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谢灵运诗歌取资于《楚辞》典故极多,从内容上看,其诗歌中《楚辞》的用典分为四个方面:神话传说,景物描写,意象的运用和思想情感的抒发。 相似文献
2.
乡村的终结与新生:政府作用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空心村的大量出现证明刘易斯拐点在中国很多地方已经到来,但刘易斯拐点的到来并不能够直接导致城乡差距的缩小、城乡一体化的自动实现。由于乡村的积贫积弱,农业现代化缺乏制度支撑,导致中国的乡村进一步衰落,终结论尘嚣至上,不仅严重影响到国家的粮食安全与社会稳定,而且制造了大量的人道主义危机。只有充分发挥政府在"拐点"出现后的作用,不断地进行制度创新,加速农民的城市化和农业的现代化转型,才能培育乡村的内源性发展能力,不断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实现乡村的新生。 相似文献
3.
4.
公共政策终结标志政策周期的结束,会对经济社会产生影响。公共政策的终止的类型包括社会推动型、政府推动型和法律推动型。公共政策终结的本身在一定程度上是权力的主动或被动推动的结果。在公共政策终止背景之下的权力制约的问题应运而生。通过分析公共政策终结背景下行政权力制约存在的困境,提出解决困境的出路。 相似文献
6.
在不同的时代,对文本的解释总是打印上深厚的时代印记。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文本、结合现实,以不同于传统的解读方式,重新发掘出文本的本真意义。 相似文献
7.
8.
9.
10.
正始自1978年,我国经济迎来了一个极其珍贵的长发展周期,亦即重要战略机遇期。经过30多年的快速增长,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国内生产总值(以下简称GDP)从1978年的3548亿元(世界第15位)提升到2012年的51.9万亿元,跃居世界第二位。与此同时,我国进出口总额也跃居世界第二位,国家外汇储备居世界首位,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和影响力大幅提升。在此伟大的历史进程中,数以几亿计的人口从温饱线下逐步走向小康生活乃至现代化生活。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艰巨任务,是如何继续 相似文献
11.
12.
叶剑峰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2,(9):1
近年来,"用工荒"呈现出向全国多地蔓延的趋势,不但珠三角、长三角等沿海发达地区劳动力短缺,在内地一些省份如湖北、安徽、河南同样如此。面对严重缺工问题,许多企业以涨工资来应对。今年以来,全国17个省份先后上调最低工资标准,收入分配"提低"进程加速。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底,全国 相似文献
13.
村落终结:快速城镇化进程中村庄的空心化与乡村性演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城镇化高速推进的当代中国,作为参与主体的乡村居民如何看待自身、家庭以及村庄中日益发生的变化?从这些主观的态度中能够解读出怎样的城乡变迁图景?对这些问题的解答是否能增进对乡村性的认识?基于对河南邓州市桑庄镇"空心村"的考察,从为何离乡、为何返乡、如何认识乡愁的三个层面进行探索性研究,从而参与到"村落(乡村性)终结"的讨论中来。结果表明,乡村性与城市性的动态博弈过程广泛存在于村民的乡村性建构当中。 相似文献
14.
15.
新中国自成立以来,在总体上采用了外延扩张式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中共中央最近提出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以改变这种发展方式的缺陷。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要求终结土地财政制度。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韩少功一半时间生活在城市,一半时间在湖南农村里过着农民生活,他这一举动成为文坛佳话——他的生命与文字一起扎根于乡土中国里。 相似文献
17.
第一代香港本土作家创造了一批关怀底层人民的作品,塑造了一系列的"社会卑微者"形象,70年代的香港社会迅速发展,出于对城市的关照,香港本土作家创作了大批带有都市意识的小说.本文通过对侣伦的《穷巷》、舒巷城的《太阳下山了》的分析,论述香港本土作家小说的底层书写意识. 相似文献
18.
19.
20.
他从文学青年变成商人,把文化消费弄成流水线作业,在红尘中一路狂奔,用王朔的台词说,“这就是那叫做红尘的东西。万丈。”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