增长量(亿元)年增长率(%)19801250.78——19811230.38-20.4-1.6319821314.3783.996.8319831555.13240.7618.3219841878.09322.9620.7719852075.39197.3…  相似文献   

5.
为加速新疆产业结构转型和提高产业竞争力,解决产业转型面临的突出问题,就需要对新疆产业结构演进特征有清晰的认识。本文运用偏离-份额分析法(SSM)对1985~2021年新疆三次产业结构现状进行实证研究,分析其产业结构演进阶段及总体特征。研究表明:(1)新疆区域产业结构演进规律符合“配第-克拉克定理”,但相较于全国来说,第一产业所占比重偏高,第二和第三产业占比偏低。(2)产业结构特征从“一二三”模式转变为“二三一”模式,最后呈现“三二一”模式,符合产业优化理论和实践,但产业结构内部仍需优化调整。(3)2010年之前,第一、第二产业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明显,之后转向第三产业对经济的拉动作用突出。(4)总体表现为第一、第二产业竞争力不强,第三产业竞争力相对较强。根据产业结构与竞争力状况提高整体产业竞争优势,从产业视角为区域经济发展提出产业结构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6.
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因此,如何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增加农民收入,是新世纪新阶段摆在我们广大农村干部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 近几年来,在县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指导下,全县各乡镇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探索,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取得了初步成效,主要表现在:从产业结构上看,我县第一产业经过几次结构调整以后,其比重呈下降趋势,但仍居全县国内生产总值的首位。2001年,全县第一产业增加值73164万元,占全县国内生产总值的66.14%。从第一产业内部结构看,种植业和林业所占比重有所下降,牧业、渔业有所上升,且增幅较快。1997  相似文献   

7.
文章以我国渔业产业结构为研究对象,运用回归分析法和成分数据预测模型,对我国渔业产业结构优化进行实证分析。系统分析了渔业产业结构变动对渔业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并预测了我国渔业发展的方向。研究表明:渔业一、二、三产业产值每增长1%,分别会带动0.17%、0.43%、0.35%的总产值增长率,并且通过预测知,我国渔业二三产业的比重与第一产业的比重不断持平,二三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上升。最后针对实证分析结果提出应注重渔业产业专业化分工,延伸产业链、积极发展第三产业,推动休闲渔业的发展、三大产业协调融合发展等建议。  相似文献   

8.
一、上海已经具备了服务产业大发展的条件目前,上海的三次产业的结构发展呈现一种规律(见表),即第一产业已经降低到一个微不足道的比重,变动幅度和空间极其有限,可以忽略其影响。第二、第三产业之间则存在比较明显的此消彼涨的关系,而且这种关系相当有规律,符合数学回归模型的特征。对第二、三两个产业进行回归分析,可以得出,到2013年左右,上海的第二产业GDP中的比重将降低到25%以下,大约在这个时期,服务业的比重上升到75%左右,基本达到香港在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的水平。从1999年上海第三产业的各个明细项目来看,发展潜…  相似文献   

9.
本文拟从产业结构变动的角度出发,通过对上海与区域内其他各省的比较,初步探讨九十年代以来上海在长江流域产业带中的地位和作用。一、三次产业结构分析90年代以来,上海的经济增长速度明显加快,1990-1997年GDP年均增长23.74%,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2.04%。三次产业的结构渐趋合理,第一产业增长相对缓慢,GDP比重从1990年的4.3%降至1997年的2.3%;第二产业的GDP比重和就业比重基本以同等幅度变化,分别由1990年的63.8%和59.3%下降到1997年的52.2%和49.1%;第…  相似文献   

10.
随着国家产业政策的贯彻落实,“八五”期间我国劳动就业的产业结构发生明显变化:第一、二产业就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的就业比重明显上升。据统计,到1995年底,全国第一产业的从业人员为35971万人,比1990年底减少2837万人,占全国从业人员的比重为52.2%,比“七五”末期下降了7.8个百  相似文献   

11.
随着经济的发展 ,各地区产业结构和劳动力就业结构都会相应地发生变化。贵州是一个发展相对落后的省份 ,土地资源十分有限 ,农业生产条件恶劣 ,非农产业规模狭小 ,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偏差巨大 ,劳动力转移十分缓慢。一、贵州农村劳动力转移滞后的表现1 贵州的就业结构类型。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状况 ,依据三次产业就业比重 ,参考国外发达国家就业结构发展变化的历史和趋势 ,我们将人口就业结构分成现代型、发展型、传统型 3种类型 (见表 1)。表 1 贵州劳动力就业类型比较单位 :%就业类型 第一产业就业比重第二产业就业比重第三…  相似文献   

12.
一、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基本特征所谓产业结构合理比是指产业结构从低度水平向高度水平的发展过程,实质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深化,产业结构不断向深加工化、高附加值化发展,资源配置和再配置的效率不断提高,产业结构系统整体效益和功能个断优比,从而更好地满足社会发展需要的种趋势。产业结构合理比应满足以下基本特征:二次产业优势比重依次转移,即由第一产业占优势比重逐渐向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占优势比重演进;第二产业内部的比重发生变化;产业结构由地区分割向国民经济总体均衡发展,二、我国目前产业结构的发展现状及…  相似文献   

13.
一、姚安县“十五”期间的农业和农村经济现状 (一)、农林牧渔业全面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一步调整。2005年,全县完成农林牧渔业现价总产值达67057万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5.16%,“十五”期间,年平均递增5.03%,呈现平稳快速增长态势。在GDP构成中,第一产业比重下降9.13个百分点,第二、三产业比重分别上升7.44个和1.69个百分点。在农林牧渔业结构中,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产值比为64.20:4.10:28.47:3.23,与2000年相比,种植业和林业分别下降1.57、0.04个百分点,畜牧业和渔业分别上升0.03、1.58个百分点。粮经作物种植面积占总播种面积的比重为64.26:35.74,比2000年分别下降和上升9.86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4.
一、影响农民收入增长的原因分析(一)农村产品结构和产业结构不合理。从农村产业结构来看,现阶段我国绝大部分农村尤其是西部农村第一产业所占比重过大,第一产业中种植业所占比重过大,种植业中粮食所占比重过大。最近几年,我国粮食生产持续丰收,积压严重。据统计,目前国家粮食储备高达2000亿公斤,占当年生产总量的1/5,粮满为患。从产品结构来看,主要表现在低质产品多,优质产品少,大路产品多,适销对路的产品少。我国是水稻生产大国,但所产水稻80%达不到优质标准,造成籼米大量积压,梗米供应紧张,泰国大米大量涌入…  相似文献   

15.
韩国的《农业、农村基本法》介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农业、农村基本法》的制定背景  1-经济增长和农业比重的缩小。60年代中后期以后,韩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使产业结构起了很大变化,人口集中在城市,农业人口大大减少。1970年农业人口占45%,1998年减少到450万人,比重只占9-7%。50岁以上的高龄农民的比重占47%,老龄化加速进行。韩国的耕地面积为1924千公顷。农户平均耕地规模是1-3公顷,零细农的比重逐渐减少,中、上农层的比重正在增加。随着韩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出现了农业部门缩小的现象。农林部门的比重从1950年的50%减少到1965年…  相似文献   

16.
自1980年以来,伴随着农村社会经济体制的改革,广东农村产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农村第一产业在农村社会总产值中的比重逐年下降,非农产业的比重迅速上升,并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从统计数据上看,农业与非农产业产值的比例由1980年的68.26:31.74变为1998年的18.82:81.18。在农村产业结构变动过程中,农村社会总产值增长了近72倍,其中农业产值增长了近20  相似文献   

17.
农村城镇化与耕地保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我国城镇化与城镇用地扩张城镇化是指人口向城镇地区集中和乡村地区转变为城镇地区的动态过程。城镇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农业的发展,使大批农业剩余劳力流向非农产业。非农产业,特别是乡镇工业不断向城镇集聚,从而加速了城镇化的进程。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我国城镇化发展过程大致经历了5个阶段(见表1)。第一阶段:1949年~1957年,为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起步阶段,城镇化率(城镇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从IO.64%上升到15.39%。第二阶段:1958年~196o年,为高速发展的工业化引发的超速城镇化阶…  相似文献   

18.
池州地区农村产业结构现状,问题及优化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池州地区农村产业结构现状及存在问题地处皖南的池州地区是山地丘陵地形为主的农业地区。农村经济是全区经济的主体力量 ,1997年农村经济对全区新增国内产生总产值的直接贡献率为61.9%以上。农村经济发展状况决定着全区经济发展全局 ,而农村经济持续发展结构性制约突出。1、经济结构趋向多元化 ,产业结构仍处低级粗放阶段。改革开放以来 ,全区农村经济由以种植业为主的单一农业经济向农林牧渔、三次产业全面发展的农村经济体系转变。二、三产业为主体的乡企总产值占农村社会总产值的比重已由1984年的26.0%上升到199…  相似文献   

19.
就业是民生之本,安邦之策。做好就业与再就业工作,关系职工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本文通过近10年兵团就业人员在产业、行业、地区和单位等的分布情况,揭示兵团就业结构呈现以下特点:兵团就业总量稳步增长;产业结构呈“一、三、二”格局;农林牧渔业就业比重较高;非公有制经济就业规模持续扩大;企业就业人员减少,事业和机关单位就业人员不断增加;就业人员文化素质提升、专业技术水平提高、技能结构趋于优化;南疆垦区就业人数增加较少、就业比重下降,北疆垦区就业人数增加较多、就业比重相应上升。指出兵团就业仍存在食之者众、生之者寡、青壮年文盲人口比重高、就业质量下降等突出问题,探索新时期扩大就业的途径,为兵团经济社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20.
知识经济兴起的重要标志之一是知 识密集型部门产值在GDP中比重不断上升和高新技术产业在制造业产品中份额不断增加。另一重要标志是知识密集型服务业比重上升。经合组织成员国中,服务部门研究与开发投资的增长速度比制造业快得多,己经占到全部研究与开发投资的25 %以上, 90年以来,绝大多数新增就业机会均来自服务业。知识含量高的服务业在国外称为深度知识服务业(KIBS—Knowledse-IntensiveBased Service)。在发达国家,无论就业人数所占比例还是行业增加值在GDP中比例,发展快、成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