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股权分置改革是我国资本市场的根本性制度变革,它对完善我国公司控制权市场机制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首先分析股权分置情况下我国公司控制权市场在转移动机、转移方式、转移价格和支付方式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其次分析股权分置改革对公司控制权市场的影响,最后对完善我国公司的控制权市场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
卢唐来  王爱凡 《生产力研究》2006,25(12):195-196
文章研究了二元股权结构下上市公司MBO的理论与实践。发现MBO在试图解决上市公司管理层的激励问题时同时存在诸多问题:如强化非流通股东与流通股东的矛盾与价值冲突;普遍忽视上市公司控制权的溢价特征;在实施MBO过程中,上市公司管理层大多不能提供可置信的承诺。所以在我国上市公司实行MBO应该缓行。  相似文献   

3.
上市公司控制权转移是并购重组的重要组成部分,控制权转移与公司经营绩效关系的研究一直是经济学界的重点关注领域之一。在我国上市公司控制权发生转移的过程中。具有一些发达国家市场中所没有的特征,比如特殊的控制权转移方式。因此对控制权转移方式的研究对于我国控制权转移理论的完善具有积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4.
基于控制权收益驱动公司资本配置行为的理论阐释,结合我国上市公司特有的股权结构及其导致的控制权分配格局,文章从固定资产投资和股权投资两个方面,对形成我国上市公司控制权收益的资本配置行为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控制权收益水平与资本配置规模显著正相关;(2)控制权收益水平越高,则增加等量控制权收益所需的资本配置规模就越大;(3)较固定资产投资而言,通过股权并购方式取得控制权收益的代价较低,但控制性股东占有被并购公司控制权收益的比例也较低;(4)上市公司资本配置行为在形成控制权收益的同时并没有通过提高公司业绩而增加控制权的共享收益,资本配置决策在很大程度上是大股东控制下的自利行为。  相似文献   

5.
股权分置改革完成后,控制权市场收购交易方式并不如理论研究及法规引导的以要约收购为主流。更多的仍以协议收购方式进行控制权的转移,本文就此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我国上市公司大股东对上市公司具有较强的控制力,控制权转移前控股股东可以通过盈余管理行为这种低成本的方式取得私人利益,因而具有盈余管理的动机。文章以2002年~2005年发生控制权转移的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通过实证研究证实了这种动机。在控制权转让的预期下,当预期的报告盈余为正时,有调高盈余的动机;预期的报告盈余为负时,控股股东可能大幅调低盈余。而控制权溢价与盈余管理关系的研究表明收购者对控制权转移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的识别能力较为有限。  相似文献   

7.
本文基于我国的资本市场与制度环境,运用Logit回归技术建立预测模型,并对1999-2001年A股上市公司的全样本进行回代检验,有64.5%的总正确率;对未来数据(2002和2003年)数据的预测研究表明,预测总正确率为75.7%和64.4%,综合预测准确率为70.1%,综合预测敏感度为57.8%,综合指定度为70.3%,说明预测模型能够较好地预测目标公司,并且具有令人满意的稳定度。还说明我国上市公司控制权转移具有较好的可预测性,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我国资本市场效率尚达不到中强式有效状态。  相似文献   

8.
马寿宝 《经济师》2012,(1):100-101
文章对股权结构与公司治理、控制权争夺与股权结构优化关系进行了理论分析,即股权结构是公司治理的基础,决定公司的治理方式及成效;股权结构的集中程度影响公司控制权争夺的效率,在股权适度集中时,控制权市场对公司治理效率进行识别和修正,降低代理成本,提高公司价值。以国美电器为研究对象,揭示出民营上市公司在进行控制权转移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及由此引发的民营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的优化问题。国美案例将成为其他民营企业改革或股权结构优化的标杆。  相似文献   

9.
基于控制权收益①驱动公司资本配置行为的理论阐释,结合我国上市公司特有的股权结构及其导致的控制权分配格局,文章从固定资产投资和股权投资两个方面,对形成我国上市公司控制权收益的资本配置行为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控制权收益水平与资本配置规模显著正相关;(2)控制权收益水平越高,则增加等量控制权收益所需的资本配置规模就越大;(3)较固定资产投资而言,通过股权并购方式取得控制权收益的代价较低,但控制性股东占有被并购公司控制权收益的比例也较低;(4)上市公司资本配置行为在形成控制权收益的同时并没有通过提高公司业绩而增加控制权的共享收益,资本配置决策在很大程度上是大股东控制下的自利行为。  相似文献   

10.
韦琳 《现代财经》2007,27(6):16-19
根据资本结构的控制权理论和我国上市公司控制权配置与资本结构现状,公司控制权配置与公司资本结构存在互动关系。在我国资本市场迅速发展的趋势下,探索并选择资本结构与控制权配置的优化途径,是业内人士与相关学者的重要责任。  相似文献   

11.
洪鼎辉 《发展研究》2005,(11):21-22
管理层收购(MBO,Management Buy-Outs),就是公司的管理层采用杠杆收购的方式,利用借贷所融资本购买本公司的股份,从而改变本公司所有者结构、控制权结构和资产结构,使企业的原经营者变成企业的所有者的一种收购行为.近年来我国陆续发生的上市公司管理层收购案说明MBO已经悄然走近了上市公司的改制进程,MBO将对上市公司的产权制度改革、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变革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邹平  付莹 《财经研究》2007,33(9):135-143
在集中的股权结构下,上市公司控股股东享有的控制权可能超过其持有的现金流权,造成控制权和现金流权的"两权分离"。两权分离致使股权结构更加复杂,为控股股东关联交易、淘空上市公司和利润转移等行为提供了便利。文章从理论角度考察了控制权与现金流权分离对企业价值及资本结构的影响,并运用面板数据分析方法进行了实证研究,试图为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以及中小股东利益保护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考。  相似文献   

13.
上市公司控制权转移与市场反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国外有研究表明,控制权转移能给目标公司股东带来20%左右的超额收益率.本文通过考察我国1997-2003发生控制权转移的282个样本,发现控制权转移能给目标公司带来9%以上的累积超额收益率.而且,转移后变更行业、变更董事长或总经理、民营转给国有的样本转移时可获得的累积超额收益率甚至更高.最后,我们用多元回归模型进一步分析了累积超额收益率的影响因素,进一步证明行业变更、董事长或总经理变更、转移类型对控制权转移的市场反应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4.
刘峰  涂国前 《财经研究》2016,(10):140-154
文章基于中国资本准入管制、政府控制的制度背景,从控制权转移过程中的收购方选择、转让定价、转让后绩效等方面,研究了中国上市公司控制权转移的动机。文章以中国A 股市场上截至2013年末的1410起公司控制权转移事件为样本,研究发现:(1)政府倾向于转让非垄断行业或业绩较差的国有上市公司,而保留垄断行业和业绩较好的公司;(2)在经济落后地区,政府倾向于将控制权转让给有实力的外地收购方,以达到招商引资的目的;(3)有政治关系的民营收购方收购了盈利能力较好的公司,但没有支付较高的溢价;(4)控制权转移后,公司绩效总体上没有提高,虽然同业并购、实力较强的收购方能够提高公司绩效,但这类样本不到40%。因此,中国上市公司控制权转移总体上不是效率导向的,如果控制权转移不是从效率出发的,则控制权市场约束在位管理层、降低代理成本等作用就难以发挥。  相似文献   

15.
姜硕  刘旭 《经济前沿》2008,(2):113-115
控制权配置是公司治理的关键内容,在股权分置改革阶段,控制权市场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目前,我国上市公司的控制权配置并不十分完善,仍存在着内部人控制,大股东超强控制及监督权虚设等问题。因此,构建合理的控制权配置机制是提高企业治理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资本结构控制权理论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资本结构控制权理论是现代资本结构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我们在财务合约不完全的情况下研究企业资本结构选择与控制权安排提供了一种新的且最有力的分析工具。本文在对该理论的主要模型进行介绍的基础上,对该理论的历史性贡献和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进行归纳,指出了该理论对完善我国国有企业资本结构从而完善其治理结构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廉颇  王春梅 《经济师》2009,(2):137-138
公司控制权的私有收益实际是控股股东对其他股东利益的侵占。文章通过实证分析,表明我国上市公司确实存在控制权私有收益,并且其平均水平为45.76%。研究结果还表明,股权转让规模与控制权收益负相关,资产管理效率与控制权收益负相关。抑制控制权私有收益对于公司治理及资本市场都是有积极意义的,而抑制控制权收益可以从法律和公司治理两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MBO逐渐成为理论研究人员和实际工作关注的一个热点。2002年对MBO的讨论方兴未艾,我们有必要冷静下来,在现有制度和发展水平的基础上重新审视MBO这种新的产权制度改革方式,使之健康发展,更好地为我所用。  相似文献   

19.
陈立泰 《生产力研究》2004,50(12):183-185
本文着重讨论了控制权市场对改善公司治理的作用机理和效果等内容,认为我国目前还存在着许多阻碍控制权转移和有效的公司相互治理实现的制度安排,要有效地发挥控制权市场对改善公司治理的作用,还需要进行障碍消除和制度优化等工作。  相似文献   

20.
控制权理论及代理成本理论会对公司财务结构产生影响。企业无论选择何种融资方式均不会影响企业的市场价值,但是企业理论却揭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融资结构会影响控制权,也会影响代理成本,从而对公司市场价值产生影响。研究这一理论对于解决当前国有企业代理成本过高、证券监管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